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6089248049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和小龍女是金庸小說中最出名、也最受人喜愛的

    人物。他們被認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最為曲折、最

    為生動、最令人激動和痴迷。

    這是一個充滿了悲劇意味的故事。自他們相愛之日起,就離多合少,往

    往舊劫未去,新劫又生,歷盡曲折悲歡,充滿苦澀蒼涼。然而他們又堅貞不

    渝、鍥而不捨,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海枯石爛情不變。從而迷醉了無

    數的讀者。

    然而,我要說的是,我們像楊過和小龍女一樣,在這一漫長而艱苦的歷

    程中,不自覺地墜入了一場迷夢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

    騙。這場欺騙並非來自小說的作者——也許作者也像其主人公及讀者一樣受

    了欺騙——而是來自“愛的幻覺”,來自人性及其愛情心理。

    楊過和小龍女當真是值得稱羨的佳侶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不

    能完全肯定。

    這倒並不是因為楊過比小龍女要年輕幾歲晚一輩,也不是因為楊過失去

    一條臂膀和小龍女失去處女的貞操——這一切小說的作者都一一安排了圓滿

    的解決方法,而主人公也確實是克服了這些微不足道的障礙。

    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的真正危機是他們的個性的極端對立,他們的人生

    理想及其喜愛的生活方式的極端矛盾。他們實質上完全是兩種人,當屬兩個

    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們走到一起本就是一次偶然,一種命運的捉弄,而他們

    的相愛更恐怕是一場誤會,一場不自覺的自我欺騙。

    “異性相吸”,也許是產生這種誤會的第一個重要原因。這裡的“異性”

    不僅是指男女性別的差異,而且是指男女性格上的差異。我們常常見到一個

    活潑開朗的人愛上一個沉默穩重的人,一個聰明靈俐的人愛上一個木訥剛毅

    的人,一個外向的人愛上一個內向的人??等等,而都得到了相對完滿的結

    局,甚至可以歸納為一種“規律”,即異性相吸、相反相存。我們不否定這

    一點,也承認性格的相互補充是愛情與婚姻的和諧或妥協的一種較為有利的

    情形。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對“另一極”性格的自然的傾慕,源於一個古

    老的審美法則,那就是隔岸觀景。我們總是發現與自己不同的、有距離的事

    物較自己身邊的、眼前的、熟悉的事物更美。我們總容易讓那些使我們“不

    明白”及我們不具備(沒有或沒見過)的東西迷惑。??可是我們一旦“獲

    得”,這種審美距離一旦消失,情形就大不一樣了。楊過和小龍女的情形大致如此。

    在古墓之中,兩人只覺得互相關懷,是師父和弟子間應有之義,既然古

    墓中只有他們兩人,如果不關懷不體惜對方,那麼又去關懷體惜誰呢?——

    有意味的是,小龍女第一次離開楊過,是因為楊過根本不懂得愛情:

    小龍女正色道:“你怎麼仍是叫我姑姑?難道你沒真心待我麼?”她見楊過不答,

    心中焦急起來,顫聲道:“你到底當我是什麼人?”楊過誠誠懇懇的道:“你是我師父,

    你憐我教我,我發過誓,要一生一世敬你重你,聽你的話。”小龍女大聲道:“難道你不

    當我是你妻子?”

    楊過從未想到過這件事,突然被她問到,不由得張惶失措,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喃

    喃的道:“不,不!你不能是我的妻子,我怎麼配?你是我師父,是我姑姑。”小龍女氣得全身發抖,突然“哇”的一聲,噴出一口鮮血。(第七回)

    這裡有—個小小的誤會,歐陽鋒找到楊過,瘋瘋癲癲地點了小龍女的穴

    道(那時她正與楊過脫了衣服練“玉女心經”),被對小龍女心儀已久的全

    真派道士尹志平乘虛而入。小龍女以為是楊過,也就坦然失身了,等到楊過

    找到小龍女時,尹志平早已離去。楊過不知就裡,而小龍女則以為楊過在裝

    瘋賣傻,不負責任。因而見他仍不叫她是“妻子”(她以為楊過佔有了她)

    而氣憤急怒,想要殺了楊過,終覺不忍,因而只有轉身疾奔下去,離他而去。

    可是楊過確確實實是不知道前因後果。不知道如何得罪了師父,不明白

    “何以她神情如此特異,一時溫柔纏綿,一時卻又怨憤決絕?為什麼說要做

    自己的‘妻子’,又不許叫她姑姑。”想來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來,只有以

    為“此事定然與我義父有關,必是他得罪師父了。”

