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入懷618
-
2 # 阿茶的生活日記
好像聽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記得以前初中老師說,出門是為了多見識,長知識,寬心胸,拓思維。(主要是為了交作文作業)
基本上出去旅遊一趟,回來都是累癱的節奏。
不過我這個人挺懶的,如果是出門旅遊,基本都是安排比較輕鬆的路線,時間上也比較隨意,不想讓原本想放鬆的心又變的焦慮。
個人感覺,旅行的意義在於旅途愉快,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感受我想感受的!
-
3 # 李老根2017
《文化苦旅》
我從西藏回來想去新疆。去了新疆天山的王母瑤池回來想去內蒙。結果山海關,海拉爾,滿卅裡,黑龍江的敦化,五常,吉林省的延邊自治卅,長白山就打包走了一圈。三江平原真的很美。五常大米更是我們全家的最愛。
人們說陝西的秦嶺是中國的肺葉,於是我往遊了關中八景,登臨了驪山,在秦始皇陵墓的大花山土堆上,回憶了兵馬傭那些殉葬的陶傭怎樣一個個輪筋鼓眼活人式的。也在華清池後面的大山上看了古代殘存的烽火臺。八百里秦川真正的無比壯麗,渭河如帶!
河南,兩湖,安徽,自古屬於中原和呉楚故地。不懂中原,你還算華夏子孫嗎?所以大老早我就把長安,洛陽,鄭卅,安陽,荊卅,夏口,九江,安慶,蕪湖,合肥,京口看了個遍。至於山東這個齊魯大地,無論蘋果產地的煙臺,度假勝地的青島,還是萊蕪的英雄山,不止一次去過。
天下山川形勝要說美,美在三江。哪三江?那就是浙江,江蘇,江西。要說富,富在閩。因為福建與廣東呲鄰東面大海,域外貿易自古往來發達。所以我遊金門,總從深圳北坐高鐵入廈門。然後自福卅南下閩浙贛回黔。
廣西,雲貴,四川路很近,年年都要往桂林昆明成都重慶跑幾個來回,不是公差,就是過節舉家駕車出遊度假。這不,這月二十三號,我又要帶妻子走洛陽,遊北京,去山西大同看老槐樹兼看中國佛教石窟的三大聖地:雲崗石窟去了。
據說五嶽恆山的山腳下,現存最為完整的空中樓閣:懸空寺。那麼這一趟走下來,西北玉門關外的莫高窟,中原洛陽的白馬寺,山西雲岡石窟就算基本走完了。根據與旅行社達成的合約,五一假期我和妻子要在山西臨汾的壺口黃色大瀑布下度過了。
-
4 # 河蟹要用法
不明白,提問者是讓用一句話,都不看標題嗎?
我的一句話:身體回來了,靈魂丟那裡了,靈魂用了好久,才找到身體!
-
5 # 本人只求真實
有人說旅遊是花錢買罪受,也有涗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旅行是一種消費,也是放鬆心情的方式。現代人平時工作壓力大,難得開心玩樂一下,有機會走出圈子,逍遙世界各地看看異域風情,人間美景與各地區民族習俗,傳統文化等……何樂不為之。許多人出遊都高興而去卻敗興而歸,有所失望,感覺是花錢找罪受。但大多數是瞭解目的地的基本情況,有的也帶著好奇心去參觀。旅行不是風景不好才沒好心情,而是心情好才能體驗風景的獨特,總之多看看比呆在家裡好,人生幾何歡喜就好。
-
6 # 寶豬美食咖
本人90後,今年五一就不打算出去玩啦,我們家的兩隻小豬,在這個月末就要誕生啦,我要消停的,當一段時間的超級奶爸
個人覺得假日不遠遊,有空再遠走!要不然你會體會到人群的恐怖!看啥風景啊,全是人!
-
7 # 楊紹林154216122
那得看長途遊還是短途遊。幾天多人以上的長途遊,一般只注重目標地,不會細心的瞭解當地人文景觀,走馬觀花式就結束了,回到家的感覺是:一問三不知或者就是說累。離家鄉不太遠遊的話,有歷史基礎再觀看名人故居及景點就耳熟能詳了,回來就輕鬆愉悅。關鍵還是要錯開旅遊高峰期為好!
-
8 # 隨便
出遊無非是剛好在空閒時又恰逢內心騷動。三五好友一拍即合;初衷純粹,過程麻痺,歸來回味。與其說是出遊,不如說是選擇性逃避。在這個紫醉金迷,爾虞我詐的社會或許只有大自然才能給予我們最好的回饋……
-
9 # 讀讀寫寫說說
出遊回來的感覺是又累又滿足。在精神上愉悅開心,在視野上更加豐富,在這種滿足的同時又消耗了體能,如果想減肥的人,最好出去旅遊。
-
10 # 南粵國旅
因為旅行,可以給我們平凡的生活加點樂趣,挽救我們日漸枯萎的心,在一個城市待久了,難免會對兩點一線的生活乏味,對現有的圈子產生厭煩的情緒。
因為旅行,是看清世界的一個最直接的途徑,小時候我們透過課本知道了西湖、大雁塔、泰山等景點,現在我們可以透過照片、影片看世界,但這些都不如自己親自去看它。
因為旅行的腳步,永遠是向前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很讚的一句網路語,世界那麼大,想要在有生之年看完,就只能步步向前,確定計劃出發,將會讓你心靈和身體都在向前的路上。
因為旅行,是年老時回憶的資本,不想年老時回顧一生,想到的都是和昨天一樣的生活,年輕時多出去旅行,即使到老了還會是樂觀的老太太,回憶更是精彩非凡,也能愉快的跟兒孫輩講述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而我們的旅行,不止是為了簡單的曬幾張照片,更重要的是,帶著那份心去旅行,讓漫漫的人生長河因此變得豐富精彩,充實這難得的一生。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所以,旅行是非常有意義的,旅行對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對於老年人是部分經驗。
人在旅途,賞的不單是風景,還有由風景產生的心境。景與境的交合,情與境的通融,才是旅人作為行者的目的。賞景而不融境,是為旅,而非行;賞景,且融境,是為旅行。行,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