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文琳醫師談健康
-
2 # 仁濟仁愛888
(治療方法與用藥)1,供給含鉀豐富的飲食如菜湯,肉湯,新鮮水果了及蔬菜。2,補鉀:①口服法,適用於輕症及慢性疾病者,10%氯化鉀每次10毫升,每日3次,用水稀釋後口服,如不能耐受可改用10%枸椽酸鉀,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②靜脈法,適用於急症或不能口服者,如嘔吐,禁食者。一般每日總量3一5克置於5%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中靜脈滴注,每小時輸入一般不宜超過1,O克,嚴重病例可每日達10克或更多,己發生呼吸麻痺,腸麻痺,阿斯綜合徵時,宜快速靜滴,但不能直接靜脈推注,以防高鉀血癥引起心臟驟停。待血鉀恢復,心電圖正常,病情好轉時改為口服(劑量用法同前),維持1周或更久,然後停用。對原有肝病不伴失氯而有酸中毒者,可用穀氨酸鉀靜滴,一般31,5%穀氨酸鉀溶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注。對週期性麻痺,僅需在發作時給予口服或靜滴鉀鹽,病情好轉後即止,不必過量。
-
3 # 營養學教授劉政
鉀流失的情況有很多,比如大量運動出汗,鉀會隨著汗流失。還有嘔吐、腹瀉,某些藥物(比如某些利尿劑)的使用。當然,一些疾病可能會出現鉀流失,比如甲亢、某些腎病等。這個需要去醫院進行排查。
建議平時多吃一些含鉀比較高的食物,比如小麥胚粉、黑豆、綠豆麵、白扁豆、白筍乾、蘑菇幹、紫菜乾、黃豆粉、脫水白菜、冬菇幹、銀耳幹、辣椒粉、芸豆、桂圓乾、墨魚乾、黃豆、蠶豆等。如果是疾病,就得對症治療。
-
4 # 昶健六八血管醫養護理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鉀在我們身體中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離子。它的生理作用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參與構成細胞並維持它的正常代謝。
二是維持心肌收縮功能.心肌收縮時,鉀從細胞中釋出,而舒張時又向細胞內轉移。血液中鉀離子過或過少,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導心跳停止。
三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如細胞外液中的鉀離子少了,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就下降,失去傳導和收縮的功能.
四是協助維持酸鹼平衡。人體內的酸鹼度,即PH值是保持平衡的.正常情況下,腎臟細胞不間斷地實行一種“雙邊貿易”,用鉀離子換回原尿中的氫離子,以保持體內酸鹼平衡.如果人體內鉀離子缺乏,“貿易額”,或無法“貿易”,便可能出現鹼中毒。反過來.鹼中毒時也往往引起低鉀血癥。
其次,隨著這些年富貴病越來越多,目前,由於肥胖造成的腎功能衰竭病症越來越多,造成鉀的代謝故障越來越多,反而高鉀病症越來越多!如何限制食物中的鉀含量到成為當下的主要矛盾了。
最後,來回答這個問題:“體內鉀流失怎麼辦?”:
其實,鉀的水溶性特別好。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鉀流失,但由於我們吃的食物當中有豐富的鉀資源,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鉀流失!
