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夏2018
-
2 # 倪嬌平
古詩在古代.那時和現在不一樣.那時的人們.就把它當做一種.比學問多高深的文人考場.那時生活貧寒.也沒有多少專長.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只有一門心思.要把它寫的多少不簡單.讓人難以想象.猜迷一樣?才顯示自己的才華…?但是如今社會不一樣了.行行可出狀元.也有很多選擇的用場.不一定要去這樣寫的那麼刻章.只要肯去辛勤勞動.也能掙一口飯.就是怕人學不完.沒有那心思往一門轉.時代進步.文化也要簡單化.讓人通俗易懂.受益大眾.古代的詩句.只是用於書香門第.對平常人家.不懂用意.所以當今社會還用古詩.那現在人更不知.當代人受益不到.那也成了擺設…
-
3 # 亦有所思
好有一比
如果是指創作,那麼
古詩,入門是1+1=?,晉階卻是哥德巴赫猜想。
現代詩,入門彷彿國足稱霸要世界盃,而晉階就像喝了一杯可樂。
如果是指欣賞,那麼這個論斷依然成立。
從創作而言,狠心花上一週的時間,把平仄、用韻、粘對,拗救,詞譜弄懂以外,就可以上手。寫出押韻的句子不在話下,偶爾也能寫一些打油,若是經過三兩年真正苦修的話,寫出可以和清朝三流詩人媲美的詩詞也不在話下。
是的,只能是三流。因為我們無論怎麼寫都是“跟屁蟲”,所有的創意,構思,技巧,意象在唐朝就被詩人玩得一滴不剩。所以東施效顰是必然,邯鄲學步是偶然。
而現代詩,僅僅一個高階的比喻就會把百分之八十的人攔在門,而且還是在你看到這個門的情況下。如果再加上高階的通感,那麼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僅僅能碰到門環都屬於終生無望的事情。
但是,只要你進了這個門,一切就都是水到渠成,抬眼望去,盡是天高雲淡,楊柳春風。萬物皆可入物,萬物皆可為詩。甚至可以說是俯手可拾。你一步就登上了峰頂,然後再也無法超越自己。
最終的結果就是不再寫詩了。
從欣賞而言,欣賞更高水平的詩詞,需要略通經史子集,經史子集,打出來只有四個字,可讀起來卻浩如煙海,多如牛毛。一個連駢賦都讀不懂的人,是無法領域詩詞的真正美妙之處。他只能欣賞一些淺顯的,通俗的,常態化的詩詞。所以一個薄字是避免不了的。就像一個貧家美女,終日生活在沒有報紙電視書刊的大山深處,她根本無法想象並領略什麼是哈倫褲,什麼是蕾絲邊,什麼是菲拉格慕。
欣賞現代詩,那些課本上百分之九十的現代詩就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了,垃圾貨色不配為詩。儘管張口海子,閉口顧城,可是又有幾個人敢說自己讀懂了呢?所謂的賞析完全是隻賞不析,這與囫圇吞棗有何區別。余光中的尋李白,外行人看的僅僅是熱鬧,而內行人才能看到滿滿的門道。
詩,分為古詩和現代詩。
但在創作或欣賞方面,無分彼此。
-
4 # 詩詞書院
古詩和現代詩真正的差距就是時間上的差距,古詩是古代的,現代詩則是現代的。
如果從文學形式上區分,古詩又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習慣上,我們又將“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產生的新體詩稱為現代詩。在這方面,兩者在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上有很大差別,故很難作比較,或者說其差距仍然是時間上的差距。
中國的傳統詩歌由《詩經》開始,就是以漢語言為基礎產生,並隨著語音、語詞、語法的發展而走向成熟,但其賦比興的創作手法,聲律體系、意象體系都是以《詩經》、《楚辭》作為基礎發展,至今有數千年的歷史沉澱,已形成相對固定的審美情趣。
現代詩是以推翻中國傳統詩歌的形式誕生,基本上是移植西方的詩歌創作形式和審美哲學。但因拉丁字母語言和漢語言的差別,也使中國現代詩誕生至今的百年來,一直處於創作實踐和探索之中,尚未形成較為固定的審美形式。
由於路的方向不同,所以我們很難說差距,只可說說差別:
一、抒情方式的差別
中國傳統詩歌多為致情之物的間接抒情方式;現代詩則為主觀抒情和客觀抒情。
二、意象體系的差別
中國傳統詩歌多為客觀意象,也就是說一景一物,一事一典所投射到人們心智中的映象是相對固定的,具有客觀性。而現代詩歌的意象則有較強的主觀性。
