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大師神馬是大師
諸葛亮巧 “ 借 ” 東風 氣象 與軍 事活 動有密切 關係。
我 國古代軍事家利 用氣象條件作戰而克敵制勝的戰例很 多 , 三國時期的 “ 赤壁之 戰 ” 就是一 例 。 赤壁位 於今 湖北省嘉魚縣東北的長江南岸 。 公元 2 0 8年 , 曹操率兵 5 0萬 , 號稱 80 萬 , 進攻孫權 。 孫 權 和曹操 的敵人劉備聯合 , 出兵 3 萬 , 拒守長江南 岸 。 兩軍對 峙兩月之 久 。 當時 , 曹強孫弱 , 曹軍如能克服 長江 天 險 , 衝過江去 , 定能打敗孫權 。 決戰發 生在 1 月 。 因曹軍 多為北方士 兵 , 不習 水戰 , 便把戰船連線 起來 , 以減輕風浪顛簸 , 準 備渡江 。
這就 給火攻提供 了 可乘 之機 。 吳將黃蓋用詐降計將船接近曹軍 , 放火 焚燒 , 曹軍 戰船起火 , 火借風勢 , 越燒越 大 , 不 戰而 敗 。 在通常情況 下 , 這個季節長江中游盛 行西北風 , 曹軍居於上風方 向 , 吳軍火攻十分不 利 。 在 《 三 國演 義》 中 , 曹操回 答程顯提出的不 可不 防火攻時也說過 “ 凡用火攻 , 必借風力 , 方今隆冬之際 , 但有西風北 風 , 安有東風南風耶? 吾 居於西北之上 , 彼兵皆在南 岸 , 彼若用火 , 是 燒自己 之 兵也 , 吾何懼戰? 若是十 月 小春 之 時 , 吾 早己提備 突 。 ” 這 段 話 , 說明曹操對軍 事氣象有一 定認識 的 , 而 幾 也符介 當時 當地 的 才 、 族 規 律 。 周瑜也看到了 這個 問題 , 只楚 由於 氣候 條件不 利 火攻 , 急 得他 “ 口 吐鮮血 , 下省人 事 。 ”
諸葛亮用 “ 天 有不測 風雲 ” 一 語 , 點破了 周瑜 的病 因 , _ 井密 書十 六 字 “ 欲破曹公 , 宜 用火攻 ; 萬事 俱 備 , 只 欠 東風 ” 。 山 此 可見 , 對於火攻的條件 , 曹 、 周 、 諸葛三 人 郭有共 同的認 識 , 但諸葛亮由於 家住 離赤壁 不遠 的內 陽 ( 今 湖北 省裹陽 附近 ) , 對赤壁 一 帶的 天氣氣候的觀 測和 認識 , 比曹 、 周兩人更深 刻 、 更具體 。
西北 風 只 是 氣 候現象 , 在 氣候背景下 可 以 出現 東 風 , 這是 天氣現 象 。 在軍 事氣象上 , 除了 必須考慮氣候規律 之外 , 還 須考 慮 天氣規律作為補充 。 這 就 不 難理 解諸 葛亮 “ 借東風 ” 並不 是怪誕之 說 , 實際 上 當時諸葛亮根 據對天 氣變化 的觀察分析 , 已 準確地預報出將有偏東 風出現 , 而 以 設壇祭神 “ 借東風 ” 的形式來唬弄周瑜 , 為 自己安排 脫身之 計。
-
3 # 溫陵遊人
首先,要說明的是,諸葛亮施法借東風的情節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為文學著作,並非史書。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否有借東風的行為至今仍有諸多說法。
按一部分後人的看法,“施法”自然是無稽之談,諸葛亮即便確實有“借東風助周瑜”的事情,多半本質也是在於對天氣的預測。
而按西晉史學家陳壽編修的被奉為“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記載,“赤壁之戰”完全由周瑜主導,諸葛亮並無借東風的行為。事實上,在《三國志》中,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等等追捧諸葛亮的小說情節都沒有出現。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率軍進攻荊州後,荊州牧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投降。劉備在當陽長坂地區被曹軍擊敗。在東吳使者魯肅與劉備商議後,為達成聯合,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江東拜會孫權。雙方迅速取得一致,以東吳軍隊為主在赤壁地區與曹操展開大戰。“赤壁之戰”完全由周瑜主導。諸葛亮在這一時期的主要定位是“聯吳抗曹”的使者。
我個人傾向於諸葛亮並無借東風的行為,該行為純屬羅貫中的小說情節設計。
-
4 # 小芮說歷史
對於羅貫中《三國演義》諸葛亮借東風,有人認為是封建迷信,是在宣揚封建迷信;有人認為是杜撰,純屬小說家言;還有人認為,諸葛亮只是在形式上使了個“障眼法”,他是瞭解天氣情況的。
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怎麼呢?這似乎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其實,這個所謂的“歷史懸案”簡單之極。
話說《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卻說周瑜立於山頂,觀望良久,忽然望後而倒,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因為沒有東風啊,前期所有的心思和努力都白費了啊!不僅如此,曹操的虎狼之師會使東吳頃刻間灰飛湮滅,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周瑜上對不起主公,下對不起自己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他自己也將死無葬身之地啊!
