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化安心驛站

    作為一個卡嫂,很難。這篇文章是一位卡嫂寫給他的愛人耿立志的,也許可以管中窺豹吧。

    驛站的親人們你們好!我是石家莊大志的愛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卡嫂。加入安心驛站對於我來說純屬偶然,可對於大志來說卻是“蓄謀已久”,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他是故意把我拉下水的~哈哈~

    從最初的反對不理解到後來的認可默許,再到跟他一起加入救援的行列,慢慢地我也真正的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更加理解與包容卡車人的不易,在這裡,我代表所有的卡嫂祝你們平安行車,2018發大財。

    如果你們在外奔波累了,委屈了,就回家吧,我們和孩子期盼著你們歸來!家裡的老人我們一定會照顧好的! 以前他痴迷卡友平臺,我不知道跟他吵了多少次,出車玩也就算了,好不容易回家了也是抱著手機。晚上睡覺了,一個電話打來他就穿衣服走了,別人的事比自己的事都積極。無論再怎樣吵架他都不肯放棄,平靜的生活就這樣被“小三”打亂了!那時候的我真的不能理解……

    我們石家莊市區卡友比較少,遇到外地卡友求助經常無法及時到場,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他“利用”的。有時卡友車壞了,他會遙控指揮著我去汽配城買配件,他對汽配城的每一家店鋪都瞭如指掌,每次都可以準確優質的拿到急需的配件,哪怕晚上也不例外!他還逼著我學車,現在想來也是為救援做準備吧。現在想明白了,可我卻一點也不生氣,而且我還要感謝他把我帶進你們的組織,讓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最需要什麼,讓我可以更好的瞭解你們,我很慶幸!慶幸可以走進你們的世界,瞭解你們的喜怒哀樂,我渴望這種感同身受,我更想讓我們的心離的更近一些!

    每次老公出車,我都會給他默默地準備好衣服和路上必備的東西,有時還會親自去送他,在送的路上嘴裡還一直嘮叨著:路上注意安全,到了說一聲,路上累了就休息,別硬撐,困了一定要睡覺,在外面吃好喝好別心疼錢……他總是說:知道啦~ 其實我心裡明白:作為一個司機,一旦裝上貨就會馬不停蹄的趕路,總想著以最快的速度把貨送到。

    他每次出車我的心裡都會很擔心,直到他說:我到了放心吧。這樣我的心才完完全全放下來,我相信,所有的卡嫂和我都是一樣的對嗎?都在時時刻刻盼著自己的老公平平安安回來!在這裡我呼籲大家:到了目的地記得跟惦記你的愛人報個平安,她們是世界上最擔心你的人!

    時至今日,我們的婚姻已經走過了十三年了,這也許就是幸福的最好證明了吧!愛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積累,情在磕磕絆絆中不斷沉澱,愛情化作親情,親情中透著濃濃的愛,這就是我們最樸實的愛情,最樸實的生活!此生相伴無悔,但願來世還做你的愛人!

    關於 傳化·安心驛站

    中國有3000萬卡車司機。他們承載著近億人口的生計、全社會76%的貨運量,是一群具有家國情懷、人性光芒的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卡車司機群體的需求,傳化慈善基金會發起“傳化·安心驛站”公益專案。在中國6000多家基金會實施的公益專案中,這是第一個專門服務於卡車司機的公益專案。

    “傳化·安心驛站”以“助卡車司機車安、家安、心安”為使命,從以下方面為卡車司機提供公益服務:一)動員卡車司機組建社群——安心驛站,設驛站長和好戰友;二)開發專屬卡車司機的APP,搭建以互助為主要功能的線上平臺;三)每年投入數千萬元,面向加入安心驛站的卡車司機,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對遭遇特別困難者實施資助,普遍提供意外傷害等系列保險;在遭遇特大自然災害地區進行志願救災行動等,用系列公益元素啟用安心驛站社群;四)研究、出版《中國卡車司機年度報告》,反映卡車司機的狀況和訴求,提供政策建議;五)配置社工、律師、記者等資源,為安心驛站成員的成長提供志願支援。

    “傳化•安心驛站”自2017年7月17日試執行以來,已組建安心驛站217個,221名優秀卡車司機成為驛站長,7252名卡車司機成為好站友。共投入近500萬元,為驛站長、好站友發放激勵金、救助金、保險、車貼、服裝等。以公益互助為核心,以安心驛站APP平臺,卡車司機們互動活躍。有關政府部門、卡車司機、媒體及公益組織對“傳化·安心驛站”專案獨特的公益視角、網際網路+社群的運營、良好的初試成效以及未來發展給與積極評價和高度期待。

