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統領全詩並引出下文,同時交代地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出自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觀滄海》。
擴充套件資料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向東登上碣石山,觀看大海。大海里的水波盪漾,海邊山島高高聳立。山島上樹木蔥鬱,各種草木繁茂。秋風出來樹葉瑟瑟作響,大海波濤洶湧。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海里升起來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由海洋中產生的。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能夠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出我此刻的心志!
創作背景:詩歌是曹操率軍東征烏桓勝利後,凱旋途中所作。烏桓當時是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同時,南方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了謀士郭嘉的建議,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東征,直到當年九月勝利回師,途徑碣石山而作。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統領全詩並引出下文,同時交代地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出自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觀滄海》。
擴充套件資料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向東登上碣石山,觀看大海。大海里的水波盪漾,海邊山島高高聳立。山島上樹木蔥鬱,各種草木繁茂。秋風出來樹葉瑟瑟作響,大海波濤洶湧。日月的執行,好像是從海里升起來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由海洋中產生的。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能夠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出我此刻的心志!
創作背景:詩歌是曹操率軍東征烏桓勝利後,凱旋途中所作。烏桓當時是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同時,南方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了謀士郭嘉的建議,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東征,直到當年九月勝利回師,途徑碣石山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