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賽是田徑運動的一類,是在田徑場規定的區域內進行的跳躍及投擲專案競賽的統稱,分為跳和擲,其中跳的專案有:跳高、跳遠、三級跳遠、撐杆跳高;擲的專案有:鉛球、鐵餅、標槍、鏈球等。以高度或距離來計算成績,決定名次。在田賽的各項比賽中,如參加人數過多,可先舉行及格賽,達到及格標準的參加正式比賽。遠度專案(投擲和跳遠)的正式比賽人數超過8人時,每人先試擲或試跳3次,擇優選8人,每人再試擲(跳)3次,以6次中的最好成績為比賽成績並以此排名次。高度專案(跳高)的正式比賽,裁判員先宣佈起跳高度和橫杆升高幅度的計劃,每個高度運動員都可試跳3次,運動員可以選擇起跳高度(不低於規定的高度),可對任何一次高度提出“免跳”。試跳時,連續失敗3次,不能再繼續比賽。試跳的最高成績為本人的比賽成績,並以此排名次。所有田賽專案,運動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擲或試跳,違者作為一次失敗,如再無故拖延,不得繼續參加比賽(以前的成績有效)。丈量遠度或高度,除鐵餅、標槍、鏈球以2釐米為最小計量單位(如60.23米計為60.22米)外,其他專案的最小計量單位均為1釐米。 徑賽類專案 一、短距離跑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的距離。比賽專案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於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專案,而且在其他運動專案的訓練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於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根據記載,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了短跑比賽專案。當時跑的姿勢是軀幹前傾較大,大腿抬得很高,腳落地離重心較近,步幅較小的“踏步式”跑法。起跑是採用“站立式”姿勢,並把大石塊置於腳後,借推蹬巨石之力來加快起跑的速度。 一八八七年,開始採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上才被正式採用。在這個階段中,短跑技術有了很大的演變,由腳跟先著地改進為前腳掌著地,並形成了一種“擺動式”的跑法。由於短跑技術的改進,推動了短跑成績的迅速提高。 一八九四年,創造了第一個100米的世界紀錄,成績為11”2。以後經過七十四年時間,於一九六八年創造了9”9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的紀錄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賽專案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屆奧運全,當時成績為22”2。到一九六八年,經過六十八年,創造了19”83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一八九六年第一屆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所創造的400米紀錄是54”2,經過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創造出43”86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 女子參加短跑比賽是從一九二八年第九屆奧運會開始的,當時100米紀錄是12”2。 經過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創造了10”88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女子200米比賽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才開始,經過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績(電動計時)。由於短跑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促進了其他田徑運動專案的發展。 自從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徑隊短跑運動員以10”6的成績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舊紀錄之後,中國男子短跑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短短几年內,四川選手又以10秒整的優異成績(手記時)平了當時的100米世界紀錄,轟動了世界體壇,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得了榮譽。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紀錄9秒84是由美國運動員保持的,全國紀錄為10秒20。 二、中、長跑距離跑 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活動技能。人從小時學會走,緊接著就學會了跑。人人都能跑,但是,跑得快而持久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要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正確的練習方法。 中、長跑距離是發展耐長久的專案,長時間的連續的肌肉活動,是這個專案的特點。它一方要求儘量減少能量的消耗,維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據比賽的情況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運動員在跑的全程中,正確地掌握技術和合理地分配體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輕鬆協調,重心移動平穩,直線性強,有良好的節奏;要儘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鬆交替的能力,既講究動作效果,又注重節省體力。