對於周瑜的這點心思,諸葛亮心裡明鏡兒一樣:“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生唯其“謹慎”二字的孔明利用探病的機會居然主動請纓了:“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看看吧,你江東想要難為我,沒門兒啊!我諸葛亮本事大了去了,不僅可以呼風喚雨,還可以撒豆成兵,役鬼使神,偷天換日。
諸葛亮說了,大都督你彆著急啊,我是能耐人啊,有這個本事把東風給你弄來啊。怎麼弄?我可以幫你借一個時辰(古時一個時辰為今時的兩個小時)的東風啊!“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於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於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何如?”注意這裡說的是“東南風”,諸葛亮借東風,借的其實是東南風。
諸葛亮又在忽悠周瑜了。
周瑜聽到後自然大喜過望,病也好了,馬上從床上蹦起來了:“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風,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遲緩。”
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風,至二十二日丙寅風息,如何?”
大家注意,這裡,諸葛亮首次明確提到了“甲子祭風”。
“便傳令差五百精壯軍士,往南屏山築壇;撥一百二十人,執旗守壇,聽候使令。這些才是真正的“障眼法”。
諸葛亮接著忽悠周瑜: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卻並不見有東南風。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風不動。
為什麼呢?因為還沒有到時辰,也就是說,還沒有到時間,沒有到甲子時。
周瑜有些著急了,對魯肅說了:“孔明之言謬矣。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乎?”魯肅是老實人啊:“吾料孔明必不謬談。”周瑜曾經感嘆魯肅真乃大實在人一個,在諸葛亮面前,周瑜又何嘗不是大實在人一個!
“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瑜出帳看時,旗腳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東風不是吹的,說借還就真給借來了。
周瑜感到駭然了:“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蒼天啊,大地啊!你們睜開眼睛看看吧,地球人都知道,他諸葛亮不是人啊!
好了,事情大體如此,我們接著談“懸案”。
原來看過舊版本的電視劇,博學多才、善於變通的編劇與導演是這樣處理的,諸葛亮的舉止作風神賽某某黨的基層幹部,居然不恥下問,對於天氣問題,親自到江邊請教於漁樵,實在忍俊不禁,直欲令人噴飯。
試想:諸葛亮作為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天氣的變化呢?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連什麼時候起東風都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請教於勞動人民,那他還稱得起是優秀的、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嗎?
