-
1 # 軍武最前哨
-
2 # 一點點歷史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時德國在歐洲的主要敵人就剩下英國和蘇聯了,德國最開始的計劃還是攻佔英國本土,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可是“不列顛之戰”後德國空軍損失慘重,沒有了制空權,德國就無法在英國登陸,所以不得不調轉槍頭實施“巴巴羅薩計劃”。
而進攻蘇聯在希特勒看來是非常有把握的
首先德國擁有強大的陸軍,既然無法跨海在英國本土登陸,那麼就從陸路直擊蘇聯,就是唯一的突破口。
其次,當時的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蘇軍戰鬥力被極大削弱,同時對蘇聯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第三,德軍錯誤的估計了蘇軍的戰鬥力,蘇芬戰爭中,蘇軍面對芬蘭軍隊,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低下,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德國陸軍會輕鬆的戰勝蘇聯。
最後,在德軍指揮部看來,美國等國家是不會像支援英國一樣全力支援蘇聯。
所以最終德國放棄英國轉而全力進攻蘇聯。
-
3 # 笑嘗歷史百態
這個問題可以拆分成兩個看
1、德國為何放棄進攻英國
2、德國為何進攻蘇聯
從海獅計劃的擱淺,其實已經證明了透過滅亡英國走向大洋已經不可行了,英國的海軍在當時是世界霸主,德國要想控制英國必須首先解決英國的皇家海軍。而在德國海軍毫無優勢的前提下,想要壓制英國海軍,就必須取得制空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德英海戰沒打幾次,空軍輪流轟炸倒是進行的轟轟烈烈。
元首在空軍對峙上也沒取得進展性成果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放棄透過英國走向大洋了。
而英國之於美國來說,英國在歐洲的獨立性也是美國是否立即參與到二次世界大戰來的最後底線。不可能讓德國控制英國來進一步威脅美國的。
所以德國放棄了英國,全力以赴的跟蘇聯對峙。
那麼蘇德為什麼會打起來?蘇德之間是宿命之戰,只是在於誰先開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只是給這兩個國家準備軍事活動的緩衝。在簽訂完條約之後,德國開始橫掃歐洲,而蘇聯開始進行大量的東線準備準備。
在這裡我們不要忘記希特勒是怎麼上臺的,他上臺的政治訴求是什麼
納粹之所以獲得政權,和它大幅降低德國失業率有關係。而降低失業率的途徑就是擴大軍事建設,而只有透過戰爭才能緩和國內矛盾,如果不打戰,德國內部的財政毒瘤會立馬暴露出來,納粹就會激發國內矛盾。
而納粹的基本政治訴求就是反共!
結合以上兩點,德國放棄英國進攻蘇聯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
4 # 豫魯人家
1939年9月1日,德國利用“閃電戰”突襲波蘭,波蘭盟友英法被迫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9月17日,蘇聯從東部入侵波蘭,在蘇德兩大國的夾擊下,10月6日,波蘭被佔領了全部國土,成為“二戰”中第一個滅亡在納粹炮火下的國家。
隨後,野心勃勃的希特勒開始橫掃整個歐洲大陸,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等國相繼投降。法國滅亡以後,英國成了希特勒下一個目標,為促使英國投降,德軍參謀部還專門制定了一個“海獅計劃”。由於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有一條英吉利海峽相隔,使得德國裝甲部隊毫無用武之地;而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擁有包括8艘航空母艦在內的各類戰艦384艘,總噸位達130萬噸。德國海軍要與實力強大的英國海軍作戰,勝算渺茫;所以希特勒決定用強大的空襲促使英國儘快投降。
1940年8月13日,著名的不列顛空戰爆發了。在這一天,德軍共出動參與轟炸的各類戰機1485架次,而英國參與迎擊作戰的戰機也達到了727架次。儘管戰爭爆發前英國戰機總數不足1000架,遠遠低於德軍為轟炸英國而集結的2669架,但是英華人是二戰爆發前唯一一個將雷達運用於軍事上的國家,每次德軍戰機來襲,都能被部署在前哨的英軍雷達捕獲到位置,然後利用戰機伏擊或者用猛烈的高射炮火予以反擊,導致德軍第一天就有47架戰機被擊落,80餘架戰機被擊傷,而英軍僅損失了12架“颶風”戰機和1架“噴火”戰機。此後,英德兩國的戰機戰損比一直維持在1:2到1:3之間,英華人在首相丘吉爾的帶領下頑強抵抗,使希特勒儘快促使英國投降的計劃破滅了。戰爭處於膠著狀態。
而戰爭的膠著對德國來說是極度不利的,因為德國是一個石油及其他戰爭資源都非常貧乏的國家,如果戰爭無休止的進行下去,德國的戰爭資源將很快枯竭。雖然可以從其他被佔領的國家得到一些補充,但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看到持續轟炸了將近9個月仍然不能逼迫英國投降後,希特勒決定放棄轟炸英國,轉而去進攻石油資源豐富的蘇聯,他的目的是先佔領蘇聯,在得到蘇聯豐富的石油後,再回過頭來解決英國。
1941年5月10日,為了發洩失敗的怨氣,德國空軍對英國倫敦進行了最後一次轟炸,一千多架戰機呼嘯而起,帶著沖天怨氣把炸彈盡情傾瀉到倫敦上空,倫敦幾乎成了一片火海。1941年6月22日,德國裝甲部隊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回覆列表
1940年6月,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整個西歐,挪威和西班牙之間的海岸線盡數被德軍收入囊中。而此時孤懸在大西洋上的日不落帝國則陷入了德國的戰略包圍。
其實,按照希特勒的原定計劃,他更傾向於英國主動投降!這樣他就可以避免兩線作戰並集中精力對付蘇聯。可喜歡了霸主地位的英華人對於希特勒的和平計劃嗤之以鼻!此處套用一句中國俗語:敬酒不吃吃罰酒。希特勒看勸降無望,於是制定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
但是,因為有英吉利海峽這道天然屏障的存在,再加之渡海條件不充足(船隻、後勤、天氣等),導致希特勒原定的海空協同作戰方案流產。所以,急於求成的希特勒最後制定了單純依靠空軍作戰的計劃。這就是著名的不列顛之戰。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空戰,不列顛之戰耗時一年,最終以英國勝利而告終。
其實,德國在和英國的這次交手中之所以失敗,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希特勒從一開始到雙方交戰,都還抱有拉英國下水的幻想,但沒想到丘吉爾根本不吃這一套。再次,打慣了閃電戰的德華人似乎幹什麼都很迫切,包括"海獅計劃"的制定也誕生於倉促之中。
所謂的"海獅計劃"也只有一個大概的戰略方向,卻沒有嚴密的分析登島作戰等具體細節。當然,這也是因為希特勒對英國殘存幻想和對自身估計過高導致的:妄想丘吉爾會同流合汙、認為僅憑空襲就能使英國服軟(英國可不是法國)。
最後,希特勒眼看在輪番轟炸下英國依舊固若金湯,且這場戰役對於自身戰備資源的消耗十分嚴重,如果再不決斷就會形成一個無底洞!所以希特勒不得不選擇放棄英國,將槍口轉向了另一邊的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