    楊過對他的師父小龍女,其實只有敬愛之心,卻沒有性愛之情;有親近

    和依戀的關係,卻沒有熱烈的愛情衝動。

    那時他還是一個孩子。不懂愛情,不懂性,不懂男女之愛有別於師徒之

    愛、姑侄之愛。

    等到小龍女離開他以後,在尋找小龍女的過程中,才慢慢地意識到小龍

    女所要的男女之情是什麼。因而,他在追尋“白衣少女”(小龍女也總是一

    身白衣)的過程中,他結識了陸無雙、完顏萍,並把她們當成小龍女的Phantom。

    他以為(我們大家都以為)自己愛上了小龍女卻不知小龍女此人也只是一種

    Phantom:愛的Phantom。這Phantom正是被他情竇初開的心創造出來的。

    同時,這Phantom也是最初環境激發出來的。

    因為從此以後,他與小龍女就開始了離多合少,劫難重重的日子。除了

    這第一次分離以外,還有三次重要的或長久的分離,一是相聚不久,又因“禮

    教大防”而分離;再一次是小龍女因明白自己失身於尹志平,同時又以為楊

    過要娶郭芙而再度悄然離去;最後一次則是小龍女為了讓楊過吃藥治毒,跳

    進了絕情谷底,從而使他們之間分離十六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分離雖然各有外部原因造成,然而都是小龍女主

    動離去的。雖然她每一次離去,都有足夠的“為了愛”的理由,誰能說這不

    正是她的本能的逃避呢!?

    無論是理智的迴避或是本能的逃避,造成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分離和懸

    念。而這種分離與懸念又恰恰是激發楊過的強烈的情感及其愛的幻覺的最好

    的動力。分離造成的是美感及其審美心理的距離。一次次分離之後的懸念總

    會得到自覺或不自覺的誇張和放大。更何況每一次分離,都伴有使楊過不得不去追尋的理由,比如第一次他是要找到小龍女,以便弄清他是怎樣得罪了

    她;第二次知道小龍女是迫於“禮教大防”而離去,激發了楊過的反抗命運

    的熱情(這在楊過的個性及生命中是一貫的);第三次知道小龍女對他誤解

    而離去,使他加倍地歉疚;第四次則是為了一句諾言??

    我們必須看到,在這一愛情——我們權且稱這種模糊不清的激烈情感為

    愛情——的追逐中,楊過始終是以熱烈的追求者而存在的。而這恰恰合乎楊

    過的性格,這種大苦大熱的曲折追尋,正合楊過的口味。在他而言——在我

    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如此——追求本身,追求的過程本身已經比追求的物件

    更為重要。追求和期待雖然不無痛苦,但也是一種熱烈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或

    生存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始終都充滿最美好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中的情侶,期待中的戀人總是要比真實的人美妙得多。

    這一切乃是楊過的性格決定的。命運的障礙和外物的干擾,總會激起他

    的強烈的逆反心理,僅是為了“反抗”本身,他也會不顧一切不計生死的(這

    在他反叛全真派時已經有過充分的顯示)。他和小龍女的關係遭到旁人的非

    議時,便又是如此。小說中寫道:

    ??黃蓉道:“好,你既要我直言,我也不跟你繞彎兒。龍姑娘既是你師父,那便

    是你尊長,便不能有男女私情。”

    這個規矩,楊過並不像小龍女那樣一無所知,但他就是不服氣,為什麼只因為姑姑

    教過他武功。便不能做他的妻子?為什麼他與姑姑絕無苟且,卻連郭伯伯也不肯信?想到

    此處,胸頭怒氣湧將上來。他本是個天不怕地不怕、偏激剛烈之人,此時受了冤枉更是甩

    出來什麼也不理會了,大聲說道:“我做錯了什麼事礙你們了?我又害了誰啦?姑姑教過

    我武功,可是我偏偏要她做我妻子。你們斬我一千刀,一萬刀,我還是要她做妻子。”(第

    十四回)