魯迅先生評價: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那麼,借東風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只要對於星相占卜之學稍有常識的人就會知道,每逢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必起東風。也就是說,不論什麼季節,只要把這四個時辰都對應上,則必然要刮東風。
周瑜已經不需要補上基本天文知識這一課了,因為,沒有多久,周瑜就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
急需補上這一課的,倒是我們有些自以為是的編劇和導演們。
-
5 # 史頌
問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想必已經接受了“借東風”是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而杜撰出來的這個事實。
但小咖想說的是,在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一陣夾雜在西風裡的東風,因為曹操的謀士和他本人都來自北方,對南方的氣候不熟悉,誤認為當時會一直刮西風。這就使得曹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把戰船連起來。
而周瑜對長江的天氣很熟悉啊,知道有可能會刮東風。即使不知道東風什麼時候來,等著就是了,什麼時候刮東風什麼時候進攻曹營。
諸葛亮借東風充其量就是諸葛亮對天氣也有研究,在要刮東風的時候看了出來,提前脫離周瑜的控制,這倒是有可能的。
火燒赤壁肯定是真的。
諸葛亮也屬實睿智。
-
6 # 治平看世界
看三國演義必須要懂歷史,所謂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但是大漢末的三國戰爭。勝利者是曹操不是劉備,而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國演義卻是如此呢?
其實三國演義只是一部由歷史人物改編的小說而並非歷史,三國演義是源於元末明初朱元璋時代;由於朱元璋建國建立了複雜的學堂體系。這時政權需要鞏固,而曹操這位大巨謀權篡位的人;需要一個人去抹黑他,所以朱元璋時代基本上把三國曆史中的曹操描述成小人。為了神化皇室才是正宗的觀點,加上元末明初本來就是白蓮教及各類神教的時代。就有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小說舞臺。
迴歸赤壁之戰的勝利其實與劉備、諸葛亮他們並沒有半毛錢關係。當時劉備、諸葛亮只是孫權需要的皇室類官員吸引天下人才,為了出師有名。
所以整個戰爭都是周瑜一手操辦,由於周瑜長居於赤壁一帶熟悉當地氣象變化;所以由打黃蓋那天開始周瑜就知道會有轉風向的一天。
各位細想一下如果周瑜不知道到了某一個季節會轉風向,就盲目打手下大臣做什麼苦肉計、搞諜戰不是非常傻冒的行為嗎?打完後還不知道會有東風,聽天由命不非常可笑?
所以歷史到了這裡就到了周瑜等待的時候了,周瑜雖然知道到了某一個時候風向會變但是也不知道那一天。所以等呀等……,當然諸葛亮也在等。突然間一天早上江面起了水霧,大家都知道季節到了,諸葛亮連忙高興的向周瑜報告(注意這時諸葛亮、劉備都是別人手下狀態)。所以……
其實歷史的諸葛亮只是去彙報小角色,但是被小說一神化成了“借東風”的神人。
所以各位記住“三國演義”是歷史人物編寫的小說,不是歷史。
-
7 # 小楊西遊
小說三國演義說赤壁之戰的東風是諸葛亮跟老天爺借的。這不扯嗎,人又不是龍王,哪能借風。要是有這麼大本事還打仗幹嘛,直接借個龍捲風把曹操大軍都刮天上去不完了,還什麼三分天下,直接進入共產主義。魯迅不是說嗎“(羅貫中)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都成妖了,那還是人嗎?
但赤壁之戰總是真的,那借東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吧赤壁之戰真正的總策劃總指揮是周瑜,沒諸葛亮啥事,他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聯盟。戰爭是發生在冬天,咱們知道中國大陸冬天應該刮西北風啊,西北風就是從西北方向刮來的風。當時曹操在北岸,孫劉在南岸,那風不刮到他們自己這邊來了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風就是空氣的水平流動。冬天刮西北風的原因就是大陸和海洋的性質不同,也就是說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當然有些由原子組成,為了敘述方便,統一說分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排列是不一樣的,並且分子都是不停運動的。有一個比喻是這樣說的,氣體分子的排列和運動狀態就像放學後在操場玩耍的小朋友,液體就像課間在教室裡玩耍的小朋友,而固體就像上課時坐在椅子上活潑亂動的小朋友。並且三者分子之間的距離一個比一個大,氣體分子的距離尤其大。
再說一個事為什麼物體吸收熱量溫度會升高,溫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溫度其實就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分子運動的快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分子運動的越劇烈溫度就越高。我們知道能量是能相互轉化的,宇宙中的總能量是不變的。物體吸收了外來的熱量,熱量也是一種能量嘛。這些熱量會轉化成分子運動的能量,也叫分子動能,這樣分子獲得了能量,跑的自然就快了,溫度也就升高了。形象一點說就像燒開水,給平靜的涼水加熱,等它開了就會咕嘟咕嘟的翻滾,就像分子的運動加快了。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吸收同樣的熱量,大部分固體升高的溫度要比液體大。因為液體吸收的熱量除了用於加快分子運動速度以外,還得有相當一部分轉化成別的。
