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永科38

    望梅止渴和畫餅充飢這兩句成語,在詞典的解釋中都是比喻借空想來安慰自己。兩者雖都是貶義詞,但其實際作用卻截然不同!請看,人餓了在地上畫張餅根本不能充飢,甚至令人感到更餓!就好比窮的身無分文,卻稱大亨,只會越來越窮!打腫臉充胖子自己痛苦自己知道!而望梅止渴,是曹操帶名打仗行軍至無水處,士兵們口渴難耐無心作戰,曹謊稱前面有梅林,有很多又甜又酸的梅子,土兵聽後直流口水不再吵渴。此成語雖然也是借用空想來安慰自己,但它藉助了人的味覺器官對條件反射的特殊功能,在暫短時間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這就是兩個成語在大意相同中的不同之處!

  • 2 # 紅塵一玫

    古時曹公望梅止渴,一時鼓舞了士氣,度過了無水的難關,迎來了有水的那一刻。我想他不至於讓士兵總是望梅上渴,他應該還有個積極尋找水源的行動,否則,士兵還不都給渴死了。畫餅充飢,就是說以前,有個餓了,畫了張餅,眼巴巴的望著,希望有望梅止渴的效果,而不採取積極的行動獲得食物。說到現今的畫餅充飢,怎麼可能?大多數年輕人拼節食減肥,肉肉都長在奶奶身上,大米飯的一大半也讓奶奶給吃了。哪一天,不剩幾個菜底子,吃了掉價,不吃捨不得,最後,還是不怕掉價的奶奶吃了,實在吃不了,也只能倒垃圾桶裡,怎麼會有人畫餅充飢,暴殄天物還差不多。

  • 3 # 七月流火140400643

    “望梅止渴”與“畫餅充飢”都是古代成語,二者出處雖然不同,但比喻的意義差不多,都是以空想安慰自己。這兩個成語差不多是同義詞。

    “望梅止渴”的出處來自《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剩此得及前源。

    畫餅充飢,出自《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這兩個詞古人在文學應用中,是把他們當成同義詞的。比如宋代李清照《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驤之志。”畫餅充飢與“說梅止渴對出,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牡丹亭》中,也有以二詞對出的例子,在《玩真》一出中有“小生待畫餅充飢,小姐似望梅止渴”的句子。表達的意思也是相同的。

    這兩個成語,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互換,而不改變原句的意思。以今天的眼光審視一下,這兩個詞還是有些不同之處的。“望梅止渴”,是條件反射,屬於生理現象。而畫餅充飢,屬於心理現象。望梅止渴,透過生理上的條件反射,可以短暫解渴。雖然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沒有根本解決渴的問題,但可以做為權宜之計。畫餅充飢,是心裡現象,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更餓。

    “望梅止渴”和“畫餅充飢”都慢一種心理上的意淫,從成語的來源上可以看出,望梅止渴,是透過心裡想像,調動人體潛能。而“畫餅充飢”的本意是把虛名看破,當成只能看不能吃的畫上之餅。也就是說,望梅止渴是加重意淫,調動人體潛能。而畫餅充飢是打破意淫,降低慾望。

    望梅止渴,在現實生活中,是可以借鑑的。比如在外出旅行暫時沒水的時候,不妨學學曹阿瞞,可能還會有點用。而畫餅充飢,至始至終,都是一種比喻,一個喻言。現實中沒有真會畫餅充飢的。

  • 4 # 睿謙趣味數學

    “望梅止渴”的典故是說曹操帶著軍隊去打仗,經過高山峻嶺、蜿蜒曲折的小徑時沒有水源,軍隊的將士們口渴難耐,痛苦不堪,曹操也是苦不堪言,曹操是足智多謀之才,計從心來,他為了振奮士氣,故作興奮地說,前面就是梅子林,大家再堅持一下很快就可以撥得雲開見月明瞭。將士們舔舔乾裂的嘴唇,抖擻精神,步履也變得輕快起來,前面雖然沒有梅林,但懷著希望,度過難關,終於找到了水源,保住了士兵們的性命。

    “畫餅充飢”的故事是說一個叫盧毓的人兄弟死後,努力工作撫養寡嫂和侄子,生活艱難但是品行與才能得到了大家的稱讚,被皇帝看重並委以重任,當時很多人推薦人才時都是看重的是語言的表面功夫,而得不到真才實學的人才,皇帝就說讓正直的盧毓選拔做主。其實是朝廷是需要能幹實事的,光能說而不落到實處的空說之辭是毫無用處的。

    “望梅止渴”是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即使最後沒有得到夢想虛幻中的梅,這種滿懷的希望,前進的力量也給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得到實質性的好處。而“畫餅充飢”它沒有感到飢餓了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實際辦法,而用這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滿足精神上的慰藉。前者是一種戰略戰術是可取的,後者是不實際的解決根本問題是不可行的。謝謝邀請!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吊牌上寫的只能乾洗的衣服,水洗了會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