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奔說史

    秦始皇一共生了33個子女(其中兒子23人,女兒10人),最有名的,無疑是長子扶蘇,以及繼承皇位的秦二世胡亥。

    一、長子扶蘇被迫自殺

    秦始皇在最後一次出巡途中病死,遺詔長子扶蘇繼位。然而,丞相李斯在趙高的慫恿下,篡改遺詔,改由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胡亥即位後,立即動手清除扶蘇,他隱瞞秦始皇死亡的訊息,偽造命令逼迫遠在長城的扶蘇自殺。

    扶蘇收到假詔書後,不辨真假立即自殺。

    二、其他子女被胡亥殺害

    胡亥得位不正,心中有鬼,於是上演了一出屠戮兄弟手足的人間慘劇。

    根據記載,胡亥曾經下令將“六公子戮死於杜,十二公子戳死於咸陽”。胡亥連姐妹也不肯放過,將“十公主戳死於杜”。

    戮死在古代,就是肢解。

    秦始皇子女的悲慘遭遇如今得到了考古發現的確認:1976年10月,秦陵東側發現了17座陪葬墓群,考古人員打開了其中8座,驚訝地發現棺中雖然陪葬品極其豐富,說明身份極高。但大部分屍骨的軀體與四肢相分離,還有的是頭骨與身體相分離,可見墓主人身前遭遇到了慘烈的刑罰。

    此外,公子高自知難逃一死,主動請求為父親秦始皇殉葬,得到了胡亥和趙高應允。此外,公子將閭昆弟3人,也被迫一起“拔劍自刎”。

    三、胡亥自己被趙高所殺

    秦末天下亂,始作俑者胡亥最後被趙高殺死於望夷宮,時年24歲。

    總而言之,秦始皇的諸多子女們,都和他建立的短命帝國一樣,來到人世不過2,30年就匆匆死去。

    隨著秦朝的覆滅,這些子女的下落也再無人記得,將來如果有一天秦始皇陵能夠被開啟,或許他子女的命運才會再見天日。

  • 2 # 楊朱學派

    秦始皇的子女全部被殺。這沒什麼可講的。最值得玩味的,是被殺的原因:

    一、長子扶蘇被殺。

    秦始皇死前,立遺詔立扶蘇為太子。李斯、趙高的篡改遺詔,立胡亥為秦二世。下令扶蘇自殺。扶蘇收到矯詔後,自殺身死。

    秦始皇為何不早立太子?

    《韓非子-備內》有曰:早立太子乃人主大忌。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就希望國君早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不立太子,才使趙高有篡改遺詔的機會。

    滅亡秦朝、殺死扶蘇的罪魁禍首,是韓非子,是法家思想。

    二、其他子女被殺。

    《韓非子-八奸》中認為,對國Regal脅最大的八奸,前三名是同床、在旁、父兄。父兄就是同父兄弟。

    胡亥得位不正,韓非此言更是刺痛了秦二世的龍之逆鱗。

    於是,胡亥下令將“六公子戮死於杜,十二公子戳死於咸陽”,“十公主戳死於杜”。

    秦始皇的這這子女,從根本上說,也是死於法家思想。韓非子是罪魁禍首。

    三、胡亥被趙高所殺。不再贅述。

    四、唯一的漏網之魚——公子高。

    本來公子高已經逃脫,但大秦有株連之法。公子高擔心妻兒被株連。便上書秦二世,只要不連累妻兒,自己願意為父親秦始皇陪葬。

    秦二世大喜,批准了公子高的請求,還給予賞賜。

    但公子高的子女與子嬰一樣,最後被項羽所殺。

    公子高也是死於法家思想——夷族連坐。殺死公子高的罪魁禍首,是商鞅。

    秦始皇的女子全部死於法家思想。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作惡害人。最終人終害己。多行不義必自斃也。

    假如秦朝不用法家思想,沒有夷族連坐之法。公子高就不用擔心妻兒被株連。就可以逃脫。隱姓埋名。即便項羽把秦始皇的孫子殺盡。有公子高這一支血脈,秦始皇也不至於斷子絕孫。

