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曹老師xixi

    看到這個標題我估計大部分人都會疑惑,清末中國對外戰爭有打贏過?

    還真有,就是這個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這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其中的一場戰役,主要在我們學過的歷史教科書中對第二次鴉片戰爭過程也是輕描淡寫,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直接忽略了,就是百度百科講述的也是十分簡單,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最終結局是中國完敗,但是期間也是有區域性勝利的。

    要講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首先要講下時代背景就是英法聯軍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要揍中國,實際上是想擴大中國市場,要求修約,當然當時的皇帝咸豐年輕氣盛那是不願意的,結果清朝打過就被揍了,簽訂的《天津條約》,英法聯軍就走了,後來《天津條約》中的很多條款無法生效,英法聯軍抗議,要求要在北京再次換約。其實講實話,咸豐皇帝有點不厚道,雖然是不平等條約,但是是你同意簽訂的,人家一走,你就不承認。實際上咸豐皇帝還是比較保守的,認為外夷要進駐北京,堂堂天朝上國,要外華人住北京是萬萬不可的,主要清朝當時沒有融入到國際規則中,咸豐也不瞭解國際規則,不瞭解使館這東西,也無法理解使館,又拒絕的。

    英法又怒了,又要揍中國,打北京一個打的就是第一要塞大沽口,這就爆發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咸豐雖然明智,但是也非昏庸之君,早就安排名將僧格林沁在大沽口設防了,僧格林沁將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摧毀的炮臺進行了修繕加固擴建,形成了比較合理的陣勢來應對英法聯軍艦隊,英法聯軍認為清軍不堪一擊,派出數艘軍艦強行進入河道,頓時埋伏在炮臺的清軍百跑齊發,打的英法艦隊暈頭轉向,由於清軍利用了河水落潮期間,導致英法後續艦隊無法進入河道,只能派出陸戰隊強行登陸,但是河灘泥濘不堪,英法陸戰隊戰鬥力全失,清軍在炮臺上進行了猛烈進攻,英法聯軍士兵傷亡慘重,含旗艦在內的四艘軍艦被擊毀,四艘重傷,最後無奈撤退。這就是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的戰況,還是比較激烈的,清軍士氣還是不錯的,僧格林沁的膽識也不錯,是清軍在近代難得的一次勝利。

    不過接下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英法聯軍重整旗鼓,加上僧格林沁的判斷失誤,大沽口被突破,英法聯軍一路長驅直入,接著就是爆發了著名的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率領最後的勇士與英法決戰,戰敗後,咸豐逃跑,恭親王談判。

  • 2 # 薩沙

    很簡單,主要是陰了八國聯軍一下。

    當時大沽口炮臺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共安火炮60門,其中12000斤大鋼炮2門,萬斤大鋼炮9門,5000斤鋼炮2門,西洋鐵炮23門。

    同時,僧格林沁還在河道內巧妙的設定了多重障礙物,包括: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並加強了偽裝。

    在洋鬼子艦隊開入前,僧格林沁裝作不敢應戰甚至逃走來迷惑洋人。

    洋人見大沽口炮臺沒有動靜,以為清軍根本不敢抵抗。

    於是,英法13艘軍艦長驅直入,卻被障礙物阻擋,無法前進,還出現了擱淺。

    擱淺以後,英法軍艦無法有效轉向,絕大部分火炮不能使用。

    這邊,清軍就很近距離,用大量火炮轟擊固定的軍艦,那還能打不中嗎?

    一陣炮戰,包括旗艦在內的4艘聯軍軍艦被擊沉,其餘參戰的軍艦也全部被擊傷,大敗。

    這邊,英法聯軍急忙組織陸戰隊,試圖奪取炮臺。

    然而,這一線炮臺正面全部是沼澤,英軍士兵剛剛走進去就寸步難行,反而成為炮臺的活靶子。

    最終,清軍大勝,共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完全失去戰鬥力)、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俘虜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華艦隊司令賀布受重傷。

