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世的靈魂
-
2 # 天澤方圓之楊春順
謝邀,這個問題真的問到我的短板了,雖然我本人對《周易》還了解一些,但是還真的不太瞭解《周易》的子目。也有可能向《周易》這樣的書籍根本就沒有確定的子目,一切讀物也是根據作者本人的認知和便於他人讀懂而定的。但是我認為《周易》中所渉及到的一些子目知識應該包括以下內容。陰陽五行基本知識、陰陽五行的現代發展、八卦及六十四疊卦的形成、河洛講解、爻卦講解、曆法以及曆法與爻象變化。
-
3 # 湯說
《周易》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由《乾》《坤》兩卦組成。說明事物做圓周運動是由陰陽兩種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乾》為陽,是作用力,是行動指南,是圓心;《坤》為陰,是反作用力,是基本素質,是圓周。
最後部分由《既濟》和《未濟》組成,說明事物的變化發展有兩種情況,已經發生的和尚未發生的事的處理辦法。《既濟》是糾正措施控制程式,《未濟》是預防措施控制程式。
中間60卦是中間部分,說明事物隨著時間、空間和事物的不同處於不同狀態。60卦又可以分成兩小部分,其中前30卦說明開疆拓土的,後30卦說明長治久安的。《周易》中間部分,是敘事的主要內容,是按人生(事業)來描述的,人的一生做事無非是創業開疆拓土和守業長治久安。開疆拓土包括:1、立身,2、聯盟,3、武拓;長治久安包括:1、隱觀,2、鼎革,3、傳承。總之,中間的60卦就是描述這些東西。
《周易》的中心思想是:事物做圓周運動,既自轉又圍繞另一事物公轉,無論公轉還是自轉,都具有方向性、起始性、物質和精神性。方向性建立了順逆關係,起始性建立了因果關係,物質精神性建立了形意關係。所謂的天時是順逆關係、地利是因果關係、人和是形意關係。基本上,《周易》的文體按這三大辯證關係所組成。正所謂“舉一反三”、“事不過三”、“三生萬物”,在《周易》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事物發展到什麼階段,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
有關“觀天文”“察地理”,那是古人發明《周易》的形成機理,一般不提倡深入研究,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很容易把《周易》變成玄學,弊大於利。
-
4 # 希望的日子已不遠
應該是研究象數理的全科學理論。最早用於天氣預報,後經周文王及孔子發展著有《十易》,內容更為全面恢宏壯觀,本人認為:周易是一本天地萬物由起源(出生),成長,壯大,哀老,病態,迴歸(死亡)的整個發展走勢,由此衍生到社會學、哲學等一系列學科,總的規律就是萬物發展趨勢不可阻擋,有變,但微乎其微,命理看重這一點都是從此道而來。其他因知曉膚淺,不作議論。
-
5 # 寫文字的媽咪
《易經》分為七大部分,《上經》、《下經》、《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其中《上經》、《下經》、就是六十四卦,每一卦含卦辭、爻辭;而《上經》、《下經》的六十四卦又含《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另外,其中《乾》、《坤》兩卦又含一篇《文言》。
《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統稱為《十翼》,意思為《易經》之羽翼也。
1、《彖傳》(上下兩篇)共六十四條,解釋六十四卦之卦名(含卦義)及卦辭,未解釋爻辭。
2、《象傳》(上下兩篇)共四百五十條,其中解釋六十四卦卦名及卦義者六十四條,未解釋卦辭。其中解釋三百八十六條爻爻辭者三百八十六條。
3、《文言》是對《乾》、《坤》兩卦之解說,只有兩章,解《乾》卦之卦辭與爻辭者通稱《乾文言》,解《坤》卦之卦辭與爻辭者通稱《坤文言》。
4、《繫辭傳》(上下兩篇)是《易經》之通論,以論述《易經》之義蘊與功用為主,也談及《周易》筮法、八卦起源等等,並選釋《易經》爻辭十九條。
5、《說卦傳》主要是記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經卦所象之事物,含有分析事物之性質之意。
6、《序卦傳》解說《易經》六十四卦之順序。
7、《雜卦傳》解說六十四卦之卦義,不依《易經》六十四卦之順序,錯雜而述之。
《易經》是群經之首,也是一部筮書,以前主要是以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預知人事之吉凶。