這些要求,跑的距離愈長,它愈顯得重要。 各種距離跑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距離的長短和跑的強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術細節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中、長距離跑作為運動比賽專案的技術,據已有資料看來大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合稱。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和女子800米、1500米屬於中距離跑;男子5000米、10000米和女子3000米、5000米、10000米屬於長距離跑。少年的中、長距離跑專案是: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女子400米、800米、1500米和3000米。 男子8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八九三年創造的,成績是2’5”,目前的世界紀錄(到一九九七年八月為止,下同)是1’41”24。15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八九二年創造的,成績是4’24”6,目前的世界紀錄是3’27”37。5000米和10000米的第一個世界紀錄都是一八九七年創造的,成績分別為16’34”6和34’28”8,目前的世界紀錄分別是12’44”39和26’38”08。3000米還未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 女子中、長跑專案開展較晚,8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九二八年創造的,成績是2’16”8,目前的世界紀錄是1’53”28。1500米開展得更晚些,一九七二年才列入二十屆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第一名的成績是4’1”4,目前的世界紀錄是3’50”46,是由中國選手曲雲霞保持。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開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目前的世界紀錄分別是8’06”11(王軍霞)、14’36”45和29’31”78(王軍霞)。 三、跨欄跑 跨越障礙物是人類在長期生產以及與自然作鬥爭中所形成的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作為田徑運動的跨欄跑,是由跨越障礙物的基本技能,發展演變而來。 跨欄跑,是途中設有固定數量、固定距離、固定高度欄架的短跑專案,也是田徑運動中技術比較複雜、節奏性比較強、鍛鍊價值比較高的專案。 從事跨欄跑運動,可以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並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彈跳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 跨欄跑的成績,取決於運動員的平跑速度、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兩者協調配合的能力。僅有好的跑速,而無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同樣,僅有合理技術,而無良好跑速,也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更高成績的。 跨欄跑的關鍵是快,這就是一要跑的快,二要完成跨越欄架一系列動作快。因此,任何距離跨欄跑的特點都是短時間大強度的工作。 動作自然,而且能以必要的幅度和較快的頻率完成,是現代跨欄跑技術的基本特徵。儘管跨欄跑的距離有長有短,欄架有高有低,欄間跑的步數有多有少,但是跨越欄架的技術是基本相同的。 跨欄跑在十九世紀最早出現於英國,當時叫障礙跑,是男子專案,採用一般的柵欄做障礙物。後來出現了埋在地上的木欄架,以後又改為象鋸木柴用的支架。跨越這類障礙物,不但危險,而且還容易發生傷害事故,而且也妨礙了跨欄跑技術的提高。 二十世紀初,出現了可移動的┻形欄架,促進了跨欄技術的發展。一九三五年比賽中採用了l形的欄架,欄架底部加重,欄板只要受到3.6-4公斤的衝撞力量,就會向前翻倒,欄架的這種結構,一直被沿用到現在。 一八三七年在英國首次舉行了大學生跨欄跑比賽。 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就有了跨欄跑比賽。當時跨欄的技術很不完善,不是跨欄,而是前腿彎著繞過欄,因此成績不高,這屆運動會冠軍的成績是17”6。 一九零零年第二屆奧運會,跨欄技術已有所改進,創造了“跨欄步”技術,美國運動員獲得了110米跨欄冠軍,成績是15”4。 一九零八年第四屆奧運會,美國運動員採用了上體前傾的過欄姿勢,並改進了起跨腿的動作(起跨腿蹬地結束後不直接前拉,而是經過體側向前提拉過欄),以15”的成績獲得了冠軍。 一九二零年--一九二二年加拿大運動員除了用上體前傾幫助起跨腿過欄,避免身體重心上升過高外,還採用了單臂前擺幫助上體前傾的跨欄技術,以14”8的成績獲得了第七屆奧運會的冠軍。 一九三六年美國運動員過欄時把擺動腿的膝抬得很高,這對過欄後第一步迅速落地起著很大作用,技術又有了改進,以14”2的成績獲得了第十一屆奧運會的冠軍。 一九五九年西德運動員創造了13”2 的世界紀錄(人工計時)。直到一九七三年美國運動員才以13”1的成績重新整理了紀錄。到一九八零年止的世界紀錄是電動計時為13”16,人工計時為13”。 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塑膠跑道的出現,跨欄跑的技術又有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跨欄向跑欄過渡,全程跑的速度提高了(110米跨欄跑平均速度每秒8-9米,女子100米跨欄為每秒8米),“跨欄步”的絕對速度也有一定提高,過欄和欄間跑的速度更加接近。目前男子110米欄的世界紀錄為12”91,女子100米欄的世界紀錄為12”21。 