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脫九

    思想的限制本身是一個很寬泛的問題。

    例如舊時代的婚俗認為女人天生應該三從四德,舊時代的禮教認為社會倫理本應該三綱五常等等。

    如果在舊時代你大膽的提出男女平等,自由民主,多半會被認為是一個怪物。

    以此為“限制”做註腳,我們發現,思想的限制有其【自然的上限】,這個上限就是與社會文化相匹配的思想的大環境。

    終其一生,我們的思想都會被這種的大環境支配,正如我們看待非我們這一時代的人們迂腐奇怪一樣,未來的人們視我們亦是如此。

    (這是對普遍性而言,也有極少部分的人可以透過時間的緯度對客觀世界進行本質性地觀察,從而可以站在環境之外的尺度上提出超越當下環境的觀點。他們往往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宗教領袖)

    ………………………………………………………………………………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若有所偏頗,還望指正,噴子勿擾。

    我一直認為,所謂的思想,它的指向只針對兩件事:

    “我到底是誰,我到底要做什麼?” 和

    “我們到底是誰,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第一件事是在思想層面尋找到自我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

    第二件事是在思想的層面與外在世界尋求平衡的共識(心理學上更多用“和解”作解釋,政治學常用“契約”作表示)

    以此為前提,雖然【出生的環境】(包括但不限定於性格基因,地域差異,物質基礎,教育觀念等)【後天教育】(包括但不限定於當地教育水平,教師從業素質,家庭教育投入等)的確是對思想限制的最大的兩個因素,但是我想從更根本的緣由去討論“思想被限制”的原因。

    我覺得,思想被限制,究其緣由,是因為如下幾點

    第一:【對自我認知缺少探求】

    思想被限制的人,往往不瞭解自己,無法為自己做主。

    從眾,聽從,隨波逐流。以他人的意見為自己行動的準則與方向。

    性格偏軟而缺少對自我的認知,往往淪外部世界的旁觀者,一輩子稀裡糊塗得過去。

    性格固執而缺少對自我的認知,往往淪為外部世界得獻祭者,成為少數人手中的利刃。小到因維護粉絲或者對某一網路事件觀點不同引發的網路罵戰,大到挑起民族仇恨遮蔽理智之眼的民族主義情緒,其實都是因為缺少對於自我的認知而產生的思想限制。

    舉一個例子,我是一個90後,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經常可以很準確的“劇透”出身邊同學還未發生的事情。

    是因為我會算命嗎?還是因為我有一雙四維的眼睛可以看破時間?

    都不是,而是因為他們的劇本,都是電視劇和時下最火的事件演繹過的。

    戀愛時,男女相處的方式簡直是電視劇裡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女生耍小脾氣的語氣與方式。男生無奈的表情和後續的處理,都是一個樣子。

    與親人和朋友相處時,也不自覺模仿小說或者電視劇裡的各種情節,不去思考自己想做什麼,直接用複製的方式從外部世界粘貼出一個自己,這已經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甚至是常態。

    甚至在做出人生關鍵選擇,比如考研,工作,結婚,生子等等,都是眼觀六路。很少去問一問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很少去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渾渾噩噩做了選擇,事後後悔不已。

    我在大學階段就有這樣的感覺,我感覺所有人不過是在重複別人的人生,卻沒有好好的問問自己。

    吵不該吵的架,只是因為好像應該吵一吵了。

    客套不該客套的偽飾,只是覺得好像應該虛偽一番。

    決定還在猶豫的選擇,只是覺得自己看到的都是如此。

    活成別人的模樣,活成眼睛裡的自己,也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了!

