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川

    回顧一下長平之戰的經過。秦國先是以王齕等人為將攻打趙國,趙國廉頗設了三道防線抗擊秦軍,秦軍破了第一道防線之後一直沒有辦法攻破第二道防線,雙方進入僵持狀態。

    廉頗以為:秦軍長線作戰,輜重糧草運輸不便,以守為攻是制勝之道。所以,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秦數挑戰,廉頗不肯。而趙王年輕氣盛受不了秦軍的叫囂,認為作戰地區在趙國境內,秦軍又長途作戰,人困馬乏,趙軍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應該主動出擊。

    此時,秦軍因為戰時太長,國內消耗巨大玩起了陰招。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因為對廉頗心存怨念,加之趙國國力較秦國弱,長期對峙國內也吃不消。就換趙括取代廉頗。從此,為趙國長平之戰的失利埋下了禍端。

    根據《史記》中記載: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趙括是一個飽讀兵書卻缺乏實戰的年輕將軍,有能力卻自大。他的父親是趙奢,為趙國立下汗馬功勞。正因為這個原因,趙王以為虎父無犬子,對趙括信任有加。而趙括統領趙軍後也沒有辜負趙王的期望,一改廉頗的軍事戰略改守為攻。而秦國這邊偷偷換白起為主帥。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一個身經百戰的戰場老將,趙國的失敗已經註定。趙軍在趙括的帶領下被滅,40多萬大軍全部被白起坑殺。

    前面講到,廉頗堅守不戰,這樣的戰略佈局是否正確從後來秦王的態度就可以知道。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當趙軍在趙括的帶領下被秦軍包圍後,秦王立馬下令徵集國內15歲以上的男子都去長平戰場,可想而知,秦國也被長平之戰長時間的對峙消耗虧空。廉頗以守為攻讓趙軍無懈可擊,秦軍對廉頗的戰術根本吃不消。所以,如果趙軍能夠一直以廉頗為將,秦軍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鳴金收兵。

    長平之戰的失利具有多方面因素。然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決策者的失誤。前面講了,趙王用趙括換下廉頗這是第一錯。第二錯則是與秦國議和:

    不如發使以重寶附楚、魏,楚、魏受之,則秦疑天下之合從,媾乃可成也。”王不聽,使鄭硃媾於秦,秦受之。王謂虞卿曰:“秦內鄭硃矣。”對曰:“王必不得媾而軍破矣。何則?天下之賀戰勝者皆在秦矣。夫鄭硃,貴人也,秦王、應侯必顯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見王之媾於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矣。”既而秦果顯鄭硃而不與趙媾。《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五》

    戰初,虞卿建議趙王用重金賄賂楚、魏,楚、魏等國聯合抗秦,但是趙王沒有采納一意孤行,希望與秦國議和。秦國對趙國的議和使者盛情款待卻遲遲不給予答覆,同時派遣人向其餘各國宣告趙國的議和的訊息。這件事被各國知道後都以為秦趙兩國已經握手言和,趙國因此被置於孤立無援的位置。所以,長平之戰失利的原因是趙王決策的失誤。

    但是,正如我們平時做工作一樣,領導交代下來的任務我們就必須要盡心盡力完成。趙王將趙國的命運交由趙括之手時,趙括就扛起了守護趙國、抗擊秦軍的使命。責任越是重大、壓力也就越大,行事越需謹慎。趙括初到戰場,敵我雙方情況不瞭解的情況下貿然出擊,將之前廉頗創造的勢均力敵優勢全部丟失。難道不是拿著將士的生命滿足自己建功立業的一腔熱血?

    長平之戰,廉頗的戰略佈局是完全正確的,趙王雖有決策的失誤但趙國尚有一戰之力。趙括身負重任卻盲目用兵導致趙軍40多萬人全部被坑殺,難道不該被指責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女人同時跟你表白怎麼辦?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