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損失是指當葉輪旋轉時,軸與軸封、軸與軸承及葉輪圓盤摩擦所損失的功率。 機械損失的組成: 一、摩擦損失 (1)活塞、活塞環和汽缸壁的摩擦損失。這部分損失佔摩擦損失的主要部分,原因是滑動面積大、相對速度高、潤滑不夠充分。摩擦損失與活塞長度、活塞間隙以及活塞環數目和環的張力等結構因素有關。此外,在構造相同的情況下,還隨汽缸壓力、活塞速度以及潤滑油粘度的升高而增大。 (2)軸承與氣門機構的摩擦損失。包括所有主軸承、連桿軸承和凸輪軸軸承等的摩擦損失。這些軸承由於潤滑充分,摩擦損失不大,但隨著軸承直徑的增大和轉速的提高,軸頸圓周速度的增大,運動件慣性力增大,這部分損失將增大。 二、驅動附件損失 這裡所指的附件,是指為保證發動機工作不可少的部件或總成,如水泵(風冷發動機中的風扇)、機油泵、噴油泵、分電器、調速器等;而一些不是每種發動機運轉所必要的總成,如發電機、汽車制動用的空氣壓縮機、轉向助力泵等,除非加以說明,一般不包括在內。有時規定空氣濾清器、散熱器、水冷發動機的冷卻風扇也不包括在機械損失之內,要根據具體情況或相關規定而定。 在某些二行程發動機中,還要加上驅動掃氣泵的損失;在機械增壓發動機中,還要加上增壓器的損失。 附件消耗的功率隨發動機轉速和潤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附件功率損失佔機械損失比例較小。 (三)泵氣損失和風阻損失 泵氣損失即進、排氣過程所消耗的功。另外,還包括活塞、連桿、曲軸等零件在曲軸箱內高速運動時,為克服油霧、空氣阻力及曲軸箱通風等而消耗的一部分功,其數值較小,也不能單獨測定。 (四)機械損失各部分所佔的份額 ①各種情況下,機件摩擦(活塞、曲柄連桿機構與凸輪軸系統)損失都佔有最大份額(50%~80%不等),柴油機的損失比例大於汽油機。 ②附件消耗一般不超過10%。柴油機因有高壓噴油泵,損失比例大於汽油機。 ③泵氣損失比例變化很大,在5%~40%之間變動。高速及汽油機低負荷時明顯加大;負荷對柴油機的影響較小。總體上汽油機低速、低負荷下的泵氣損失要比柴油機高得多。
機械損失是指當葉輪旋轉時,軸與軸封、軸與軸承及葉輪圓盤摩擦所損失的功率。 機械損失的組成: 一、摩擦損失 (1)活塞、活塞環和汽缸壁的摩擦損失。這部分損失佔摩擦損失的主要部分,原因是滑動面積大、相對速度高、潤滑不夠充分。摩擦損失與活塞長度、活塞間隙以及活塞環數目和環的張力等結構因素有關。此外,在構造相同的情況下,還隨汽缸壓力、活塞速度以及潤滑油粘度的升高而增大。 (2)軸承與氣門機構的摩擦損失。包括所有主軸承、連桿軸承和凸輪軸軸承等的摩擦損失。這些軸承由於潤滑充分,摩擦損失不大,但隨著軸承直徑的增大和轉速的提高,軸頸圓周速度的增大,運動件慣性力增大,這部分損失將增大。 二、驅動附件損失 這裡所指的附件,是指為保證發動機工作不可少的部件或總成,如水泵(風冷發動機中的風扇)、機油泵、噴油泵、分電器、調速器等;而一些不是每種發動機運轉所必要的總成,如發電機、汽車制動用的空氣壓縮機、轉向助力泵等,除非加以說明,一般不包括在內。有時規定空氣濾清器、散熱器、水冷發動機的冷卻風扇也不包括在機械損失之內,要根據具體情況或相關規定而定。 在某些二行程發動機中,還要加上驅動掃氣泵的損失;在機械增壓發動機中,還要加上增壓器的損失。 附件消耗的功率隨發動機轉速和潤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大。附件功率損失佔機械損失比例較小。 (三)泵氣損失和風阻損失 泵氣損失即進、排氣過程所消耗的功。另外,還包括活塞、連桿、曲軸等零件在曲軸箱內高速運動時,為克服油霧、空氣阻力及曲軸箱通風等而消耗的一部分功,其數值較小,也不能單獨測定。 (四)機械損失各部分所佔的份額 ①各種情況下,機件摩擦(活塞、曲柄連桿機構與凸輪軸系統)損失都佔有最大份額(50%~80%不等),柴油機的損失比例大於汽油機。 ②附件消耗一般不超過10%。柴油機因有高壓噴油泵,損失比例大於汽油機。 ③泵氣損失比例變化很大,在5%~40%之間變動。高速及汽油機低負荷時明顯加大;負荷對柴油機的影響較小。總體上汽油機低速、低負荷下的泵氣損失要比柴油機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