男子400米跨欄跑從第二屆奧運會起,列為比賽專案,當時的欄高是76.2釐米,這屆運動會的冠軍是美國運動員,成績是57”6。一九零四年第三屆奧運會將欄高改為91.1釐米,冠軍的成績是58”。到了一九五六年,美國運動員以49”2的成績突破了50”大關。目前這個專案的世界紀錄是46”78。 女子80米跨欄跑於一九三二年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這屆奧運會冠軍的成績是11”7。這個專案的世界紀錄曾經達到10”2,是蘇聯運動員於一九六三年創造的。 一九六七年國際田聯決定,取消80米欄,將女子100欄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目前的世界紀錄是電動計時為12”21,人工計時為12”3。 女子400米跨欄跑,一九七三年起成為國際比賽專案,目前的世界紀錄是52”61(電動計時)。 四、馬拉松跑 公元前四九零年,希臘人和波斯人在希臘的馬拉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結果希臘人取得了勝利。為了把勝利的訊息很快地送到首都--雅典,就派了一個叫菲力比斯的戰士,從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當他到達雅典時已經精疲力盡,傳達了勝利的訊息以後便死去了。後來為了紀念這位戰士,在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上,舉行了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比賽,優勝者以2:58’50”的時間跑完了全程。當時的距離是40公里200米。在一九二零年又精確地測量了這段距離為42公里195米,以後就把這個距離作為正式馬拉松跑的距離,並列入了歷屆的奧運會比賽。馬拉松比賽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目前的男女馬拉松跑的最好成績分別為2:06’50”和2:21’06”。 馬拉松跑的技術,大致和長跑技術相似。由於它的距離長,並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進行,因此,在技術上還有些特點。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後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後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並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衝。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在加速跑、終點衝刺和上坡跑時,兩臂配合兩腿做積極的擺動,有利於跑速的提高。步長與步子的頻率應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身高、體重而確定,並根據途中地形的不同而進行調整,以保證用比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節奏要和跑速相適應,呼氣有適宜的深度。 沿斜坡向上跑時,身體應前傾些,步長可縮短,步頻應加快,兩臂要積極擺動,用前腳掌落地。順斜坡往下跑時,步長可稍大些,可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坡度較陡時),上體稍後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適宜的步長與步頻)。在公路上跑時,應該跑路面的平坦處(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馬拉松跑的動作要協調、省力,跑速要均勻,要善於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變跑的動作。馬拉松跑的運動量非常大,跑時必須注意跑的技術和節省體力,動作的節奏要合適,肌肉在不活動時要充分放鬆,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要反覆地體會動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以求不斷地提高運動成績。 五、3000米障礙跑 3000米障礙跑是長跑與跨越障礙相結合的運動專案。它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意志,而且還要求掌握正確的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技術。從事這項運動,可以發展耐力,提高內臟器官機能,培養勇敢頑強和不怕困難等優良品質。 3000米障礙跑,每圈設有五個障礙欄架,其中第四個障礙欄架前設有水池。全程共要跨過三十五次障礙,其中七次有水池。 十九世紀中葉,障礙跑這個專案首先在英國出現,第一次比賽是一八六四年在牛津大學舉行。一九零零年第二屆奧運會時列為正式比賽專案。以後幾屆奧運會障礙跑比賽的距離,是在2500米到4000米之間,直到第七屆奧運會才固定為3000米。目前3000米障礙跑的世界紀錄是7’59”18。 解放前舊中國沒有3000米障礙跑這個專案,解放後開展得也不普遍,直到一九五六年才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第一個全國紀錄是9’49”6,目前全國紀錄是8’47”1。 六、接力跑 接力跑是相互配合的集體徑賽專案。練習接力跑能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發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在田徑場上正式比賽的接力跑有:男、女4x100米,4x400米,有時女子還有4x200米。 在群眾性的體育活動當中,還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不同距離的團體接力、迎面(穿梭)接力、異程接力等。 接力跑的技術基本同短跑,只是要傳遞接力棒,要求各棒隊員之間協調配合,保證在快速跑進中完成傳、接棒動作。 在國際上,接力跑被正式列為徑賽專案是十九世紀末。