    然而,這並非實力的勝利,主要是陰了洋人。

    所以,這次勝利不能說明什麼。

    稍後,英法聯軍換了個地方登陸,就輕鬆打下了大沽口炮臺。

    這是清軍和八國聯軍客觀實力的差距。

  • 3 # 深度工場

    在第2次鴉片戰爭第2次大沽口戰鬥,指揮官是僧格林沁,他首先重整多座炮臺形成互相支援態勢。隨後佈設了大量戰壕,柵欄和各種障礙物。

    還集結了大批預備隊,將所有精兵強將都調集到了大沽口。大沽口1萬多清軍包括,3千京營八旗,3千大沽協兵,昭烏達盟,察哈爾和哲里木盟蒙古各自出動1千人,合計3千蒙古軍。還有,500直隸提督直屬標兵,300北塘營兵等等。

    清軍多座炮臺利用敵艦受阻於水中障礙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揚火力,隨後反擊有利擊敗登陸敵軍。激戰一晝夜,擊沉、擊傷聯軍兵船12艘,擊斃、擊傷英兵460人,法兵14人。英國軍官死5人,傷23人,甚至海軍司令賀布也受了傷。還活捉英、法兵各1名,並繳獲了舢板船3只,洋槍41枝,以及其他許多軍用物資。清軍在這次作戰中僅傷亡32人,大沽炮臺只遭到輕度破壞,海口一切防禦也沒有損失。

    英華人稱:“這是英華人自撤出喀布林後在亞洲所遭到的最嚴重的失敗”。但是,在隨後的第3次大沽口炮臺戰鬥,清軍就失敗了。

    因為第3次大沽口戰役,英法聯軍出動主力,當時記載:“王(僧格林沁)整軍以出,所部馬隊已調赴他軍,不滿五千,合京旗步隊幾及萬人。英軍馬步可一萬,法軍八千。”最重要的是英法聯軍出動了阿姆斯特朗大炮,取得了絕對的戰場優勢。

    無論野戰,還是攻堅,大沽口清朝駐軍都迅速戰敗。第3次大沽口戰鬥,英軍陣亡17人,負傷162人,法軍陣亡15人,負傷129人。清軍戰死2000人,被俘2100人。

  • 4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咋說呢?這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對於咱哪個腐敗的都冒了大酸泡的大清朝來說,還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

    那麼他的經過是咋樣的呢?咱啊,還得先瞅瞅這背景是咋回事!

    背景

    這事發生在鹹跑跑咸豐帝的手上,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佬約翰牛和法國佬高盧雄雞摟著脖,和咱鹹跑跑咸豐帝的八旗大兵幹了一架,八旗大兵那一步三晃悠的貴族範,在這倆老外的眼裡沒起作用,讓老外按地上把褲子都被扒了精光,咸豐悄摸兮的跑了。

    沒得說嘍,咸豐帝拿出大清朝的看家本領——割地賠款,得,這《天津條約》算是簽了,你說你籤就籤唄!他還留了一尾巴,條約中規定,如果雙方覺得不滿意,舊條約到期後,還可以重新簽訂新的條約。

    當然這一點,咱滿腦殼大清乃天朝上上國的一窩子官僚,愣是沒有瞧著來這一條的威力堪比原子彈。咱咸豐帝倒是瞧出了另一條有毛病,有天大的毛病,那一條呢,就是老外見了咱大清的皇帝,不下跪。

    要錢咱大清有的是,白花花的銀子隨便給,要地沒問題啊,咱地大物博,可你見了我咸豐不下跪,姥姥忍了,舅舅也忍不了。得,咱咸豐帝憋不住火,要鬧事。鹹跑跑下了批語“萬難允准”。

    高盧雄雞和約翰牛樂了:“俺們也覺得這條約不好,錢給的不多,給俺們鄉下人優惠政策也不到位,哪俺們拳頭上說話不就得了。”

    得,這戰事就這麼開了。

    過程

    這大沽口,其實是天津一海防炮臺,它在第一次保衛戰的時候,丟了。這《天津條約》簽了之後,約翰牛和高盧雄雞就從這裡撤了出來。

    現在鹹跑跑要和倆老外開戰,接受防務的是僧格林沁。這主是一蒙古王爺,被鹹跑跑譽為咱大清最後一道鋼鐵長城。你還別說,人家還真有倆下子。

    到底是滿人自家人,這效率也高,轉眼被揍的連塊船板都沒有的水師起來了,之前被摧毀的炮臺也修了起來。

    老梁給大傢伙羅列一下資料,瞅瞅這戰鬥力,這南北兩頭,搞了三個炮臺。炮臺上蹲了大大小小60門火炮。

    最重的一萬兩千斤的老鋼炮兩門,一萬斤的大鋼炮九個,五千斤的小鋼炮倆,說實話,這老鋼炮啊,大鋼炮啊,小鋼炮啊,聽著挺來勁,至於威力您可以狠拍自己的寬腦殼,讓自己清醒一下,就這麼湊乎用還是可以的。