    這一段充分地表明瞭他的性格,但並沒有表明他對小龍女的愛本身。—

    —在這樣一個激動的時刻,你就是讓楊過為了反抗命運而娶任何人為妻他都

    會毫不猶豫地這樣乾的。這就是他的性格。因此,如果沒有這些衝突,如果

    沒有這種強烈的衝突所引起的強烈的逆反心理及反叛精神,那又如何呢?如

    果沒有一次次的分離,那又會如何呢?——這樣的疑問是意味深長的,也是

    觸及本質的。

    強烈的愛的期待美化了愛的物件。熱情的愛的追求掩蓋了對愛的物件及

    愛本身的無知。這才是楊過與小龍女的真正的悲劇。

    十六年以後,這對情人重新聚首,恍若隔世。經過數十年的曲折和分離,

    這一對有情之人大概能不再分離地過幾天平安的日子了。

    然而,也許到了這個時候,他們(會不會發現)之間的愛情悲劇及無法

    調和的性格衝突才會真正地拉開序幕。而以前這幾十年的故事只僅僅是這一

    悲劇的長長的“引言”?——遺憾的是,小說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正是作者

    的聰明之處,使我們保留了最為美好而強烈的印象,而無法猜度他們的“後

    事如何”。對此,我們不能責怪作者。因為小說不是生活的教科書,它只負

    責將美麗的情感悲喜(無論真正的結局如何)帶給我們,將最為華採的樂章

    展示給我們,至於真實而瑣細的平凡生活麼,那就不是作者的事了。

    我們說過楊過和小龍女是不會幸福的。這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楊過是一個多情的人,而小龍女則是一個“無情無慾”的人。——這是她的古墓生涯的結晶,也是她的武功的必要基礎。——那古墓派玉女

    功養生修練,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訣:“少思、少念、少欲、少

    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

    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

    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

    百腸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第39回)顯然,小龍女將此要訣練得很好,否則她無法在古墓中長大,尤

    其無法在絕情谷底一個人生活十六年之久。

    其二,楊過是一個熱情如火、活潑激烈的人,而小龍女則是一個寧靜衝

    虛、恬淡幽閉的人。這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必然出現極大的反差和衝突。楊過曾說:“不錯,大苦大甜,勝於不苦不甜。我只能發痴發顛,可不能過太太

    平平安安靜靜的日子”(第29回)。而小龍女則恰恰相反。所謂“水至清則

    無魚,人至清則無徒”小龍女則至淡至虛,如何為伴?

    其三,楊過屬於這個風塵勞苦、多劫多難的蒼涼人生,而小龍女則屬於

    古墓。她像是幽靈,又像是仙女。總之,她屬於空谷,屬於絕域,是花瓶加

    溫室裡的花,一經人間風雨就會惶然失措,本性迷失,如墜地獄。

    以此種種,臺灣學者曾昭旭先生也有過很好的論述:“現在我們要談到

    像楊過,小龍女這樣的結合,中間含有怎樣的困難與缺憾呢?我們前文已提

    到這沖虛的理想不是人生究極圓滿的,這剛猛的生命也不是沖虛和清暢的生

    命。因此在本質上這種結合就只是暫時的。小龍女之下凡是暫時應跡,楊過

    之要求平息其生命的衝動也只是一種心靈受傷時的暫時要求。到末了,小龍

    女還是要回歸空境,楊過也還是要再涉人間的。所以他們的相遇,最好就是

    如浮雲之聚散,緣盡了,彼此揮揮手,各奔前程,則小龍女不失其應跡渡化,

    楊過也如其暫時小憩。而一定要歸宿於此,而謀長久的結合,則不但處境磨

    難多多,內在的缺憾也是極深沉的。而楊過因種種外緣,畢竟決心歸宿於小

    龍女了。於是,這一份感情便顯現出悲劇性質來。這悲劇從楊過這邊來說,

    便是他原可以憑藉自己衝至道德理境,如今限於清虛的格局而不能出頭了。

    而從小龍女那邊來說,則是她對楊過的許多言行表現有根本的不解。遂顯出

    二人的結合,有著隱隱的危機。” 從本性來說,小龍女已是忘情滅欲的世外

    仙靈(只有小說中才會有這樣的人物),而楊過則是凡腸如火、風流熱烈、

    活潑多變、偏激剛烈的世間英雄。小龍女之愛楊過,那是因為楊過熱情依戀

    並不斷“追求”(她則常常回避或逃避);楊過之愛小龍女,則是隔岸觀景、

    追光逐影要比蒼涼的人間更有魅力。他們的戀愛起於古墓中沒有外人的孤獨

    的自然,而後飽經磨難、生死相許,歷盡塵劫,反而顯得格外的多姿,加強

    了追求本身的意義而誇張了情感的度數。

    當然,我們只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意見,只能按照我們的思路去分析或

    綜合。我們無法也不能去“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愛情?他們是否感到幸福?

    他們是否能在一起過和平寧靜的日子?這一切小說中都沒有寫,而我們也不

    是楊過或小龍女本人,所以我們無法判定。這些也不能讓任何外人來判定,

    因為愛情與幸福乃是(當事者)心理的感受。感受如何?甘苦寸心知。這便

    是愛情的神秘處、誘人處。

    我們只能說,他們的這種感情,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分離所造成,被

    期待所激發,被磨難所鞏固、所推動。我們只能說,這兩個主人公都是毅力驚人的人。尤其是楊過,小龍女因為無慾少情,反而能寧靜長久。

    然而不論怎樣,我們都還要感謝金庸,他為我們寫出了這種若即若離、

    曲折懸念的愛情故事。展示了“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覺得美好、越是想要”

    這種人性心理的真實,深刻地表現了人類情感的秘密和人性的秘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26集電視劇《意難忘》大結局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