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1716716226
-
2 # 一個人的歷史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別說政治人物了,就是一般家庭裡面,親兄弟在面對利益分配的時候,也難免不會發生分歧,最典型的就是在遺產繼承問題上。曹氏兄弟之爭,集中表現在對於曹操權力的繼承問題上。這個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在一段時間之內,曹操並沒有明確自己的繼承人究竟是誰,而導致兄弟之間互相傾軋。當然曹操的目的是從中選優,也就是為了找到最合適的繼承人。在曹操諸子之中,最得到曹操喜愛和最有可能作為接班人的,本來是他的長子曹昂。但是在張繡的宛城之亂中,曹昂死於亂軍之中,這讓曹操痛心疾首。他不僅失去了自己最喜愛的兒子,也失去了勇將典韋。對於剩下的幾個兒子,透過一定時間的觀察之後,曹操得出了結論:唯一適合繼承自己的位置的人,只有次子五官中郎將曹丕。曹操選擇曹丕,除了其自身能力以及環繞在其身邊的能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他三子皆不可用。本來小兒子曹衝也深得曹操喜愛,但曹衝夭而不壽,無法承嗣大統;曹彰則勇而無謀,儘管勇冠三軍但為匹夫之勇,缺乏足夠的謀略和政治眼光,不足以承嗣自己的事業;至於曹植,儘管才華橫溢,卻任性胡為,缺乏自制力是他最大的問題,這樣有才無能之人不能成就大業。曹氏兄弟之爭,本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利益會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群體,這個時候,親情在他們心中不值一提,如果說曹操有什麼錯的話,就是將自己的孩子帶入這種政治漩渦之中,但那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的能力越強,所承載的責任越大,面臨的壓力越多,需要處理平衡的矛盾也就越多了。
老三曹彰率領大軍回許都奔喪,老二曹丕擔心逼宮將其擋於城外,司馬懿作為說客入曹彰營中,說服曹彰,曹彰孤身進城,兄弟二人抱頭痛哭,曹彰後來進爵為公。有傳聞曹彰後來進京暴斃與府中是曹丕下的毒手。老四曹植被曹丕嚴加防範並幾欲加害,但迫於母后卞氏的壓力,只好將曹植數次徙封。曹植不斷被打壓,但曹丕死於曹植之前。老五曹衝很早就重病去世了。長子曹昂死於宛城之戰,典韋也死於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