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焱焱

    說的這麼悲觀,好像詩詞在中國死了。女詩人餘秀華不是就憑實力出來的嗎?而且作品很火。這證明中國有給詩人成長立足空間。

    不是時代浮躁,也不是詩詞不再被人關注,縱觀世界歷史,哪個時代都有人反抗命運,覺得身處世界不合理;仔細想想,可能是你寫詩人不對啊,內心浮躁,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求取功名上,三心二意,沒有安靜專注寫出好作品,沒有影響力。你要是覺得時代浮躁,你要是覺得詩詞沒有出路,你就拿作品說話啊。據我所知,中國各個時代都有詩人名人出現,將人列舉出來不是難事,我覺得中國的學術氛圍很寬鬆。提問者太悲觀了。

  • 2 # 小墨文史

    1.可以採用自媒體傳播的方式,在自媒體上傳播詩詞文化,也可以讓我們的詩人穿上漂亮的古裝在自媒體上傳播古詩詞、或者是自己創作的詩詞,來吸引粉絲,如果能用自媒體方式,能帶領出全民作詩、作詞的時代,就在好不過了。

    2.可以培養我們下一代對詩詞的興趣,應該讓我的老師們,教孩子們讀詩、讀詞,講詩詞的美,讓孩子們產生興趣,而不是硬性的要求背。興趣是喜愛的源泉,要求是厭惡的源泉。

    3.我們應該讓孩子允許在語文考試中用詩詞去寫作文,而不是不準用“詩歌”或者“詩詞”去寫作,在我小時候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說,不能用詩歌去寫作文,詩歌是很難得到“高分”的。老師都不提倡用詩歌,我們的詩詞歌希望在哪裡?

    4.降低詩詞的要求,要讓販夫走卒都可以作詩、做詞。那些按律作詩、作詞的人們不要鄙視那些不按律做詩詞的。作詩、做詞白話又如何?人人都可以作詩、作詞,詩詞作品包容性強一些,才會有好詩人,好作品。

  • 3 # 老頑童76114974

    當今時代,題詩賦詞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是把對生活中的感受吐槽,有的人是付庸風雅,無病呻吟,當然不乏有真才實學之士抒發情感針砭時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更有自己的權利,對事物發表自己的認識和領悟,至於體裁,就涉及到各人的文學水平了,古風也好打油也罷,不反黨反人類,就可以一展身手。舞文弄墨的多了,自然會湧現出類拔萃者,正如沒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樣。有正便有反,一時興起寫詩寫詞的人,如果沒有從中收穫到知識,沒有感受到快樂,三分鐘的熱情自然就冷了。我認為不必糾結於現狀,不必刻意找什麼出路,順其自然罷。

  • 4 # 愛心智

    這個世界,沒有人會拒絕美好的東西。

    詩詞的出路,不僅是因為浮躁的人不看詞詩了,而是能寫詞詩的人也不多,詞詩是靠靈感,靠老天爺給飯吃,要寫出激盪人心的作品不是那麼容易就獲得,但是隻要是好東西,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我知道有一個會寫詩的人,他叫馮唐,這兄弟會當醫生,會開公司,會寫小說,會寫詩歌,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多面手,非常紅火,他還出了詩集,聽說很賣座。

    “春風十里不如你”拍成了電視劇,這可以說是一個搞詩詞有出路的典型例子。問題是,他走是多元的道路。時代已經進入多元發展的路子,詩詞必然也要吻合時代的需求,也要與時俱進,不然那能獲得讀者的共鳴呢。

    詩人除了深刻地融入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境界,真的必須多元發展,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甄別能力很高,體悟能力也高,要求也高,不會輕易為一般的詩詞鼓掌了,因為大家要的是真正有用,能拉昇自己的東西。

    那些聊以自我安慰的詩詞沒有出路,只有能醒目能揭示真理,道出生活真相,最好帶點電閃雷鳴一樣能量的詞詩才有出路!

  • 5 # 小白習文

    在古代,詩詞是一種表達心聲的手段,是檢驗學習成果的一種方法,甚至是娛樂的一種方式。

    在文體生活匱乏的年代,士人書生除了政治之外,唯有的共同話題就是詩詞。所以詩詞大行其道,士農工商共尊之。

     

    及至現代,無論是否“浮躁”,普羅大眾的文體生活豐富多樣,學生學者的表達心聲、檢驗學習成果、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詩詞因其門檻高、受眾少、用途無而逐漸沒落。

     

    詩詞就這樣消散於歷史長河嗎?非也。小眾並非無眾。如果你持功利之心看待詩詞,詩詞必無出路。而你把他當做言物詠志的一種方式,樂趣自在其中。

     

    詩詞的出路就在你的心中!