    西洋鐵炮二十三門,除此之外還加固了炮臺,在炮臺外邊加了壕溝,立了木樁。這海面上也沒有閒著,搞了三道鐵鏈,嘎嘣嘣就這麼繃直了,攔在了海面上,這還不算完,還搞了一些個偽裝。

    還有側翼北塘地區,火炮加到了二十四門,天津東面直線距離三十里的雙港炮臺加增至十三個,一千二百斤的大小鋼炮就有八十一門。

    瞅見沒,這就是一固定靶位的炮群,老外要是進入這靶位,鐵蛋蛋管夠。

    1859年6月17日,這約翰牛帶領的龍蝦兵先是安耐不住了,牛牛賀布少將擼了擼牛角,就開始武裝挑釁。

    按照禮儀之邦的臉面,派了一艦長和翻譯投了信。第二天,也不等咱大清朝的回信,開著八艘軍艦,這就闖到了白河內。

    說實在的,咱這大清朝啥都可以丟,但這面子是不能丟的,鹹跑跑先是命令直隸總督去迎一迎英法美三國公使,讓這三位先到北塘,讓他們從北塘登陸。

    烏眼雞的賀布,穿著龍蝦服叫了起來:“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呦吼,這是不接受,擼起袖子這是要硬上了。

    這個時候世界新貴美國佬拉住了:“您停停,俺們的艦隊馬上就到,等一小會,咱一起揍他丫子的!”

    得,這進攻的時間,延後到了25號。

    這到了25號,賀布這老傢伙可就等不急了,黎明的時候,拉著高盧雄雞就要開幹,約翰牛的十一艘蒸汽炮艦隊外加一艘高盧雄雞的,就向著海口衝了過來。

    老傢伙賀布憋著一股子牛勁,這就衝了過來,賀布的架勢可就展開了,按慣例又開始挑釁。

    咱大天朝的清兵就全藏了起來,大炮也做了偽裝。這時候,直隸總督還在裝,大模大樣的派官員拿著破紙片子一樣的照會,讓賀布按照規律來,先到北塘登陸。

    賀布的眼睛瞪的比牛蛋都大,胳膊一擼,下午3點的時候,開始逼近攔河索,第一道就這麼被開了。賀布這老傢伙一邊開始搞破壞,一邊擼著炮管子打炮臺,一邊跟進,那小樣別提多得意了,沒辦法第一次大沽口就是這麼拿下來的。

    可這次算是捅了馬蜂窩了,還擊的大炮聲就像過年的鞭炮,一窩一窩發射,叮呤咣啷,炮彈像是不要錢似的,這就砸了過來。

    賀布這老傢伙的船還在開攔河索,進也不得,退也不得,好吧4艘軍艦(包括旗艦)就這麼沉底了,老傢伙賀布腦袋上也裹了一塊膠布,其他的軍艦都掛了彩。

    賀布一瞅這是要玩完的節奏,扯了一塊白色的桌布就投降,美國佬乘著這機會,開著自己的軍艦將賀布給救了出來。

    5點的時候,原本要投降的賀布,把腦袋包好了,這就開始登陸。約翰牛的龍蝦兵和高盧雄雞的大頭兵一千人,坐著小帆船和舢板可就上了岸。

    這登陸點就在海口南邊,老傢伙賀布的想法很簡單,先是拿下南邊的三炮臺,然後徐徐推進。

    結果這大清朝有一很不好的傳統,就是從不修路,這一千來人行進路線別提多糟心了,泥濘不堪,這是其一。這其二炮臺上的清兵他也沒有閒著,擼著炮管子向著這一千來人就砸了過來。

    這個時候,僧格林沁的精銳騎兵就到了,這一千人可就傻眼了,哭著喊著就後退了。這時間就到了晚上了,賀布還是沒有放下,乘著月黑風高的大晚上,又搞了一次突襲。

    這大清士兵他也不按照劇本里的演,先是放火藥彈照明,後是大炮伺候,這一千人又敗了,這次賀布算是徹底的認栽了。

    這第二次大沽口戰役算是贏了。

    結果

    擊斃約翰牛426頭,高盧雄雞14只,俘虜約翰牛和美國佬各一個。大清士兵陣亡38人,其中包括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副將龍汝元犧牲。