《易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兩兩相重組成,古稱八卦為經卦,六十四卦為別卦。八經掛乃象八類事物,重為六十四卦,其同卦相重,仍象一種事物或含有重複之意義;其異卦相重,則象兩種事物之聯絡。故六十四卦之卦象皆由八卦之卦象所構成。而瞭解了象數的卦象(含卦位)、爻象(含爻數),還有卦辭、爻辭之意,就基本會把這六十四卦摸透了,學習《易經》這就是關鍵。
後人研究所得,《易經》已經超出筮書的範疇,進入哲學書的領域,其特色是含有古樸的辯證法因素較為突出,現代人主要透過它的卦辭、爻辭,洞曉它的原意,瞭解世事萬物變化之規律,提升自身的智慧就好了。
-
6 # 太陽雨47155173
周易從使用上來說,分為易理部分和預測部分
易理為儒家使用,預測為道家使用。道家的預測借用儒家易理,一些為了生存的人把這些自然的天文地理知識神秘化了。
從書上分,前30卦為上半部分,後34卦為下半部分。這個孔子有詳解,不想看可以不看,我也只是過一遍。
真正要說什麼是國學的話,只有《周易》能代表國學,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用的周易卦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受西方文化影響,校訓一開始只有自強不息,有明智之人發現如果沒有道德為前提,只有自強不息有欠缺,後面在校訓加上了厚德載物。
這個傳統文化也是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以易經為代表的以德為主題的文化,是人們修身心的哲學,適合已經有取得成就的人研讀。有人稱老人哲學,發現是老人哲學的這個人太聰明瞭。因為是老年哲學,故有人認為是愚民了洗腦什麼的,自己不結合實際也不加強學習,怪誰!當然別有用心以美國為首的敵對勢力想顛覆華人文化自信的人除外。
另外一部分是以《鬼谷子》為代表的創業哲學,這部分適合年輕人研讀,雖然鬼谷子的徒弟下場不好,但是在初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那不怪鬼谷子,是他們沒有看《周易》,沒有厚德載物,所以走不遠。這個也回答了清華大學為什麼要在後面加厚德載物的問題。
《周易》,你不懂占卜可以,但是你不懂易理不行,不懂易理只知占卜也會進入鬼魔道,那些所謂的高階大師都是按他所掌握的易理(義理)來指導你的,如果遇著看明白了易理的,你就幸運,因為易經講的主題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會告訴你要與人為善,與人為善肯定會百事大吉。如果沒看明白的,看著一個兇,再誇大其詞,按量子糾纏理論,真的就兇了。再遇著《大過》《地火明夷》等字意看起來不好的,加上他的誇大其詞裝神弄鬼自己就把自己嚇死了。
學習易經的意義,就是要我們自強不息的同時厚德載物,厚德載物的同時有自強不息。
-
7 # 心齋網易經明師
《周易》一書由《易經》與《易傳》兩大部分組成。《經》乃筮之書,編於殷商之際,為上古承史文化遺存;《傳》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映新興封建階的世界觀。
通行本《周易》裡《易經》部分的內容除了六十四卦卦象之外,還有附在六十四卦每卦之後的”卦辭”和“爻辭”。“卦辭”是解釋每一卦總的涵義,“爻辭”是解釋每一爻的涵義。相傳為周文王推演六十四卦而作卦象、卦辭,他的兒子周公作“爻辭”進一步完善。
通行本《周易》除了卦象、卦辭、爻辭之外,還有一些逐漸附益進去的內容,包括“彖辭”、“象辭”、“文言”、“繫辭”、“說卦”、“序卦”和“雜卦”七種,稱之為《易傳》。說它是《傳》,是相對於卦象、卦辭、爻辭的《經》而言,《傳》就是對《經》的註解和發揮。也稱為《十翼》,因“彖辭”、“象辭”和“繫辭”分為上下篇,所以一共是“十翼”。
“彖辭”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涵義的;“象辭”就是根據卦爻的象來解釋卦爻大意的;“文言”是專門闡發乾坤這兩卦深奧意義的小論文,分別附在乾坤兩卦的卦、爻、彖和象辭之後;“繫辭”是總論易理的一篇文章,附在六十四卦的後面;“說卦”主要是論八個基本卦的象徵;“序卦”是論六十四卦卦序的一篇論文,和“說卦”一樣放在六十四卦的後面;“雜卦”是一篇很短的論文,主要解釋各卦的大意,比較雜亂而簡略,放在全書之末。
相傳《易傳》為孔子所作,但現在大多數學者都不再肯定此說。比較接近事實的解釋是,它們大體成書於戰國時代,是後人藉著讀《易》、說《易》的機會撰寫的一些註釋或論文,主旨在於闡發他們所理解的《周易》原理及道德倫理、宇宙觀念和人生哲學。