    假如秦朝不用法家思想,早立太子。扶蘇成為秦二世後,大秦帝國可能會成為強盛繁榮的百年王朝。

  • 3 # 行雲流水1437995

    秦始皇的後代歷史記載有12個兒子,23個女兒,但都無佐證證實。

    見於正史記載的只有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四人。少子胡亥在趙高、李斯合謀下篡得皇位,長子扶蘇被篡改的遺詔賜死。史書記載,胡亥取得帝位後,怕其他兄弟不滿而殘酷殺戮他們,“亥將公子高,公子將閭昆弟3人及十公主戮死於咸陽市",理由是為了秦始皇殉葬。就這樣,始皇的骨血基本上是死乾淨了。

    嬴姓,不代表就是秦始皇的後代,現今嬴姓人在江蘇、山東、雲南、北京、河北、福建、浙江等19個省份均有分佈。江蘇嬴姓人最多,但分佈比較分散;四川、貴州兩省嬴姓人口總數約4000人,山東臨沂市河東區有上千嬴姓人居住,其他地市相加也有約千人;其他各省嬴姓人口相加,約有4000人。

    嬴姓為秦國及趙國國姓,在此我常常想起"長平之戰",兩個同姓華人為了一統江山大打出手,甚至一次坑殺幾十萬人。

    “嬴”姓為中國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媯)之一,贏姓始祖為伯益,伯益是黃帝長子少昊的後裔,曾輔佐大禹治水。秦始皇的先祖是伯益後裔的一個分支。 秦非子因養馬好而被周王分封建立秦國,嬴姓透過分封子弟改姓為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氏之始。也就是說秦國一脈尚存且在後來發揚光大,但始皇一脈可能已斷絕。

  • 4 # 歷史偵查處

    公元前210年,橫掃六合、蕩平寰宇的一代傳奇帝王秦始皇駕崩於沙丘,暴斃前的秦始皇留遺詔立長子扶蘇續承大統,但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合謀篡改遺詔迎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為帝,史稱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後縱情聲色,並將國家大事皆委繫於趙高,在趙高的攛掇下,胡亥為防止帝位不穩親族奪權,矯詔逼死兄長扶蘇,並在杜郵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用馬車活生生地碾成肉泥。

    在翦除手足威脅後,秦二世完全將國政交於了趙高,自己則荒淫嬉鬧於深宮,此後的趙高權勢熏天並斬殺了胡亥,大秦帝國在趙高的弄權下民不聊生。直至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斬木為兵、揭竿而起,秦王朝起義之火迅速撩燃全國,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破武關攻入關中咸陽,享國14年的秦王朝正式滅亡。

    大秦帝國滅亡後,項羽殺子嬰並引兵屠戮咸陽城,同時一把火將阿旁宮付之一炬,大火足足三月不滅。秦始皇的後裔子孫在秦二世和項羽的大肆屠殺下幾乎所剩無幾。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的後裔是否在歷次浩劫中悉數被屠戮殆盡呢?

    當然沒有!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總共有兒子23人,女兒10人,兒子中留下姓名的有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以及胡亥,女兒當中史料中就沒有記載姓名,秦始皇13歲登上秦王寶座,21歲行成人禮平定嫪毐叛亂,39歲完成一統千秋的偉大功業,49歲駕崩於沙丘。

    參照先秦史料《春秋》記載“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的婚姻制度和唐朝《唐會要》“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以及明代“男十六,女十四”等情況來分析,古代男子成婚的年齡實際年齡大抵在16歲至20歲左右,而皇家宮廷為了延續香火鼎盛的局面,通常會選擇16歲成婚娶親。

    按照史料的邏輯來推算,那麼秦始皇應該是從16歲開始就成婚了,雖然秦始皇畢生沒有立皇后,但從史料記載他高達33個子女的情況來看,他寵信了不少深宮美女,否則就不存在子女一說。