  • 6 # 一柱二丸郎

    任何時代詩詞都有出路。歷史長河中去體會,當下所謂的浮躁與古代的不得志心態,二者大同小異。不是時代問題,堅持的住就是出路。

  • 7 # 卿重

    詩詞簡潔明亮 深入人心 近現代人浮躁的心情有一些格格不入 但是華人骨子裡是都受古詩詞影響的 因為詩詞裡傳達美好 也禪意的表達生命的意義 有過經歷的人一定可以愛上古詩詞

  • 8 # 塵影飄零

    浮躁的時代造就了浮躁的人。浮躁的人有了空虛寂寞的心。人空虛了需要什麼呢,什麼東西能直指內心,滋養心靈呢?好的文字。

    中國是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詩詞在中國古往今來一路盛行。到唐宋達到鼎盛時代。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百廢待興,國家去要建設,經濟飛速發展,科技強國,娛樂盛起,詩詞甚至禮儀道德都我們遺忘,這點真的很可悲。對於如今詩詞的路在何方,也是很迷茫,第一,想要有出路還要靠國家教育的改革,從小學教材開始入手。

  • 9 # 花萼朵朵

    如今的社會,物質太豐富,各種誘惑,超前消費,房奴車奴,生活壓力山大,人心都變得非常浮躁。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談詩詞的出路在哪裡?估計會被人看做怪物。

    現在有幾個人還記得楚辭,唐詩,宋詞?估計一年裡面拿起書本的都沒有幾個。

    這次中國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自主隔離,足不出戶,讓很多人有了大把的時間,有些人無聊得不知所措,感覺要發瘋。

    但是如果我們拿起一本唐詩300首,拿起辛棄疾、李清照、李煜的詩詞,讀上一讀,你會感到就像煩躁的心裡注入一股清流,瞬間安靜下來。

    詩詞的美,在於靜下心來體會,細細品味,裡面有人生,有哲理。

    有人可能認為,詩詞這個東西,是古人的,他們太老了,落後於時代。但我認為,詩詞這樣美好的精髓,是亙古不變的。

    前段時間被大家追劇的慶餘年,我想大家不會忘記裡面最精彩的那一段,那就是範閒 在酒席宴上,背誦上百首優秀詩篇中的名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慶餘年這部劇取得高收視率,難道不是古詩詞給添了分,加了彩?

    我認為,恰恰是浮躁的年代,浮躁的人心,更需要有讓人心能夠沉靜下來的古詩詞。關鍵就是要將古老而美好的詩詞與現代媒體完美結合,與時俱進,才是最好的出路!

  • 10 # 真語者

    “出路”這個詞意味著,你眼中的當代詩歌置身一座牢籠,恰恰相反,我認為中國當代詩歌正處於最好的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來看廣義上的“詩歌”閱讀,這些讀者既包括象牙塔內的專業讀者,還有數不勝數的詩歌愛好者,而這僅僅是“詩”的閱讀,“歌”的文字,也就是歌詞的閱讀更是無法估量。許多人拼了命要把詩與歌分割開來,要打獨立戰爭,意圖保護詩的純粹,這完全是在犯傻,從“候人兮猗”到詩三百,詩的源頭就是歌,更不用說晚些出現的“詞”了,天生就是用來唱的。

    狹義上的當代詩歌指的是那些大多不能唱的所謂的嚴肅文學中的詩歌。當然,嚴肅文學這個稱謂也是無謂的人造產品,嚴肅與通俗並沒有好看或不好看的差別,我認為真正要分的話不妨用“為了名”還是“為了利”做一下粗略的劃分,因為真正的純文學是不可能被人看到的,大概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倒黴的卡夫卡。回到當代詩歌,對於追求不朽(為了名)的詩作而言,眼下也正是最好的時代,經歷了單一的抒情、敘事、口語、知識的爭辯之後,當代詩人終於摸索出萬花筒般的複雜詩藝,不要小看複雜,這是史詩的現代性所在。複雜詩歌幾乎在寫出的一剎那,就將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拒之門外,這正是某些詩人追求的效果,因為詩歌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任由眾人觀摩的猴戲,我們讀到的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無一不是那個時代的精英產物,世界原本就只該存在千分之一的詩人,百分之一的讀者,如今社會知識結構的變化導致我們有機會成為曾經的百分之一,但成為讀者和成為一個好讀者是兩碼事,如今,一個普通讀者可以興致勃勃地翻閱網路小說,但絕少能分清一首詩的好壞,因為形式層面的批評已經消解於無形,內容層面的複雜化使閱讀的難度倍增。當代詩歌的複雜化趨向使我們看到詩歌迴歸精英傳統的可能性,這是真正優秀的讀者和詩人所樂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計算機大四了,該不該去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