    這次戰鬥賀布之所以敗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輕敵,他以為仗著自己的領先清兵好幾代的大炮和長槍,就可以隨意的欺負人,這蠻夷腦殼一定是注水了。清兵第一次接觸,就幹掉了他的旗艦,但很可惜,清兵的裝備確實差,沒有老外的船快,火力好,沒能達到乘勝追擊的目的,不然就沒有後邊什麼事了,賀布這老小子還真有可能交代在哪了。

  • 5 # 於無聲處

    這是一次清軍毫無爭議的罕見勝利,也創下了中國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絕後的紀錄——中國軍隊擊沉的最大噸位外國軍艦(860噸的“鸕鷀”號),可悲的是,這個紀錄至今都沒有被打破。大沽口清軍用破舊的銅炮鐵炮擊沉英艦4艘,重創6艘,這個戰績———遠超幾十年後的重金堆砌、號稱世界第四的北洋海軍。1

    清軍的勝利,和事前的火炮工事準備,尤其是兵員素質和指揮藝術的提高密不可分。

    1859年初,曾猶疑不定的咸豐帝接受惠親王綿愉等人關於“天津海口一帶,急應妥為佈置”的建議,諭令以鎮壓太平天國北伐軍而得寵的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會同禮部尚書瑞麟(署理直隸總督)前往天津一帶,加強海口防務。

    僧格林沁率京營及東三省蒙古馬隊各一部,自通州到達天津後,便會同瑞麟親往海口查勘,決定加強大沽、雙港等地的設防。同時,奏請清廷分別從吉林、黑龍江、直隸北部和京城抽調兵力前往天津地區,並重新恢復直隸海口水師。

    到1859年3月,大沽口共有兵丁三千名。僧格林沁恐新募兵丁“難期得力”,“將京旗京營官兵抽出八百名,撥赴海口,分扎兩岸炮臺。”

    此外,尚有副都統成保所率的哲里木盟馬隊五百人駐新城,頭等侍衛布林和德、二等侍衛舒明安所率的昭烏達盟馬隊五百人駐新河。整個大潔海口地區共有防兵四千人。

    2

    經過重建的大沽口炮臺,由四座增至六座,每座守兵約四百人。海口南岸炮臺三座,高自三丈至五丈不等;北岸炮臺二座,一高五丈、一高三丈。各炮臺的高度、寬度和厚度均較前有所增加。

    另在北岸石頭縫地方新建高三丈的炮臺一座,作為後路策應。

    六座炮臺共安設火炮六十門,其中有一萬二千斤大銅炮二門,萬斤大銅炮九門,五千斤銅炮二門,西洋新式鐵炮二十三門。所有炮臺周圍均堅築堤牆,堤牆之外開挖壕溝豎立木樁。

    又在海口排列三道攔河鐵鏈配置鐵戧,安設木柵,連成巨筏,以便攔阻敵艦。

    僧格林沁積極練兵,督敕各營官兵,“排列隊伍,演放炮位,嚴密設防”。

    鑑於距天津三十餘里的雙港地勢較高,河身狹窄,便於攔擊敵人,僧格林沁特在該處沿河兩岸設兵營九座,駐兵六千人,修建炮臺十三座,安設一萬二千斤以下大小銅鐵各炮八十一門。

    對幹從大沽至山海關一線眾多的海口,也本著“擇要分佈”的原則分別在北塘海口、豐潤的潤河口、樂亭的清河口和老田溝、昌黎的酸窩口和蒲河口以及山海關內的白塔嶺、秦皇島、小河口等處,部署了相應的兵力。其中北塘有一千六百人,山海關有三千人。

    3

    1859年6月22日,咸豐帝得知英法聯軍艦船陸續駛抵大沽後,立即渝令僧格林沁嚴守海口,但“勿遽開槍炮,以顧大局”。同時,令新任直隸總督恆福等照會英、法公使,要他們由北塘海口登陸,進京換約。

