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蟬
-
2 # 版納播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的善惡本性本來就是兩面的。人之初性本善,講究的就是人心向善。人心善惡是後天對人心的影響,而產生一種對自身利益和物質的追求。
人一生講就是一個,悟字,悟道,悟理,悟真,悟學。人生之最高境界。
-
3 # 生活麻辣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其意思是:每個人生命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荀子說“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為什麼這樣說呢? 性本善,與性本惡,歷來有此說法。“性本惡”是性惡論的觀點,和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觀點相對。“性本惡”的觀點出自荀子 《性惡篇 》。荀子認為,人在出生之時,本性是惡的,隨著外界的引導而變化。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後天學習而成的自然本能。 “人之初,性本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只不過是人類內心美好願望的寄託。矛盾的觀點,事分善惡,人類無法迴避自己的缺點。其實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只是一味虛妄,非但不承認自身的缺點,反而冠冕堂皇的為之辯護,親手把自己推進了“人本惡”的深淵。 因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惡,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善惡觀念,關鍵在於後期的引導教育和周邊人的榜樣影響。
-
4 # 獅子羊1237306
越來越相信有先天“遺傳”。有的孩子天生膽小,有的天生膽大;有的天生善良,有的天生淘氣;有的天生柔弱,有的天生堅強;有的天生腦筋快,有的就是比別人慢一拍。有的天生對音樂敏感,有的就是五音不全。有的身體協調性極好,有的騎了幾年車都晃晃悠悠……
-
5 # 九華生
人之初,性本善本就是個偽命題!
人性本惡,因為人有七情六慾,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荀子說,“人之生也固小人”,又說:“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人又有六慾,眼耳鼻舌身意。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從出生開始,就有了慾望,有了慾望,就會自私,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越多,慾望越多,各人情況不同,並非所有慾望都能得到滿足,慾望無窮,資源卻有限,於是,有了爭鬥,有了各種違法犯罪的人和事,這就是“為惡”。佛經說,人生有七悲,也就是七種困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曾國藩被人譽為半聖,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就是這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朋友娶妾,他非要去見一面,調戲一番。他回到家夜裡自省覺得自己不對,在日記裡說自己不是人,後來讀書修身養性,終成一代大家!曾國藩如此,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所以說,人性本惡!
為了維持正常的秩序,制定道德規範,從小到大,我們要受教育,要讀書,剋制內心的慾望,逐漸明白做人的道理。國家要制定法律,防止人內心的惡付之於行動,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如果人人都能明事理,懂善惡,那麼法律就沒必要存在,老師這個行業也沒必要存在了。
-
6 # 飛翔老大大
過去人受教於孔聖,人之初,性夲善。而現在的新人素貭太差,多數人做到性夲善,少數人變質,演變成人之初,性本惡的現象。看來還需要加強教養,提高國民素貭是當務之急。
-
7 # 內蒙瑞哥
善惡,只是一個事物的不同兩面,只是人們二元意識的幻象。
善惡是相對的,你認為是善,它便是善;你認為是惡,它便是惡。
人之初,意識純淨,沒有絲毫汙染,故,沒有善惡之分。
“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惡”的說法,是由一些不懂得生命真相的人編造出來的,沒有依據,不可聽,不可信。
世界是一元的,而不是對立的、分裂的。
-
8 # 一夫之
人之初善惡兩者皆具備。
這似乎是一個千載難題,爭論不休的結論一般也只能是以“見仁見智”而收場;其實不然,根本沒有那麼複雜,也不是什麼難題:人之初善惡兩者皆具備。
由於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又說“人性本惡”,都是大思想家,究竟誰說的對呢?華夏立國兩千多年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到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有誰膽敢出來否認宗師的論調呢?這樣自然就成為好像成為一個千古難題了。 其實孟子和荀子說的都對又都不對,都對者,他們看到了人的善、惡本性;都不對者,他們都只看到或者注重了人的善惡本性的一個方面,以偏概全了。所以,他們關於人性的論說不但沒有釐清問題的本質反而增加了千百年來人們的疑慮,雲山霧罩了。
善與惡都是相對而言的:
十惡不赦的大魔頭,或者其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隨從部屬卻認為是世上難找的大好人;名聞鄉里的大善人,或者有得罪過市井無賴而受人嫉恨有加。希特勒殺人如麻,但在其情婦愛娃·布勞恩眼裡,應該仍然是最可愛之人。
善與惡一體共存:
一切的一切,這個世界的法則就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沒有陰也就無所謂陽,沒有黑暗也就無所謂光明。善與惡也一樣:如果沒有了善也就無所謂了惡。
人是善與惡的統一體:
任何人的身體裡都流淌著善與惡的基因,任何人都是善與惡的統一體。換句話說,善與惡是人與生俱來的的,是本能所在。人類世界自產生以來,就沒有存在過一個全善無惡的人,也沒有存在過一個全惡無善的人。因為如果全善無惡,只有完全符合“道”義的覺悟者才能達到,凡夫俗子望塵莫及;如果全惡無善,自作孽不可活,遭天譴不會讓其在人間苟延殘喘。
人之初天性善惡皆具有:
那麼,人生下來,來到人間的那一刻,善嗎?惡嗎?那是善惡兩邊皆具有,人是帶著善惡的種子降生到人間世的。因為至善無惡和至惡無善,都不是播種降生人世間的因子,前者自然會升到天道受樂,後者必定會降到三途踐苦,只有善惡兼具的基因才會別無選擇地投生人間踐報。
那麼,新生的人,其善惡如何揮發出來,那就與後天的環境、教育、引導息息相關了,如果福報比較好降生到一個善的環境氛圍裡,則人的善性先發芽成長,這就是孟子所以認為的“人之初性本善”;如果福報差降生在一個苦難不堪的惡的環境氛圍裡,則人的惡性先發芽成長,這就是荀子所以認為的“人性本惡”。
善惡一體,至於善、惡先發後發,善大於惡還是惡大於善,善轉變為惡或者惡轉變為善,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每一個鮮鮮活活的“人生”了。
如何達到無善也無惡的境界?則有待於斷惡修善,直至“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的無上光明大道了。
回覆列表
人之初性本善,萬中挑一。人之初性本惡,十之八九。有小惡者易改,生大惡者須矯。生之者相隨父,性亦同。言未成則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