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69852880003
-
2 # 夢中的場園
念故園
日暮城郭虛,
天寒夕陽遠。
歲歲無歸期,
更更夢江南。
-
3 # 回頭依然少年時
愚以為《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元日》七絕是一首歡慶春節的詩。透過對春節到來時一些美好景物的描寫,呈現了一幅春風送暖、喜氣洋洋、永珍更新的盛世迎春圖,被譽為中國古典詩詞的千古絕唱。
-
4 # 芳草心66
元日
[ 宋·王安石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首吧!
-
5 #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蕭疏白髮不盈顛,
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
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
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歡笑拜新年。
這首七言名曰《甲午元旦》,即甲午年的春節元日場景。詩作是中國清初著名詩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雲亭山人孔尚任的作品。詩中圍繞著大年夜這一喜慶時刻,全篇幅圍繞節慶的熱鬧氛圍和老少家人的開心場景,做了細緻的白描敘述。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他是山東曲阜人,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孔子儒家一派的思想傳統與學術理論,對禮、樂、兵、農等學科均有深度涉獵,還考證過曲樂韻律,這都為孔尚任以後的戲曲和詩文創作打下堅實基礎。世人將他的《桃花扇》與洪昇《長生殿》並稱"南洪北孔"。
這首《甲午元旦》,詳細的描寫了除夕夜晚的熱鬧情景,大家圍坐在暖暖的爐子旁邊,喝著新春的美酒,分贈著壓歲錢,等待著新年的到來,徹夜不眠。清脆的炮竹聲在耳邊響起,舊年的桃符也換新,鮮美菜餚端上了桌子,轉眼間五更到了,大家都慶祝新年互相道賀。這首詩作筆法工整,洋溢著歡快的情感,孔尚任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時年六十六歲。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三月,身為戶部廣東司員外郎的孔尚任,完成了他的鉅作《桃花扇》,經歷十餘年辛苦,三易其稿才得完成,一時轟動,洛陽紙貴,不僅在北方受到追捧,而且遠播到南方很多偏遠的地區。
次年三月,孔尚任即因故遭免,同月罷官,用孔尚任自己的話說是"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看來罷黜原因還是文字取禍,甚至就是表現亡國之痛的《桃花扇》帶來的必然結果。
遭到的官場劇變,讓孔尚任看到了“彈指十年官尚冷,踏穿門巷是芒鞋”的宦海現實,仕途的顛沛流離,讓他心中多有苦海飄零的庸碌無為之感,也無法實現心中濟世經綸的偉大抱負。“彈鋏燕市中,獨歌不逐吠”,這些壓抑和憤怒都化成了激烈文字,發出壓抑心中的無聲吶喊。
冷酷的現實也讓孔尚任對現實的黑暗混濁,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康熙的恩遇之情,對清廷的蠅營狗苟,渴望仕途經濟,又想保持個人情操,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擔心無人傾聽支援,他既讚美新朝氣象,又懷念亡國故土。這些矛盾,讓孔尚任的心情趨於複雜變化,也成為深度創作的思想根底。
《桃花扇》既是孔尚任罷官的原因,同時又成就了一代戲曲創作宗師,可以說是上天賦予他的奇特人生。康熙四十一年末(1702年),孔尚任帶著複雜心情歸鄉簡居,生活清苦。在他六十六歲時,迎來了甲午年的春節,他與家人們圍坐待旦,迎接新一年的到來。詩作反映出孔尚任脫離汙穢官場後,心情的恬靜和愉悅。
作為一首新春詩作,它遠遠不及王介甫“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元日》盡人皆知,但是它的妙處在於,把新春團圓歡快、輕鬆平和的氛圍,在字裡行間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舉重若輕的變成了慶賀新年的美妙樂章。
詩作的本意是在抒發自己的情感,並把同樣的情感傳遞給別人,取得1+1大於二的奇特效果,作為孔尚任,在罷官索居之時,沒有了勾心鬥角,沒有了權謀詭計,沒有了爭名逐利,沒有了藏汙納垢,真正體會到“無官一身輕”的普通民眾才有的樂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確是發自肺腑的絕佳新年詩作。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
前言最好、第一往往存在爭議,所以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
老街也不知道哪一首最好,就分門別類的列舉幾首關於過年的詩。
一、最廣為人知的一首雖然最好有爭議,不過我相信,不一定最好,但是一定最廣為人知的是王安石這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其中關於”屠蘇“有不少爭議,老街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棵小草的發跡史,宋人早說過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是什麼?2018-09-26 00:40》。
有人認為是屠蘇酒,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詞人,他在一首詞的序言中寫到:
荊公除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爭插新桃換舊符。”東坡詩云:“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古今絕唱也。呂居仁詩有“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政用以為故事耳。薌林退居之士年,戲集兩公詩,輒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書以遺靈照向子諲說,王安石和蘇軾的除夕詩都是千古絕唱,呂本中(字居仁)的詩用了王安石的蘇東坡的”故事“,寫出了“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可見呂本中認為屠蘇是屠蘇酒,向子諲也是這樣認為的。
