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15世紀,西洋帆船開始向遠洋發展,為了使帆船適應海上長距離運輸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進其帆裝。由於遠洋海船載重量較大,故一開始樹桅較多,最多時達4根桅杆,還加一根首部斜槓帆。帆裝經歷了把橫帆和三角縱帆融成一體的改造過程。經過近300年,西洋帆船變成一類稱之為全裝備帆船的統一模式。原先的西洋戰船都是槳帆船,以使槳動力為主,可是後來由於火炮技術的發展,船上裝上了大量側炮。到了17世紀末,海戰戰術有了徹底的變革,以往海戰中的艦隊橫列出擊改成了縱列出擊,由近程冷兵器拋擲戰過渡到遠端炮戰。大型帶帆戰船也相應經歷著高上層建築到低上層建築過渡的變革歷程。

    透過數百年,遠洋船海上的經驗歸結為一條,海上帆船既要利用風力,又要防止帆船水上面積過大風力對船體的肆虐。如何利用這一對矛盾,趨利避害,這就是帆船設計的藝術,於是一類飛剪式帆船脫穎而出。這類新穎的帆裝設計使其能在任何風向下前進,航速高達20多節,達到世界帆船設計的頂峰。長期的遠洋航海實踐證明,效能優良的遠洋帆船,為了保證其長期在海上航行的安全,預防海上的突發事件,遠洋帆船不宜過大,不應超過千噸,一般以500-800噸最為適合。

    卡拉克船(Carrack)——卡拉克船是歐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種,原為貨船,後用作戰船,一般認為它是由熱那亞柯克船演變而來,由1桅發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樓演變為首尾樓變小,乃至消失。1501年弦側炮門的發明允許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開始成為有幾層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達到2000噸。雖然後期卡拉克船僅參加了幾次主要海戰,但對戰船的發展卻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船舶發展中由單桅船發展到全裝備3桅船以及由弓弩為主的戰船發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轉折點。

    蓋倫船(Galleons)——“蓋倫”船作為西班牙寶船而負盛名,當時它常裝載黃金在大西洋中穿梭於新老世界之間。西班牙自從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後,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與卡拉克船為一類)和卡拉維爾船已不能勝任橫渡大西洋進行運輸大量貨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務。於是這兩類船型的一些優良特色糅合成一種混合型,這就導致西班牙蓋倫船的出籠。它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它一般標準長度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有2000噸,吃水達8米。它適合運載貨物透過很長的海道。續航力很長,在很長時間內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16世紀中葉,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於遠距離炮戰,改善之操作性,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築降低,移到船體之內,甚至置於首柱之內。此類船的標準長度50米,排水量500-600噸。這類新型蓋倫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顯優於西班牙“蓋倫”船,由於它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創制,又稱“女王船”。

  • 2 # 使用者1659800814593

    15世紀,西洋帆船開始向遠洋發展,為了使帆船適應海上長距離運輸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進其帆裝。由於遠洋海船載重量較大,故一開始樹桅較多,最多時達4根桅杆,還加一根首部斜槓帆。帆裝經歷了把橫帆和三角縱帆融成一體的改造過程。經過近300年,西洋帆船變成一類稱之為全裝備帆船的統一模式。原先的西洋戰船都是槳帆船,以使槳動力為主,可是後來由於火炮技術的發展,船上裝上了大量側炮。到了17世紀末,海戰戰術有了徹底的變革,以往海戰中的艦隊橫列出擊改成了縱列出擊,由近程冷兵器拋擲戰過渡到遠端炮戰。大型帶帆戰船也相應經歷著高上層建築到低上層建築過渡的變革歷程。

    透過數百年,遠洋船海上的經驗歸結為一條,海上帆船既要利用風力,又要防止帆船水上面積過大風力對船體的肆虐。如何利用這一對矛盾,趨利避害,這就是帆船設計的藝術,於是一類飛剪式帆船脫穎而出。這類新穎的帆裝設計使其能在任何風向下前進,航速高達20多節,達到世界帆船設計的頂峰。長期的遠洋航海實踐證明,效能優良的遠洋帆船,為了保證其長期在海上航行的安全,預防海上的突發事件,遠洋帆船不宜過大,不應超過千噸,一般以500-800噸最為適合。

    卡拉克船(Carrack)——卡拉克船是歐洲自公元1300-1525年的主要船種,原為貨船,後用作戰船,一般認為它是由熱那亞柯克船演變而來,由1桅發展到4桅,由很高的首尾樓演變為首尾樓變小,乃至消失。1501年弦側炮門的發明允許較大的炮座可以坐落在主甲板上,卡拉克船開始成為有幾層炮甲板的大型帆船,致使最大的卡拉克船可以達到2000噸。雖然後期卡拉克船僅參加了幾次主要海戰,但對戰船的發展卻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船舶發展中由單桅船發展到全裝備3桅船以及由弓弩為主的戰船發展到真正的炮船的重要轉折點。

    蓋倫船(Galleons)——“蓋倫”船作為西班牙寶船而負盛名,當時它常裝載黃金在大西洋中穿梭於新老世界之間。西班牙自從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後,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海船船型——拿屋船(與卡拉克船為一類)和卡拉維爾船已不能勝任橫渡大西洋進行運輸大量貨物或士兵的繁重任務。於是這兩類船型的一些優良特色糅合成一種混合型,這就導致西班牙蓋倫船的出籠。它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它一般標準長度為46-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有2000噸,吃水達8米。它適合運載貨物透過很長的海道。續航力很長,在很長時間內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船。 16世紀中葉,英國造船家開始發展輕型蓋倫船,為了使之更適合於遠距離炮戰,改善之操作性,他們把首部上層建築降低,移到船體之內,甚至置於首柱之內。此類船的標準長度50米,排水量500-600噸。這類新型蓋倫船的快速性、操作性明顯優於西班牙“蓋倫”船,由於它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期創制,又稱“女王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借錢軟體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