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偉生活vlog

    任何企業裁員,都是在考慮了開支之後的選擇。

    其實銀行裁員,早在之前幾年相關議論就喧囂塵上了。

    一,櫃員機,網路銀行,手機銀行代替大量人工。

    之前這些也一直存在,但是沒有裁員,是因為當時的社會主力,並不很會用這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社會主力都是80-90後了,對於這些物品都能熟練運用,所以現在才開始出現大量現象,其實我們現在去銀行辦事的機會並不多,一般銀行視窗也開的少了。

    大多數都是搞金融服務的。

    二,近幾年金融層面並不好,相關從業人員能感受到來自上層的檢查越來越嚴格。

    據說在上海那邊,走在路上穿著金融行業相關服裝去上班的,都容易給卡主查身份證工作證。

    所以,銀行裁員勢在必行,櫃員這個職業肯定會被一壓再壓。

    至於該如何生存,如果還想在銀行行業的話,就要看目前銀行的主要業務方向是什麼,朝這個方向發展必然是對的。

    任何行業都離不開人,能者上,庸者讓是必然的。加強學習,增強能力是唯一出路。

  • 2 # 浮雲財經觀

    銀行裁員,在浮雲君看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銀行裁員潮反應的是數字化、智慧化社會對於普通勞動力生存空間的擠壓

    隨著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的普及,各路銀行 APP 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部分的業務,都已經可以在網上辦理,比如換匯、理財、存定期,一部智慧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完成操作。很多銀行的網點甚至已經成為多餘,在成本的考量之下,越來越多銀行實際已經開始減少分佈在各地的網點,當然,隨之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的銀行從業者遭遇失業。

    即便是偶爾一次進入銀行辦理業務,比如啟用銀行卡,開通網上銀行等基本業務,現在我們使用者都可以直接在機器上辦理,效率高,還基本不用排隊,一個銀行網點,往往實際需求的工作人員數量已經很少。

    曾經的銀行工作職位被大家稱之為“鐵飯碗”,很多人搶破頭皮也想進入銀行體系,但是到了現在,那些曾經的“天之驕子”卻需要面對中年失業的危機!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技術壁壘的進一步突破,不僅僅是銀行工作者,工廠的操作工、裝置維修工、搬運工都會被越來越智慧、高效的機器人所取代,浮雲君所在的公司,自動化已經取代了 近乎 70% 的人力!

    而在未來 10 年,無人駕駛汽車步入我們的生活,大批的公交車、計程車、外賣、快遞人員都將面臨失業的危機!

    面對越來越“可怕”的智慧化,我們應該怎麼辦?

    要想自己不被機器所取代,就需要堅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成長的速度達到甚至超過機器成長的速度!

    不僅僅專注學習於自己所在的領域,比如浮雲君是一位工程師,對於法律、金融、語言、AI、文學 等等方面也要有所涉獵和學習,透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和沉澱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價值,即便是遭遇失業,憑藉自己的才能和學識也能夠找到其他的工作。

    其實,業餘時間從事一門副業,並且不斷堅持,也是應對中年危機較好的方法。

    副業可以與本行業相關,也可以和自己興趣相關,雖然起初大部分收益不多,但是十年、八年如一日地堅持,把副業和主業一樣認真對待,讓自己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那麼獲得可觀的回報還是可以期待的。

    即便是主業遭遇了失業,還可以憑藉副業“續命”,這不是很好的考量嗎?

    總結

    面對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機器人、自動化和數字化,在未來大部分人遭遇失業和中年危機都是可以預料的。想要讓自己不至於中年遭遇困頓,堅持學習、不斷吸取新的概念的想法、進行新的嘗試是很重要的,為了不被時代所淘汰,我們需要加倍努力!

    中年危機和失業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一旦發生就會成為晴天霹靂,還是早點有所防備比較妥當!

  • 3 # 毒舌財經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來銀行業的收入都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讓人羨慕的一個行業,所以很多人都向往銀行的工作。但是最近幾年銀行業的日子其實也並不大,無論是國內的銀行還是全球其他銀行,都陷入了裁員潮當中。

    據彭博統計的有關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銀行宣佈裁員,累計裁員接近8萬人,這個資料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其中歐洲是裁員的重災區,2019年歐洲地區的銀行計劃裁員達到6.35萬人,佔全球裁員總數的82%,這裡面計劃裁員最多的銀行分別是德意志銀行裁員1.8萬,義大利裕信銀行裁員8000人,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裁員5400人。

    但是彭博社所統計的這些資料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全球的裁員資料,實際上2019年全球各大銀行裁員的數量要比7.8萬多出很多。比如彭博社所統計到的亞太地區宣佈裁員的數量只有513人,但實際上亞洲很多銀行單個銀行的裁員數量都已經超過513人了,只是很多銀行沒有進行官方宣佈,所以沒統計到資料而已。

    比如根據2019年上半年各大銀行財報資料顯示,在A股33家上市銀行當中,有21家銀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合計裁員人數超過3.8萬人。