三、聲律應用上的差別
在聲律上,中國傳統詩歌,由古體詩發展至近體詩,已形成相對固定的句式節奏和聲律模式,對格律也有相應的規範;現代詩則強調自然韻律,多依作者的情緒的律動,並沒有格律的約束。
四、美學差別
中國傳統詩歌講究畫面感和意境;西方美學中則沒有意境之說,儘管在中國的現代詩中,有時也會借用意境學說,但沒有傳統詩歌這般明晰。而現代詩的審美情趣,不同的流派會有所不同,至今並未產生較固定的審美形式。
五、修辭手法上的差別
中國傳統詩歌多依傳統的賦比興創作,在修辭手法上,基於漢字特點產生的對仗句式,獲得大量的運用。而現代詩則更加靈活多變,幾近所有修辭手法都可運用,但對仗的運用則相對較小。
個人認為,迴歸傳統審美將是現代詩未來的一個走向,如何與傳統詩歌融合,也會很快進入現代詩的創作實踐階段。
-
5 # 與世無爭180439950
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特點,不能一言話。古詩有古詩的韻味,現代有現代的特色,語言文學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進步。
-
6 # 黃土情愫
古詩和現代詩真正的差距是什麼?新詩最主要的差距是民族文化的缺失,語言口水化的蒼白無物和華麗詞藻堆砌出的直白。好多詩作中沒有形象傳神的詩句和能動性字詞的渲染,而最主要的是脫離了滋養詩魂的根基,天馬行空地是讀者不知詩者想要表達什麼,宣揚什麼。新詩艱難地經歷了百年之後,始終沒有形成適合於母系文化發展的主體格局,使詩者樂其風,歌者樂調,讀者樂其言的新風尚。
一個號稱詩的王國,曾以有如史詩性的《詩經》,《楚辭》,《漢樂府》而驕傲,以有唐詩宋詞燦爛的古文化而自豪的民族。有十三億之多龍的傳人,經濟科技得以迅速發展的泱泱大國,而以新為體,標心立異的新詩,卻與大眾背道而向,失去了人心,擯棄了優良的民族傳統文化,形成了一種自娛自樂的圈子文化。新詩和舊詩形成的這種反差,有目共睹,其根源是一部分主流詩者崇洋媚外和墮落的原因。
-
7 # 卿越有幾人
古詩與現代詩的差距大,現代詩的美感和思想性都難和古詩相比。
具體來說,古詩與現代詩心境和文境差異大,心境是詩人主觀因素,文境是語言文字環境客觀因素,這兩方面裡現代詩都不如古詩。
詩歌是最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心境不同導致詩意不同,是不是現代人全比古人淺薄庸俗呢?也不是。
現代人也有家國情懷,也有真摯情感,但是現代人的抒發途徑太多了,而古人好一點的表達方式只有詩歌。(廣泛來講,民謠、詞、曲也算詩歌)
當有了更簡單直白的表達方式,也就不願再去逐字逐句按平仄琢磨了,於是有現代詩。
古詩在古人心中是少有幾種好的表達內心方式,現代詩卻不是少有的表達方式,當作者心中有表達慾望時,古人用古詩,現代人不一定用現代詩,總的情感抒發量已經減少。
也就是,願意作詩的人,現代人沒有古人多。數量少了,再來看看質量。
詩,最早是民間百姓自發表達情感的歌謠,採風的文人加以整理成冊,後來文人創作詩歌,到了唐朝,文人詩達到輝煌頂峰。
從多數文人作詩開始,古詩既是抒發情感的雅緻創作,也是展示才能的實用途徑,必然要字斟句酌用心去寫。
現代詩因為既不是惟一表達方式,多數情況下又不能帶來實際利益,幾乎成了或男女示愛、或發洩牢騷、或故意用怪異語句博眼球的順口溜。近年來,現代詩更是成了某些人佔個詩人名頭胡寫的形式,別說詩中蘊含的思想如何,基本的詞句詩意美感都沒了。
所以,詩人的主觀心境方面,現代詩與古詩差距太大,很難追上。
再來看看客觀的語言文字環境,古詩講究格律,現代的很多詞根本沒辦法講格律,而且也不能減字或加字強行去符合平仄。
比如,社會主義、電子遊戲、近視眼、檸檬精、粉絲經濟、數碼廣場、安置小區這類詞兒很難入韻。
在網上有很多人嘲笑“老幹部體”,除了其中思想顯得過於板正外,還因很多是根本不押韻的順口溜,沒有詩律。
曾有某鎮的水庫拆遷安置點建好,某領導請某語文老師幫著寫一首詩,某領導喜歡七律,但老師表示這沒辦法用七律寫。
要在詩中加“好政策、和諧社會、歡喜遷新房、安民新區、搬遷安置、共同奔小康”一類的詞,怎麼都理不順平仄。
語言環境所限,這類的事最好用現代詩來吟詠,從發展來看現代詩比古詩有發展潛力。
詩歌要有韻味,要有意象美,現代詩始終不如古詩美,和現代環境裡各種意象沒有雅韻也有關。古道、西風、瘦馬,是什麼感覺呢?
