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為ta學做營養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將65歲定義為老人,然而,我們沒辦法說,進入生命的第65個年頭就是“老年”,或是65週歲生日的時候,就開始了“老年”生活。啪~~扣個戳,寶寶就是老年了!!!

    連續而各異的生活經歷,就意味著,當我們進入到生命的下半程,更具有個體性和差異性,那對於飲食習慣更是如此,原來的肉食者,減肉就是清淡,原來的重鹽者,減鹽就是清淡,而對於慢病患者本身,遵醫囑的飲食可能就意味著清淡。——說了這麼多廢話,那我們來說一說,下半場我們應該怎麼吃~

    1.拒絕肥胖,胖子不是一口吃出來的,是一口一口(此處省略800字)…吃出來的,病從口入,並不單指食品衛生問題,要知道我們的身體細胞,是透過我們所食用的食物來進行更新構建。

    要吃得健康營養,首推DASH飲食法,豐富我們的菜籃子和餐桌:

    多吃全穀食物和蔬菜。這類食物富含纖維、鈣、蛋白質和鉀,有助於控制或降低高血壓。

    ——減少主食中白米飯和白麵饅頭的比例,增加全谷雜豆、薯類作為主食,增加蔬菜的種類,特別是北方的冬天,別隻是大白菜和酸菜;

    適度吃瘦禽肉和魚類將有益心臟。

    ——用魚類、奶類、雞肉和堅果提供的蛋白質替代紅肉;

    愛吃甜食的話,就吃水果或果乾,拒絕飯後甜點。

    ——儘量不吃精加工的甜點、飲料,減少遊離糖的攝入,包括:紅糖、蜂蜜等;

    限制食鹽攝入量,最好以辣椒等調味料和檸檬取代額外食鹽。

    ——控制鹽的攝入量在6g以下,包括:醃菜、醬油、豆腐乳等都包括在這6g之內;

    2.調整口味,年齡的改變,不會改變身體對營養素的基本需求,而不同的烹調方式直接影響營養素的留存率,烹調方式建議選擇清蒸、水煮、急火快炒,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減少油炸、紅燒等烹製方式,不食用動物油脂(肉眼可見的板油及油脂,不建議食用),控制每日的食用油總量不高於25g;

    3.每餐小分量,儘量食用新鮮的食材,減少剩菜剩飯的產生,如果不方便每餐都新制,建議在製作完成後,分成小份,放進冰箱進行冷藏,再次食用時,充分加熱再食用。

    所以,不是老年人飲食越清淡越好,而是建議大家平衡膳食,採用健康的飲食方式。

  • 2 # 茄子營養師

    很多人都覺得老年人越瘦越好,飲食越清淡越好,‘有錢難買老來瘦’,真的是這樣嗎?也許飲食清淡會在一定程度減少胃腸負擔,更加容易消化,而且會防止一些因為油膩而引發的疾病。但是過猶不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體質降低,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建議,就算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也不要過分強求飲食清淡。

    在所有營養素中,蛋白質在人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裡面提供優質蛋白的、人體吸收利用率最高的是動物蛋白,而非植物蛋白,所以即使大豆有植物肉的美譽,但它的生物利用率還是不能和動物蛋白相比擬。大多數的海產品也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還有一些人體非常需要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非常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因此,在保證清淡的蔬菜攝入的同時,老年人還是要適當的吃一些雞、鴨、瘦肉、魚蝦之類的葷菜,對人體是大有益處的。

  • 3 # 美中嘉和談腫瘤

    愛乾淨,更要講衛生,淺談清淡飲食

    很多人以為乾淨和衛生是一個問題,從我們專業角度看,卻代表了不同的高度。

    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吧,你做米飯前淘米嗎? 老媽和媳婦會從乾淨的角度說:“必須洗,不然多髒啊?”我小時候也是要淘米的,那時主要是有摻沙子的,淘米的重點是上面漂浮的糠皮和最後沉在底部的沙石;現在的米里已經很少能看到這兩種東西了。