    英法聯軍並不理睬清政府的要求,堅持不走北塘,要以艦隊沿白河上駛,武裝護送公使進京。

    大沽炮臺的防兵在直隸提督史榮椿及副將龍汝元等督率下,早就不動聲色地監視著敵人艦船的動向,“炮臺營牆不露一人,各炮門俱有炮簾遮擋,白晝不見旗幟,夜間不聞更鼓”。

    6月25日拂曉,英國統帥賀布率聯軍艦艇十三艘,從攔江沙內距炮臺約十三公里的水域向海口開進,炮艇都停泊在離鐵戧不遠的水面。

    海軍陸戰隊也已換乘小艇,待命行動。

    賀布的作戰計劃是:炮艇衝過橫江鐵鏈,在炮臺的上方佔據一個位置,以便兩面夾攻,然後,在艦炮火力掩護下,海軍陸戰隊從正面登陸,迅速奪取炮臺。

    聯軍艦隊在完成開進任務後,賀布便派英艦“負鼠”號和幾艘艇強行拆除海口鐵戧和木柵,開闢通道。這時,大沽海口兩岸清軍懷著憤怒的心情,注視著敵人的行動並作好了戰鬥準備。

    4

    下午3時左右,海口第一道障礙物被拆,賀布立即令各艦向橫鏈進逼,併發炮轟擊兩岸炮臺。

    清軍立即開炮還擊,由於炮臺“圍牆深厚,尚足抵禦”,且“各炮臺口門,正對夷艦”,守軍炮火得以充分發揮威力。

    兩岸炮臺集中火力轟擊賀布的旗艦。交戰不久,聯軍旗艦艦長拉桑上尉等多人被打死,賀布也身負重傷,改乘蒸汽軍艦“鸕鷀”號繼續指揮戰鬥。

    激戰至下午4時,參戰的聯軍艦艇差不多全被擊傷。旗艦被擊毀,艦上的四十名水手僅一人跳水逃脫。炮艇“茶華”號和“庇護”號被擊沉,“鸕鷀”號擱淺後也被擊沉,賀布被迫逃到法艦“迪歇拉”號上。

    當戰鬥激烈進行之際,美國遠東艦隊司令達底拿乘快艇前往戰區,看望受傷的賀布。在返回停泊水域時,遭到清軍炮火的襲擊,達底拿倖免於死,但陪同他的美國旗艦“託依旺”號的副艦長被打傷,快艇舵手被打死。

    達底拿目睹英法聯軍的慘敗情景,認為賀布“已經無法逃脫並退出這場絕望的戰鬥了”,遂派美艦“託依旺”號從集結地域開進戰區,去拖曳擱淺的英國艦艇,以便讓他們重新投入戰鬥。他還命令美國水兵登上英國炮艇,參加作戰,從而徹底撕下了“美國中立”的虛偽面具。

    5

    下午5時,賀布仍不認輸,下達了登陸作戰的命令。英軍勒蒙上校率聯軍陸戰隊千餘人,分乘舢板二十餘隻由美艦“託依旺”號和聯軍的兩艘炮艇拖曳,至海口鐵戧以外不遠的水面集結,爾後在艦炮掩護下,向海口南岸強行登陸,企圖先奪取南岸的三座炮臺。

    南岸炮臺外是一片泥濘的灘塗,並有三道水壕。侵略軍登岸後,一方面不斷遭到炮臺炮火的殺傷,一方面要在沒膝的泥濘中艱難地匍匐爬行,處境甚為狼狽。

    這時,僧格林沁又調集火器營等的抬槍隊和鳥槍隊主動前往攻擊,北岸炮臺也發炮支援。聯軍登陸部隊死傷枕藉,不得不停止前進,潛伏於溝壕中和土堆後面。

    黃昏時分,侵略軍利用夜暗“伏地搶進”,炮臺守軍施放火箭。藉著亮光瞄準射擊,殺傷敵人。聯軍陸戰隊只有少數人爬到了炮臺下面的第一道壕邊,但由於步槍已塞滿泥漿,幾乎都不能使用,運來的便橋又太短,無法架設;雲梯也大都折斷,無法攀登。聯軍在壕邊一籌莫展。

