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一世界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文明與西方古代文明在古代就有所來往交流,那時的中西文明交流多停留在物質層次方面,而思想文化的交流則晚得多,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傳,是伴隨著西方殖民勢力的東來而後傳入西方的。首先將儒家思想學說介紹到西方的是義大利人利瑪竇,據費賴之《入華耶穌會士列傳》說,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利瑪竇曾將《四書》譯為拉丁文,寄回本國,是為儒家思想傳入西方的開始。此後,隨著西方各國傳教士尤其是耶穌會士的大批來到中國,孔子、儒家思想也就大量地傳入歐洲各國。如1626年法人金尼閣譯《五經》為拉丁文,1662年郭納爵譯《大學》,以《中國之智慧》為名,附有孔子傳;殷鐸澤譯《中庸》,以《中國之政治道德學》為名,於1667、1669、1672年分別出版於廣州、印度果阿、巴黎,書末附有法文及拉丁文的孔子傳;殷鐸澤還以拉丁文譯《論語》;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國之哲人孔子》一書,中文標題《西文四書解》,此書是耶穌會士們奉路易十四的敕令編的,雖名為四書解,實際上未譯《孟子》,其中《大學》《中庸》《論語》是採用郭、殷二人的拉丁文譯本。此書多次再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於儒家思想不斷西傳,儒家思想對歐洲的啟蒙運動及資本主義社會文明程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賴赫淮恩在《中國與歐洲》一書中說:那些耶穌會中人,把中國經書翻譯出來,勸告讀者不但要誦讀它,且須將中國思想見諸行動。他們不知道經書中的原理,剛好推翻了他們自己的教義;尤其重要的,就是他們不但介紹了中國哲學,且將中國實際的政情亦儘量報告給歐洲的學者,因此歐洲人對於中國的文化,便能逐漸瞭解,而中國的政治也就成為當時動盪的歐洲政局一個理想的模型。當時歐洲人都以為中國民族是一個純粹德性的民族了。第二部分17、18世紀的孔子、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使孔子、儒家思想在18世紀的歐洲的影響達到了歷史高峰。賴赫淮恩說:“在這十八世紀學界,才將中國、孔子與政治道德三個不同的名詞聯成一起。”李約瑟在《中國文明》中說:“當餘發現十八世紀西洋思潮多系源於中國之事實……彼十八世紀西洋思潮潛流滋長,故為推動西方進步思想之根據,十七世紀中葉耶穌會教友,群將中國經籍譯成西文,中國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學乃得輸入歐洲。吾人皆知彼啟蒙時期之哲學家,為法國大革命及其後諸種進步運動導其先河者,固皆深有感於孔子之學說,而曾三複致意焉。”在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由於啟蒙思想家需要新的文化精神資源的支援來反對神學統治,孔子儒家思想就起到了啟蒙催化的巨大作用。早期啟蒙的代表笛卡兒學派的培爾就深受儒家無神論的影響。在啟蒙思想家們看來,孔子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政治、哲學、道德的設計是完美無缺的,儒家思想也是理性的而反對神學的。對孔子儒家思想推崇備至的是大革命時期的百科全書派和重農學派,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伏爾泰、霍爾巴赫、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莫不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霍爾巴赫著《社會之體系》對道德的原理,政治的體系,極力讚美中國,主張以中國的道德政治為模範,公然宣稱“歐洲政府非學中國不可”又說“中國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將政治的根本法與道德相結合的國家。而此歷史悠久的帝國,無疑乎告訴支配者的人們,使知國家的繁榮須依靠道德”。伏爾泰對孔子儒家可謂是敬佩之至,他以中國為模範,從事歐洲社會的自我批判,說:“我們不能像華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伏爾泰對中國、孔子的讚美,使他成了一個“全盤華化論者”,他稱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格言,尤其推崇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格言,認為“西方民族,無論如何格言,如何教理,無可與此純粹道德相比擬者。孔子常說仁義,若使人們實行此種道德,地上就不會有什麼戰爭了”。伏爾泰稱讚孔子總是站在真理一邊,不媚帝王,不好淫色,是天下唯一的師表,因為崇敬到了極點,所以伏氏在自己的禮拜堂裡裝飾孔子的畫像,朝夕禮拜。就連中國的物質文明、政治、法律等伏爾泰均極讚美。他為了宣傳孔子儒家思想,還以元雜劇《趙氏孤兒》為藍本,寫出《中國孤兒》劇本,並以“五幕孔子的倫理”為副題,希望法華人能從中領會華人的道德生活遠勝於誦讀耶穌會士的著作。