    那麼現在淘米會得到什麼呢? 經測算,大米經過淘洗,維生素B1損失率40%~60%,維生素B2和尼克酸損失為23%~25%,碳水化合物為2%,無機鹽為70%,淘洗次數越多,洗的水溫越高,在水中浸泡的時間越長,各種營養素的損失就越嚴重。當我引經據典一番,不淘米就蒸飯時,獲得的評價是:你就是懶……

    還有,擇芹菜時不去掉葉子:你就是懶……

    黃瓜、西紅柿,能涼拌就不做熱菜:你就是懶……

    各種肉、菜不分別炒了,直接進火鍋:你就是懶……

    今天,懶人從健康飲食的角度講一下這些做法的理由。

    說到健康飲食,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清淡了,這個淡雅清新的詞彙中幾乎囊括了飲食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做到了清淡,就幾乎達到了基本的健康要求。需要澄清的一點,清淡飲食不是節食,不是純素食,不是都生吃,不是不乾不淨,也不是沒有味道。 清淡飲食指的是少油、少糖、少鹽、少脂肪、少辛辣刺激的飲食,通常口味會比較清淡。(前提是乾淨啊,不先去掉髒東西只說清淡,那是真的太懶。) 從營養學角度,清淡飲食能體現食物的真味,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的營養成分。

    下面分別解釋一下。

    01 少油、少脂

    雖然在做菜時,少油、少脂看起來是兩個問題,但在飲食營養中,油和脂肪是同一種物質,也就是要減少脂肪的攝入。 少油通常是指減少食用油,除了少量使用的葷油外,液體食用油主要成分就是植物脂肪,包括花生油、橄欖油、棕櫚油、大豆油、芝麻油、菜籽油、葵花子油、山茶油、粟米油、火麻油、玉米油、芥花子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都需要控制量。

    原因呢,首先是因為,油是能量密度最高的食物,很容易引發體重超重到肥胖。資料顯示,體重超重可以引起7.8%的腫瘤發病和6.5%的腫瘤死亡。更何況,過多油脂還能增加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的發生,造成的健康問題更多。在這個方面,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會好於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品種,簡單說橄欖油好於花生油、大豆油等,棕櫚油最差。

    大家可以看看,泡麵、油炸食品甚至蛋糕中很多都使用的是棕櫚油,買東西時一看這個,就請果斷放棄,作為工業用油是很好的,就不該給人吃!現實情況是,棕櫚油已經是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因為它產量高,不易變質,還便宜。

    第二個原因是,中餐中有很多油是用來煎炒烹炸,這種操作讓食物處在了更高的溫度中。 這個景象大家都見過吧,對於食物來說,如此高溫下很多營養成分被破壞,還會產生各種致癌物質。從溫度角度看涼拌是常溫,40攝氏度以下,蒸、煮、燉、汆等在水的沸點附近,100攝氏度;油炸就是油的沸點了;大豆油230,菜籽油335,花生油355攝氏度左右;最高的是燒烤,可以達到近千攝氏度,這時脂肪、蛋白質甚至碳水化合物燒焦後都能成為致癌物。溫度過高會產生更多致癌化學物質。 例如,肉類,魚和家禽在火上燒烤會產生亞硝胺,這是一種致癌物;在鐵板上烤肉也會產生亞硝胺,烴類和苯並芘等致癌物;而肉燒焦時,會產生多環烴和自由基。其他很多營養素在高溫環境中也會大量破壞,最明顯的是維生素,而且溫度越高,破壞越嚴重。

    我們不是反對加熱食物,比如蛋白質反而是常溫環境下長鏈氨基酸形成穩定的螺旋結構,難以被消化和吸收,雞蛋、肉類等經加溫熟透後蛋白質變性,更易消化。有研究顯示人類學會用火後,吃肉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促進了大腦和體格的發育,促成了人類獲得了地球的統治地位。加工食物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少傳染病,細菌、病毒經過加熱,加酸等,可以因蛋白質變性而滅活。

