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三餘”
逸松
偶翻《三國志》,其中《王肅傳》注引《魏略》中一段文字吸引了我,其大意是:當時有一個名叫董遇的學者,勤奮好學,很有學問,不少人拜他為師.董遇不是一開始就教授學業,而是勸求學者每篇文章先讀一百遍,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求學者覺得為難,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讀書.於是,董遇指出“當以三餘”來解決學習時間問題,即:冬天是一年裡閒餘的時間,夜晚是一天裡閒餘的時間,陰雨天是時節裡閒餘的時間,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三餘”時間來讀書,不就好辦了嗎?求學者聽後恍然大悟,就抓緊時間學起來了.
這段文字我讀後感受頗深,便以“三餘”名斗室,號“三餘齋”,自號“三餘齋主”,請善書法治印的好友書刻“三餘齋”匾懸掛齋壁,並作《三餘齋賦》一篇,賦中寫道:東隅雖逝何須悲兮,桑榆非晚足珍惜.時光本是無情物兮,道是無情卻有意……以上所述,實以“當以三餘”自勉,並非附庸風雅.一千多年前的董遇與其學生關於解決學習時間問題的對話,不時在我耳畔迴響,他那“當以三餘”勤奮學習精神總在激勵著我.我一有空餘時間,不論長短,便躲進“三餘齋”這一“心裡的單間”(羅曼·羅蘭語).雖只是有限的清靜一角,卻如無邊的知識海洋;雖只是零碎時間,卻不知其所終,任我遨遊:或精讀、或瀏覽、或溫故、或欣賞、或寫作、或練字……與外界喧囂隔絕,令俗事煩惱全消,身心完全沉浸在書香四溢之中,可謂樂而忘憂,惟我齋室.
十幾年來,我將閒餘時間日積月累,用於學習,頗有收穫:一壁書櫥所藏古今中外名著好書,看了不少,增長了知識;寫作與書法也得以鍛鍊、提高,竟也出了一本雜感集和一本書法集,視為十餘年學習成果,敝帚自珍.凡事有得有失,因為閒餘時間多用於學習,少了娛樂、少了社交,然而得到了學問、得到了快樂.所得多於所失,時間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這也是我十幾年來持之以恆利用閒餘時間學習的精神動力.
當今社會生存競爭激烈,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要增強競爭力,必然要不斷學習,提高素質,跟上時代發展,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而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時間顯得更為緊張.這樣,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對矛盾: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一方面時間卻很緊,怎麼辦?答案有一個:當以“三餘”.這“三餘”並不只限於古人董遇所指的時間範圍,而泛指所有閒餘時間.當然,在這“三餘”時間之內也應合理安排,使學習與休息、家務、娛樂等活動兼顧,否則顧此失彼,也不是好辦法.應注意的是閒餘時間多是點點滴滴,稍縱即逝,往往為人們所忽視,然如能珍惜它,積少成多,專於一事,完全可以有所作為,甚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古今中外因此成才的不乏其例.
善用“三餘”
逸松
偶翻《三國志》,其中《王肅傳》注引《魏略》中一段文字吸引了我,其大意是:當時有一個名叫董遇的學者,勤奮好學,很有學問,不少人拜他為師.董遇不是一開始就教授學業,而是勸求學者每篇文章先讀一百遍,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求學者覺得為難,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讀書.於是,董遇指出“當以三餘”來解決學習時間問題,即:冬天是一年裡閒餘的時間,夜晚是一天裡閒餘的時間,陰雨天是時節裡閒餘的時間,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三餘”時間來讀書,不就好辦了嗎?求學者聽後恍然大悟,就抓緊時間學起來了.
這段文字我讀後感受頗深,便以“三餘”名斗室,號“三餘齋”,自號“三餘齋主”,請善書法治印的好友書刻“三餘齋”匾懸掛齋壁,並作《三餘齋賦》一篇,賦中寫道:東隅雖逝何須悲兮,桑榆非晚足珍惜.時光本是無情物兮,道是無情卻有意……以上所述,實以“當以三餘”自勉,並非附庸風雅.一千多年前的董遇與其學生關於解決學習時間問題的對話,不時在我耳畔迴響,他那“當以三餘”勤奮學習精神總在激勵著我.我一有空餘時間,不論長短,便躲進“三餘齋”這一“心裡的單間”(羅曼·羅蘭語).雖只是有限的清靜一角,卻如無邊的知識海洋;雖只是零碎時間,卻不知其所終,任我遨遊:或精讀、或瀏覽、或溫故、或欣賞、或寫作、或練字……與外界喧囂隔絕,令俗事煩惱全消,身心完全沉浸在書香四溢之中,可謂樂而忘憂,惟我齋室.
十幾年來,我將閒餘時間日積月累,用於學習,頗有收穫:一壁書櫥所藏古今中外名著好書,看了不少,增長了知識;寫作與書法也得以鍛鍊、提高,竟也出了一本雜感集和一本書法集,視為十餘年學習成果,敝帚自珍.凡事有得有失,因為閒餘時間多用於學習,少了娛樂、少了社交,然而得到了學問、得到了快樂.所得多於所失,時間價值得到更大的體現,這也是我十幾年來持之以恆利用閒餘時間學習的精神動力.
當今社會生存競爭激烈,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要增強競爭力,必然要不斷學習,提高素質,跟上時代發展,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而現在生活節奏加快,時間顯得更為緊張.這樣,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對矛盾:一方面要加強學習,一方面時間卻很緊,怎麼辦?答案有一個:當以“三餘”.這“三餘”並不只限於古人董遇所指的時間範圍,而泛指所有閒餘時間.當然,在這“三餘”時間之內也應合理安排,使學習與休息、家務、娛樂等活動兼顧,否則顧此失彼,也不是好辦法.應注意的是閒餘時間多是點點滴滴,稍縱即逝,往往為人們所忽視,然如能珍惜它,積少成多,專於一事,完全可以有所作為,甚至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古今中外因此成才的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