-
8 # 沃克特爾
我認為,《易經》總體分“經部”和”十翼”,這兩大部分構成。《易經》基本原理也是“兩大原理”:一是“一分為二”的原理。將一個事、物、現象,每每按一分為二,連分六次,即形成了《易經》的64卦。二是“萬物類象”的原理。即《易經》的系統論思維,和打比方的類比分析方法。《易經》按”一分為二”原理,將任何一個事、物、現象,連分三次,形成“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經卦,在自然系統中,“八卦”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在家庭系統中,“八卦”分別代表父、母、長子、長女、次子、次女、小子、小女;在方位系統中,“八卦”分別代表西北、西南、東方、東南、北方、南方、東北、西方。等等,不一一列舉。在單一“八卦”系統之中,八卦中的每一個卦對應唯一的、講邏輯的具體物象。而後,“八個經卦”重疊,形成《易經》的64卦系統。而且,其64卦,看起來是“乾、坤、屯、蒙、需、訟、師、比……既濟、未濟”,其實每一個卦仍是“八經卦”“萬物類象”系統的重疊義和延伸義,其預測、分析的核心方法,仍然是“萬物類象”。
-
9 # 易之福慧講堂
在《周禮.春宮.大卜篇》中有記載,易有三種系統:夏代之易《連山》,商代之易《歸藏》,周代之易《周易》。夏易、商易、周易,總稱三易。夏易和商易己經失傳,內容無從考據,唯周易傳至今天,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三易的共同點都是:有八個經卦,有六十四個別卦。
夏易以艮卦為首,有“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之意,故稱《連山》,商易以坤卦為首,有“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之意,意思是:萬物以大地為根源,始發端於大地,終又歸藏於大地,故稱之《歸藏》。《歸藏》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也稱《坤乾》
《周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經文部分,二是對經文的註解和發揮,也就是《傳》的部分。
經部分由卦、卦辭,爻、爻辭組成。分上下兩卷,共六十四卦。
《傳》部也稱《十翼》。其包括《象》上下、《彖》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這十篇。
《易經》形成於殷商之際,《易傳》形成於戰國時期,二者相距七八百年的歷史,《周易》成書於商周至春秋之際。
《周易》的基礎是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卦的符號:“——”和“—”,是組成八卦最基本的符號,這八個稱為經卦。八個經卦又進一步交錯重疊而得六十四卦。即: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鹹、恆、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即濟、未濟。這六十四卦稱作別卦
每個別卦有六個爻,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另外乾坤二卦各另有一爻,實際是三百八十六爻。卦下面有卦辭,爻的下面有爻辭。據傳卦辭是文王所作,爻辭是周公所作。的爻辭共有四百五十條,四千九百多個字。每個卦辭又分兩類,分為示事辭和貞兆辭。也有的只有貞兆辭而無示事辭,或只有示事辭而無貞兆辭。每一個別卦由兩個單卦組成,下邊的單卦叫內卦,上面的單卦叫外卦。
《易經》是一部占筮書,由古代的巫史,逐年總結占筮活動的大量記錄,經過篩選整理而成,專用於資訊預測,分上下二冊。而《易傳》則是一部哲學著作,共十篇文章組成,成書於春秋中國時期,應是多人所作之合。《易傳》的解《經》哲學思想,是在易經占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從天文、地理、人事等諸多方面,來進行全面又系統的論述,揭示了《易經》的占卜的哲學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觀。
《易經》有簡易、變易、不易的特點。簡易是指易的概括性和可行性,大道至簡,直指根本。變易,是易所揭示的宇宙萬物的運動性和變化性,是無時不在運動和變化之中的。不易是易所揭示的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性和規則性。