出現低鉀病症的原因主要是:
1,長期嘔吐、拉肚,造成鉀流失嚴重;
2,亂用緩瀉藥、利尿劑,造成鉀流失嚴重;
3,攝入不足,有神經性厭食症。
出現鉀流失時只要正常吃飯,鉀是很容易補回來的。含鉀較高的食物大概有以下一些:
糧食中: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蔬菜中:以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筍、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實在嚴重的話就服一些10%的氯化鉀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毫升,。
再嚴重的話就到醫院輸液,具體量醫院會把握的。
關注昶鍵六八健生法,不斷給你帶來系統全新的非藥物健生理念。
昶鍵六八健生法由: 中華慢性病防治聯合會 昶鍵六八健生研究所,聯合打造。
-
5 # 張慶理平衡健康諮詢
體內電解質的酸鹼平衡被打破,鉀自然會出現流失的現象!可是,歸根結底還是部分臟腑器官己經出現不健康的情況下,才會引發這些狀況。比如心,肝,肺,腎,消化系統等器官出現了問題。
這些臟腑器官出現問題都會是鉀流失的關鍵,比如消化系統問題使得鉀吸收出現障礙,同時也加快鉀的排出。心臟,腎臟問題往往會有水腫情況,在常使用利尿劑的情況下也會加快鉀流失。肝臟出現問題,肝血不足,藏鉀能力下降。高溫環境下工作也會加快鉀流失。如果使用胰島素也可以致使鉀流失。在鈉多,其他的礦物質缺乏的情況下,特別是鎂缺乏的情況下,使得鉀回收出現障礙等因素,都會出現鉀流失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體內某些酸中毒等情況。
其實全面的改善身體健康狀態,讓各器官組織逐漸的恢復到正常的基本水平,保證消化吸收能力正常,營養的均衡,控制好鈉鹽的攝取量,做到氣血充足迴圈正常,腎功能正常。這樣肌體代謝自然會迴歸正常,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礦物質就可以從食物中獲得滿足。這樣的目標很多人會認為做不到。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身體只是某個因素引發的鉀流失,應該做好維護其他臟腑器官的健康的前提下,針對性的改善出現問題的器官組織。
-
6 # 亮亮25252743
人體若缺乏電介質,許多生理機能都會不正常,人體水份與酸介質的平衡也會被破壞。
鉀能幫助心臟維持規律的心跳,並協助血壓的穩定。鉀的流失對人體健康會帶來不良的因素。
鉀的功用:
鉀是身體中數量較大的物質,多數存在於各細胞內,與細胞外的元素互相協調,以維持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體內水分平衡,滲透血壓的穩定。鉀還分散儲存於神經、血球、肌肉當中。
身體缺乏鉀時,會有心律不整,心跳減弱、神經傳導不正常,全身無力、疲乏、頭暈眼花、嘔吐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呼吸肌麻痺死亡。此外,低鉀還會造成腸胃蠕動減慢,導致腸麻痺,加重厭食,出現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當人體因腹瀉或大量出汗而流失大量水分時,除及時補水外,還要補充電解質,如只補充水分,則會產成無力、痙攣、嘔吐、復瀉等衰竭的症狀。
缺鉀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長期飲食不規律,食物中含鉀過低,或疾病導致的進食障礙,暴飲暴食,中暑或大量出汗後未及時補充能量水,甲亢、腎病等疾病導致的代謝性缺鉀等。缺鉀時應補充食物:
缺鉀嚴重時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
平時注意合理飲食、營養配餐,減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平時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水果中香蕉、柑橘、草莓、柚子、葡萄等水果含鉀多。蔬菜中青菜、芹菜、土豆、毛豆、大蔥、青蒜等含鉀豐富。綠豆、赤小豆、蠶豆、扁豆、黑豆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鉀。
-
7 # 白老師談健康
鉀是生命必不可缺少的電解質之一,中等肥胖成人含鉀量約為每千克體重2g,其中98%在細胞內,2%在細胞外。人從食物中獲得鉀,約90%從小腸吸收,10%從大便中排出。人體的正常血清鉀為3.5~5.5mmol/L。
