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哎呦顧顧
-
2 # 忘而無憂95
拖延症是現在社會大部分人都有的絕症。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一些小事,一個需要打個電話,一篇需要寫的文章,一本計劃看的書……明明無所事事,但是你就想待會再幹,等會再搞,結果拖到後來,往往會非常緊張的處理,馬馬虎虎,應付了事。
面對拖延症,我覺得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自己制定有時間限制的計劃,強制要求自己在哪些時間段裡幹哪些事情,把自己的生活細化,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把自己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讓拖延症沒有生存的空間,從而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
3 # 原來如此何必憂傷
一、首先你要了解拖延症的變現形式,以及拖延的原因。
曾經有人分享過他的論文,主題就是關於拖延的產生及分析與解決,包括因自身或是父母等原因,產生的期望不能符合他人或自己的預期,導致牴觸或是恐懼一件事情,慢慢形成了一定的退縮心裡,不敢迎難而上,總是畏畏縮縮。
其實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存在這種症狀,比如遇到非你擅長的事情或是有困難又較麻煩的事情,你總是習慣說的就是 “等等”“我知道了”“我不想說了”,這種敷衍的表現形式。而國外調查顯示,在成年人中拖延行為的出現率約為20%,而在大學生中這個比例更是高達70%。其中與學業有關的拖延情況最為常見:中南大學心理研究所的陳貴則透過實驗分析證明了在中學生中也存在極為普遍的拖延現象,並以15歲為分界成倒V型曲線分佈。儘管拖延已經成為網路上一個熱點話題,但是真正在心理學範疇對拖延進行研究,國外也僅開展於最近一二十年,國內則仍一直處於相對缺乏狀態。
二、淺談解決
主要解決方式,其實是源自心理,變現為生理。我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或是壓力帶來的行動,亦或是體現一種自尊感,就會自發的去改變或行動。通俗的講,因為你的拖延怠慢的他人的計劃,在別人的催促監督之下執行了,以及你個人體現了你的優點及價值,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也許就是你踏出拖延的第一步。
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一位的否定,說不行,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你設定的軌道形式,相當於束縛了自身的主動性與想法。我心理上性格上調節失敗,知道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都是有危害的。
(一)目標
建立目標,我今天要去做什麼,要完成到什麼程度,給自己一定的條條框框,當然這不是為了束縛自己,而是在提醒自己要完成的工作,當然要自己把我好分寸,小孩子的問題家長要去把關。
(二)計劃
如何完成工作,怎樣去完成,要制定一個安排表。剛開始的較為困難,但其實這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般來說40天是形成一個固化行為的基礎,貴在堅持。為什麼有些人總能戒菸及減肥成功,你看的都是表象,實際的都是他的堅持。再比如你要去某某地方,首先你是要飛機、高鐵、汽車、公交的交通工具,然後幾點出發,預計幾點到達等等都是你的計劃。
(三)實施與監督
(四)獎勵
自我覺得這個環節必不可少,有激勵才有動力,你可以形成完成單,付出了多少,完成了多少,你得到了多少,滿滿的幸福感我覺得會持續形成,就別如我寫了篇文章,剛開始一個人看看,後來看的人越來越多,我的東西雖說不好,但有人關注,就是一個成功。
最後來一句前面比較火的話,相信自己,自己就是不一樣的煙火。
回覆列表
說出來都挺慚愧,自從成為全職媽媽後,我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症患者,比如說好了要減肥,接下來就是為自己的懶惰和嘴饞尋找各種理由;比如說好了要寫一篇文章的,但是也總會有諸如今天心情不好,時間還很多之類的混蛋藉口來敷衍了事,於是變得越來越懶散,無職場之亂心,無案牘之勞神,看似歲月靜好,但其實是在墮落的路上越行越遠。
我漸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了,於是下定決心做出了改變。
我是這樣做的:
1、戰略上藐視敵人,因為人定勝天;從戰術上重視敵人,因為細節決定一切。我還找了閨蜜監督,畢竟從舒適區走出來是要一定的勇氣和毅力的。
2、每天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寫下來,並打卡完成。 堅持21天以上,會形成習慣,堅持90天,會行成穩定的習慣。
3、制定的目標要具體,比如慢跑40分鐘,讀某本書5章或者200頁,等等。
4、一個階段的目標完成了,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寵愛自己取悅自己才有堅持下去動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臣妾做到了”,我的行動力執行力基本已經迴歸到工作時候的狀態,而且收穫了健康的身體和美麗的心情,真想說一句“哎呦,不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