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米2210
-
2 # 都市南鄉子
二戰中,作為同盟國集團的最大支柱和“兵工廠”,美國從國力和經濟上沒什麼壓力,但從戰爭和外交方面壓力山大。相比之下,只要從美國延續至今“先歐後亞”的國策就明白了。歐洲壓力較大的原因主要是一則歐洲分量更重,直接影響到美國戰時和戰後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需要協調與盟國,特別是蘇聯之間的關係,一著不慎會導致滿盤皆輸。同時,軍事上戰前因為國情,美陸軍的規模小戰鬥力弱(全軍才12個架子師級單位)。戰爭準備最差勁,打起來心裡沒底。而且,自古以來各國同盟軍聯合作戰都是大難題一樁,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不能以純軍事角度打仗。二是與之對應,納粹德國相對鬼子強大不少,且當時已佔據歐洲大陸,有資源,人口和科技能力的優勢。德軍又恰恰陸軍超強,譬如滅亡前半年,還能發動阿登會戰作垂死掙扎。只有先擺平歐洲,才能專心對付黃皮野獸。舉例說,諾曼底登陸戰,是當時現代戰爭中前所未有的一種戰爭形式,不打不成,打難度太大。而太平洋戰場不同,首先,美國一直都是唱主角,沒有配角摻和,英法自顧不暇,蘇日之間保持了長期中立。蔣記民國太弱,美國無需顧忌常大隊長的立場想法。然後,美國海軍相對陸軍強大,戰爭準備相對充分。日本國力較弱,資源貧乏,科技落後。陸軍又被蘇聯和中國大量牽制在東北和內地戰場,美軍處於內線作戰的優勢。再舉例,中途島戰役勝利後,太平洋戰場,鬼子就陷於始終被動挨打,無力還手的局面。美軍不用擔心主動權會易手,戰爭形勢反覆的情況出現。所以,答案不言自明。
-
3 # 大李看歷史
對美軍來說,其實局勢完全在掌控之中。日本傾其國力對美國來說也只是撓了個癢癢。美國一貫執行先歐後亞政策,說白了,根本沒把日本放在眼裡,後來也證明了這一點,稍一用力,日本毫無招架之力。對歐洲來說,美國主要坐山觀虎鬥,在德國犀利的攻勢下,眼看英國退守本土,蘇聯也有點招架不住時,擴大租借法案,支援英國和蘇聯,讓他們和德國繼續火拼,然後繼續觀戰。但蘇聯的戰爭潛力發揮出來之後,眼看歐洲大陸有全面赤化的危險,美國迅速出手,登陸諾曼底,表面上是開闢第二戰場打擊德國,其實已經有和蘇聯爭奪歐洲的戰略企圖。所以二戰硝煙剛停息,美蘇兩國冷戰隨即展開。所以一定要說壓力,美國非常敏銳的感受到了蘇聯的壓力,日本和德國從來都沒有給美國造成壓力。
回覆列表
都毫無壓力。德國在專心打蘇聯,美英在靜靜的隔岸觀火,只在確保能打贏的時間地點介入一下。日本工業實力被碾壓,即使是珍珠港後中途島前的幾次行動美國好幾次都是傾巢而出,孤注一擲,四處挑釁,背後的心理狀態就是毫無壓力,自信滿滿,打光了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