    02 少鹽

    " 每天保證鹽的攝入量低於6克

    1 改變口味過鹹的習慣 特別是東北菜、魯菜、川菜等,還有傳統飲食中喜歡喝粥就鹹菜,這個鹹菜就是典型的不清淡飲食,不新鮮,鹽太多,而且幾乎沒有營養價值。

    3 拒絕醃製食品

    大家都知道醃製、熏製食品不好,但這些食品能源遠流長的留存下來,自然有他的道理。

    首先,過去是沒有冰箱的,很多的食物過了季節就吃不到了,而且很容易變質。這時用鹽,偶爾用糖醃製起來,可以長期食用,再加上調料,味道還很好。

    其次,人類長期的最重要健康問題是營養不良和感染,吃醃製食物對這些沒有大的影響,甚至還增加了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所以,人們根本不覺得這些食物有什麼不好。

    最後,醃製食物解決了儲存和運輸的問題,而且配方固定,品質有保障,這些都利於銷售,所以市場販賣的食物中,醃製食物佔比很大,新鮮的太容易壞了,賣不出去就砸手裡了。所以,很多老字號,賣的都是醃製食物。

    現代社會,以上的三個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慢性病成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醃製食物終於“墮落”成了垃圾食品。 我們來看看美國提供的證據:1930年,胃癌死亡率是全美男性癌症死亡率頭把交椅,在女性死亡率中排行第二。而如今,美國的胃癌死亡率連前10都擠不進去。具體數值上,男性死亡率從1930年的46/10萬跌到了4/10萬,女性則從35/10萬跌到了2/10萬。 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公共衛生工作做得好,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大大下降;第二,食物儲存方式進步,主要原因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冰箱普及了(醃製食物大大減少)…… 就是這麼簡單,相信隨著科技進步,科普宣傳到位,醃製食物會逐漸自行消失。

    4 減少調味汁用量 可以在烹調時加醋提高鮮香味,也可以多加入蔬菜、水果提味,同時就減少了醬油和調味汁用量。

    03 減少新增糖

    愛吃糖是人的天性,因為在食物匱乏的漫長歲月,只有愛吃糖的祖先才能更好的生活繁衍下來。糖是吸收最快,代謝最便捷的能量物質。 可是到了現代,食物突然豐富了,我們的身體還適應不了這麼多的美味,首先就是控制血糖的胰島素被大量消耗後,供不應求導致的糖尿病,會造成全身的損害。對抗本能是痛苦而困難的,我們建議還是從控制總量入手,好吃的東西可以嚐嚐,一定不能多吃。特別是從小就不要在各種食物中加糖,學會從天然食物中品嚐不同的味道。

    04 減少辛辣刺激

    辣椒傳入中國時間不長,明清時期逐漸成為重要的調味料,卻快速搶佔了大量市場。辣椒的不適反應就是咱們常說的“上火”,比如咽乾咽痛,口腔潰瘍,腹脹腹痛等。對於腫瘤患者,在出現了消化道潰瘍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食用辣椒,其他消化道症狀時比如腹瀉、腹痛等也不要吃辣。還有就是放療或者化療出現了面板反應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食物刺激。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已經超重的人,不要在食物中加入辣椒了,真的不利於減肥的。

    05 少加工食物

    澄清一個理念,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聖人的這個觀點到現代社會幾乎完全顛覆。現在的食材,不要太挑剔,儘量保留完全。 文章開頭的例子,擇芹菜時去掉綠葉就是很不好的習慣。吃白菜時只吃葉子,不要菜幫也是不好的,菜幫中維生素和纖維素的含量更高。 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富強粉比標準粉貴,因為富強粉對應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一等麵粉,是小麥種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麵粉,價格高,口味好,但營養價值相對全麥粉低了很多,現在超市通常以獨立包裝的高檔“餃子面”形式出售,曾經是比較奢侈的居家麵食原料。 從營養學角度,正好相反,成分越雜,加入種子成分越全的食物,營養才越全面,標準粉是更加物美價廉的選擇。 在此提醒大家對面食的健康評比,主食中饅頭、麵條、疙瘩湯要好於麵包,因為麵包中要加更多的鹽,還需要加黃油,而且要用更高的溫度烘烤,已經有資料顯示,烤麵包後周圍深色的部分,會含有更多的致癌物質。 咱們中餐常用的麵食加工方法很多。麵粉經發酵製成饅頭後,維生素B1、維生素B6含量分別降低10.85%~21.02%與5.85%~11.53%;維生素B2含量增加14.70%~38.24%,煙酸含量增加35.20%~116.20%。 水煮麵條、烙餅和油條對比結果是:維生素B1損失分別為19.60%、3.39%和64.75%;維生素B2損失分別為2.94%、14.71%和69.12%。也就是說饅頭、烙餅營養素損失相對少,撈麵條的營養素損失較多,但是很多是融入了湯中,原湯化原食就可以彌補回來。油炸的麵食,比如油條、油餅、麻花等,營養最差。因為加工溫度高,製作時需要加入鹼,維生素B2及煙酸損失超過50%,這還沒有計算油反覆燒開造成的致癌物積聚。