我們知道液體受熱體積是會膨脹的,要不怎麼有時候水燒開了會溢位來。而固體受熱的膨脹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體積膨脹的本質就是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所以同樣多的分子,氣體體積最大,就像軍隊方陣散開了一樣。但液體分子間是有引力的,你要想拉大它們的距離就得克服它們之間的引力。也就是得給它們能量。形象一點說就是把地球和地上的一個石子比作兩個分子,它們之間是有地心引力的,要想把石子撿起來,也就是拉大二者的距離,你就得給石子能量,也就是給它施加力讓它的位置更高。上面說的轉化成別的的那部分能量就是幹這個了,這個轉化後的能量就叫分子勢能。所以液體分子一共有兩個能量,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固體相對來說就一個,就是分子動能,因為它的分子位置幾乎是固定不變的。
因為吸收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上升的溫度多(其實專業術語叫大陸的比熱容低),相反的散出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降低的溫度也多。夏天太陽毒,大陸和海洋主要是吸熱,冬天日照弱,大陸和海洋主要是散熱。就像白天它們吸熱晚上散熱一樣。所以夏天大陸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大陸氣溫比海洋低。
而風一般是從氣溫低的地方往氣溫高的地方刮。因為氣溫降低空氣會下降,氣溫升高空氣會上升,所以前者空氣變稠,後者變稀,自然空氣會從稠的地方往稀的地方跑,也就成了風。
所以冬天的風從亞洲大陸刮向太平洋,也就成了西北風。
但中國大陸整體刮西北風不代表區域性哪塊地方都是西北風。就像絕大部分人怕死,但總有幾個不怕死的。赤壁這地方就是個另類。
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赤壁之戰刮東南風,史學家也說不清楚。因為戰場到底在哪都不確定,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不就搞錯了嗎,發了大半天感慨,結果後人考證他寫詩的那地方根本就不是赤壁的戰場。但是因為他寫的太好了,後人就給那地方起個名字叫東坡赤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赤壁。
知道了上面的知識,這東南風也就不神秘了,它肯定不是諸葛亮借的。而是人家周瑜常年在附近練兵,瞭解當地的氣候,知道大戰這幾天會刮東南風。但曹操一個外地人他是不知道的。所以周瑜才是真正的軍事家,懂指揮,還會利用天時地利。
咱們可以有幾種假設。一種是如果孫劉聯軍的後邊有個巨大的懸崖峭壁,把西北風反彈回去,不就成了東南風嗎?或者曹操的後邊有個大湖,當然這個大湖得比長江寬的多,否則不起作用。咱們知道冬天風從大陸刮向水面。這也能有了東南風。
當然了這只是猜測,但不管什麼情況,這風都不可能是跟老天爺借的。
其實作為諸葛亮頭號大粉絲的羅貫中,只怕偶像身影不夠高大,所以把好多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事全安在他身上。火燒博望,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都不是諸葛亮乾的。
-
8 # 梅花明易
諸葛亮“借”東風是假,而“算”東風是真。並憑藉生活經驗、閱歷和觀察天時氣象。只是其預測方法早已失傳。
若用《梅花易數》推斷,諸葛亮借東風時間是 208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時,該年干支是農曆戊子。戊子年地支數為 1,十一月取數 11,二十一日取數 21,年月日相加是 33,除以 8 後餘數是 4,則上卦取乾卦;
年月日時相加總數除以 8 之餘數取下卦,子時為1數,加上年月日之和 34 數,則總數為 34,除以 8 後餘數是 2,故下卦取兌卦,為天澤履卦。
天澤履,乾為曹操大軍,澤為孫權、劉備聯軍。兩軍成“對峙”狀態,
按年月日時總數除以 6 之餘數取動爻,即 434 除以 6 得餘數 4,即四爻動,得變卦為風澤中孚。
乾為天,四爻動變為巽,巽為風,為東南,直讀:要變天,起東南風。
又風澤中孚為兩巽相向,有“旋風”之像。
雖與諸葛亮預測方法不同,但殊途同歸。
-
9 # 前史今談
諸葛亮借東風記載於《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本小說,雖然其中大部分是根據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來寫的,但是其中杜撰的成分也是很多的。
就比如說諸葛亮借東風這件事在《三國志》中是沒有記載的,而《三國志》中記載的赤壁之戰是這樣的。
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吳書第九·周瑜魯肅呂蒙傳》雖然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句時風盛猛,但是《三國志》中關於赤壁之戰的描寫卻沒有對諸葛亮借東風的記載。
-
10 # 小楊西遊
小說三國演義說赤壁之戰的東風是諸葛亮跟老天爺借的。這不扯嗎,人又不是龍王,哪能借風。要是有這麼大本事還打仗幹嘛,直接借個龍捲風把曹操大軍都刮天上去不完了,還什麼三分天下,直接進入共產主義。魯迅不是說嗎“(羅貫中)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都成妖了,那還是人嗎?
