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淺析顏子推、王陽明之兒童教育觀

    顏之推生於南北朝時期,山東琅琊臨沂人,曾在北齊和周做官。他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了一本《顏氏家訓》,主要用於教導子孫,一共七卷二十篇,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學、訓詁、文字、音韻、民俗、社會、倫理、教育等,反應了顏之推的全部社會思想。

    王陽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早年築室於故鄉陽明洞中自謂“陽明子”、“陽明山人”,世稱“陽明先生”。。明代大思想家,也是中國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想家.

    顏之推有關對子女家庭教育的主張,是對當時家庭教育經驗的總結。它雖然受時代條件的限制,提倡棍棒教育,但也以自己的真知灼見對家庭教育的子女問題作了總結和概括,豐富了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內容,對於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顏之推撰寫的《顏氏家訓》,實際上是把家庭教育放在最首要的地位,從狹隘的家庭利益出發,認為要使顏家在政治變動中不至衰改,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他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主張早教。他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思想分散。因此,必須早些教育,不要失去機會。他引用了孔子的話:“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作為理論根據。

    顏之推主張愛子與教子相結合,反對溺愛。他說父母對子女只知一味的溺愛而不注重教育,對子女在生活方面的要求,總是給予滿足,完全放鬆而不加以限制;孩子做錯了事本該訓誡,反而給以獎勵;說錯了話應當責備,反而不了了之;長期如此教育,對於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到孩子長大成人後,終歸要成為品德敗壞的人。為此,他提出愛而有教,嚴而有慈。他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心。在對待多子女問題上,主張一視同仁而不能偏愛。他說我們有些做家長的重男輕女,往往出於極端的自私或愚蠢的偏見,這樣做實際上已背離了父母之道。家長有意無意地偏愛乖巧伶俐者,這種情形,雖然難以避免,可也是不好的。不僅遭冷落的子女在心靈上勢必受到傷害,而且受偏愛的子女也容易出現家長意想不到的傷害。這不只是教育的方法問題,而是心地問題、精神境界問題。如果做家長的不從思想認識上解決“愛子貴均”的問題,而只是在教育方法上試圖一視同仁,與父母朝夕相處而又十分敏感的子女,還是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偏愛,從而受到心靈上的傷害。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極不利

    在子女教育上,他還注意到實踐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他以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知與行二者的關係:學習如同種樹,春天欣賞它的花,秋天收穫它的果實;講論、寫文章,相當於春天的花;磨練自己,修正行為,則相當於秋天的果實。環境對子女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少年,孩子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很容易受社會的感染。他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一定要時時注意與子女接觸的人,以防誤入歧途。

    顏之推非常強調對子女進行自立教育,提倡自己養活自己。他說父兄不能長期依靠,家中的財產是不能永遠保持下去的,一旦遇到不測之禍,不得不背井離鄉,就沒有人來庇護。因此,最有效的辦法,便是自己靠自己立足於世。諺語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而在技藝中容易學習和最有用途的,莫過於讀書。 

    王守仁認為封建傳統教育約束、壓抑兒童身心發展,他批評當時的兒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機械記憶,不重啟發思維;重消極防範,不重積極誘導;普遍採用體罰,摧殘兒童的身心。他認為這樣只一味督責、鞭撻繩縛的教育方法,會使兒童“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同時還會導致兒童身心向著僵化、單一的方向發展。

    首先,王守仁和諧的教育思想在對兒童教育的建議上,從快樂是人心之本的觀點出發,主張教育兒童首先要從積極方面入手,要順應兒童性情,鼓舞兒童興趣,培養其“樂學”的情緒。在教學方法上,要採取“誘”、“導”、“諷”的“栽培涵養之方”;在教學內容上,要發揮詩、書、禮等各門課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在教學安排上,要注意教學活動以多種形式搭配進行;在學習內容和次序的安排上,規定“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複誦書講書,次歌詩”,這樣動靜搭配,從而使兒童“樂習不倦”。

    其次,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體現在他對師生關係的定位上,王守仁極力提倡學生“諫師”,他反對傳統的師道尊嚴,尤其反對束縛學生個性的教育模式,主張師生之間應以朋友之誼相待,提倡學生對老師直言相諫,教師應歡迎學生的批評,這樣可使師生雙方都能得到提高。

    再次,王守仁除鼓勵學生“諫師”外,對學生也非常和善,毫無“道貌岸然”的道學家的樣子。

    最後,從王守仁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將師生關係定位在一種平等、民主的位置上。此外,王守仁在具體的教學上也十分注重貫徹和諧教育的思想,

    縱觀兩位教育大家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上,雖然採用的不是同一種的態度,不是同一種處理思維,但他們卻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就是十分地重視兒童早期的教育。

    顏之推的教育思想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強調重視兒童早期的教育,提出了嚴與慈相結合的家庭教育原則,應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語言;主張要接觸實際生活,有起碼的農業生產知識,具有“應世經務”的能力;主張知識學習要為道德教育服務;提出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

    王陽明的最可貴之處在於主張教育兒童要從積極方面入手,要順應兒童性情,鼓舞兒童興趣,培養其“樂學”的情緒。反對重機械記憶,重消極防範,普遍採用體罰等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倡導透過“誘之歌詩”、“導之習禮”、“諷之讀書”,培養兒童的道德、情感,發展兒童的智慧,增進兒童的身體發育,這樣“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從而使兒童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均衡、健康地發展。這些觀點,至今都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去吸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瓶子慘遭聯盟制裁半賽季,卻在“最受歡迎kpl解說”活動中霸榜,玩家是否有意打臉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