高速公路、汽車尾氣、寶馬豪車,又是什麼感覺呢?
古代麵食小吃“槐葉冷淘”,就算不入詩,這名字已經有詩意,現代詩寫現代小吃,只有“泡麵”、“餡兒餅”什麼的了。
泡麵、餡兒餅俗是俗,但至少還有點樸實氣息,有一些用屎尿屁入詩的,則全是惡臭氣息了。
古詩與現代詩對比,也只有期待現代詩的發展潛力以後能真正發揮出潛力。 畢竟,現代詩才一百多年的發展,也許幾千年後也會有很多經典詩作。毛主席也曾說,“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
時代進步,思想變化,語言文字也在變化,古詩的輝煌成就現代詩沒辦法比,但可以比比將來的發展。
火花評
-
8 # 蘆葦飄雪
兩者差距很大。一是差在意境上。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一篇文章改上無數次,花費數十日,甚至還多年。現在人做詩追求的是速度,不是質量,不是意境。古人的詩讀了,讓人或神清氣爽,或心曠神怡,或醍醐灌頂,或豁然開朗,或引人深思。詩畫詩理並存,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古代詩帶給讀者的精神美感。一些優秀的現代詩也是不錯的,他至少營造了讓人精神愉悅的享受過程。大多數的現代詩是無病呻吟,是追求的名利的道具。
二是差在深度、廣度、刻度上。“三度”的深刻程來源於對生活、人生的感悟。工業文明的進步,大大提速了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獲得速度。一切都變得速生起來。勢必讓人們對人生、對生活缺乏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古人物質生活樸素、簡單。又汲取了傳統優秀文化比較深邃。而當下的人們一切謀求的是速度,為文為人,都在追逐名利。對傳統優秀文化也是淺嘗輒止,簡單引用多,深刻消化吸收著少,又怎麼能活學活用呢?
三是差在格局上。古詩作者胸懷天下大志的人,燦若星河,而今的詩者多為名利之徒。古詩作者讀書作詩為文為人都抱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信條。而今的詩者,真正做詩做人的少,追腥逐臭、沽名釣譽、急功近利者多,做人尚苟且,又以何做出格調高雅的詩文來。
-
9 # 幌塘鏡
無論古詩或現代詩都應該存在意境,缺了意境還是詩嗎?例如哪些人一直吹捧某大明星的一隻螞蟻的詩,好像我做孩童是也寫過,那是流水賬日記不是詩“今天爸爸叫我買醬油,明天媽媽又叫我買醬油,後天我們一起都去買醬油”這算什麼意境?這還是詩嗎?
例如今年櫻花盛開要寫一手很好題材的現代詩不應缺古體詩的意境。
櫻花
落英繽紛,美麗而沒有哀愁。
觀看著,輕輕地飄。
嘆息著,輕輕地搖。
隨風而去,我也是花雨中的一片。
多好的意境啊!
——————————
夜雨賞櫻花
潤物花黃續離場
谷傳琴音恨憂傷
山中染色春依舊
別秋後院櫻飛揚。
-
10 # 老張335536
老夫認為,古詩和現代詩真正的差別是,古詩言簡意骸,如七律56個字不能多不能少,且要惜字如金,不可浪費每一個字,短短56個字要表達較多的意象。而現代詩則天馬行空,肆意浪費字,囉嗦 ,冗餘。當然它們都可以表達出詩人的情懷。不過,現代詩現已發展到誤區,這以賈添淺的屎尿詩為證,在此恕不贅述。請看老夫今日所寫,2021.2.15.七律:農民工,全對仗,無救拗。有詩為證:胸懷幢錦到別家,臂挽春秋闖外涯。皓月光疏家老小,明霜玉滿路桑麻。寒鍋紫被無歡氣,熱雨紅燭有痛牙。桂宇風吹雲上雁,茶山雨打路邊花!