    守軍則集中火力向隱蔽在壕溝邊的敵軍射擊,終於迫使其向海口撤退。直至半夜,聯軍陸戰隊餘部才陸續爬上艦艇撤出戰場。

    激戰一晝夜,聯軍遭到慘敗,不得不撤離天津水域。參戰英軍約一千二百人,死傷五百七十八人。參戰法軍六十人,死傷十四人。

    6

    聯軍慘敗的原因,客觀上由於兵力不足(其參兵力僅及清軍的四分之一),但主要是由於驕橫輕敵,情況不明就發動了進攻。

    賀布錯誤地估計形勢,以為仍象上年一樣,大沽口設防簡陋,清軍鬥志不高,不足為懼。

    聯軍發起攻擊前,雖然進行了偵察,但因清軍隱蔽良好,在情況不明及驕傲情緒支配下,賀布制定的作戰計劃,必然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以致水陸攻擊均未得逞,奪取炮臺的嘗試終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清軍在這次抗擊作戰中僅傷亡三十二人,大沽口炮臺只遭到輕度破壞。這是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侵略軍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勝利。

    這次勝利表明,儘管清軍軍事技術落後,戰鬥力不強,但在保國禦侮的激勵下,廣大士兵和下層官弁還是能夠勇敢抗戰的,只要指揮得當,預有準備,同仇敵愾,是能夠打敗裝備有洋槍洋炮的外國侵略者的。

    “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毛澤東

  • 6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1859年6月25日,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此戰,英法聯軍13艘參戰艦艇,3艘被擊沉,3艘遭擊沉,死傷官兵484人。而清軍僅傷亡32人,大沽口炮臺只遭到輕微的破壞。

    長期被列強蹂躪的大清,這次是怎麼做到的呢?

    英法的老套路

    1859年6月17日,大清天津道收到了英國海軍少將賀布的知照:大清應該立即撤去安設在海口的障礙物,以便讓聯軍艦隊護送公使“完成和平的使命”。

    以“進京和談”為幌子,為進攻做好準備,是英法的老套路了。

    1年前,英法聯軍也是以這個套路,搞了大清一把。

    當時,英法聯軍抵達大沽口外後,一面與大清交涉,一面多方偵察,搞清楚附近海域和大沽口入口處的水深,窺探大沽口一帶的地形和炮臺位置及兵力部署,甚至在水邊立標打靶,做好各種準備。

    大清不敢“開第一槍”,坐視聯軍在眼皮底下做各種準備。

    熟料,英法聯軍做好準備後,立刻發出最後通牒:大清沒有派出全權代表,限令清軍2小時內交出大沽口炮臺!

    然後,做好準備的英法艦隊趁落潮之機開戰。

    結果,清軍固定的木質炮架上的火炮不能隨潮調整炮口,發射的炮彈大多從敵淺水艦艇上空飛過,難以打擊敵艦。

    敵軍淺水艦艇配合遠方深水艦艇一起,炮擊早已標定目標的清軍炮臺;陸戰隊登陸,猛攻早已被摸清部署的清軍。

    最後,英法聯軍輕鬆攻取大沽口,直逼天津,迫使大清簽訂《天津條約》。

    這一次,英法企圖故技重施。

    一方面,英法美三國公使繼續與清交涉,另一方面,聯軍艦隊繼續做好一切進攻準備。

    他們早已決定:不惜以武力來開啟白河的大門,並繼續向京城挺進!

    大清的應對之策

    大清確實缺乏外事經驗,但也不是不長記性。

    大清一面就《天津條約》中的一些條款繼續與英法交涉,一面又深感“夷情反覆,深恐其貪得無厭”,任命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加強大沽口一帶的防禦。

    清軍重建了天津水師,並從廣東、福建調大號艦艇來備戰。

    同時,大清重建了大沽炮臺,由以前的4座增加到了6座,南岸3座,北岸2座,北岸石頭縫地方添建1座炮臺,以為後路策應。

    各炮臺配備了火炮60門,其中,1.2萬斤大銅炮2門,1萬斤大銅炮9門,5000斤銅炮2門,另有西洋鐵炮24門。

    而且,針對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時的教訓,各炮圍牆加固加厚加高,以增強對敵軍艦炮的抵抗力,又築堤牆,密佈跑門槍眼,並挖掘深壕,以準備近戰。

    同時,在後方河身狹窄的雙港,清軍部署了兵馬、火炮,構築縱深防禦體系。

    最重要的是,大清對英法的老套路,做出了應對。

    僧格林沁提出:如果對方只是1、2只船開進來,那咱們就“理論”;如果3、4只船進來,就要做好兩手準備了;如果敵軍闖入雞心灘,那顯然是來打仗的,開打吧!