    這裡要說清楚,遇到一件事,向外部世界尋求經驗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不經過思考,不與自身做結合直接拿來用,那你不過是霸佔著自己身體的虛殼罷了。

    成功不可複製,人生亦不可。

    要知道,所有外部世界賦予你的身份標籤,本質都是與“你”無關的。很多話無法多言,言盡於此。

    第二:【對人性本身存在預設】

    思想被限制的人,往往對人性存在刻板的印象。也對人性存在某種預設。

    不要幻想人性多麼美好,也不要刻意勾勒人性的醜陋。

    不要對人性有任何預設,你只需要思考一件事可能存在的各種結果,就不會被一時的期望和擔憂限制住你的想法。

    人生來就是自私的,自私的基因寫在我們最基礎的人性之中,但燦爛輝煌的人性之光也誕生於此。

    作為子女,我們不要以為父母對我們是必須無原則的愛。

    作為父母,我們也不要認為子女對我們必須有報養之情。

    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不對任何“天經地義”的事情認為理所當然。

    在“人之常情”成為預設之前,先告訴自己:“人之常情”只是事後的審判與說辭,真實發生的世界,從來沒有“人之常情”的概念。

    真實的世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第三:【對時間尺度把握無力】

    思想被限制的人,往往只能看到當下最直接的結果,卻無法透過“拉長時間尺度”的方式看到一件事可能有的未來。

    為什麼熟讀歷史的人,普遍性格都很沉穩,不困遇到什麼事兒,普遍都比平常的人顯得更加冷靜。

    為什麼戰略家都事物的判斷都比較樂觀,哪怕眼前的條件實在難堪,前途遍佈荊棘?(比如諸葛亮)

    因為他們的思想並沒有因為事情受到影響。

    他們用時間的尺度去看待事物,而時間的本質,是對一件事情的推演。

    讀史可以明智,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太陽底下並無新鮮事”。

    時代更迭變換,人性卻大致穩定。一件事情總能找到歷史的對照。

    歷史可以是久遠之前發生的事,也可以是當下其他人走過的經歷,別人的故事就是你可以參照的歷史。

    但如果缺少對時間的把握,最終會被自己心中狹隘的尺度限制住想法。

    第四:【對世界觀察產生扭曲】

    思想被限制的人,往往也是獲取不到這個世界橫縱兩向真實資訊的人。

    他們看不到這個世界驕奢淫逸的上限,也從不瞭解這個世界貧苦困頓的下限。

    他們欣賞不到人性之光最璀璨奪目的瞬間,也接觸不到人性之惡令人膽寒的可怖。

    他們被關在世界的籠子裡,用一個視窗打量自己的世界。

    尤其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下,所有人都覺得“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但卻不知道,“網際網路摺疊”的效應帶你看到的,都是這個世界冰山的一角。

    不相信?那你翻來自己父母的手機,看看他們新聞推送的資訊,他們世界的視窗,投射進來的都是什麼。

    或者你翻開00後,甚至05後,10後的手機,看看他們的內容圈,你就知道,這個世界被摺疊的有多麼厲害。

    這種“自以為掌控了世界”的資訊控制的感覺,是非常可怕的,在你產生這種想法之時,你就已經被它限制得死死的。

    在王思聰眼裡,都9120年了,竟然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屌,但是對不起,90%以上的華人,還真的沒有出過國。

    在我們眼裡,大學生俯拾皆是,不是一個稀奇物種,但是對不起,截止到2018年,中國的本科生佔據人口的比例,也剛剛3.69%,不足4%。

    而我們眼中認為人數很少的殘疾人,在2017年中國殘聯的統計資料中,各類殘疾人已達8500萬,佔當時總人口的6.21%,要比本科生多很多,這是不是難以置信呢?

    我們每個人照見世界的視窗本質上都是坐井觀天,如果我們對此沒有知覺,反而認為自己透過資訊科技就掌握了整個世界,你已經就被“限制”了。

    限制思想的方面,委實太多,不勝列舉,以上4點,是我個人認為比較重要和關鍵的。

    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可以看到更好的答案。

  • 2 # v加油向未來v

    說到底是性格限制了人的想象,性格真的決定一切,豁達的人看得開,謹小慎微斤斤計較的人成不了大事!心思重的人晚上睡不著覺!

