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古稱狄道,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會蘭州的南大門和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全縣總面積2851平方公里,轄12個鎮、6個鄉,6個社群、324個村委會,2367個村民小組,年末常駐人口54.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83萬人。全縣耕地面積108萬畝,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氣溫7℃(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無霜期80--190天。近年來,臨洮縣相繼榮獲“全國田徑之鄉”、“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花卉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殊榮文化方面臨洮,古稱狄道,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古絲綢之路要道,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鄉”、“文化縣”的美譽。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出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遠古文化。周安王18年(公元前384年)建置臨洮縣,秦昭王27年(公元前280年)始設隴西郡郡治,從李崇任首任郡首開始便成為李氏隴西房始祖,狄道是隴西李氏的祖籍地。此後,一直為郡、州、道、府、縣治所在地,1929年始稱臨洮,迄今建縣已有238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發現於境內而得名;戰國秦長城西端首起縣城北部十五公里處,唐明皇御筆親書哥舒翰紀功碑、古漢墓群、三國姜維點將臺等歷史古蹟四散分佈;臨洮是黃河上游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雄偉壯觀的秦長城由這裡延伸,燦爛奪目的馬家窯、辛店、寺窪文明在這裡閃耀,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在這裡交匯,馳名中外的馬家窯文化被公認為中國彩陶文化的歷史巔峰,源遠流長的“花兒”藝術則是祖國名額寶庫中獨樹一幟的奇葩。臨洮境內四山環抱,洮水北流。南屏山積雪,蒼松挺翠;馬銜山北矗,一嶺雲漂;臥龍寺西獻,峰坪映水;嶽麓山東峙,巖巒掩城;洮水流珠,堪稱天下一絕;彩陶之鄉,享譽神州大地;象形石龜,實屬舉世無雙;李氏故里,遊子魂牽夢繞。 離蘭州最近距離87公里(通蘭臨高速)!好玩是夏天比較多!簡單的旅遊可以去神龜園,海顛峽,三甲電站水庫,南坪等地玩一下山水,到城區嚐嚐本地的農家樂!冬季玩的比較少!不過現在的洮水流珠還是比較少見了,如果見一下可是非常開眼的!實在沒有去處可以看看嶽麓山,晚上去酒吧,KTV!和其他城市一樣!
臨洮,古稱狄道,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部,是省會蘭州的南大門和蘭州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全縣總面積2851平方公里,轄12個鎮、6個鄉,6個社群、324個村委會,2367個村民小組,年末常駐人口54.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83萬人。全縣耕地面積108萬畝,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氣溫7℃(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29.5℃),年降水量317--760毫米,無霜期80--190天。近年來,臨洮縣相繼榮獲“全國田徑之鄉”、“中國花木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花卉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等殊榮文化方面臨洮,古稱狄道,自古為西北名邑、隴右重鎮、古絲綢之路要道,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鄉”、“文化縣”的美譽。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出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遠古文化。周安王18年(公元前384年)建置臨洮縣,秦昭王27年(公元前280年)始設隴西郡郡治,從李崇任首任郡首開始便成為李氏隴西房始祖,狄道是隴西李氏的祖籍地。此後,一直為郡、州、道、府、縣治所在地,1929年始稱臨洮,迄今建縣已有238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發現於境內而得名;戰國秦長城西端首起縣城北部十五公里處,唐明皇御筆親書哥舒翰紀功碑、古漢墓群、三國姜維點將臺等歷史古蹟四散分佈;臨洮是黃河上游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雄偉壯觀的秦長城由這裡延伸,燦爛奪目的馬家窯、辛店、寺窪文明在這裡閃耀,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在這裡交匯,馳名中外的馬家窯文化被公認為中國彩陶文化的歷史巔峰,源遠流長的“花兒”藝術則是祖國名額寶庫中獨樹一幟的奇葩。臨洮境內四山環抱,洮水北流。南屏山積雪,蒼松挺翠;馬銜山北矗,一嶺雲漂;臥龍寺西獻,峰坪映水;嶽麓山東峙,巖巒掩城;洮水流珠,堪稱天下一絕;彩陶之鄉,享譽神州大地;象形石龜,實屬舉世無雙;李氏故里,遊子魂牽夢繞。 離蘭州最近距離87公里(通蘭臨高速)!好玩是夏天比較多!簡單的旅遊可以去神龜園,海顛峽,三甲電站水庫,南坪等地玩一下山水,到城區嚐嚐本地的農家樂!冬季玩的比較少!不過現在的洮水流珠還是比較少見了,如果見一下可是非常開眼的!實在沒有去處可以看看嶽麓山,晚上去酒吧,KTV!和其他城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