當時的比賽規則規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區內,跑進中從傳棒人手中接棒(從前是原地接棒)。而現在接棒人在接力區前10米即可開始預跑,但傳接棒的動作仍應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 一九一二年,4x100米和4x400米接力跑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成績分別為42”2和3’16”7。目前男子4x100米和4x400米的世界紀錄分別為37”40(電動計時)和2’54”29。女子4x100米接力跑於一九二八年才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當時成績為48”4。 七、競走 競走是在普通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動作結構相同,都是由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交替反覆進行。但競走有它的特點,骨盆前後轉動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動,兩臂積極擺動,腳著地時腿充分伸直,步幅大,頻率高,前進速度快。 練習競走能發展腿部肌肉的力量及髖關節的靈活性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提高血液迴圈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培養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競走技術的基本要求: 1、步幅自然、寬大、頻率快、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實效性高。 2、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輕鬆省力、經濟性好。 普通走步的速度,每小時約五公里左右,而競走的速度則快得多,即使用中等速度走,也要比普通走快一倍以上。競走規則要求,支撐腿必須伸直,從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在擺動腿的腳跟接觸地面前,後蹬腿的腳尖不得離開地面,這樣就能保證用雙腳支撐,不會出現騰空現象,這是走和跑的根本區別。 競走的速度取決於步頻和步長。普通走每分鐘約為一百到一百二十步,而競走可達一百八十到二百步,優秀的競走運動員每分鐘超過二百步。普通走的步長一般是七十到八十釐米,競走的步長可達九十到一百一十釐米,身材高大的運動員的一步是一百二十釐米左右。 普通走,每步一般需要0.50—0.55秒,而競走每步只需要0.27—0.32秒,甚至還要少一些。因此,這就加大了肌肉緊張和放鬆交替工作的困難程度,需要在訓練中很好地解決。 步長和步頻是相互制約的。加大步長相對地會影響步頻,加快步頻也會影響步長。一般應保證一定步長的前提下提高步頻。過分加大步長,會給有關肌肉加重負擔和增加緊張程度,過多消耗體力,容易引起疲勞,而且也不利於步頻的加快。加快步頻是依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其潛在力是比較大的。 競走的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是不一樣的,單腳支撐要比雙腳支撐時間長得多。要想加快競走速度,必須縮短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的時間,但縮短雙腳支撐時間是主要的,而縮短單腳支撐時間其效果是不明顯的。
田賽是田徑運動的一類,是在田徑場規定的區域內進行的跳躍及投擲專案競賽的統稱,分為跳和擲,其中跳的專案有:跳高、跳遠、三級跳遠、撐杆跳高;擲的專案有:鉛球、鐵餅、標槍、鏈球等。以高度或距離來計算成績,決定名次。在田賽的各項比賽中,如參加人數過多,可先舉行及格賽,達到及格標準的參加正式比賽。遠度專案(投擲和跳遠)的正式比賽人數超過8人時,每人先試擲或試跳3次,擇優選8人,每人再試擲(跳)3次,以6次中的最好成績為比賽成績並以此排名次。高度專案(跳高)的正式比賽,裁判員先宣佈起跳高度和橫杆升高幅度的計劃,每個高度運動員都可試跳3次,運動員可以選擇起跳高度(不低於規定的高度),可對任何一次高度提出“免跳”。試跳時,連續失敗3次,不能再繼續比賽。試跳的最高成績為本人的比賽成績,並以此排名次。所有田賽專案,運動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試擲或試跳,違者作為一次失敗,如再無故拖延,不得繼續參加比賽(以前的成績有效)。丈量遠度或高度,除鐵餅、標槍、鏈球以2釐米為最小計量單位(如60.23米計為60.22米)外,其他專案的最小計量單位均為1釐米。 徑賽類專案 一、短距離跑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規定的距離。比賽專案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還有60米。短跑是人體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條件下完成最大強度的工作,屬於極限強度的運動。短跑能有效地發展速度素質,因此,它是田徑運動的基礎專案,而且在其他運動專案的訓練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體,為了便於分析,可把它分為起跑和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終點跑三部分。 根據記載,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臘奧林匹克村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了短跑比賽專案。當時跑的姿勢是軀幹前傾較大,大腿抬得很高,腳落地離重心較近,步幅較小的“踏步式”跑法。起跑是採用“站立式”姿勢,並把大石塊置於腳後,借推蹬巨石之力來加快起跑的速度。 一八八七年,開始採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上才被正式採用。在這個階段中,短跑技術有了很大的演變,由腳跟先著地改進為前腳掌著地,並形成了一種“擺動式”的跑法。由於短跑技術的改進,推動了短跑成績的迅速提高。 一八九四年,創造了第一個100米的世界紀錄,成績為11”2。