重農學派的魁奈、杜閣、亞當·斯密、密拉博等,也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農學派以自然法即中國的天理天則代替了上帝的職能,使政治經濟學成了一門科學。魁奈號稱“歐洲的孔子”,其推尊孔子的情形可見一斑,他言行推尊孔子,極力宣稱孔子儒家的思想,認為一部《論語》就足以打倒希臘的七賢,他的名著《經濟表》,密拉博認為是完成孔子的遺業。重農學派推尊中國儒家的結果,使路易十五於1756年仿中國習慣舉行籍田禮。儘管如此,儒家思想在法國並不是主流,然而儒家思想卻是法國批判專制統治的來源之一,是形成大革命的哲學基礎之一。第三部分在歐洲其他各國,尤其是德國、英國,儒家思想也有廣泛的傳播與影響。德國萊布尼茲受儒家《易經》之影響已是人所皆知的事實了繼萊布尼茲之後將孔子思想傳播於德國知識界的是其學生沃爾弗,1721年他在哈爾大學講《中國的實踐哲學》,讚美儒家思想,對歐洲學者瞭解孔子哲學起了極大的作用,引起了正統神學者的攻擊,這反而使沃爾弗不僅獲得了青年人的支援,也獲得了極高的聲譽。此後,哥德、海涅、康德、謝林、黑格爾、叔本華等人均受過儒家不同程度的影響。顯然,儒家思想在德國哲學思想由古典向近代的轉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第四部分19世紀以後,隨著西方資本土義殖民勢力的進一步擴張,儒家思想很少再像18世紀那樣廣受讚譽了,而是受到更多的批評。然而儒家思想的傳播卻進一步擴大,不僅傳入英國,而且傳入美國。在英美各地也建立了有關中國文化的研究機構,雖然有少數學者崇敬孔子儒家思想,但更多的是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的代表,其研究也大多是為殖民勢力服務的。同時,清王朝的衰落也影響了各國對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第五部分20世紀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漸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儒家獲得了世界性的傳播,“認為孔教是西方最為緊迫需要的,儒學為未來世界秩序提供了藍圖並能幫助創造地球上的樂園”。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極大重視。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於1988年在巴黎集會上得出結論:“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到2500年前孔夫子那裡去尋找智慧。”第六部分21世紀以來,儒家思想的傳播與以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首先,有組織機構、辦學宗旨、原則章程、經費籌措等一系列措施,而不是無序發展。其次,辦學規模大,遍佈世界各地。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南韓首爾成立,截至目前,已經在135個國家和地區,建了475所孔子學院,800多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其目的是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推廣漢語並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世界各華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為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方便、優良的學習條件。依託孔子學院這個平臺,國家間的交流拓展出更多渠道和方式。2014年,為慶祝孔子學院十週年,首個全球“孔子學院日”27日在北京啟動,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286名孔子學院校長、院長在來信中表示,孔子學院是中國為世界和平與國際合作而不懈努力的象徵,是連線華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紐帶,並對孔子學院的光明未來充滿信心。10年來,孔子學院積極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為推動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鑑、增進華人民與各華人民相互瞭解和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作為數千年文明未斷的唯一國家,儒學顯然起了其應有的歷史作用,而且對中國的未來發展也將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在世界文化建設過程中,多元文化並存,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儒家思想已成了世界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資源,並對當代世界的和平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態分佈公式中有幾個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