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30秒到地球
-
2 # 使用者1418488213248
每到寒冬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溶化。管理藏冰事物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和蘆蓆鋪墊,把冰放在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熱材料,然後密封窖口等來年享用。
冰窖是古時人們常用以儲冰避暑的窖穴,隨著科學的發展,冰箱、空調取代了天然冰的功能,冰窖、天然冰便逐漸消失了。早年天然冰給人帶來的清涼世界已經變為歷史了。
擴充套件資料:
老北京時冰窖分為兩種,一為官辦冰窖,一為民辦冰窖。二者加起來,得有數十座。官辦冰窖多為磚石砌築的拱形地下冰窖,民辦冰窖則皆為挖掘土坑,窖穴貯冰。官辦冰窖,又分兩類,一類是直接為皇宮服務的御用冰窖,一類是為官衙或王府服務的吏用冰窖。
《詩經》中有記載夏曆十二月鑿取冰塊,正月將冰塊藏入冰窖。
人類用冰為自己服務的歷史看來十分久遠。《周禮》裡就有有關“冰鑑”的記載。據考證,所謂“冰鑑”就是暑天用來盛冰,並置食物於其中的容器。算起來,“冰鑑”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冰箱”了。《吳越春秋》上也曾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說的“冰廚”,就是夏季為帝王供備飲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稱為“冷宮”。“冷宮”兼具現代冰箱、空調的功能。
古人還把“冰箱”技術運用到生產運輸中。明代黃省曾在《魚經》裡寫到,當時漁民常將白鱗魚“以冰養之”,運到遠處,謂之“冰鮮”。這樣看來,“以冰養之”的儲藏方法,中國古人最遲在明代就已經運用得十分普遍了。
古代藏冰,一說為祭神,一說為備暑天之用,而且還配備了管理冰庫的專門官吏,名曰“凌人”。每年寒冬,人們將河中的冰鑿成一塊塊大冰塊,放入地窖,然後封存起來,要避免空氣進去,這種冰可以儲存到炎熱的夏天。這種方法一直相沿不變,清代的紫禁城內就曾設冰窖5座,藏冰近3萬塊古代用於藏冰或夏天貯藏易腐物品的場所,其功能與現今的“冰箱”相似,且這種方式一直沿用至晚清。
那麼有型可見的實物“冰箱”在古代最早又是怎樣的呢?
據查應該是“銅冰鑑”——戰國時期的一件冰酒器,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最原始的“冰箱”。原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銅冰鑑的四足是四隻動感很強,穩健有力的龍首獸身的怪獸。四個龍頭向外伸張,獸身則以後肢蹬地作匍匐狀。整個獸形看起來好象正在努力向上支撐銅冰鑑的全部重量。鑑身為方形,其四面、四角一共有八個龍耳,作拱曲攀伏狀。這些龍的尾部都有小龍纏繞,還有兩朵五瓣的小花點綴其上。
銅冰鑑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鑑內有一缶。夏季,鑑缶之間裝冰塊,缶內裝酒,可使酒涼。屈原在《楚辭》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詩句,就表達了冰凍甜酒、滿杯痛飲真清涼的感受。當然亦可以在鑑腹內加入溫水,使缶內的美酒迅速增溫,成為冬天時飲用的溫酒。一器多用,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相當便利,這種想法和器物中國古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