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李陵投降匈奴事件,漢武帝劉徹欲殺李陵滿門。

    李陵孤軍深入,受到匈奴大軍包圍,奮戰幾日而不得突出重圍,為了不讓自己的軍隊全軍覆沒,自己同時能留有用之身,決定先假投降匈奴,以後再圖後舉。

    可是漢武帝后來卻以為李陵真的投降匈奴,於是殺李陵滿門,而李陵走頭無路,才真的走上匈奴的道路。

    司馬遷敢言直諫,反對殺李陵滿門。觸怒漢武帝。不許任何人為李陵求情。可是司馬遷還是犯龍顏而反對殺李陵滿門。漢武帝說:司馬遷,你難道不怕死嗎。司馬遷回了一句話,說的是大丈夫死有何懼。

    由於漢武帝生氣,聽了這句話,大丈夫死有何懼,於是心想你自以為是大丈夫。那我就不殺你,就讓你做不成大丈夫,於是就把司馬遷處於宮刑。

    還有就是,司馬遷為了寫史記已經準備劉很久,還沒開始寫,漢武帝也想看看他是怎麼寫的。怎麼寫自己的。就沒有殺死司馬遷。

    而司馬遷也是忍受著屈辱,後來終於寫成史記留傳千古。

  • 2 # 歷史簡單說

    漢朝的律法,死刑有兩種方法來減免,一種是五十萬錢,像李廣被匈奴活捉,應該判死罪,也是用錢贖罪的,出使西域的張騫也是遲到,使得李廣全軍覆沒,也要判死罪,也是用錢贖罪的。

    還有一種,就是受腐刑,像張安世的哥哥張賀,李延年就是這種情況,而司馬遷拿不出錢來贖罪,但是還想將史記寫下去,所以就甘願受了宮刑。

    那麼,我們來看看司馬遷到底犯了什麼罪,要處以死罪。

    司馬遷之罪是跟李陵有關的,那麼李陵是誰呢?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的父親是李廣的長子李當戶。李當戶早死,李廣的次子李椒,做過代郡太守,死於李廣之前,李廣的三子李敢,因為李廣之死就打了衛青,衛青沒有聲張,後來被霍去病射死。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攻打匈奴,漢武帝命李陵為李廣利大軍押運糧草,李陵不想做李廣利的下屬,不想為李廣利運輸糧草,就向漢武帝請戰,漢武帝說沒有馬匹了。

    李陵說,他願意以少擊多,五千步兵攻打單于的王庭,漢武帝看到了李陵的勇氣,就同意了,另外派路博德協助李陵。

    路博德以前做過伏波將軍,也不願意做李陵的後備,所以他就上書給漢武帝說,希望等到春天,與李陵各率五千騎兵分別攻打。

    漢武帝以為是李陵不想出兵,所以就讓路博德上書的,所以就命李陵出兵,李陵在浚稽山遇到了單于主力三萬騎兵,最終全軍覆沒,李陵投降。

    很多人都罵李陵,漢武帝就問司馬遷,司馬遷認為李陵以少擊多,也沒有辦法,李陵之所以投降是權宜之計,肯定還會回來的。漢武帝認為司馬遷這樣是想詆譭貳師將軍而為李陵求情,就判了司馬遷的死罪。不過,李陵確實是投降了匈奴,不肯回來。

  • 3 # 歷史密探

    早在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還在世,當漢武帝的皇家圖書管理員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寫一部蕩氣迴腸的史書,但是還沒來得及寫,就去世了。所以,司馬遷就接起了這個重擔,要替父親完成遺願。

    但是,司馬遷肯定想不到,在公元前99年,時年47歲的他會因為一句話就被判了死刑。公元前100年,大將李陵請求出兵攻打匈奴,漢武帝說兵力不足,所以不同意,最後經過協商,李陵說只要五千精兵,便可戰勝匈奴。漢武帝同意了這個請求,但是,即使李陵盡了最大的努力,無奈還是寡不敵眾,被匈奴俘虜。

    公元前99年,李陵大敗,投降匈奴,漢武帝大怒,當著群臣的面大罵李陵,說這個敗家玩意,居然投降!司馬遷說,李陵只有五千騎兵,能打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跟李廣利等人一比,李陵這樣就算很厲害了。