    史料記載了秦始皇有33個子女,難道秦始皇真的只有這麼幾個嗎?我看未必,因為古達封建社會大凡是皇帝的龍種,未必會取得獲得相應的封號,其最重要原因就在於女方有具備相匹配的身份,也就是所謂的“門當戶對”。如果帝王寵信了身份卑賤的婢女,那麼在記錄皇系的族譜裡是找不到皇子出身的,畢竟帝王與身份低賤的婢女苟合誕下的龍種在古代“唯身份血統高貴論”的時代是上不了檯面的,因此我認為秦始皇的一生當中應該遠不止33個子女,因此在秦二世和項羽所殺的秦始皇后裔中,還有不少秦始皇的後裔逃過了劫難。

    既然秦始皇有那麼多直系後裔,那這些後裔在秦朝滅亡後去了哪裡呢?為何史料沒有記載成為千古謎團了呢?

    其實,在中國古代史料和百家姓族譜中記載了其中部分贏氏後人的去向。秦王朝滅亡後,贏氏子孫為了躲避追殺和暗害,將自己改名更姓,而在百家姓中由贏氏衍生出來的姓氏有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所謂的“贏氏十四姓”,這是秦始皇后裔的存續的見證。

    除了中國的“贏氏十四姓”,還有一部分秦始皇的後裔漂洋過海來到了日本定局,發展成為了秦、秦冠、羽田、波多等44個姓。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秦始皇的後裔為什麼會東渡汪洋來到了日本呢?

    根據日本正史《日本書紀》記載,秦朝滅亡後,秦始皇的子孫一部分改名更姓散落於中國民間各地,而另外一部分則向東遷移來到了北韓半島,此後在北韓半島的這支贏氏子孫歷經15世的發展,人口規模相當可觀,並由此出現了一個叫弓月君的贏氏族人,後來在弓月君的率領下,贏氏族人於應神天皇時代東渡扶桑來到日本,成為了應神天皇坐下賓客收到了應神天皇和歷代日本皇室的優待,成為了日本皇族的一員,到了日本欽明元年,秦始皇的後裔在日本京都附近繁衍高達7053戶,人口規模更是多達35000人餘人。後來隨著在日本久居,贏氏族人為了融入日本當地的風俗習慣將自己的姓氏由贏姓逐漸改為了秦、秦冠、羽田、波多等44個姓,而在日本的贏氏則是由太秦公、秦、秦冠、河內秦、山城秦等15個支脈分離出來的。

    所以說贏氏遷居日本後,逐漸融入了日本歷史,併成為了部分日本人的祖先,這也是秦朝滅亡後,部分秦始皇后裔子孫去向的最終歸宿。

    參考資料:《日本書紀》、《春秋》

  • 5 # 最愛肉丸子先生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實行郡縣制,秦始皇的兒子們不能分封為諸侯,只能做個閒散的貴族公子,而且秦始皇的兒子們也籍籍無名。

    秦始皇最有名的後代就是長子扶蘇幼子胡亥了,其實秦始皇一共有23個兒子,有10個女兒,子嗣可謂是不少,但是留下姓名的卻極少,除了兩位最有名的外還有公子將閭公子高

    但是為何秦始皇的後代寥寥無幾呢?其實這要歸罪於胡亥,他一步步的幹掉了自己兄弟姐妹。

    1.為了登上帝位殺死長兄扶蘇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時在沙丘病重,秦始皇命趙高寫遺詔給扶蘇,讓其歸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遺詔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病死。趙高害怕扶蘇繼位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順便賜死扶蘇。

    賜給扶蘇的詔書為:“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扶蘇為人忠義仁孝,接到詔書之後對蒙恬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然後就自殺了,蒙恬想去申訴,最後被殺死於獄中。

    2.害死大部分兄弟姐妹

    胡亥登上帝位之後,重用趙高,推行嚴刑峻法,另外秦二世亦覺得自己得位不正,根基不穩,於是趙高替他想出“誅大臣及諸公子”來立威。(語見《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趙)高曰:“……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慄慄,唯恐不終。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