以後經過七十四年時間,於一九六八年創造了9”9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的紀錄是9”95)。200米被列入比賽專案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屆奧運全,當時成績為22”2。到一九六八年,經過六十八年,創造了19”83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一八九六年第一屆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所創造的400米紀錄是54”2,經過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創造出43”86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 女子參加短跑比賽是從一九二八年第九屆奧運會開始的,當時100米紀錄是12”2。 經過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創造了10”88的世界紀錄(電動計時)。女子200米比賽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屆奧運會才開始,經過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績(電動計時)。由於短跑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促進了其他田徑運動專案的發展。 自從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徑隊短跑運動員以10”6的成績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舊紀錄之後,中國男子短跑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短短几年內,四川選手又以10秒整的優異成績(手記時)平了當時的100米世界紀錄,轟動了世界體壇,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得了榮譽。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紀錄9秒84是由美國運動員保持的,全國紀錄為10秒20。 二、中、長跑距離跑 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活動技能。人從小時學會走,緊接著就學會了跑。人人都能跑,但是,跑得快而持久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此,要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正確的練習方法。 中、長跑距離是發展耐長久的專案,長時間的連續的肌肉活動,是這個專案的特點。它一方要求儘量減少能量的消耗,維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據比賽的情況具有加速跑的能力。所以,運動員在跑的全程中,正確地掌握技術和合理地分配體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求跑得輕鬆協調,重心移動平穩,直線性強,有良好的節奏;要儘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鬆交替的能力,既講究動作效果,又注重節省體力。這些要求,跑的距離愈長,它愈顯得重要。 各種距離跑的技術,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距離的長短和跑的強度不同,所以在跑的技術細節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中、長距離跑作為運動比賽專案的技術,據已有資料看來大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合稱。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和女子800米、1500米屬於中距離跑;男子5000米、10000米和女子3000米、5000米、10000米屬於長距離跑。少年的中、長距離跑專案是:男子800米、1500米、3000米,女子400米、800米、1500米和3000米。 男子8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八九三年創造的,成績是2’5”,目前的世界紀錄(到一九九七年八月為止,下同)是1’41”24。15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八九二年創造的,成績是4’24”6,目前的世界紀錄是3’27”37。5000米和10000米的第一個世界紀錄都是一八九七年創造的,成績分別為16’34”6和34’28”8,目前的世界紀錄分別是12’44”39和26’38”08。3000米還未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 女子中、長跑專案開展較晚,800米第一個世界紀錄是一九二八年創造的,成績是2’16”8,目前的世界紀錄是1’53”28。1500米開展得更晚些,一九七二年才列入二十屆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第一名的成績是4’1”4,目前的世界紀錄是3’50”46,是由中國選手曲雲霞保持。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開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目前的世界紀錄分別是8’06”11(王軍霞)、14’36”45和29’31”78(王軍霞)。 三、跨欄跑 跨越障礙物是人類在長期生產以及與自然作鬥爭中所形成的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作為田徑運動的跨欄跑,是由跨越障礙物的基本技能,發展演變而來。 跨欄跑,是途中設有固定數量、固定距離、固定高度欄架的短跑專案,也是田徑運動中技術比較複雜、節奏性比較強、鍛鍊價值比較高的專案。 