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不胖的其其格
-
2 # 未爾煙然
謝謝邀請。孩子是父母的翻板,出於愛和自己人生的閱歷,父母總是期望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比父輩更好的生活,一旦孩子的軌道偏離父輩既定的方向,父母多數會善意的把舵……同時,孩子只是他自己,到了人生的某一階段就完全成為他自己……所以不能以愛的名義來綁架……自由獨立是孩子嚮往的
-
3 # 蛻變後的鷹
孩子有四種:
報恩的,抱怨的,還債的,討債的。
你希望他(她)如何是你的事,而他(她)是否如你所願那是他(她)的事。你和他(她)的關係是辯證關係,既相互聯絡又相互獨立,所以萬事先從自己內在的去找,希望他人如何是不可靠的,你連自己都改變不了如何改變他人?
-
4 # 自律於感恩
當然會是父母的希望,也不光是父母的也可能是老人的!
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應該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但是每個家庭都有對孩子的期望吧,父母經常說爸爸希望你將來做這個工作,媽媽希望你做那個工作,你要努力啊!其實中國的傳統就是把一些大人們認為對的事情非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讓孩子按照自己一樣的路走下去,但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人應該引導而不是強迫甚至逼迫,讓孩子獨立選擇自己的人生是尊重,更是愛!他們會有自己希望人生,我們應該去幫助和做這個正確的引導,有些時候我們說這件事不能做可是孩子經常去做,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讓孩子適當的去經歷呢?有過經歷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
比如你有意想讓孩子將來當老師,那麼你就應該平時和孩子的遊戲中多做老師的遊戲,孩子扮演老師父母扮演孩子,想讓孩子做醫生那就經常扮演有病的病人,想讓孩子當警察就多扮演壞人等等,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有這種想法和意識,引導和鼓勵遠遠比批評和要求來的更有效!也同時請注意孩子的叛逆期,在這個階段孩子肯定會對你說的話給予反駁,甚至放棄自己很多年的努力,這個時候應該懂得尊重,用心體會孩子在那個階段所想的所要的,希望他們可以堅持住自己的夢想!最後祝願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個家裡的驕傲和希望!
-
5 # IE運輸
這個希望並不是說父母自己做不到的、未完成的心願。要知道你想的、你的心願也只是你自己的心願 不要強加到孩子身上
-
6 # 特莫圖
是,也不全是。沒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優秀更出色。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能有所長,能學習優秀,出類拔萃。最起碼術業有專攻,能夠自食其力,在這個社會可以遊刃有餘的活著。不全是,父母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希望。這樣才會活的更輕鬆些。
-
7 # 森琳媽媽愛說話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兩個兩情相悅的人,結為夫妻,有了愛情的結晶,也就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父母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孩子展開,孩子的教育,成長都是父母一生思考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來講,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
看看身邊的每一對父母,都是在竭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資源,最好的一切來滿足孩子,生怕自己的疏忽或者無能為力成了孩子成長的絆腳石。每一位父母,都是在拿著自己全部的心血來滋養孩子的成長。
還有一個層面來說,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是父母不能為了孩子,沒有了自己。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能夠出人頭地。但是,父母也不能忘記了自己。在教育孩子,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養育自己。只有父母把自身“養育得當”,才會給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父母形象。
一味為了孩子活著的父母,沒有自我的父母,也不會給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同時,父母自己也是自己的希望,只有自己是個有希望,有能量的人,孩子才會在父母的呵護下,在父母的正面影響下,積極正面的成長。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讀書,喜歡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
8 # 00花的天才夢
很多情況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見過很多的家長,把年輕時自己未實現的的遺憾附加給孩子。學鋼琴學唱歌,實現音樂夢;做第一名,做最優秀的孩子,給自己平凡的生活一些光彩。寒門子弟,是父母全部的希望,甚至把全家的經濟都放在供孩子上,而有錢人家,子母也是父母希望代代相傳的希望,能把自己的成功延續給後代。很多人在有了孩子的開始,就漸漸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心思和責任都放在了新的生命上。不過父母太以孩子為希望,反倒造成目前社會的依賴現象越來越嚴重,年幼的孩子依賴父母,年邁的父母依賴年輕子女。如果能把孩子當成自由的種子,而不是希望的種子。所有人的生活應該都會輕鬆一下,有喘氣的機會。
-
9 # 樵山鶴1
冒然地進來說幾句,請見諒!