-
11 # 飄渺鑫
一、格律上的差距。古詩以近體詩為例,講究平仄押韻對仗。現代詩不講究這些。
二、發展成形過程的差別。古詩的發展,由古體詩到近體詩再到詞、曲,是一個漫長的傳承、衍化、漸進的過程。其中雖有一些轉變的時間節點,但總的來說是漸變,不是突變。
而現代詩誕生於清末民國時期,這種體裁的出現多少有些刻意和人為的意象。當時的中國積弱積貧,可以說是病入膏肓。有識之士急切地探尋救國之道,俗話說病急亂投醫,歷史往往總是矯枉過正,於是傳統的全部都要否定,甚至有一些民國大師主張廢除漢字,改用拉丁字母。
現代詩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它代表著激進的革新,代表著新思想,自由開放,打破傳統束縛等。
三、流傳深遠的差距。古詩以巔峰時期的唐詩為例,流傳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依然有著強勁的生命力,可以預見,只要地球不毀滅,這些詩句再往後流傳一千多年是沒有問題的。
現代詩從出現到如今大約百年時間,能夠流傳多久尚未可知。寫此文時我回憶曾經學過的現代詩,依稀只有那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四、主觀感受的差距。古詩所營造的意境是現實的美學昇華,即便時隔千年,依然讓人感同身受。
現代詩則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讀完似懂非懂,想抓住又抓不住,最終還是不知所云。
-
12 # 風塵舊客
自從出現了文字,人們就開始用寫作記錄諸事和釋放情緒。寫作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長篇鉅著,或者段子小記,可以日記流水,也可散文愜意。有華麗高雅,也有通俗偕趣。能容得了黃鐘大呂,河山萬里,當然也能留得住鄉野炊煙,糞屎尿屁。人人可以抒情,人人亦可作詩,但是,必須讓人清楚的是,你寫的那東西得是詩!
詩歌是文字表達的精華,詩歌是萬千情懷的濃縮,詩歌不只是創作者的責任,那也是誦讀者的義務!詩歌詩辭是古代文人淺吟低唱的,所以有了韻律,甚至還配以音樂,沒有韻律的話,想象一下,怎麼能吟唱順利。詩詞本身是詩人把所見所聞所想,萬里河山,氣勢磅礴,小橋流水,淺吟低唱,嬉笑怒罵,瀟灑自如,憂愁傷懷,感慨萬千,睹景生情,睹物傷神,胸中無限言語,精煉昇華,用寥寥數語,抒發表達,內涵意境,一目瞭然。
新文化運動,白話流行,社會革新,創作自由,詩歌再不侷限於五言七律等古典格式,但是沒有韻律就不能順理成章,一氣呵成,就不可能讓朗讀者朗朗上口,慷慨激奮。沒有意境,沒有情趣,僅靠一時興起,賣弄斯文,乾枯無味,雜亂無章,進而俗不可耐,髒穢不堪,就是侮辱天下讀者,糟蹋世上文人!
詩歌裡有萬里河山,雕樑畫柱,詩歌裡有小橋流水,寒江獨釣,詩歌裡有風花雪月,濃妝淡抹,憂國憂民,戰鼓馬革,詩歌裡有苦心經營,富麗奢華,雲遊天下,傲視權貴。寫詩靠的是十年寒窗,飽經風霜,寫詩靠細膩豪爽,胸懷激昂。從沒有血緣遺傳,關係如網。也不是湊文按字,如廁脫衣。社會高速進步,國民提高素質,市井村野,無數高人志士!寫不好詩不是罪過,錯的是不應隨心所欲的擾人耳目。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比較膚淺。現代人看古詩,不一定能懂;看現代詩,基本能懂。古詩之美,寥寥數語,寄情萬千,情緒複雜……現代詩單一,直觀。讀書時,有篇課文,維納斯之斷臂之美,斷臂之美在於給人以無限想象,無限中可能。古詩在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古人所處環境,所作之詩,所述之感,今人只能從旁揣測,尋找最貼切的一種方案來接近或者還原本相。但不一定完整。今年有部電影以"長恨歌"為引的故事,電影裡白居易說長恨歌寫的愛情故事不是寫給皇帝的。這難以考究……但是卻給人無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