  • 2 # 一個卡車司機的日常

    她們,是坐在副駕駛座,脖子前伸,眼睛緊盯遠方的那一群人。

    她們,是車上幫忙做飯,用卡車水箱的存水洗衣服,幫忙疊雨布,接電話,看路況那一群人。

    她們,也是近年公路卡車運輸不可缺少的一群人。

    她們,有一部份人因為不能忍受卡車沿途辛苦,幾趟後就匆匆下車,也有一些人跟上幾年,甚至很多年,陪同她們親人一起度過卡車蹉跎時光。

    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卡嫂。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卡嫂苗會玲。聽她講述15載的跟車漫長歲月。

    2003年7月份,甘肅張掖市高臺縣卡車司機楊興成,在幫別人開了多年車後。自己貸款8萬元,買了一部康明斯牌7.2米高欄車,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部專屬卡車。

    新車第一次出車,楊興成師傅選擇去陝西興平到拉薩的活,當時拉的是生豬,比較費心,考慮到新車首發,楊師傅叫上妻子苗會玲一同前往。

    新車上路,剛開始時苗會玲興奮無比,從沒出過遠門的她,每到停車地方就四處看看。感受大世界的新鮮美好。

    當車子出了格爾木五道梁後。她就不適應了,感冒,吃不下飯。加上又一路的堵車。

    讓人頭疼的是青藏線上的天氣,一天三變,一會雨一會冰雹。雖說當時是七月份的天氣,坐在駕駛室冷的發抖。高原效應讓苗會玲無所適從,鼻血和眼淚交替流出,讓她倍感恐懼。

    第一次西藏跟車之行,苗會玲就深深體會到丈夫卡車之路和不易。

    圖為當時兩人在拉薩留影。

    比起苗大姐的高原反應,楊興成大哥當時已經有8年駕齡,身體條件還算很好。

    儘管這樣,到達拉薩的時候。苗會玲還是用“半死不活”形容當時兩個人的狀態。老闆算是親和可嘉,馬上接手他們的車去卸貨,並讓楊興成夫妻倆去休息。

    回憶過往,她含淚說到,她是不合格的母親,欠孩子太多。

    從拉薩回來後,苗會玲就一直在想:跑車這麼辛苦,丈夫楊興成一個人能否堅持下去?這部車可是一家多年來的總共積蓄。生活的盼頭全在丈夫和車上。

    再僱傭一個師傅開車,成本太大。車子根本養不起。

    跟車?7歲兒子小康怎麼辦?他這個年齡可最是需要媽媽在身邊啊。

    不跟車?丈夫一個人在外面,那麼辛苦,他可是家裡頂樑柱,也需要有人在旁邊照應。

    跟還是不跟?

    幾乎每一個有過跟車經歷的親屬,都會面對這樣煎熬的選擇!

    跟車首要問題就是要解決孩子託付問題。苗會玲試著把這個想法告訴自己的親哥哥。

    楊興成夫婦的兒子小康,當時只有7歲。他的爺爺去世比較早,奶奶一個人照顧小康不太合適,唯有自己的哥哥可以幫上這個忙。哥哥職業是教師,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教育條件都相對適合。

    苗哥和苗嫂在聽了妹妹苗會玲的想法後,語重心長的對她說:作為父母,如果能夠和孩子在一起,最好不要出去,實在不行。夫妻雙方至少也要留一個陪伴孩子。

    但是,真的想把孩子託付給自己帶,就放心的出去一起出車賺錢,自己也是孩子的舅舅,一定會當小康視如己出,你們夫婦儘管放心跑車。

    這樣左右糾結煎熬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左右衡量下。2003年9月。苗會玲還是選擇了和丈夫楊興成一起出車。

    她很快轉讓出去自己當時經營三年,還算可以的一個服裝小店。

    開始踏上了至今長達15年的跟車生涯。

    年幼的小康活波可愛,像每個孩子一樣,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7歲的小康說:媽媽,每次你到了哪裡,我總會在地圖上畫上一個圈。我知道你在這個圓圈旁邊,我天天在算你們什麼回家...