(一)低鉀血癥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Hypokalemia)。
【病因】
(1)鉀攝入不足 常見於禁食、畏食、偏食、補液中未充分補鉀等。
(2)鉀丟失過多 反覆嘔吐、腹瀉、胃腸引流、大量使用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呋喃苯胺酸等;長期使用皮質激素,急性腎功能不全多尿期等。
(3)鉀在體內分佈異常 大量注射葡萄糖使糖合成糖原過程中鉀離子移入細胞內。鹼中毒時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亦可使血清鉀減少。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心血管症狀
由於心肌興奮性增高,常可發生各種心律失常,如房性、房室結性、室性早搏、心室撲動、心室纖顫、心跳驟停,以及血管平滑肌麻痺引起的血壓下降、休克。
2.神經肌肉症狀
骨骼肌無力,表現為活動困難、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者(血清鉀<2.5mmol/L)可發生軟癱、呼吸肌麻痺。腸平滑肌麻痺可引起腹脹、腸麻痺。常伴有肌肉痠痛、麻木感、感覺異常、手足抽搦。
3.中樞神經症狀
倦怠、精神不振、嗜睡、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4.腎損害
導致失鉀性腎病,可出現多尿、夜尿、口渴。
(二)實驗室與輔助檢查
(1)血清鉀 血清鉀<3.5mmol/L為低血鉀;嚴重低鉀者,血清鉀<0.5mmol/L。
(2)心電圖
①T波逐漸低平,甚至倒置,U波逐漸增高,U波與T波融合,Q-T或Q-U間期延長。
②如果繼續缺鉀則ST段下降,U波逐漸高於T波呈駱駝峰樣,T-U也可倒置。
【急救與治療】
1.補鉀時應注意的事項
(1)要了解含鉀液體 如1g氯化鉀含K+13.4mmol/L,1g枸櫞酸鉀含K+9.2mmol/L,1g穀氨酸鉀含K+5.4mmol/L。
(2)注意給鉀方法 鉀可口服、靜脈滴注,但不能靜脈推入。其速度太快、鉀濃度太大易引起血管痙攣性疼痛和心跳驟停。一般認為靜脈補鉀濃度以不超過40mmol/L為宜,最多不超過60mmol/L,其速度每小時不超過20mmol/L,每日補鉀總量不超過200mmol/L。
(3)要了解腎功能 腎臟是排鉀的主要器官,有較強的排鉀功能,甚至可以使尿鉀濃度縮到每毫升1毫當量的濃度,腎功能正常時不易發生高鉀血癥,當腎臟有損害,尿量減少尤其是每小時尿量少於30ml時,補鉀要慎重或暫不補鉀。
(4)注意血清酸鹼度對鉀離子的影響 在酸血癥時,鉀離子從細胞內移向細胞外液。pH與血清鉀濃度呈反比關係,pH值每變動0.1,血清鉀就以相反方向變動0.6mmol/L;在鹼血癥時,鉀離子從血漿向血細胞內轉移,因此補鉀時應注意pH變化。
(5)其他難治性的低鉀血癥 應注意有否合併鹼中毒或低鎂血癥或低鈣血癥。如合併鹼血癥,糾正鹼中毒,補充鎂後,低鉀血癥可迅速糾正。低鉀和低鈣常並存,補鉀後有時出現手足搐搦或痙攣,應及時補鈣劑,痙攣則好轉。
2.補鉀
(1)輕度缺鉀(血清鉀<3.5mmol/L) 每日補鉀3~6g,以口服補鉀為主。如10%氯化鉀溶液10~20ml,每日3~4次口服或10%枸櫞酸鉀溶液10~20ml,每日3~4次口服。氯化鉀對胃腸有刺激作用,也易引起腸潰瘍,枸櫞酸鉀對胃腸刺激作用小,但療效稍遜,以口服或靜脈滴注為宜,沒有氯化鉀作用強,亦可給緩釋鉀片0.5~1.0g,每日3~4次口服;或多進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肉類、穀類、魚類。
(2)中度缺鉀(血清鉀<2.5mmol/L) 每日補鉀6~8g,以口服或靜脈滴注為宜。
(3)重度缺鉀(血清鉀<1~2.5mmol/L) 每日補鉀8~12g,以靜脈補鉀為主。如10%氯化鉀15~30ml溶於5%~10%葡萄糖溶液100ml靜脈滴注,一般每日40~80mmol/L(相當氯化鉀3~6g),如因酸鹼失調、缺鉀發生心律失常或呼吸肌麻痺危及生命時,其補鉀量可增大,速度可稍加快。合併酸鹼失調者,需同時糾正酸、鹼中毒。
對不伴失氯,同時有酸中毒病人,也可給穀氨酸鉀,一般31.5%穀氨酸鉀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滴注。有肝病者,此藥更為合適。
(4)補鉀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體重(kg)×3mmol/L=24小時內最大的靜脈補鉀安全量,前12小時補半量,並進行血鉀監測,剩下的一半在後12小時給予。