  • 3 # 雙魚遊墨62832882769

    一,各國的政治與經濟。

    二,法律。

    三,自己的行為受限。

    四,言論與發表。

    五,反抗與攻擊。

    六,危害社會群體利益。

    七,各民族黨派。

  • 4 # 19480407

    在民主社會,幾乎沒有限制思想的因素,但法律會限制人們的行為。在獨裁專制或集權社會,除了法律法規會限制人們的言論、行動以外,尚有諸多限制人們思想的因素。例如以某宗教統治的國家,就不允許國民信奉、宣傳其他宗教派別的教義。

  • 5 # 悟思必得

    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一機在手知能天下事。一查百度有見識。當下是知識爆炸的年代,不像過去,城市人與農村人有很大的區別,現在都有手機電腦了,資訊互通了也靈了,人的思想受外界的限制也越來越少了,過去,農村由於資訊不暢,農村人的思想要比城裡人晚半拍,現在不同的,可以平起不坐,這也就是說,如今一個人的思想不受外因的限制了,所受的限制就是自身的素質高低與否了。

    一般來說,人的思想是從學習中來,從是實踐中來。最重要的人的思想來源於一個人的品質和素質,一個人素質高低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是什麼限制了人的思想呢?就當下來說,不在於是知識,也在於學問,而是一個的天然的品質和素質,這就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有句話說得好:“思想境界決定人生的高度,人的品質決定人生的成敗”。

    就現實中,不少人對某一事物沒有理解,主要是自身素質問題,是做不到,有了認知,但不能知行合一,也是白搭。比如,人人都知道讀書比不讀書要好,但業餘時間讀書的人並不多,為何認上知上知道了讀書好,而行動上不去讀書呢?關鍵是做不到,有的人一看書就要發睏,就要睡覺,只有打麻將提神,才感興趣,所以說,有些事情並不是思想認知問題了,就知道做不到了,這就要提升個人素質和修養。

    還有一些人,知道自己的脾氣太大沒有好處,也想改掉這個壞脾氣,可是,一遇到事情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要發脾氣,這類人也煩惱,就是難改自己的壞脾氣。

    現代社會是網際網路時代,什麼事情都比較透明,各種資訊都是互通的,不像過去,有的人思想很守古。如今的華人都很時尚,也很現實,在思想認同上有的人是抱著從我的心態,也就是說,對我自己有利的是絕對的接受。反之,不予接受,這也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

    鬼谷子:人生由你的境界決定,命運由你的格局主宰 。人有幾等,下等人懷疑人生:2中等人相信自己:上等人把握命運,命運既是天運,也是人命,天管幾分,人管幾分。人生由你的境界決 定,命運由你的格局主宰!

    是什麼限制了人的思想,歸根結底,還是人的思想素質,人的思想境界,你的境界高,就站得高,看得遠,行得正。相反,這也不相信,哪也不相信,成天不是埋怨就是抱怨,總是說自己沒有遇到貴人,自己沒有機遇,自己天性就是個懷才不遇的人。人的思想從修德做起,厚德載物,一個人只要有了德,這樣就能正確看待事物,正確看待社會了,如此,思想境界高了,遇事也就淡然了,這樣就能善待身邊的人和事,也就有了遠見和思想力。

  • 6 # 毀建策

    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思維?

    人不接受任何思想,觀點,智慧或什麼都想不到,但何嘗不也可以說此時思想無限,什麼也可想到,因為沒有阻礙,只要時機成熟什麼都可想到。

    然則你若告訴你其一些東西,是會增長其見識,智慧,讓其想到很多,比以前,上面所說的要強的多。

    但其在助長你的同時何嘗不也限制了你的思維,在其有意無意的遮蔽下,你的思維變窄,變得狹隘,變得只能想到一些東西,不能想一些東西,甚至其它全部這些東西。

    而且不僅如此,若其足夠強大,足夠厲害,甚至還能做到讓你想什麼,你就得想什麼。不讓你想什麼,你就不能想什麼?

