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炫酷的雄鷹—2037

    每個人受教育不同,經歷不同會對《道德經》的理解不同,這就需要換位思考,從歷史的方位視角,從老子家國情懷看。老子繼承中國起源文化“巫文化”基礎上,從宇宙觀入手,給人以啟迪,達到治國理政的目的。老子對學生孔子要求非常嚴格,《莊子》記錄的七次教學中,可以說“劈頭蓋臉毫不留情”,️對飛行學員教學的嚴格,珍惜生命的感覺,《道德經》之所以會成為僅次於《聖經》的世界翻譯出版第二位的書,那是因為其是一部國家戰略層面的書,一直為帝王將相傳承。如果老子還活著,看到百家爭鳴的局面,並且不斷的與時俱進的解讀,會很高興,《道德經》釋放的是哲學運動的宇宙觀,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研究歷史研究歷史文化,就是要學習繼承發展創新,不斷賦予歷史文化時代的語境。

  • 2 # 蜂聞言事

    老子不會復活,智慧永遠傳承!

    道德經的一言一句一詞,都不是解決問題的終結答案,唯一方法,而是為我們的思維開啟一扇天窗,讓知識和我們的智商結合,通往智慧之門。

    1000個人眼裡就有1000種道德經!

    我們看見蘋果還是蘋果?牛頓看見蘋果,就發現了萬有引力。我看見月亮還是月亮,古人看見月亮就創造了嫦娥。

  • 3 # tankm1

    道,可道,非常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真理都有前提條件,前提變了,結論也就變了。萬事萬物沒有標準答案。

  • 4 # 路人過來看看

    老子只是一時的抒發,即是現代復活也不會怎樣,如果計較社會的看法,那樣的心性也寫不出《道德經》,路只能自己走,飯只能自己吃,正所謂‘自做自受’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學生物實驗試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