但赤壁之戰總是真的,那借東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吧赤壁之戰真正的總策劃總指揮是周瑜,沒諸葛亮啥事,他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聯盟。戰爭是發生在冬天,咱們知道中國大陸冬天應該刮西北風啊,西北風就是從西北方向刮來的風。當時曹操在北岸,孫劉在南岸,那風不刮到他們自己這邊來了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風就是空氣的水平流動。冬天刮西北風的原因就是大陸和海洋的性質不同,也就是說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當然有些由原子組成,為了敘述方便,統一說分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排列是不一樣的,並且分子都是不停運動的。有一個比喻是這樣說的,氣體分子的排列和運動狀態就像放學後在操場玩耍的小朋友,液體就像課間在教室裡玩耍的小朋友,而固體就像上課時坐在椅子上活潑亂動的小朋友。並且三者分子之間的距離一個比一個大,氣體分子的距離尤其大。
再說一個事為什麼物體吸收熱量溫度會升高,溫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溫度其實就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分子運動的快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分子運動的越劇烈溫度就越高。我們知道能量是能相互轉化的,宇宙中的總能量是不變的。物體吸收了外來的熱量,熱量也是一種能量嘛。這些熱量會轉化成分子運動的能量,也叫分子動能,這樣分子獲得了能量,跑的自然就快了,溫度也就升高了。形象一點說就像燒開水,給平靜的涼水加熱,等它開了就會咕嘟咕嘟的翻滾,就像分子的運動加快了。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吸收同樣的熱量,大部分固體升高的溫度要比液體大。因為液體吸收的熱量除了用於加快分子運動速度以外,還得有相當一部分轉化成別的。
我們知道液體受熱體積是會膨脹的,要不怎麼有時候水燒開了會溢位來。而固體受熱的膨脹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體積膨脹的本質就是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所以同樣多的分子,氣體體積最大,就像軍隊方陣散開了一樣。但液體分子間是有引力的,你要想拉大它們的距離就得克服它們之間的引力。也就是得給它們能量。形象一點說就是把地球和地上的一個石子比作兩個分子,它們之間是有地心引力的,要想把石子撿起來,也就是拉大二者的距離,你就得給石子能量,也就是給它施加力讓它的位置更高。上面說的轉化成別的的那部分能量就是幹這個了,這個轉化後的能量就叫分子勢能。所以液體分子一共有兩個能量,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固體相對來說就一個,就是分子動能,因為它的分子位置幾乎是固定不變的。
因為吸收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上升的溫度多(其實專業術語叫大陸的比熱容低),相反的散出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降低的溫度也多。夏天太陽毒,大陸和海洋主要是吸熱,冬天日照弱,大陸和海洋主要是散熱。就像白天它們吸熱晚上散熱一樣。所以夏天大陸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大陸氣溫比海洋低。
而風一般是從氣溫低的地方往氣溫高的地方刮。因為氣溫降低空氣會下降,氣溫升高空氣會上升,所以前者空氣變稠,後者變稀,自然空氣會從稠的地方往稀的地方跑,也就成了風。
所以冬天的風從亞洲大陸刮向太平洋,也就成了西北風。
但中國大陸整體刮西北風不代表區域性哪塊地方都是西北風。就像絕大部分人怕死,但總有幾個不怕死的。赤壁這地方就是個另類。