孩子不是父母的希望,孩子不會替父母完成人生未竟的夢想。
每一個人的人生只有一個任務:感悟生命!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誰都會活出自己獨特的一生,不必複製別人!對於孩子,那也是教會父母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一種見習人生題材!確切地說:孩子是上天給我們人生中佈置的一個最高階的課程。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只有在透過繁衍生育、透過教導、付出,才能深刻地領悟、體會到生命這一神奇的魅力。而孩子,能讓我們感受並付出了情感之中的,最悠遠最執著的堅持,那是一種義無反顧的愛!不求回報!同時也透過生育孩子,讓一顆隱藏著自私的心靈,學會寬容,學會感恩和互相饋贈,這才是物種之所以要代代傳承的真實意義所在。
孩子只是透過我們人生的載體,給予我們一種領悟和詮釋生命厚重的方法而己。
宇宙中的每一種生命都值得敬畏!
-
10 # 情感心理諮詢工作室
毫無疑問,是!
生理上來說,遺傳了雙方的基因,是雙方生命的延續,所以,很多時候你能從孩子身上看到夫妻雙方的影子,從長相,動作,行為,性格等方面的地都會有很多神似的地方。孩子出生好像就帶著家長的使命而來,那是刻在基因裡的。所以,很多孩子揹負了家長的希望,像蝸牛一樣負重前行。
成人傳承給孩子的不僅是基因,還有自己未完成或沒能力實現的目標。
這從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一目瞭然。
孩子學習知識,學習生活技能,學習人際交往與溝通,等等,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技能不假,但誰能拍胸口說,就沒家長自己未完成的心願在裡面。
更令孩子無法反駁的是:我讓你這麼努力,還不是為你好!
孩子對家長的說辭是深信不疑,表面上就認同了家長對他的希望。
可事實是,正常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不包括智力有先天缺陷)智力不會差別太大,但為什麼在後來的成長中,有的孩子脫穎而出,有的孩子看上去平庸呢?事實說出來令大部分人很無力,那就是:孩子實際接受的不是你表面上說什麼,做什麼,而是你的潛意識!
比如:你的孩子期末考試沒考好,你非常憤怒,那些無名火像被壓抑很久的岩漿,噴薄而出,孩子就是你的私有財產,被你罵的狗血噴頭,他們哪還有空間去思考自己的不足然後去修正自己的錯誤?他們感受到的是:爸媽根本就不信任我,他們很討厭我,他們不愛我...
此時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拋棄感,是爸媽潛意識中對他們能變的更優秀的懷疑。
孩子對父母的忠臣是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你傳遞給他的不信任,他全盤接受,就按你潛意識的想法變的越來越是你潛意識中認為的他的樣子。
有句話說:你的過度擔憂就是對孩子的詛咒!
我們經常說:心想事成!
你可能問:哪個父母不想自己孩子有出息,能出人頭地,那為什麼就沒有心想事成呢?
是啊,為什麼?
因為你表面上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但心理有個你不知道的聲音一直告訴你:孩子如果考不好怎麼辦?如果孩子沒成功怎麼辦?
這些內心的聲音就會支配你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所以,雖然你表面上看是想要孩子成功,但孩子接收到的卻是你那個不成功怎麼辦的聲音,他就慢慢變成你擔憂的那個樣子,對你的投射-----認同。
有些孩子對父母會更忠臣,他不僅接受了父母內心的那個擔憂的聲音,還把自己的生活也活成父母的樣子!這就是所說的家庭的代際遺傳。他們內心不敢去過好日子,那是對父母的背叛,是不孝。
吉利根博士說:大自然是很有耐心的,你所有不願意療愈的都會傳遞給你的孩子。
這就是你沒有療愈的都傳給了孩子!如果,家族中有人覺醒,看透了本質,從自己開始療愈,也許能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你的希望是孩子能滿足你的希望,所有的結果其實都是!他滿足了你的期望,或好或壞!那就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吧。
有人說,我就是心理時不時擔憂孩子不夠好怎麼辦,我不想讓這種想法成為現實怎麼辦?
有人給出了一些辦法:當你有這種想法時趕快喊“停”,把這些負性思維打住,讓一些正能量的思維形成你的思維習慣。當你的思維改變時,你的行為才會真正的改變。
在心理學中有這樣的說法:一個有生命的物體,如果主流文化認為他有什麼不好的問題,而問題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一定有誰做了什麼在維持這個問題的存在。
比如,一個愛打遊戲的孩子,在家長的一再教育打遊戲是多麼不務正業的情況下,越來越沉迷遊戲。
家長就認為,孩子是他們的希望,打遊戲會耽誤學習,於是就各種辦法阻止,結果,孩子還是把這個問題延續了下來,家長很無奈。
大家覺得是誰做了什麼維持了這個問題的存在?
很多家長,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從沒去考慮過孩子真正需求是什麼?你把孩子看成一個平等的人了嗎?當成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了嗎?你“看見” 他們了嗎?
最後,把紀伯倫的詩送給大家:
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
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們學習,
而不是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會在昨日流連。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發射而出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著永恆之路上的箭靶,
他會施全力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
因為他愛飛翔的箭,
也愛穩定的弓。
回覆列表
你不是我的希望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你可以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裡不必有我
然而我愛你
我的孩子
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