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雨後陽光145339333

    迴圈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迴圈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 .

  • 2 # 迴圈經濟齊

    迴圈經濟是人類生態文明的高階化體現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得益於大自然恩賜的資源與環境。但是,自然賜予人類的資源是有限的,賜予人類的生態環境由於人的活動而不斷改變。

    現代技術發展及其應用使人類開採和消耗自然資源的能力持續增大,人類得以享受用自然界無償提供的資源製造的各種各樣的海量消費品,但人類反饋給大自然的卻是越來越多的改變了天然性質的廢棄物,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正在遭到無情的破壞。

    人類對於自己取得的科學技術進步沾沾自喜,然而,正是科學技術進步使人均消耗的不可再生資源量不斷攀升,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不斷增加。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人類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成果,也是人類毀壞自然生態環境的主要原因。

    人類本指望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不斷提高資源環境利用效率來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但不幸的是,技術越發達,人均資源消耗越多,人均排放的廢棄物也就越多,人類自身的貪婪本性使自己被異化,進入了悖論怪圈。如任由這種趨勢無節制地發展下去,人類會將自己從地球上消滅。

    在傳統的資源與環境利用模式下,經濟增長、資源消耗與環境汙染如影相隨,科學技術進步似乎並沒有解決它們之間的孿生關係。發達國家高收入低汙染並非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而更主要是汙染轉移的結果。今天世界的技術水平較之100年前已是天壤之別,但人類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反而更多了。簡單的對比就可以得到一個深奧的結論,即,人類要避免被技術異化和被自己消滅,就必須轉變資源與環境利用模式,實現經濟增長的減物質化和汙染的低排放。

    “減物質化”就是要使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脫鉤,實現資源消耗增長1倍,經濟增長X倍的跨越。僅有減物質化還不夠,還必須實現資源的迴圈利用,使增加的資源消耗由廢棄物迴圈利用來提供。因此,要保持資源供給的可持續性,一要靠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要靠資源的迴圈利用,即發展迴圈經濟。

    汙染的低排放是保持我們的生態環境質量不影響身心健康的唯一出路。大自然對人類相當寬容,對人類排放的廢棄物默默地進行分解去毒。

    但當我們排放的廢棄物超過自然界分解去毒能力後,廢棄物的毒性就會在自然界積累,直至使人類成為自然界的異化物而消亡。任何汙染物都類加工利用和消費自然資源引起的。儘管處理廢棄物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但高昂的成本和人類的拜物主義財富觀,導致廢棄物排放成為第一選擇,任何環保制度在實際執行中都困難重重。因此,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的減物質化和資源迴圈利用,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最有效途徑,也是人類從原始貧窮的低等生態文明向富裕高等的生態文明轉變的唯一途徑。

    這是資源環境認識論的一場革命。基於此逐步建立科學生態觀的迴圈經濟文化,是發展迴圈經濟的基礎。但發展迴圈經濟還必須解決迴圈不經濟的問題。要使迴圈經濟既迴圈又經濟,還必須進行兩大創新,一是制度創新,二是技術創新。

    制度創新是要把環境作為生產要素納入經濟制度之中,使環境利用具有成本,向環境排放任何廢棄物要支付費用。同樣,開採資源要破壞原始生態,對資源開採和利用實施環境稅制度,會使原始資源消費變得昂貴。這種制度設計會使迴圈利用廢棄物,或利用少產生廢棄物但成本相對高的技術變得有經濟效益。技術創新是要透過發明將廢棄物轉變為資源的更高效率的技術並使之應用於資源迴圈利用,降低迴圈經濟成本,提高迴圈經濟效益。

    過去十年,中國的迴圈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迴圈經濟之路。2005-2013年,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總量從9.45億增加到18.63億噸,替代一次資源總量從2005年的11.77億噸,增加到2013年的21.90億噸。即使如此,中國人均年主要物質資源消耗仍然在2013年達到了19.62噸(不完全估計),超過了多數發達國家,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量佔物質資源利用總量的比例只有約7%。因此,中國的迴圈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潛力仍然十分巨大。未來中國需要進行文化、制度和技術三位一體的創新,實施有利於迴圈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才能全面加快迴圈經濟發展速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喜歡玩明日之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