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的倍率其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放大倍率,分為有效放大倍數和可以放大的倍數2個概念。有效放大倍數一般為物鏡直徑毫米數的1.5倍。一般超過120倍,成象就會模糊,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覺得200倍也能接受,當然這也和器材和天氣有關。可以放大的倍數是物鏡焦距/目鏡焦距。因此理論上來說焦距越大目鏡焦距越小,那麼放大倍數越大,裝上增倍鏡後再乘以這個倍數。但理論放大倍數還是受到有效放大倍數制約,也就是物鏡大小的制約。 不過不能不指出的是,有些人同樣認為與一般外行想法不同。望遠鏡的真正放大倍數其實也是沒有用的!市場上短焦距目鏡並不比長焦距目鏡價格貴。所以放大倍數是用來騙外行的“指標”。那什麼才是有用的呢?望遠鏡的唯一重要引數就是物鏡口徑。也就是天文愛好者常說的“口徑才是硬道理”。因為口徑決定解析度。解析度定下了你再放大隻能得到模糊的影象。
目鏡口徑越小則放大倍數越高,這是自然的。其實直接以物鏡和目鏡算的,是以它們兩個完美配合的情況下,才是比較準確的。實際上,自制的,配合並不算太好,也就是說不夠精確。 常常在每架望遠鏡上都標有主要引數,如7*35表示該鏡為7倍,物鏡口徑為35mm。一般常把6倍以下稱為為低倍率,6-10倍為中倍率,10倍以上為高倍率。很多人總認為倍數越高越好,一些廠家也藉以虛假的高倍來吸引消費者,實際上一架望遠鏡的合理倍數是與望遠鏡的口徑和觀測方式相關的:口徑大的,倍數可以適當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觀測的可以比手持觀測高些。若選購手持觀測的雙筒望遠鏡,7 到10倍之間足夠用,最高不要超過12倍,否則倍數越高,觀測視場就越小、越暗,觀測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帶來的抖動也大大增加,使觀測的景物無法穩定下來,很難正常觀測。世界各國如美國、俄羅斯裝備部隊的望遠鏡品種雖很多,但大多以6 到10倍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視德樂、尼康等所產望遠鏡同樣也是以中倍率為多,這是因為一個清晰而穩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關於口徑:口徑越大,觀測視場、亮度就越大,有利於闇弱光線下的觀測,但口徑越大,體積重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一般可根據需要在30 到50mm之間選用。沒有必要追求極端的資料而選擇。
望遠鏡的倍率其實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放大倍率,分為有效放大倍數和可以放大的倍數2個概念。有效放大倍數一般為物鏡直徑毫米數的1.5倍。一般超過120倍,成象就會模糊,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覺得200倍也能接受,當然這也和器材和天氣有關。可以放大的倍數是物鏡焦距/目鏡焦距。因此理論上來說焦距越大目鏡焦距越小,那麼放大倍數越大,裝上增倍鏡後再乘以這個倍數。但理論放大倍數還是受到有效放大倍數制約,也就是物鏡大小的制約。 不過不能不指出的是,有些人同樣認為與一般外行想法不同。望遠鏡的真正放大倍數其實也是沒有用的!市場上短焦距目鏡並不比長焦距目鏡價格貴。所以放大倍數是用來騙外行的“指標”。那什麼才是有用的呢?望遠鏡的唯一重要引數就是物鏡口徑。也就是天文愛好者常說的“口徑才是硬道理”。因為口徑決定解析度。解析度定下了你再放大隻能得到模糊的影象。
目鏡口徑越小則放大倍數越高,這是自然的。其實直接以物鏡和目鏡算的,是以它們兩個完美配合的情況下,才是比較準確的。實際上,自制的,配合並不算太好,也就是說不夠精確。 常常在每架望遠鏡上都標有主要引數,如7*35表示該鏡為7倍,物鏡口徑為35mm。一般常把6倍以下稱為為低倍率,6-10倍為中倍率,10倍以上為高倍率。很多人總認為倍數越高越好,一些廠家也藉以虛假的高倍來吸引消費者,實際上一架望遠鏡的合理倍數是與望遠鏡的口徑和觀測方式相關的:口徑大的,倍數可以適當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觀測的可以比手持觀測高些。若選購手持觀測的雙筒望遠鏡,7 到10倍之間足夠用,最高不要超過12倍,否則倍數越高,觀測視場就越小、越暗,觀測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帶來的抖動也大大增加,使觀測的景物無法穩定下來,很難正常觀測。世界各國如美國、俄羅斯裝備部隊的望遠鏡品種雖很多,但大多以6 到10倍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視德樂、尼康等所產望遠鏡同樣也是以中倍率為多,這是因為一個清晰而穩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關於口徑:口徑越大,觀測視場、亮度就越大,有利於闇弱光線下的觀測,但口徑越大,體積重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一般可根據需要在30 到50mm之間選用。沒有必要追求極端的資料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