    於是秦二世用此法,殺害蒙毅等與趙高有隙之臣,還將秦始皇的十二兒子僇死咸陽市十位公主在杜地(今陝西咸陽東)五馬分屍,(見《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後來秦二世和趙高再次屠戮一批功臣,另將秦始皇的六位兒子戮死於杜。(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3.逼死公子將閭三兄弟

    雖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胡亥的另外公子將閭等三個兄弟,胡亥還真找不出什麼罪名來陷害,於是只能將他們關在宮內,防止發生變故。

    秦始皇多數女兒被趙高和胡亥幹掉之後,趙高就派人去逼公子將閭三兄弟自盡,秦二世給出的理由是他們三人有“不臣”之心,公子將閭反駁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

    派來逼他們自盡的使者很無奈的說了“自己沒有參加定罪,只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將閭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於是大呼三聲:“老天,我實無罪呀!”兄弟三人流涕拔劍自殺。(事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4.無奈殉葬秦始皇的公子高

    秦始皇僅存的兒子只剩下公子高和秦二世了,公子高本想出逃的,但是害怕被滅族,於是只能無奈的上書選擇殉葬來保全家人,他上書說:“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願葬酈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

    胡亥正不知道以什麼名義殺死他,見他的上書如此說特別高興,於是和趙高商議後,立馬同意他殉葬,還賜給他十萬錢的喪葬費,他也算是死法最好的公子了。(事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5.自食惡果的秦二世

    秦二世殺光自己的兄弟和趙高的政敵後,他的政治使命算是完結了,此時趙高掌握實權,實行高壓和殘暴的統治,此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也乘機開始復國。

    胡亥在位三年後,趙高又有了不臣之心,在內外交困的時候,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年僅二十四歲,秦朝滅亡的喪鐘也漸漸靠近了。

    6.秦始皇的後裔去了日本

    秦二世胡亥被趙高逼殺後,趙高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後來又誅殺了趙高,劉邦入關後,秦王子嬰投降後又被項羽所殺,秦朝皇室自此絕跡。

    秦王子嬰多數認為是扶蘇之子,但是也有認為其是始皇之弟、胡亥之兄、始皇之侄的說法。不管如何秦朝在子嬰時滅亡,秦朝的皇室成員或死或淪為庶民。秦王室很多人改以“秦”姓,也有變音為“銀”或“寅”姓,不過嬴姓還是存在的,正史中記載有西漢嬴公、東漢嬴諮、明朝嬴啟高等。

    不過根據日本的史料《日本書紀》,在應神天皇14年(即公元283年)秦王朝的後裔弓月君(《新撰姓氏錄》作融通王)帶領貊(mò,即樂浪郡)地區二十七縣的人從北韓半島的百濟國來到日本,也有說在仲哀天皇(192—200年在位)時秦始皇四世孫功滿王來到了日本。

    從日本史料可見秦始皇的後代來到了日本,到日本初期他們中一部分做出納工作,還有一部分給天皇養蠶織絹,於是他們被賜姓為“太秦公”。到九世紀時秦氏已分支成太秦公、秦長連、秦野、秦人、秦川、秦上、秦下、秦內、秦井、秦多、秦當、秦佐、秦冠、秦前、秦黨、秦原、秦部、秦許、秦常、秦勝、秦人部、秦川邊、秦大藏、秦小宅、秦井手、秦中家、秦田村、秦長田、秦物集、秦泉寺、秦高橋、秦達布、秦佐此佐等分支。

    秦人在日本的權利逐漸增大,對鴨川一帶的開發有很大的貢獻,在平安時代部份人以惟宗氏為名,島津氏亦以秦氏先祖而自稱,四國的長宗我部氏和香宗我部氏也自稱是秦氏後裔。

    另外根據前首相羽田孜就自稱是秦始皇后裔,其自述說:在1554年秦幸清戰敗秦氏被禁,秦人改姓羽田、波多。不過秦幸清不見於日本戰國大名中。其實很可能這些自稱是秦始皇后裔的日本人是為了抬高自己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河大合唱的完整歌詞(包括朗誦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