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的兩種解釋 一、位於洛陽市南10公里,以龍門石窟聞名於世。 二、也稱禹門口,位於山西河津縣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古人有“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的讚歎,可見黃河激流在這裡造成多麼大的聲勢,形成多麼險峻的、桀驁不馴的狂濤。唐詩“咆哮萬里湧龍門”,已經形象地勾畫出龍門三激浪的洶湧、壯觀景象。 吉林省白雞腰森林公園修建的大門就是龍門,氣勢宏大令人讚歎! 傳說 禹鑿龍門的傳說最早見於《墨子·兼愛中》。龍門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在那陡峭的崖壁上,赫然地刻有兩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龍門。峽谷以東河津境內的這座山,也就叫做龍門山。這裡流傳有“桃花三月魚躍龍門”的美麗傳說。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龍門為禹所鑿,廣80步,巖際鐫跡尚存。”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後人因為懷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稱之為禹門,並延傳後世。由於禹門是秦晉兩省交通要衝的古渡口,禹門便稱之為禹門口了。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時,被約束在高山峽谷之間,愈近龍門,河床越寬。咆哮的黃河,受到峽谷的約束,便暴怒了,驟然發作,橫衝直撞,雷霆萬鈞,但卻被鎮靜的高山峽谷擠壓在河床中。快到峽谷的盡頭龍門口,一個急轉彎,狂濤激浪頃刻之間撞在峭壁上,怒吼著,呼嘯著,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被迫掉過頭來,闖上對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著衝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渾黃的河水,在碰壁以後,退了回去,隨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來。河水衝向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著摔下來,落入谷底,這才算跳出了龍門。 公元前11年,漢成帝曾到龍門一次,感嘆這裡的形勢險要。公元 396年,後秦的姚興攻取河東,西燕河東太守柳恭在黃河邊上把守,使姚興無法渡河。後來,姚興的部將薛疆引兵偷偷渡過龍門,進入蒲坂,終於迫使柳恭投降。北魏孝文帝元宏,於公元 479年路過龍門,派人祭祀大禹,並在這裡設定了龍門鎮。公元 615年,李淵擔任隋朝河東撫尉使期間,曾在龍門擊破毋端兒。兩年後,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攻克絳縣,來到龍門。他的謀士任(王襄)建議從龍門以南的梁山渡黃河,李淵聽了任(王襄)的話,渡河之後直指陝西韓城。公元 619年,劉武周逼近絳州,攻陷龍門,李世民奉命去討伐劉武周,從龍門踏著堅冰過黃河,把劉武周的軍隊殲滅在這裡。 龍門三激浪,是黃河上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詩情。 鯉魚跳龍門神話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裡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透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客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龍門的兩種解釋 一、位於洛陽市南10公里,以龍門石窟聞名於世。 二、也稱禹門口,位於山西河津縣城西北12公里的黃河峽谷中。古人有“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的讚歎,可見黃河激流在這裡造成多麼大的聲勢,形成多麼險峻的、桀驁不馴的狂濤。唐詩“咆哮萬里湧龍門”,已經形象地勾畫出龍門三激浪的洶湧、壯觀景象。 吉林省白雞腰森林公園修建的大門就是龍門,氣勢宏大令人讚歎! 傳說 禹鑿龍門的傳說最早見於《墨子·兼愛中》。龍門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在那陡峭的崖壁上,赫然地刻有兩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龍門。峽谷以東河津境內的這座山,也就叫做龍門山。這裡流傳有“桃花三月魚躍龍門”的美麗傳說。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龍門為禹所鑿,廣80步,巖際鐫跡尚存。”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後人因為懷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稱之為禹門,並延傳後世。由於禹門是秦晉兩省交通要衝的古渡口,禹門便稱之為禹門口了。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時,被約束在高山峽谷之間,愈近龍門,河床越寬。咆哮的黃河,受到峽谷的約束,便暴怒了,驟然發作,橫衝直撞,雷霆萬鈞,但卻被鎮靜的高山峽谷擠壓在河床中。快到峽谷的盡頭龍門口,一個急轉彎,狂濤激浪頃刻之間撞在峭壁上,怒吼著,呼嘯著,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被迫掉過頭來,闖上對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著衝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渾黃的河水,在碰壁以後,退了回去,隨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來。河水衝向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著摔下來,落入谷底,這才算跳出了龍門。 公元前11年,漢成帝曾到龍門一次,感嘆這裡的形勢險要。公元 396年,後秦的姚興攻取河東,西燕河東太守柳恭在黃河邊上把守,使姚興無法渡河。後來,姚興的部將薛疆引兵偷偷渡過龍門,進入蒲坂,終於迫使柳恭投降。北魏孝文帝元宏,於公元 479年路過龍門,派人祭祀大禹,並在這裡設定了龍門鎮。公元 615年,李淵擔任隋朝河東撫尉使期間,曾在龍門擊破毋端兒。兩年後,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攻克絳縣,來到龍門。他的謀士任(王襄)建議從龍門以南的梁山渡黃河,李淵聽了任(王襄)的話,渡河之後直指陝西韓城。公元 619年,劉武周逼近絳州,攻陷龍門,李世民奉命去討伐劉武周,從龍門踏著堅冰過黃河,把劉武周的軍隊殲滅在這裡。 龍門三激浪,是黃河上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詩情。 鯉魚跳龍門神話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裡被子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裡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裡出發,透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只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麼高,怎麼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線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只見它從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裡,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客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