    實際上自從2008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大銀行都在不斷的裁員,其中2015年達到了一個小高峰,此後很多銀行的裁員都加快步伐。從2015年到2019年,全球各大銀行累計裁員人數已經超過42萬人。

    至於為什麼全球銀行業會進入裁員潮當中,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全球經濟發展不理想。

    自從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很多國家的經濟都陷入了發展緩慢當中,至今仍然有很多國家沒有緩過來,而最近這兩年時間全球又開始經歷一輪經濟放緩的態勢,特別是在全球貿易爭端不斷加劇的情況下,整個經濟環境都不太理想。

    而經濟是金融業賴以生存的基礎,經濟發展不理想,銀行業也不可能過上好日子。所以在經濟發展放緩的情況下,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對應的只能透過解僱員工來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負利率的影響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經濟發展放緩,很多西方國家都降低利率,試圖透過低利率來刺激社會投資,從而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而實行負利率之後,影響最大的就是銀行。

    銀行是透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賺取利差的,如果利率降低了甚至是負利率,那麼銀行的盈利空間是非常小的。目前歐洲很多國家都實行負利率,包括亞洲的日本也實行負利率。

    特別是自從2019年8月份美聯儲連續多次降息之後,全球各大央行也紛紛跟著降息,現在很多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非常低,銀行的盈利空間嚴重被壓縮,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所以這些銀行只能透過裁員來節省成本的支出。

    第三、銀行業科技的進步。

    在這一輪全球銀行裁員潮當中,不僅是那些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大量裁員,在一些新興經濟國家也出現裁員。比如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仍然是比較快的,每年的經濟增速仍然維持在6%以上,而且中國的利率也相對來說比較高,各銀行的盈利仍然非常可觀,一些大銀行一年的利潤就達到上千億,每天賺錢好幾個億。

    但即便這些銀行發展的很好,他們同樣也在不斷地裁員,比如2018年六大國有銀行的員工人數都紛紛減少,其中人數減少最多的是農業銀行,減少人數達到13,616人,建設銀行的員工人數也減少6600個人以上。

    而這些盈利能力比較強,發展比較好的銀行之所以出現裁員,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銀行業科技的進步。

    最近幾年隨著機器人以及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銀行很多崗位都可以實現自動化,很多銀行的業務都可以透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來辦理,即便是到櫃檯辦理,90%以上的業務基本上都可以透過自助終端來實現。所以現在很多銀行都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因此各大銀行只能透過裁員來節省成本提高利潤。

    面對裁員潮,銀行被裁員工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銀行業可是非常吃香的行業,即便目前仍然是很多人嚮往著行業,但是隨著全球銀行業裁員潮的到來,很多銀行工作人員都開始有危機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裁員。

    那對於被裁員的銀行員工來說,他們該何去何從呢?如何重新找到新的工作呢?

    實際目前不僅是銀行業有裁員潮,其他行業同樣也有裁員潮,即便是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也開始宣佈裁員了,說明目前整個經濟環境確實是不太理想。但是面對裁員潮大家也不必過度擔心,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便不在銀行工作了,大家仍然有其他工作可以選擇,從銀行辭職出來之後,大家一般有幾個去向可以選擇。

    第一、轉到其他銀行去

    雖然銀行業總體是處於裁員趨勢當中,但也有一些銀行仍然在迅猛發展,員工在不斷增加,比如2019年上半年,類似浦發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這些銀行的員工規模都是在不斷增加的

    因此大家被銀行裁掉之後,如果自己有能力有客戶資源,完全可以投靠到其他銀行當中去,這是最直接的再就業方法。

    第二、到其他金融機構去

    金融行業出來銀行之外還有其他型別的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擔保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理財公司,p2p公司,網貸公司,徵信公司等等,這些非銀金融業對於從銀行辭職出來的人一般都是比較有興趣的。

    第三、自主創業

    在現實當中確實有不少人從銀行辭職出來之後自己創業的,而且有些人創業做的還挺好的,如果大家有一定的人脈資源,有一定的能力創業也不失為一個出路。

    第四、到其他行業中

    雖然現在很多行業都有一些專業上的要求,但嚴格上來說,只要你有能力,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去工作,現在很多行業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只要大家有能力肯努力,其實到其他行業當中去也照樣可以混得很好。

  • 4 # 鄉下老白菜

    銀行裁員透露出二個方面,網際網路資訊傳遞、互動方式的衝擊與社會財富二極分化的趨勢。

    銀行業的裁員主要是網點和一線櫃員的裁撤,這些年銀行也經歷了先降低櫃員人工成本,比如採用派遣制或者有區別的勞動合同方式降低人員成本。隨著大勢發展銀行只能進一步的收縮網點、裁撤人員,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低效網點會被裁撤。

    銀行業作為最古老的行業,一直都會是常青樹。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銀行業的轉型和業務模式的變更,並不是銀行業長期看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

    財富的二極分化對銀行零售業務衝擊是網點收縮的主要原因,每年的私人銀行業務的報告都會撥動大家的心旋。2018年底公佈的資料北京是全國高淨值人群比列最高的地區,達到了千分之7.4。