有人認為是房子,明朝楊慎解釋到 :“屠蘇本草名,畫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二、白居易和元稹 互相唱和次韻的過年詩白居易過年時給元稹寄了一封信《除夜寄微之 》: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元稹次韻回了一封信:《除夜酬樂天 》
引儺綏旆亂毿毿,戲罷人歸思不堪。虛漲火塵龜浦北,無由阿傘鳳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詩人開始喜歡次韻作詩,就是白居易和元稹開的頭。
三、悲傷的過年詩《除夜》(唐·元稹)
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閒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冬除夜書情(唐·盧延讓)
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 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過年祭奠逝去的人不免悲傷,元稹詩是也。在外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盧延讓是也。
四、熱鬧的過年詩唐朝詩人王建在《宮詞》中記錄皇宮中過年:
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儺是古代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 ,金吾是負責警衛與治安的武職官員,第二句畫褲朱衣四隊行很有儀式感。第三、第四句描繪了一幅熱鬧忙碌的除夜畫面。
結束語在古代,除夕也是除夜,除夕一詞最早來自於晉周處 《風土記》:
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不過唐朝詩人大多以除夜為詩題,《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宋朝用除夕作詩題的才漸漸多起來。例如紅杏尚書宋祁的絕句《除夕》:
-
7 # 中華520104
寫在臘八之夜小詩:臘八五粥開乾元,殘冬瑞雪奏新端。遊子歸巢思鄉近,炊煙熱騰戀故園。春風笑掃冬殘雪,迎春花開唱新年。罷粥鞭響辭舊灶,喜踏雪痕又一年。濰坊中華老叟獻醜習作
-
8 # 兵法天下
前言:
提及過年的詩,我們不妨這樣考慮一下,古人對於年的感情概念,遠遠沒有現在人的理解寬泛。古人對於傳統意義上的節日往往較為單純,遵循傳統禮法,辭舊迎新,祈盼來年是其發自內心的選擇,哪有現代人賦予那麼多無聊的演繹和發揮?
所以,出於以上的觀點, 首先說"詩":
我認為古人過年最好的是便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的《元日》,雖然只有四句,但無論是從表象還是內涵,都完全體現人們對"年"、"春"、"節日"的完美詮釋和統一。直抒胸臆,不借題發揮,情感純粹,一塵不染。沒有過多的渲染和無病呻吟。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認為提到這首詩,暫且不說它流傳至今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它和中國第一幅春聯的意境不謀而合。我們無法判斷王安石是否是化用了這幅"華夏第一春聯",但至少提到它後人自然而然地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夕,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
再來說"詞": 自古以來,歲末年初,這個特殊的日子,往往就給人很多思考和遐想一一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追求,不同的期盼和祝福。 所以我認為我最欣賞的一首詞是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辛棄疾
【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
誰向椒盤簪綵勝? 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
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
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
今歲花期訊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我之所以喜歡這一首詞,是因為按照華人的傳統心態,在一年當中,無論任何不順之事,傷心之情,難言之隱,一系列不怡情喜慶的問題,在春節期間都會暫時擱淺,不上心頭。
而在新春佳節的團圓家宴上,辛棄疾能有如此愛國情懷,心懷家國天下,無國哪有家的大家胸懷,令後人和讀者肅然起敬,唏噓不已!稼軒者,天下英豪也!愛國志士也!
就如同而今,在我們闔家團圓,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共享天倫之際,還有多少人在為這個社會服務著,為我們辛勤地付出著,只能內心默默地祝福著,默默地祈禱著⋯⋯ 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再次感謝老街味道詩友邀答!
-
9 # 美文領城創作者
大家已經回答了古時過年的最佳詩,我就不再綴述了,本人現創作一首新派八言詩以助興!請朋友們賞讀,賜教!
春風萬里氣象煥然,五湖四海歌舞昇天。
舉國上下紅燈高懸,華夏民族盛世空前。
家鄉人愛吃臊子面,味寓人生福壽久遠。
年夜飯十二佳餚宴,闔家聚餐歡度春晚。
元辰迎喜排骨湯鮮,美好日子鮮美綿延。
初二女婿登門拜年,盛情款待父母心甜。
初三煙花禮炮喧天,送大年篝火旺焰天。
大小舞廳舞步翩躚。酒店包廂親朋爆滿。
初四親友你往我趕,相互拜年把酒言歡。
一直樂至婦女節前,歌吧依舊歌聲不斷。
元霄節秧歌舞忒歡,看鑼鼓響徹月兒圓。
宵夜花炮燈迷連天,大人小孩競猜賞玩。
恩酬改革開放卌年,民富國強迭換新顏。
華夏兒女攜手陽關,雙百盛世又描空前。
註釋:古時稱正月初一為:元日,正朝,元朔。” 三朝。
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作者∥星翰※2019春節於新疆
創首發,違權必究。
-
10 # 秀才說歷史
洪武皇帝寫給手工業者的提詩就很好!雙手劈開生死門,一刀割去事非根。(很標題附意,對其行業描述形容很到位)。
-
11 # 樂活逍遙48375262
.蟋蟀《詩經·唐風》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回覆列表
初中學的吧: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