    同時,為了防止敵軍提前偵知軍情,給炮臺營牆不露一人,各跑門都有炮簾遮擋,“白晝不見旗幟,夜間不聞更鼓”!

    如此,清軍做好準備,只待開戰。

    敵明我暗

    由於僧格林沁的反偵察手段部署得當,到開戰前,聯軍無法偵知清軍部署。

    不過,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前偵察的水文等情報仍在。

    因此,狂妄的聯軍,仍然採取了與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時一樣的部署:1、淺水艦艇駛入大沽口炮臺上方河面;2、淺水艦艇配合深水艦艇摧毀炮臺;3、陸陸部隊攻取南北兩岸炮臺。

    賀部“得意洋洋,神奇非凡”,“認為他已經勝券在握”。

    6月25日拂曉,聯軍開始行動。

    英艦“負鼠”在幾艘炮艇的支援下,開始強行拆除障礙物。

    僧格林沁下令守軍“隱忍靜伺”,暗中監視敵軍,靜靜等待戰機。

    敵明我暗!戰事朝著有利於清軍的方向發展。

    擊敗敵海軍

    在拆除第一道障礙物後,賀佈下令旗艦“鴴鳥”號率領各艦跟進,並炮擊兩岸炮臺。

    僧格林沁下令掀開炮簾,猛烈還擊。

    由於清軍炮臺已經提前加厚圍牆,敵軍火炮的破壞“尚足抵禦”。

    同時,由於橫鎖海口的鐵鏈阻滯,敵艦前進受阻,徘徊於南北炮臺交叉火力之下!

    “擒賊擒王”!

    南北炮臺守軍集中火力,猛烈轟擊敵軍旗艦“鴴鳥”號。

    賀布腰部受傷,只好該乘他船指揮作戰。

    不久,“鴴鳥”號被擊毀,改艦40名水手僅1人跳水逃脫。

    戰至下午4時,聯軍艦艇損失慘重,多艘戰船被擊沉,賀布改乘的“鸕鰦”號也被擊毀,他只好跑到法艦“迪歇拉”號上。

    聯軍艦艇已基本失去戰鬥力。

    擊敗敵陸戰隊

    賀布還不甘心,他下令:登陸作戰!

    儘管英法留給大清最深刻的印象是“船堅炮利”,但事實上,由於訓練有素,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在炮臺作戰中,英軍刺刀的作用有時不在其“船堅炮利”之下。

    既然你還是老套路,就依然在僧格林沁的預計之中!

    由於清軍炮火的攻擊,聯軍登陸部隊難以靠近淺灘,許多陸戰隊員跳入深水,使彈藥受潮,不能用!

    當登陸敵軍在泥濘的灘頭行軍時,早已準備好的清軍火器營抬槍隊、鳥槍隊進入陣地,朝敵軍射擊,北岸炮臺也發炮助戰!

    聯軍不能前進,只能隱蔽,等待天黑。

    天黑後,聯軍藉著夜色掩護,伏地前進。

    雖然火器已經落後,但是,火藥畢竟是咱們發明的。逢年過節,如何讓花炮照亮夜空?大清還是很有經驗的。

    大清發射火彈、噴筒,清軍接著光亮射擊敵軍。

    最後,敵軍只有近百人抵達炮臺下···遇到了深壕···

    便橋太短,雲梯被毀,聯軍徹底喪失了攻取炮臺的能力。

    半夜,聯軍撤退,又有不少人被清軍射殺。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以清軍勝利告終。

    此戰,是晚清外戰中不多的亮點。

    坦率地說,此戰中,清軍取勝最直接的原因是敵方將領的輕敵。

    敵人以為清軍不堪一擊,以至於在對清軍情況不掌握時便發起進攻,又在僅僅破壞一道障礙物,而障礙物沒有完全清除的狀況下倉促將主力投入我軍夾擊火力下,最後,又在海軍無法提供支援,企圖單純靠陸戰隊解決戰鬥。

    看來,從頭到尾,敵人都認為大清會一觸即潰!