    網際網路的出現對銀行業的衝擊也是銀行收縮的動力:

    首先:各種網際網路金融業態的出現,吸收了大量的零售業務。

    其次:網際網路新增了各種支付手段,讓大量的銀行零售業務也不需要透過銀行處理。

    總結:銀行收縮網點主要動力是財富分化,有價值的客戶資金量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銀行更喜歡大客戶了。科技的進步讓傳統零售業務出現遷移到其它交易平臺,銀行有縮減零售業務的可能。

    銀行網點收縮只是順應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並不是銀行業衰敗了。金融業是現代社會的基礎,並不會出現我們現象中的衰落,只是會不斷轉型。

  • 5 # A亞特斯

    2019年全球銀行業裁員超過7.7萬人次

    據彭博的一份資料顯示,2014年至2019年全球銀行裁員總人數已超過42.5萬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銀行業裁員人數達7.77萬人,但實際的人數可能遠遠不止,因為很多銀行都是悄悄裁員的,根本就沒有披露裁員的計劃。

    根據彭博的報告顯示,2019年歐洲銀行是裁員重災區,“官宣”計劃裁員6.35萬人,佔裁員總數的近82%。其中的德意志銀行裁員1.8萬人,排名第一,其次是義大利最大的商業銀行裕信銀行,裁員8000人。北美銀行排在第二,計劃解僱近7669人;拉丁美洲的銀行位居第三,“官宣”裁員3500人。而亞太地區“官宣”裁員的數量最小,只有513人。

    其實在過去的5年間,銀行的裁員潮是一直沒有間斷過。從2014年開始,2015年到達一個高點,直到2019年又重新衝上一個小高峰。可以這麼說,銀行裁員潮不僅僅在國外洶湧,在國內也是一浪接一浪。

    根據五行大公佈的年報資料,我們對比了2017年和2018年的資料,2019年相信員工人數還會進一步的縮減。總的來看,2017年五大行縮減了2.7萬人,2018年五大行繼續裁員2.6萬人,2019年相信這個數字估計也不會低於2萬人次。

    這樣一個銀行的裁員潮意味著什麼呢?是否就是意味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呢?從國際上的形勢來看,導致裁員潮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放緩;但是回看國內,主要還是技術變遷和競爭環境的變化所導致。下面就讓我們逐一來看看。

    經濟放緩是關鍵因素

    1、歐洲經濟一直萎靡不振是銀行裁員的主因

    歐洲地區的經濟放緩已經連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包括歐洲地區經濟的火車頭德國,英國和義大利,均陷入了增速下滑的境地。

    從1980年開始,歐盟GDP在全球經濟體中的比重就開始一路下滑,增速自從金融危機以後就一直在萎靡不振。作為歐盟經濟的火車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經濟總量約為佔歐元區19國的75%。在2018年實現小幅回升後,2019年歐盟的經濟情況似乎並不樂觀。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預測,歐元區GDP增速將從2018年的1.9%放緩至2019年的1.2%。而歐盟第一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減緩過半,由2018年的1.4%降至0.5%;義大利的GDP增速更是由2018年的0.9%驟減至0.1%。

    整體下滑的經濟形勢,使得歐洲地區不得不透過利率寬鬆(負利率)來繼續刺激經濟的增長,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惡化了銀行的競爭環境。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使得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很難轉嫁到客戶身上,這加大了銀行的盈利壓力,而且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銀行的經營壓力進一步上升。雙重夾擊使得銀行不得不透過削減成本來降低業績壓力,而人力成本是這裡面最直接可見,見效最快的成本,這也是歐洲成為銀行裁員重災區的最根本的因素。

    但銀行裁員並非是大規模的裁員,而是根據經營的情況進行的正常的經營行為,並非是因為經濟惡化,企業虧損做出的決定,這是有本質區別的。這是我們需要重點區分的驅動因素,因此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影響最大的還是銀行的工作人員。

    2、國內銀行業競爭激烈是裁員的重要因素

    回看國內銀行的裁員情況,相比國際上而言,其實是相對比較輕微的。

    而2018年中國銀行裁員的人數也不過幾萬人,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少的,但是這是一個趨勢。因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國內銀行在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的情況下,是有很大動力去鋪設人工智慧櫃檯去替代人工的,畢竟其他的銀行都在做,如果你不做,那你的成本就高,你就沒辦法競爭過別人。目前智慧櫃檯業務開始逐漸進入大型銀行的網點,透過試執行開始逐步過渡後,就會減少對相應櫃檯人員的需求,這是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因此,中國銀行業的裁員潮主要還是基於競爭環境的變化所導致的,這一點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並沒有太多的直接影響,反而會提高客戶在銀行辦業務的體驗,但是會影響部分櫃檯人員的工作飯碗。

    因此,要理性看待銀行裁員的背後的真實原因,不能因為看到裁員就認為是因為經濟的整體原因所導致,行業競爭環境的變化,科技的進步也有可能促使裁員的出現。只要是屬於行業的正常調整,反而會促進行業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車主都選擇去4S店做保養,難道真的是因為有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