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赤壁之戰刮東南風,史學家也說不清楚。因為戰場到底在哪都不確定,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不就搞錯了嗎,發了大半天感慨,結果後人考證他寫詩的那地方根本就不是赤壁的戰場。但是因為他寫的太好了,後人就給那地方起個名字叫東坡赤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赤壁。
知道了上面的知識,這東南風也就不神秘了,它肯定不是諸葛亮借的。而是人家周瑜常年在附近練兵,瞭解當地的氣候,知道大戰這幾天會刮東南風。但曹操一個外地人他是不知道的。所以周瑜才是真正的軍事家,懂指揮,還會利用天時地利。
咱們可以有幾種假設。一種是如果孫劉聯軍的後邊有個巨大的懸崖峭壁,把西北風反彈回去,不就成了東南風嗎?或者曹操的後邊有個大湖,當然這個大湖得比長江寬的多,否則不起作用。咱們知道冬天風從大陸刮向水面。這也能有了東南風。
當然了這只是猜測,但不管什麼情況,這風都不可能是跟老天爺借的。
其實作為諸葛亮頭號大粉絲的羅貫中,只怕偶像身影不夠高大,所以把好多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事全安在他身上。火燒博望,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都不是諸葛亮乾的。
-
11 # 小楊西遊
小說三國演義說赤壁之戰的東風是諸葛亮跟老天爺借的。這不扯嗎,人又不是龍王,哪能借風。要是有這麼大本事還打仗幹嘛,直接借個龍捲風把曹操大軍都刮天上去不完了,還什麼三分天下,直接進入共產主義。魯迅不是說嗎“(羅貫中)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都成妖了,那還是人嗎?
但赤壁之戰總是真的,那借東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吧赤壁之戰真正的總策劃總指揮是周瑜,沒諸葛亮啥事,他在這場戰爭中的主要功績是促成了孫劉聯盟。戰爭是發生在冬天,咱們知道中國大陸冬天應該刮西北風啊,西北風就是從西北方向刮來的風。當時曹操在北岸,孫劉在南岸,那風不刮到他們自己這邊來了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風就是空氣的水平流動。冬天刮西北風的原因就是大陸和海洋的性質不同,也就是說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我們知道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當然有些由原子組成,為了敘述方便,統一說分子)。固體和液體的分子排列是不一樣的,並且分子都是不停運動的。有一個比喻是這樣說的,氣體分子的排列和運動狀態就像放學後在操場玩耍的小朋友,液體就像課間在教室裡玩耍的小朋友,而固體就像上課時坐在椅子上活潑亂動的小朋友。並且三者分子之間的距離一個比一個大,氣體分子的距離尤其大。
再說一個事為什麼物體吸收熱量溫度會升高,溫度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溫度其實就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分子運動的快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分子運動的越劇烈溫度就越高。我們知道能量是能相互轉化的,宇宙中的總能量是不變的。物體吸收了外來的熱量,熱量也是一種能量嘛。這些熱量會轉化成分子運動的能量,也叫分子動能,這樣分子獲得了能量,跑的自然就快了,溫度也就升高了。形象一點說就像燒開水,給平靜的涼水加熱,等它開了就會咕嘟咕嘟的翻滾,就像分子的運動加快了。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吸收同樣的熱量,大部分固體升高的溫度要比液體大。因為液體吸收的熱量除了用於加快分子運動速度以外,還得有相當一部分轉化成別的。
我們知道液體受熱體積是會膨脹的,要不怎麼有時候水燒開了會溢位來。而固體受熱的膨脹很小可以忽略不計。體積膨脹的本質就是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了,所以同樣多的分子,氣體體積最大,就像軍隊方陣散開了一樣。但液體分子間是有引力的,你要想拉大它們的距離就得克服它們之間的引力。也就是得給它們能量。形象一點說就是把地球和地上的一個石子比作兩個分子,它們之間是有地心引力的,要想把石子撿起來,也就是拉大二者的距離,你就得給石子能量,也就是給它施加力讓它的位置更高。上面說的轉化成別的的那部分能量就是幹這個了,這個轉化後的能量就叫分子勢能。所以液體分子一共有兩個能量,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固體相對來說就一個,就是分子動能,因為它的分子位置幾乎是固定不變的。