    文末小貼士 衛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個貨真價實的醫學專用詞彙,最早的記錄在《黃帝內經。靈樞》,(這本書被稱為中醫開山立派的標誌,相信無人質疑),其中表述的是護衛生命的意思,類似於“養生”。現在一般解釋為:講究清潔,預防疾病,有益健康。 很欽佩有朋友能耐心讀到這裡……祝家家乾淨衛生,人人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蔡美琴,周建烈,不同的溫度對食物中微量營養素的影響:中國臨床營養雜誌,2002,6,Vol.10.2:147-149.

    [2] 赫麗萍,何燕等。麵食烹調對維生素B族的影響。華中醫學雜誌,2000,24(3):119-120.

    [3] Rebecca L Siegel,MPH et al. An Assessment of Progress in Cancer Control .CA Cancer J Clin .2018;0000:0000.

  • 4 # 江南愛運動

    老李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跟肉類徹底決裂,崇尚清淡即健康。“注意清淡飲食”,這恐怕是最常聽見的一句醫囑了,但吃素就能健康長壽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營養研究室主任醫師常翠青表示,如果老年人長期吃素,會造成體內缺乏蛋白質、鐵、維生素B12、維生素D、鋅等營養元素,從而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 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昌的老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後只能換人工關節,不然隨時會危及生命。 在這裡老李就要說一句了,如果中老年人不注意營養均衡,少吃甚至不吃某些食物,反而容易加快身體器官功能衰退。 1:不吃肉營養不足,老得更快 老人吃得過分清淡,體內的血紅素含量就會降低,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另外,缺肉還會降低老人的身體免疫力,使體質下降,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尤其是很多老人都喜歡鍛鍊,鍛鍊會消耗能量,如果長期不吃肉,更沒有足夠的體力鍛鍊身體了。 2:吃肉並不一定會導致膽固醇上升 如今,網上關於“肉吃太多,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三高”等可謂鋪天蓋地,這讓大家對吃肉導致血膽固醇升高的擔憂更強烈了。 實際上,肉類中的膽固醇對於升高人體膽固醇的作用,並不是那麼聳人聽聞。 人體內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大約70%~80%由肝臟合成,只有很小一部分是來自飲食。而且,食物中的膽固醇其實是一種脂類。它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合成維生素D、膽汁和部分激素的材料。 正常飲食情況下,食物中膽固醇對血液中膽固醇的影響有限。不用過於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更不要以為只要吃肉就會導致膽固醇高。 3:肉與豆類搭配,防止動脈硬化 豆製品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讓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小,不向血管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比如瘦肉炒黃豆、燉肉加腐竹等方式均可。 4: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魚 吃肉有講究,記住一句口訣:“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魚”,就是說吃豬牛羊這些畜類的肉,不如吃雞鴨鵝這些禽類的肉;吃雞鴨鵝,不如吃魚類海鮮。畜類肉裡面脂肪含量高,不易消化還影響血糖血脂;禽類脂肪較少,而魚肉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換句話說,老年人的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蛋白質利用率低,所以建議儘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主要是少吃紅肉,儘量吃白肉。 魚肉好消化,脂肪含量低,而且還有各種營養蛋白質,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吃魚肉不僅影響很小,還能夠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痴呆,而海魚要比河魚更有益。 最後老李囉嗦幾句,對於普通老年人來說,只要合理烹調,合理規劃食量、比例和攝入肉類會對健康有所助益。此外不能忘記,飲食養生只是長壽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心情,充足的體力活動,合理的作息時間,清新的空氣等等,對健康長壽都是非常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字組什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