    ……

    有其利必有其弊,為其所重必受其制,世間萬事都如此,不僅其之話這樣,書這樣。電視這樣,報紙這樣……

    外界的一切都是如此這樣,甚至連你自己也是如此,連你自己也不例外。畢竟你自己也會騙你,矇蔽你的感知。

    畢竟其也會弄錯,其也會選擇性相信一些東西,排斥一些東西……

    一旦有此問題就出來了。

    世上也只有一少部分人能盡力擺脫其之限制,而且即便是其也只能做到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還是儘量。

    連其都如此,更不用說別人了。

    好在其大多不會對你不利,你也不用太加排斥,相反有其或對你更好,畢竟想的太多未必是好事,

    否則那麼多作家都不用自殺了。

  • 7 # E常在

    指揮一個人一生的所有的行為,就是思想。思想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和現實的實踐而形成的知識和觀念的聚集。

    【思想就是識別和行動】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那裡來的?》一文中說:“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透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

    【思想的形成】

    南懷瑾《新舊教育的變與惑》:【一個人和社會群體的思想和心裡是有許多因素組成的,並非只是單純和少數的幾個原因所造成。一個人的思想從意識活動而來,意識的活動隨著身體生理的成長和變化,以及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等各種影響而形成。……

    暫時擱置形而上的生命本體論的稟賦問題不談。遺傳,家庭歷史文化,時代潮流,社會環境與學校教育等六個因素,便是形成青少年們思想與心理的主要成因。】

    【思想法律】思想就是一個人的所知所感、知識見地,再加上自己的甄別分析、抉擇,然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得失觀,善惡觀,……用這些標準來分別標記事物,由此產生各種分別。這些各種各樣的標準構成了人的思想框架。這些思想框架一旦固定下來,就成為思想的法律。

    【情緒法官】執行這個法律的處罰和獎勵的執行者,就是情緒。思想法律所允許的,就產生“喜愛”的情緒;思想法律所禁止的,就產生“厭惡”的情緒。生理上,則分泌相應的讓人舒適或難受的荷爾蒙。

    於是人就在這個情緒的指揮下做出各種事。碰到自己喜歡的,便認為是“善”,就拼命去追求。碰到自己厭惡的,便認為是“惡”,就遠離逃避。

    作為一個忠實於命令的執行者,情緒本身並沒有錯。關鍵的問題,是法律的制定。如果我們制定了錯誤的法律,我們就會在情緒的指揮下做錯事。

    那麼怎麼樣才能制定好這個法律呢?

    【見聞覺知的侷限】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個法律的侷限性。因為組成這個法律的資訊來自於我們的所見、所知、所學、所感,所有這些,都受我們的地域環境、社會環境、科學文化等等周遭環境的限制。

    理論上,如果我們能獲得足夠的資訊。那麼由這些資訊所形成的思想,就是全面的。如果我們做不到,我們的思想就是片面的。

    【感官限制】如果有一個人從這個宇宙的誕生之初就存在,遍歷了這個世界的所有事件,掌握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知識。即使是這樣,由這些經歷和知識所形成的思想,還是片面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對世界的感知,還要受到自己感官的限制。

    我們透過“眼耳鼻舌身”,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官感知世界。人眼無法感覺到紅外線和紫外線,只能看到光譜當中很窄的一小部分。人類能聽到的聲音訊率處於20~20000Hz之間,其它的聲音訊率,我們聽不到。另外,我們的嗅覺、味覺、觸覺,所能感知到的世界,更是小的可憐。

    【宇宙的限制】即使有個人可以全譜段的感知世界。他對世界認識還是片面的。現代物理學發現,我們已知的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現有對世界的認知水平上,我們這個世界也只是大世界裡的4%而已,隨著認知的不斷進步,這個比例還會更小。

    【此世界,彼世界】

    人類文明的發展不過幾千年,對浩瀚宇宙的認識猶如滄海一慄。我們是如此渺小,如井底之蛙、微末之塵。還有什麼理由去狂妄?

    基於我們的壽命、感官、見識的限制,我們的思想永遠都是狹隘的,片面的。如何才能跳出我們的思想?如何才能不受我們思想的控制,不上情緒的當,不做情緒的奴隸?如何才能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一大杯可樂,會不會骨質疏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