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的哦!
越劇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戲曲藝術,歷來十分重視“吐字”、“咬字”這一基本功。明朝魏良輔在其所著的《曲律》中講道:“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為二絕,板正為三絕。”我們現在常說的“字正腔圓”、“字重腔輕”、“先字後聲”,甚至以“千斤唸白四兩唱”來形容唸白的重要性。當然念與唱不能用這樣的比例來強調。那麼,唸白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我們在表演和演唱中是否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問題?
語言準確與否,語言風格的表達程度如何,就直接影響到演員的演唱風格和韻味是否濃厚。要唱好越劇,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有些朋友越劇唱了若干年,可是越劇的許多基本字、韻還念不準,儘管有很好的嗓音和演唱技巧,可是,因為字不準,它的風味就大打折扣,甚至還會講他(她)唱得不象越劇。 那麼什麼是“越劇舞臺”語言呢?從定義上來講:“越劇舞臺語言是以嵊縣、新昌的城關書面話為基礎的;以四十年代越劇尺調時期舞臺演出的‘越白’為代表的;有完整的聲、韻、調,自成一種語音系統的語言。”
大家知道,每一個字,即每一個音節,在由字頭(聲母)、字頸(介音)、字腹(韻母)、字尾(歸尾)、字神(字調)某些因素組成的。如“唱腔”的“腔”字: 腔(qiang) 戲曲傳統提法: q-字頭 i-字頸 a-字腹 ng-字尾 --字神漢語拼音名稱: 聲母 介音 主韻母 歸尾 聲調 我們在唱唸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毛病,如:字音無力、口齒松,往往就是字頭沒有“咬”緊,沒有暴發力;字音太偏、太“虛”,往往是字腹不飽滿,共嗚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腔調太直、太硬,往往是某些字的字頸沒有掌握好,沒有在字頭和字腹之間進行過渡;有的人唱腔收尾不準,尾音難聽,這往往就是字尾收音時出了毛病。 如果說字咬不準,那肯定是在字的組成成份上出了毛病。瞭解和懂得越劇的拼音法,明確字的頭、腹、尾,就為我們較快地改正毛病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 寧波和舟山地 溫州、麗水、台州地區,這些地區的方言和越劇語言距離比較大,—是:其中的不少方言無“入聲”,即沒有“喉塞音”,他們往往把“鴨”念成“啊”,把“塔”念成“他”。二是:“來彩”往往念成“拉差”(注:“來彩”韻是越劇的常用韻腳),“堂皇”念成’“道航”,“陽長”念成“搖撞”等。 金華地區:“陽長”韻和“堂皇”韻相混,會把“堂皇”念成“大華”(ddano、hhuano)。(字音的注音符號使用越劇拼音的專用符號) 再如紹興和嵊縣,是同—地區,但紹興的字較直較硬,而嵊縣的字調較軟,曲度較大,所以語言差別除聲母,韻母因素以外,字調也是個重要因素,所謂“南腔北調”,就是這個意思。
清朝戲曲家俞維琮說:“凡唱曲、說白,必要口齒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達到聽者之耳。”“擒字如擒兔,每字圓似珠,一字不清,猶如純刀殺人。” 有些青年戲友,憑著自己年輕,嗓音條件好,他們在舞臺上激情滿懷,十分賣力,但是因為口齒無力,字音不清,觀眾總是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唱什麼。這樣就不能達到傳情、感人的藝術效果。王驥德說:“凡敷演一字,各有字頭、字腹、字尾之音……由腹轉尾,方有歸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腔圓” “腔圓”包括三個方面:
1.順暢、悅耳。曲調、字音、字調相順,不唱“倒字”。
2.潤腔、輕重、收放,裝飾音、滑音等藝術處理,要合乎情理。