從事跨欄跑運動,可以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並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彈跳力、柔韌和靈敏等身體素質。 跨欄跑的成績,取決於運動員的平跑速度、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以及跑、跨兩者協調配合的能力。僅有好的跑速,而無跨越欄架的完善技術,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同樣,僅有合理技術,而無良好跑速,也是不能在跨欄跑中獲得更高成績的。 跨欄跑的關鍵是快,這就是一要跑的快,二要完成跨越欄架一系列動作快。因此,任何距離跨欄跑的特點都是短時間大強度的工作。 動作自然,而且能以必要的幅度和較快的頻率完成,是現代跨欄跑技術的基本特徵。儘管跨欄跑的距離有長有短,欄架有高有低,欄間跑的步數有多有少,但是跨越欄架的技術是基本相同的。 跨欄跑在十九世紀最早出現於英國,當時叫障礙跑,是男子專案,採用一般的柵欄做障礙物。後來出現了埋在地上的木欄架,以後又改為象鋸木柴用的支架。跨越這類障礙物,不但危險,而且還容易發生傷害事故,而且也妨礙了跨欄跑技術的提高。 二十世紀初,出現了可移動的┻形欄架,促進了跨欄技術的發展。一九三五年比賽中採用了l形的欄架,欄架底部加重,欄板只要受到3.6-4公斤的衝撞力量,就會向前翻倒,欄架的這種結構,一直被沿用到現在。 一八三七年在英國首次舉行了大學生跨欄跑比賽。 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就有了跨欄跑比賽。當時跨欄的技術很不完善,不是跨欄,而是前腿彎著繞過欄,因此成績不高,這屆運動會冠軍的成績是17”6。 一九零零年第二屆奧運會,跨欄技術已有所改進,創造了“跨欄步”技術,美國運動員獲得了110米跨欄冠軍,成績是15”4。 一九零八年第四屆奧運會,美國運動員採用了上體前傾的過欄姿勢,並改進了起跨腿的動作(起跨腿蹬地結束後不直接前拉,而是經過體側向前提拉過欄),以15”的成績獲得了冠軍。 一九二零年--一九二二年加拿大運動員除了用上體前傾幫助起跨腿過欄,避免身體重心上升過高外,還採用了單臂前擺幫助上體前傾的跨欄技術,以14”8的成績獲得了第七屆奧運會的冠軍。 一九三六年美國運動員過欄時把擺動腿的膝抬得很高,這對過欄後第一步迅速落地起著很大作用,技術又有了改進,以14”2的成績獲得了第十一屆奧運會的冠軍。 一九五九年西德運動員創造了13”2 的世界紀錄(人工計時)。直到一九七三年美國運動員才以13”1的成績重新整理了紀錄。到一九八零年止的世界紀錄是電動計時為13”16,人工計時為13”。 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塑膠跑道的出現,跨欄跑的技術又有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跨欄向跑欄過渡,全程跑的速度提高了(110米跨欄跑平均速度每秒8-9米,女子100米跨欄為每秒8米),“跨欄步”的絕對速度也有一定提高,過欄和欄間跑的速度更加接近。目前男子110米欄的世界紀錄為12”91,女子100米欄的世界紀錄為12”21。 男子400米跨欄跑從第二屆奧運會起,列為比賽專案,當時的欄高是76.2釐米,這屆運動會的冠軍是美國運動員,成績是57”6。一九零四年第三屆奧運會將欄高改為91.1釐米,冠軍的成績是58”。到了一九五六年,美國運動員以49”2的成績突破了50”大關。目前這個專案的世界紀錄是46”78。 女子80米跨欄跑於一九三二年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這屆奧運會冠軍的成績是11”7。這個專案的世界紀錄曾經達到10”2,是蘇聯運動員於一九六三年創造的。 一九六七年國際田聯決定,取消80米欄,將女子100欄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目前的世界紀錄是電動計時為12”21,人工計時為12”3。 女子400米跨欄跑,一九七三年起成為國際比賽專案,目前的世界紀錄是52”61(電動計時)。 四、馬拉松跑 公元前四九零年,希臘人和波斯人在希臘的馬拉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爭,結果希臘人取得了勝利。為了把勝利的訊息很快地送到首都--雅典,就派了一個叫菲力比斯的戰士,從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當他到達雅典時已經精疲力盡,傳達了勝利的訊息以後便死去了。後來為了紀念這位戰士,在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上,舉行了從馬拉松跑到雅典的比賽,優勝者以2:58’50”的時間跑完了全程。當時的距離是40公里200米。在一九二零年又精確地測量了這段距離為42公里195米,以後就把這個距離作為正式馬拉松跑的距離,並列入了歷屆的奧運會比賽。馬拉松比賽沒有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目前的男女馬拉松跑的最好成績分別為2:06’50”和2:21’06”。 馬拉松跑的技術,大致和長跑技術相似。由於它的距離長,並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進行,因此,在技術上還有些特點。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後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後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並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衝。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在加速跑、終點衝刺和上坡跑時,兩臂配合兩腿做積極的擺動,有利於跑速的提高。步長與步子的頻率應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身高、體重而確定,並根據途中地形的不同而進行調整,以保證用比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節奏要和跑速相適應,呼氣有適宜的深度。 