    漢武帝一聽,更加生氣了,這李廣利本來是皇親國戚,被司馬遷這麼一說,反而有點自己不能慧眼識人的意思,二話不說就要把司馬遷推出去斬了,司馬遷這才意識到闖了大禍。

    當時,漢朝法律規定,死刑可以有兩種豁免的方式。一是用50萬錢買命。二是可以用“腐刑”來代替,腐刑就是宮刑。而這兩種豁免方式也不是誰都能用的,只能給那些本來罪不至死,或有重要的事情未完成的人用。司馬遷還要留著一口氣完成《史記》,而他又沒錢,所以只能受宮刑之辱。

  • 4 # 史學達人

    漢朝的時候是有死罪,但是,死罪也是可以花錢來換取減刑的。若是實在沒錢,還是想活命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就直接接受肉刑吧。

    司馬遷當時就是接受的肉刑,而且還是肉刑中最為殘忍的一種,就是我們所說的宮刑。接受宮刑是因為實在是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抵罪呀。

    但是,要知道司馬遷接受宮刑絕不是因為他貪生拍死,恰恰是因為他的鴻篇鉅著《史記》還沒有完成,他必須要忍辱負重,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敢死。

    因為司馬遷是漢武帝朝的人,所以,在他把《史記》寫完之後,也就沒有了他的訊息,可能是不堪忍受,這種奇恥大辱而自殺或者是得罪了漢武帝被殺害了的吧。

    反正司馬遷的死,一直都是個謎,搞不懂他是如何死的。

    那麼司馬遷為什麼會接受宮刑呢?他到底犯了什麼法?

    說實話司馬遷根本就沒有犯法,他只不過是多嘴或者說是嘴欠,得罪了漢武帝而已。而且這件事是和李陵有關,李陵就是漢朝名將李廣的孫子。

    因為李陵帶著五千步兵去和匈奴作戰,兩軍交戰後,李陵所帶的部隊,斬殺了幾萬匈奴人。這簡直就是中國史上的一個軍事奇蹟,要知道李陵帶領的可都是步兵呀,而他們的敵人全是驍勇善戰的騎兵,最會在馬背上打仗的匈奴人。

    李陵是在本來人數和裝備不如人家的情況下,殺了人家幾萬人。

    最後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李陵實在沒辦法,就投降了匈奴。

    當然那時候李陵想的是先投降匈奴,然後在找機會逃跑。

    在古代這種事也是司空見怪的,但是,漢武帝朝李陵是第一個投降匈奴的將領,這肯定會對大漢造成不良的影響。

    若是以後漢朝的將領,打了敗仗都選擇投降匈奴,讓漢武帝顏面何存?

    再加上小人在漢武帝面前說李陵的壞話,漢武帝很是氣憤,不但要嚴懲李陵,而且還要滅李陵家的族。

    就是在這時候,司馬遷覺得有必要站出來為李陵講幾句公道話了。

    讀過史記的人,應該都知道,其實司馬遷對李家一直都是很有好感的,你看他在寫李廣時候,把李廣寫的那麼神勇,那麼豐滿,即使李廣打了敗仗,在他的筆下寫來也是那麼的英雄氣概,大義凜然。

    這時候李廣的孫子李陵有難了,他肯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的。

    司馬遷在漢武帝怒氣未消的時候,對漢武帝說道,李陵投敵是無奈之舉,再說了他也是有功勞的,畢竟他殺死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

    最後投降是因為彈盡糧絕了,並不是不戰而降,所以,滅族對於李陵來說罰的太重了。

    說完這些漢武帝的臉都變綠了,但是,司馬遷還是覺得不過癮,他又說李廣利。

    你看看李廣利打匈奴那麼菜鳥,十次有八次是失敗而歸的。為什麼不懲罰李廣利,卻要懲罰比李廣利強上十倍百倍的李陵呢。

    漢武帝一聽這話,就火冒三丈了。

    要知道李廣利那可是皇親國戚,他是漢武帝的小舅子。

    只能說司馬遷太不會做比較了,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漢武帝命令手下,抓起口出狂言的司馬遷來,叛了死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包髒了大家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