3.使自己最完美的聲音得到充分的發揮。不能把“腔圓”單純地理解為音色圓潤,所謂“圓”是妥善、完美的意思。 在這方面,小玩子、青衣的圓潤;明珠、秋葉的委婉,都有很好的體現。四、好越劇舞臺語言 構成舞臺語言--韻白的基礎是字、詞句、語句、語調。其中語調是“韻白”的基本依據,“言不足者才使詠,詠不足者唱出聲”,“韻白”,實質就是音樂化了的語言,沒有曲調的唱腔。 “語調”是講話的各種情緒,即語氣,它體現於: (1)語調的轉逗和音量輕重、高低的配合和對比。
(2)邏輯重音的安排和突出。
(3)合理的詞句組織段落及標點符號的使用。
(4)語氣字的搭配和運用。
(5)語言的人物特徵和性格化。
同樣一句話可以用高興、悲痛的語氣來唸,同時還可以體現出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場合的各種形態。重音的不同安排,回答也會不同。 如:你去不去看論壇?!(回答:“我不去,你呢?”) 舞臺韻白,如“叫頭”、“定場詩”,“引子”、“坐檯白”,就是根據不同的詞意、句式,人物、行檔、場合,經過抑、揚、頓、挫等藝術誇張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腔調。它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表現力,使人聽得更清楚。為了便於記憶,下面的“唱唸口訣”供大家參考。 唱 念 口 訣 戲曲唱唸最要緊, 透過語音傳聲情。 言不足者才使詠, 詠不足者唱出聲。 念 白 唸白出字重千斤, 清楚有力在口勁, 字分頭、頸、腹、尾、神, 聲、韻、調,莫相混。 字頭要重有“噴”勁, “五音”位置需分清。 掌握字頸過渡音, “四呼”口型嚴格分。 字“腹”飽滿用共鳴, 直到末尾不變形。 開尾、鼻尾、鼻化尾, 字尾分清巧收音。 平、上、去、入分陰陽, 趨勢錯了倒字音。 抑、揚、頓、挫剛柔濟, 邏輯重音要找準, 啟、承、轉、合段落清, 感情為主韻作襯。 唱 腔 唱腔出字為本音, 有聲無字怎聽清? 字音分清頭,腹、尾, 字正腔圓分重輕。 口,鼻、喉、腦、胸腔音, 共鳴部位要找準。 音準關鍵在聽覺, 走調趕板氣太沖, 氣息控制小腹中, 快吸少用最見功。 字、聲,腔,氣“味”和情, 貼切柔和感動人。 自然松馳頸放鬆, 聲情並茂風味濃。 喜、怒,哀,樂,悲、恐,驚, 輕、重,緩、急有分寸。 人物感情理解深 。
不一定的哦!
越劇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戲曲藝術,歷來十分重視“吐字”、“咬字”這一基本功。明朝魏良輔在其所著的《曲律》中講道:“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為二絕,板正為三絕。”我們現在常說的“字正腔圓”、“字重腔輕”、“先字後聲”,甚至以“千斤唸白四兩唱”來形容唸白的重要性。當然念與唱不能用這樣的比例來強調。那麼,唸白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我們在表演和演唱中是否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問題?
語言準確與否,語言風格的表達程度如何,就直接影響到演員的演唱風格和韻味是否濃厚。要唱好越劇,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有些朋友越劇唱了若干年,可是越劇的許多基本字、韻還念不準,儘管有很好的嗓音和演唱技巧,可是,因為字不準,它的風味就大打折扣,甚至還會講他(她)唱得不象越劇。 那麼什麼是“越劇舞臺”語言呢?從定義上來講:“越劇舞臺語言是以嵊縣、新昌的城關書面話為基礎的;以四十年代越劇尺調時期舞臺演出的‘越白’為代表的;有完整的聲、韻、調,自成一種語音系統的語言。”
大家知道,每一個字,即每一個音節,在由字頭(聲母)、字頸(介音)、字腹(韻母)、字尾(歸尾)、字神(字調)某些因素組成的。如“唱腔”的“腔”字: 腔(qiang) 戲曲傳統提法: q-字頭 i-字頸 a-字腹 ng-字尾 --字神漢語拼音名稱: 聲母 介音 主韻母 歸尾 聲調 我們在唱唸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毛病,如:字音無力、口齒松,往往就是字頭沒有“咬”緊,沒有暴發力;字音太偏、太“虛”,往往是字腹不飽滿,共嗚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腔調太直、太硬,往往是某些字的字頸沒有掌握好,沒有在字頭和字腹之間進行過渡;有的人唱腔收尾不準,尾音難聽,這往往就是字尾收音時出了毛病。 