    就這樣,年幼的小康開始跟隨舅舅一起生活。舅舅對小康沒得說,買東西都是和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有時候甚至雙份。

    這些年發生的生活情節,苗大哥夫婦總是報喜不報憂,苗會玲聽到哥嫂的最多話就是孩子很乖,不要擔心啊等等。

    小康在慢慢長大,畢竟上小學了,很多事情已經懂得不少。

    只是經常盼望爸媽回來,每次父母回來都是開心的不得了,父母出車的時候,他總是攔住爸媽不讓他們走。年幼天真的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爸媽是抱養的。

    2006年10月份,楊興成夫妻倆從老家拉一車甘草去河北安國,同行還有幾位老鄉的車。因為是第一次去河北那邊,苗大姐自然也跟著去。剛走到高臺高速口,小康突然打電話哭著說:媽媽你別走,你要留下來,媽媽…

    苗會玲嚇得馬上趕回家,一到家兒子就抱著她,哭著說,媽媽你把車賣了吧,我不要你們走。

    可能是小康在同學面前受了委屈,苗會玲這次一直陪著他。同時心底也第一次感到震撼,原來孩子如此需要他們。

    晚上9點多鐘,同行的老鄉電話她到哪了?

    苗大姐說在家陪孩子。

    當時已經10歲的小康聽到了她們通話,就對她說:媽媽,你快和爸爸出去賺錢吧,我已經長大了,懂事了。

    我們在小康的日記本上看他曾經這樣寫道: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你們到蘭州了,我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估計你們明天就到永登縣了,再過兩天你就到家了...

    苗會玲說:她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兒媳和女兒,欠雙方父母太多。

    時間跨越到2011年3月份,楊興成師傅的愛車,也由原來的7.2米車升級到13米板車。車型不同了,跑車線路也跟著做點調整。

    剛跑成都時,苗會玲就對自己老爸說:爹,我下次把你和媽媽拉上去成都看看。

    苗爸爸說:丫頭,我現在歲數大了,坐坐車心咋甩滴。

    你和興成要是去北京,我到想去,去看看天安門,看看毛主席紀念堂。苗會玲聽了老父親的話後,一直尋心思,想找一趟合適的貨跑往首都北京。

    同年5月初期,苗會玲和丈夫去新疆送貨,家裡來電話說最近老爸身體不舒服,她也想畢竟爸爸年齡大了,有點頭痛什麼也很正常。沒往多想。一天晚上,苗爸爸突然打電話苗會玲:詢問買車欠的賬啥時候能還清?

    苗大姐安慰父親說:你別擔心,今年跑車行情好跌哩.沒事的,會慢慢還上。

    沒多久老爸又來電話,說沒事他就放心了,你和興成好好跑,累了就休息,也別太累了。兩個人別吵架。

    父親掛掉電話後不久。楊興成夫妻倆開車途徑新疆天山,到哈密這段路途時間,由於訊號很差,無法和外界聯絡。

    兩個小時後,家人又有來電話,卻告知63歲的父親,在一個小時前突然離世。

    上圖為2013年青島,兩位媽媽合影,左圖為當時17歲的小康。

    父親走後,讓苗會玲心痛後悔不已,她深深體會到,世間唯有孝心不可等待,過後。每逢有合適的時間,楊興成夫婦總會帶上兩位媽媽一起出遊,看看祖國各地風景。

    跟車路上,我們吵過架,但是相互照顧更多,我們誰也離不開誰。我是一個合格的妻子,也是一個合格的跟車人。

    苗會玲和楊興成夫妻都是1973年出生的,屬相是牛,都是認真執著的性子。有一次,苗姐看見一票貨源運價很高,結合了公里數和重量後。苗大姐擔心該貨源被搶走,果斷在平臺上支付了資訊費。

    滿心歡喜的她告訴楊大哥貨源後,老楊質疑她:這麼高的運價,就等我們?十有八九是陷阱。

    苗會玲一向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而楊大哥做事講究安全,選擇運輸貨物一定嚴禁三不超,對貨物的保護特別注重。每一趟行程的雨布總是蓋的很小心,繩子拉的很嚴實。

    到了裝貨地,兩人還是為貨物偏重的事情吵了起來。貨物在爭辯中慢慢裝好。出發後,夫妻倆誰也不主動和對方說話,到了吃飯地方。楊大哥看見苗會玲還在生氣,就主動叫他別生氣,自己錯了什麼等等,這也是他們兩口子多年來,卡車生活中一個常態片段。