因為吸收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上升的溫度多(其實專業術語叫大陸的比熱容低),相反的散出同樣熱量,大陸比海洋降低的溫度也多。夏天太陽毒,大陸和海洋主要是吸熱,冬天日照弱,大陸和海洋主要是散熱。就像白天它們吸熱晚上散熱一樣。所以夏天大陸氣溫比海洋高,冬天大陸氣溫比海洋低。
而風一般是從氣溫低的地方往氣溫高的地方刮。因為氣溫降低空氣會下降,氣溫升高空氣會上升,所以前者空氣變稠,後者變稀,自然空氣會從稠的地方往稀的地方跑,也就成了風。
所以冬天的風從亞洲大陸刮向太平洋,也就成了西北風。
但中國大陸整體刮西北風不代表區域性哪塊地方都是西北風。就像絕大部分人怕死,但總有幾個不怕死的。赤壁這地方就是個另類。
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赤壁之戰刮東南風,史學家也說不清楚。因為戰場到底在哪都不確定,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不就搞錯了嗎,發了大半天感慨,結果後人考證他寫詩的那地方根本就不是赤壁的戰場。但是因為他寫的太好了,後人就給那地方起個名字叫東坡赤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赤壁。
知道了上面的知識,這東南風也就不神秘了,它肯定不是諸葛亮借的。而是人家周瑜常年在附近練兵,瞭解當地的氣候,知道大戰這幾天會刮東南風。但曹操一個外地人他是不知道的。所以周瑜才是真正的軍事家,懂指揮,還會利用天時地利。
咱們可以有幾種假設。一種是如果孫劉聯軍的後邊有個巨大的懸崖峭壁,把西北風反彈回去,不就成了東南風嗎?或者曹操的後邊有個大湖,當然這個大湖得比長江寬的多,否則不起作用。咱們知道冬天風從大陸刮向水面。這也能有了東南風。
當然了這只是猜測,但不管什麼情況,這風都不可能是跟老天爺借的。
其實作為諸葛亮頭號大粉絲的羅貫中,只怕偶像身影不夠高大,所以把好多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事全安在他身上。火燒博望,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都不是諸葛亮乾的。
回覆列表
歷史上沒有諸葛亮借東風這個事,這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神話諸葛亮而設定的情節。實際上諸葛亮沒有參與指揮赤壁大戰,更不會呼風喚雨借什麼東風。指揮赤壁大戰的人是周瑜,詐降計是黃蓋。周瑜久在江東,對江東的氣象情況非常瞭解,利用偶刮的東風戰機火燒赤壁罷了。
《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設計了諸葛亮借東風這個故事。說的是周瑜、黃蓋、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都想到了利用火攻大破曹兵的計謀,黃蓋的詐降計、龐統的連環計都成功騙過了曹操,但那時正值隆冬,平常刮的都是西北風,沒有東南風,所以火攻曹操無法實施,因此周瑜急病了。諸葛亮猜到了周瑜的病根,前去探病,開出了“欲破曹兵,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藥方。周瑜病癒,按諸葛亮的要求在七星臺築壇,請諸葛亮借東南風。實際上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已算出什麼時間必有東南風了,七星壇借風只是他的脫身之計。周瑜認為這風真是借來的,是諸葛亮的奇門盾甲有奪天地造化之功,所以派丁奉、徐盛殺死諸葛亮。諸葛亮“借”風完畢後安全脫險,他早派趙雲提前到七星壇附近接自己回去了。周瑜利用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大破曹兵,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諸葛亮也因這一戰成名,留下了諸葛亮借東風的悠美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