3.病因治療
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二)高鉀血癥
血清鉀濃度大於5.5mmol/L,稱為高鉀血癥(Hyperkalemia)。
【病因】
1.鉀攝入或輸入過多
如口服含鉀溶液或靜脈補鉀過多。
2.鉀排洩障礙
腎功能不全、尿毒症、保鉀利尿劑使用過多、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如Addison病。
3.鉀分佈異常
細胞內鉀逸出增加,如溶血、燒傷。細胞內鉀外移,如酸中毒、休克、高鉀型週期麻痺。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心血管症狀
鉀過高對心肌有抑制作用,如心音減弱、心率減慢、傳導阻滯、室性早搏、阿—斯綜合徵、心室顫動。
2.神經肌肉症狀
乏力、感覺異常,如蟻走感、針刺感、燒灼感等。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弛緩性癱瘓,甚至呼吸肌麻痺、肌肉痠痛、四肢蒼白、溼冷。
3.消化系統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麻痺性腸梗阻。
(二)實驗室和輔助檢查
(1)血清鉀>5.5mmol/L,為血鉀增高;中度高血鉀為:5.5~7.5mmol/L;重度高血鉀為:7.5~10mmol/L;嚴重高血鉀為:>10mmol/L。
(2)心電圖
①T波普遍高而尖聳,升支與降支對稱,基底變窄似帳篷狀。
②QRS波增寬,R波振幅降低,S波加深,晚期QRS波與T波融合,ST段壓低。
④各種心律失常,如竇性停搏、竇房阻滯、逸搏性心律、傳導阻滯、心臟驟停。
【急救與治療】
1.治療原發病
如有酸中毒糾正酸中毒,有休克者糾正休克等。
2.限制鉀鹽飲食
停用含鉀鹽藥物,如停用含鉀青黴素;限制含鉀食物,如水果;避免輸入庫存血。
3.有明顯高血鉀症狀和心電圖異常
應迅速處理。
(1)補充鈣劑 10%葡萄糖酸鈣10~20ml溶於等量25%~50%葡萄糖溶液內,靜脈緩注,5min注完,也可重複應用。病情嚴重者亦可用2~4g葡萄糖酸鈣溶於10%葡萄糖溶液1000ml靜脈滴注。如同時合併嚴重低鈣血癥者,亦可應用氯化鈣,氯化鈣含鈣量為葡萄糖酸鈣的4倍,鈣離子直接對抗鉀對心肌的影響,能迅速減輕對心肌的毒害作用。
必須指出,洋地黃中毒引起者,禁用鈣劑。
(2)鹼性溶液的應用 5%碳酸氫鈉100ml或11.2%乳酸鈉60~100ml靜脈滴注,30min內起效,改善症狀,可維持數小時。病情嚴重的,可重複或靜脈滴注上述鹼性溶液100~200ml維持。有心室停搏者,可心內注射,每次20~40ml。用鹼性溶液後,可使細胞外液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又因HCO3-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故能增加鉀的排洩。
(3)葡萄糖和胰島素靜滴 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普通胰島素12u,靜脈滴注。胰島素促使體內糖在合成糖原的過程中,鉀由細胞外液轉移至細胞內。
(4)促使鉀排出體外
①排鉀利尿劑:當腎功能良好,給氫氯噻嗪或呋喃苯胺類藥。如雙氫克尿塞,每次25~50mg每日2~3次,或速尿20~40mg,嚴重者可肌注或靜脈注射。
②陽離子交換樹脂:如降鉀樹脂15g,每日3次,飯前服。樹脂在腸道吸附鉀而釋放出鈉,每克樹脂能除去1mmol鉀;亦可口服25%山梨醇20ml導瀉,不能口服者也可用樹脂25~50g或25%山梨醇100~200ml保留灌腸,使血漿中的鉀透析出,以解除高血鉀危象。
④起搏器的使用 血鉀過高而致竇性暫停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心率緩慢或反覆發作阿—斯綜合徵時,可採用心臟起搏。
回覆列表
低血鉀指的是當人體血漿中鉀離子濃度低於3.5mmol/L時稱為低血鉀。人體血鉀正常值是3.5~5.5mmol/L。
發生低血鉀時會出現乏力,肢體無力、癱瘓、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嚴重低血鉀可引起腹脹、麻痺性腸便阻等症狀。低血鉀的治療方案是補鉀。補鉀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和評估下,制定相應的補鉀治療方案。同時另外找出引起低血鉀發生的病因很關鍵,以便對症治療。
生活中富含鉀的食物有:香蕉、橘子、土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