    苗會玲在車上安裝了簡易廚具,儲備各樣的食材,給丈夫製作不同的跑車食譜。

    苗會玲說到:一個合格的跟車人,其實也是有工作特質要求的。長途貨裝好貨出發,她首先檢視資料,看看沿途天氣情況,以便提醒丈夫做運輸安排。前段時間她自己先休息一下,跑了幾個小時後。她會相對提高自己注意力。如果是趕時間的貨,她會整個晚上緊盯路況。

    一趟在去陝西的跑車過程中,凌晨三點左右,苗會玲像往常一樣盯著前方,這時候,楊大哥突然給她一串車鑰匙,說:到你了,去開車吧。苗大姐一驚,看著楊師傅眼睛看著前方一動不動。馬上拍了他兩下,你是怎麼了?原來,楊師傅已經進入開車睡眠狀態,這也是卡車司機跑車中最危險的疲勞駕駛行為;苗會玲趕緊叫丈夫停車休息。

    同時她笑著說到:

    這麼多年來,她學會如何聯絡貨源,和每一個精明貨主協商運價。懂得公里數和油耗,算得出大概高速費和正常時效。甚至能基本判斷車子的故障原因,她像所有卡車司機一樣爬上車蓋雨布,和丈夫一起拉繩子。出車提前想辦法購置車上用品。

    15年的跟車生涯,他們行程超過180萬公里,跑遍了祖國各地,一路無數次傳播善良,也一路被善良的卡車人所感動。

    2006年的冬天,楊興成夫妻倆去青海木裡煤礦拉煤,上煤礦的路很高很陡峭,從煤礦山底往上看,半山腰的車燈像行走的星星,白天往下看山底都不敢看。

    有次在半道上看到一個青海的車壞了,只有一個司機看車,他們車上也沒有合適配件,就把吃的礦泉水全部給他留下。半天過去了,裝煤返回途中,看到那司機還在原地,兩夫妻一商量,把自己買來的飯菜全部給了他。

    2017年10月,卡車人王光軍(上圖右一)跑車過程中卡車偶發故障,楊興成和卡車人盛佔海(右二)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小康說:今天我已經長大,卡車行業的爸爸媽媽一樣偉大。

    2017年年底,楊興成夫婦加入傳化安心張掖驛站,和全國30000多位安心驛站卡車司機成為好站友。2018年,傳化慈善基金會團隊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打造公益宣傳片《善行,我們在路上》在中央電視臺12頻道播出。節目播出後在卡車群體引起重大反響。值得一提的是,宣傳片卡車司機主角就是楊興成夫婦倆。

    當年7歲小康如今已經是22歲的帥小夥,目前是甘肅中醫大學一名在讀研究生。在提及到父母時,他直言不違說自己是個不想煽情的男孩,對爸爸媽媽的情感偏向於收藏於心中。在看了《善行,我們在路上》後,感觸很深,隨手寫下:我眼中的父親母親。向爸爸媽媽表達養育之恩。該文在2018年10月24號安心驛站APP發表。

    15年跟車歲月一晃而過,今天的小康已經成為帥氣青年。

    中國個體運輸行業初始於80年代中期,快速發展時期為1990年到2010年期間。2000年前,卡車長途運輸行業中,每部車都是標配的兩個司機。2000年後,運輸行業競爭白日化,個體卡車經營者為了減輕成本,一車雙配司機比率不斷下降。於是,產生了“跟車人”這個職業。

    跟車人一般大多數是個體卡車經營者近親家屬,也有極少一部份人是市場僱傭。在目前的中國個體卡車運輸中,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苗會玲這樣跟車人。

    確切的說,“跟車人”這個職業,是和卡車運輸行業中,高投入,高風險極度不匹配的市場行為,是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運輸行業中的一個尷尬現象,但同時也是當代卡車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棘手問題。

    從2003年7月份跟車到今天,苗會玲已經足足在車上度過了15個春秋,5500多個日夜,在見證了祖國運輸道路建設快速發展,以及國家交通制度和政策變化同時,也經歷了太多的一路酸甜苦辣。她說多年跟車已經習慣,根本算不上苦,只是每次想起自己的雙方父母和孩子,總覺得虧欠他們太多,欠自己哥嫂太多。如果生活可以重來,她絕對不會讓楊大哥買車。或者也只有他們才真正體會到,卡車人的生活有多苦。

    苗會玲說:我跟的不是車,是我們的一個家

    車就是家,家就是車;

    車在路上,家就在路上;

    願每一位在路上的家人,車安、家安、心安。

    授權釋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