沿斜坡向上跑時,身體應前傾些,步長可縮短,步頻應加快,兩臂要積極擺動,用前腳掌落地。順斜坡往下跑時,步長可稍大些,可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坡度較陡時),上體稍後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適宜的步長與步頻)。在公路上跑時,應該跑路面的平坦處(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馬拉松跑的動作要協調、省力,跑速要均勻,要善於在地形起伏的公路上改變跑的動作。馬拉松跑的運動量非常大,跑時必須注意跑的技術和節省體力,動作的節奏要合適,肌肉在不活動時要充分放鬆,以便休息。因此,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要反覆地體會動作,掌握合理的跑的技術,以求不斷地提高運動成績。 五、3000米障礙跑 3000米障礙跑是長跑與跨越障礙相結合的運動專案。它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意志,而且還要求掌握正確的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技術。從事這項運動,可以發展耐力,提高內臟器官機能,培養勇敢頑強和不怕困難等優良品質。 3000米障礙跑,每圈設有五個障礙欄架,其中第四個障礙欄架前設有水池。全程共要跨過三十五次障礙,其中七次有水池。 十九世紀中葉,障礙跑這個專案首先在英國出現,第一次比賽是一八六四年在牛津大學舉行。一九零零年第二屆奧運會時列為正式比賽專案。以後幾屆奧運會障礙跑比賽的距離,是在2500米到4000米之間,直到第七屆奧運會才固定為3000米。目前3000米障礙跑的世界紀錄是7’59”18。 解放前舊中國沒有3000米障礙跑這個專案,解放後開展得也不普遍,直到一九五六年才列為正式比賽專案。第一個全國紀錄是9’49”6,目前全國紀錄是8’47”1。 六、接力跑 接力跑是相互配合的集體徑賽專案。練習接力跑能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發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在田徑場上正式比賽的接力跑有:男、女4x100米,4x400米,有時女子還有4x200米。 在群眾性的體育活動當中,還有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如:不同距離的團體接力、迎面(穿梭)接力、異程接力等。 接力跑的技術基本同短跑,只是要傳遞接力棒,要求各棒隊員之間協調配合,保證在快速跑進中完成傳、接棒動作。 在國際上,接力跑被正式列為徑賽專案是十九世紀末。當時的比賽規則規定接棒人在20米接力區內,跑進中從傳棒人手中接棒(從前是原地接棒)。而現在接棒人在接力區前10米即可開始預跑,但傳接棒的動作仍應在20米的接力區內完成。 一九一二年,4x100米和4x400米接力跑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成績分別為42”2和3’16”7。目前男子4x100米和4x400米的世界紀錄分別為37”40(電動計時)和2’54”29。女子4x100米接力跑於一九二八年才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當時成績為48”4。 七、競走 競走是在普通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的動作結構相同,都是由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交替反覆進行。但競走有它的特點,骨盆前後轉動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動,兩臂積極擺動,腳著地時腿充分伸直,步幅大,頻率高,前進速度快。 練習競走能發展腿部肌肉的力量及髖關節的靈活性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提高血液迴圈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培養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競走技術的基本要求: 1、步幅自然、寬大、頻率快、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實效性高。 2、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輕鬆省力、經濟性好。 普通走步的速度,每小時約五公里左右,而競走的速度則快得多,即使用中等速度走,也要比普通走快一倍以上。競走規則要求,支撐腿必須伸直,從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在擺動腿的腳跟接觸地面前,後蹬腿的腳尖不得離開地面,這樣就能保證用雙腳支撐,不會出現騰空現象,這是走和跑的根本區別。 競走的速度取決於步頻和步長。普通走每分鐘約為一百到一百二十步,而競走可達一百八十到二百步,優秀的競走運動員每分鐘超過二百步。普通走的步長一般是七十到八十釐米,競走的步長可達九十到一百一十釐米,身材高大的運動員的一步是一百二十釐米左右。 普通走,每步一般需要0.50—0.55秒,而競走每步只需要0.27—0.32秒,甚至還要少一些。因此,這就加大了肌肉緊張和放鬆交替工作的困難程度,需要在訓練中很好地解決。 步長和步頻是相互制約的。加大步長相對地會影響步頻,加快步頻也會影響步長。一般應保證一定步長的前提下提高步頻。過分加大步長,會給有關肌肉加重負擔和增加緊張程度,過多消耗體力,容易引起疲勞,而且也不利於步頻的加快。加快步頻是依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其潛在力是比較大的。 競走的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是不一樣的,單腳支撐要比雙腳支撐時間長得多。要想加快競走速度,必須縮短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的時間,但縮短雙腳支撐時間是主要的,而縮短單腳支撐時間其效果是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