如果說字咬不準,那肯定是在字的組成成份上出了毛病。瞭解和懂得越劇的拼音法,明確字的頭、腹、尾,就為我們較快地改正毛病提供有利條件。比如在 寧波和舟山地 溫州、麗水、台州地區,這些地區的方言和越劇語言距離比較大,—是:其中的不少方言無“入聲”,即沒有“喉塞音”,他們往往把“鴨”念成“啊”,把“塔”念成“他”。二是:“來彩”往往念成“拉差”(注:“來彩”韻是越劇的常用韻腳),“堂皇”念成’“道航”,“陽長”念成“搖撞”等。 金華地區:“陽長”韻和“堂皇”韻相混,會把“堂皇”念成“大華”(ddano、hhuano)。(字音的注音符號使用越劇拼音的專用符號) 再如紹興和嵊縣,是同—地區,但紹興的字較直較硬,而嵊縣的字調較軟,曲度較大,所以語言差別除聲母,韻母因素以外,字調也是個重要因素,所謂“南腔北調”,就是這個意思。
清朝戲曲家俞維琮說:“凡唱曲、說白,必要口齒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達到聽者之耳。”“擒字如擒兔,每字圓似珠,一字不清,猶如純刀殺人。” 有些青年戲友,憑著自己年輕,嗓音條件好,他們在舞臺上激情滿懷,十分賣力,但是因為口齒無力,字音不清,觀眾總是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唱什麼。這樣就不能達到傳情、感人的藝術效果。王驥德說:“凡敷演一字,各有字頭、字腹、字尾之音……由腹轉尾,方有歸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腔圓” “腔圓”包括三個方面:
1.順暢、悅耳。曲調、字音、字調相順,不唱“倒字”。
2.潤腔、輕重、收放,裝飾音、滑音等藝術處理,要合乎情理。
3.使自己最完美的聲音得到充分的發揮。不能把“腔圓”單純地理解為音色圓潤,所謂“圓”是妥善、完美的意思。 在這方面,小玩子、青衣的圓潤;明珠、秋葉的委婉,都有很好的體現。四、好越劇舞臺語言 構成舞臺語言--韻白的基礎是字、詞句、語句、語調。其中語調是“韻白”的基本依據,“言不足者才使詠,詠不足者唱出聲”,“韻白”,實質就是音樂化了的語言,沒有曲調的唱腔。 “語調”是講話的各種情緒,即語氣,它體現於: (1)語調的轉逗和音量輕重、高低的配合和對比。
(2)邏輯重音的安排和突出。
(3)合理的詞句組織段落及標點符號的使用。
(4)語氣字的搭配和運用。
(5)語言的人物特徵和性格化。
同樣一句話可以用高興、悲痛的語氣來唸,同時還可以體現出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場合的各種形態。重音的不同安排,回答也會不同。 如:你去不去看論壇?!(回答:“我不去,你呢?”) 舞臺韻白,如“叫頭”、“定場詩”,“引子”、“坐檯白”,就是根據不同的詞意、句式,人物、行檔、場合,經過抑、揚、頓、挫等藝術誇張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腔調。它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表現力,使人聽得更清楚。為了便於記憶,下面的“唱唸口訣”供大家參考。 唱 念 口 訣 戲曲唱唸最要緊, 透過語音傳聲情。 言不足者才使詠, 詠不足者唱出聲。 念 白 唸白出字重千斤, 清楚有力在口勁, 字分頭、頸、腹、尾、神, 聲、韻、調,莫相混。 字頭要重有“噴”勁, “五音”位置需分清。 掌握字頸過渡音, “四呼”口型嚴格分。 字“腹”飽滿用共鳴, 直到末尾不變形。 開尾、鼻尾、鼻化尾, 字尾分清巧收音。 平、上、去、入分陰陽, 趨勢錯了倒字音。 抑、揚、頓、挫剛柔濟, 邏輯重音要找準, 啟、承、轉、合段落清, 感情為主韻作襯。 唱 腔 唱腔出字為本音, 有聲無字怎聽清? 字音分清頭,腹、尾, 字正腔圓分重輕。 口,鼻、喉、腦、胸腔音, 共鳴部位要找準。 音準關鍵在聽覺, 走調趕板氣太沖, 氣息控制小腹中, 快吸少用最見功。 字、聲,腔,氣“味”和情, 貼切柔和感動人。 自然松馳頸放鬆, 聲情並茂風味濃。 喜、怒,哀,樂,悲、恐,驚, 輕、重,緩、急有分寸。 人物感情理解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