    如此輕敵,其失敗不足為奇。

    不過,無論戰略、技術、戰術,當時大清與列強都有明顯差距。

    因此,此後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戰,清軍慘敗,而此後若干年,大清連戰連敗的局面並未改變。

    所以,單純從意義上說,此戰意義不應過高估計。

    不過,此戰中,大清的一個經驗,在今天仍很有借鑑意義。

    如何應對“擦邊球”挑釁?

    大清在外戰中,屢屢掌握不好“不可開釁,授人以柄”的度。

    因此,敵人每每利用大清的軟弱,在開戰前就透過一系列“擦邊球”,佔據先機,掌握主動。

    此戰,僧格林沁做好反偵察的同時,明確了實施堅決反擊的底線,因此,自戰事一開始,便掌握了主動。

    今天,無論是戰場還是職場、商場,完全無視規則,一上來就直接欺凌的情況並不多見(除非一方實在太弱或一方十分輕敵),而透過殺機四伏的“擦邊球”,在佔據先手後再動手的情況十分常見。

    要保持主動,就不可輕視“擦邊球”的意義!

    只有重視“擦邊球”,學會靈活又不失原則地應對“擦邊球”,才能將敵人的陰謀挫敗於初始階段,保證自己牢牢把握主動!

  • 7 # 莪就不懂了

    一個諾大的帝國,竟然不許人家駐華大使進京換約!更拒絕大使覲見皇帝。就好比中國駐美大使,被勒令禁止踏進華盛頓,也無權見美國總統一樣。對於國家,這是何等的恥辱!

  • 8 # 沂藍書院趙月光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發生了三次大沽口之戰。

    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直隸總督譚廷襄指揮,清軍6000,英法聯軍2600人,戰鬥打響後2小時內,清軍潰敗。後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

    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僧格林沁指揮,清軍3000人,外加騎兵5000人(騎兵在此戰役沒有派上用場),英法聯軍1300人,英法聯軍大敗而回。

    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之戰,英法聯軍增加到2萬人,僧格林沁潰敗。

    (僧格林沁)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完全是英法聯軍統帥賀布輕敵所致,認為清軍還是像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的豆腐渣一樣,沒想到這次是個鋼鐵刺頭。

    英法聯軍的兵力不足,只有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的一半兵力。

    清軍的兵力加強了,炮臺也加強了,最關鍵的是統帥戰鬥意志強烈。

    僧格林沁替代了懦弱的譚廷襄。

    (大沽口布防圖)

    僧格林沁首先加強了大沽口炮臺。

    南北兩岸各建炮臺3座,共安火炮60門,其中12000斤大鋼炮2門,萬斤大鋼炮9門,5000斤鋼炮2門,西洋鐵炮23門。

    以前的的大沽口炮兵都不怎麼操練的,演習的炮彈都被官長貪汙。

    僧格林沁親自監督大沽口守軍的操練,戰鬥力蹭蹭蹭地長了一截。

    在北塘地區整修了炮臺,火炮增至24門。

    在天津以東30餘里的雙港附近新建炮臺13座。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咸豐帝給僧格林沁的指示是,不能首先開炮,若敵“膽敢開炮”,即“觀釁而動,懾以兵威”。

    五月十八日,英法聯軍的8艘小軍艦駛入內河,到雞心灘,拉倒鐵戧十多個,炸斷一根攔江鐵鏈。僧格林沁都隱忍不動。

    五月二十五日,英法聯軍把大部分鐵戧拉倒,衝撞鐵鏈,並向大沽炮臺開炮。

    忍了很久的僧格林沁,下令開炮。

    “然而一下子,就像變魔術似的,所有本來掩護著炮臺大炮的草蓆都捲了起來,頃刻之間全部大炮一齊開火”。

    包括英法聯軍旗艦在內的4艘聯軍軍艦被擊沉。

    英法聯軍統帥賀布也受傷。

    但不服氣。

    趁著夜色,賀布派出海軍陸戰隊偷襲炮臺。

    但清軍發射煙火,照亮天空,給予痛擊。

    海軍陸戰隊損失近半,英法聯軍只好灰溜溜地逃了。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共擊沉敵艦4艘、重創6艘、俘虜2艘,斃傷英軍426人、法軍14人,俘虜英、美士兵各1人。

    清軍陣亡38人,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犧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比較判別法及其極限形式判斷級數1/(1+a^n)的斂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