《易經》的義理是透過“象徵”的形式來表達的,《繫辭下傳》:“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可見,《易經》一書,就是“象徵”,即是“模像外物以喻意”。
《易經》的功用是占卜,但其中又有著豐富和深刻的哲學內涵。《易經》有象數也有義理,象數蘊涵義理,義理寓於象數,象數與義理結合,以象喻理。這是《易經》的一大特色。後世學者就有所謂“象數派”和“義理派”之說。
八卦,也各有其卦形和卦名,有象徵物和象徵的義意,八個卦有八種象徵物的物象,可以依類博取,不斷細分,分門別類。如乾象天、父、君、龍、金、健馬。坤象地、母、牛、土等。有動的意向的、比如車子,可以用震卦來表示,有靜的意象的,比如山等,可以用艮卦來表示,有火、溫暖、明亮、文明等意象的,可以用離卦來表示等等。每個卦的八種物象的特徵是基本不變的,也是大體上做了歸類的。
而六十四卦的象徵也有其方式,主要是透過卦形、爻形(卦爻符號)和卦辭、爻辭(文字描述)來表達,二者相互依存、融會貫通,一起表達卦爻的象徵意義。《易經》象徵有兩個規律特點:一是觸類旁通,二是辭形相輔而明象。象徵的方法、功用和目的是假象喻意,如乾卦借龍來喻剛健之質,如震卦借車來喻其動象,如艮卦借山來喻其靜象。說龍非真龍,說車非真車,說山非真山,這只是一種意象,這也是我們學習《易經》的一種方法,學會這種思維是非常有意義的。見《易經》說一個物,馬上就要想到它的象徵,並聯想到它的象徵意義。又根據《易經》的象徵規律,透過卦形、爻形,卦辭、爻辭,的外在喻意,探究其象徵意義(內在喻意)。象徵,在《易經》中這樣的內容非常多,我們可從中細細揣摩。無數易學研究者、大師們無不從中獲得益處,《易經》是群經之首,是傳統文化的源頭,其意義深遠,八卦預測、風水學、四柱預測學、奇門遁甲等學說,是以《易經》為總綱而衍生出來的易學具體運用。
-
10 # 周易自測牌
據史料記載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有三易之說,流傳至今,就出土的文獻資料記載,《易經》只剩下了今天的《周易》一書。
《易經》講變化,包括象、數、理、佔相關知識,辯證法思想也萌芽於《易經》。
陳鼓應指出:“老子由萬事萬物的對反現象尋找出它們之間的發展規律,從而建立了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系統性的辯證法——它發端於《易經》而體系的建立則完成於《老子》”。
《周易》的性質學界長期以來存在分歧,原因在於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周易》隨著政治變遷、理論需求以及自身地位變化,性質也有所不同。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執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
《易經》的占卜術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其精髓是一種辯證法思想,體現的是一種普遍的規律性,最重要的不是透過《易經》預測未來,而是學習裡面蘊涵的哲理思想,並按照其去行事,這樣做起事就會比較順利。
秦朝時被列為卜筮之書逃過一劫,更昇華它對占卜的影響。
之後孔子及學生做十篇論文(十翼)註解易經,更提升了易經的哲學高度。
《易經》由卜筮之術上升到哲學高度,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華人。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道理,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回覆列表
《周易》有兩部分組成:六十四卦和易傳。六十四卦是周文王根據伏羲八卦組合而成(這種說法我認為不太符合事實,六十四卦應該早就有了),易傳一般認為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做,解說六十四卦的,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
《周易》的基本原理是一陰一陽,講究陰陽和諧,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組成,根據陰陽所屬爻的名稱不同,奇數最大為九,偶數最大為六,如坤卦䷁自下往上稱為初六到上六,乾卦䷀自下往上稱之為初九到上九。
每一卦都有個卦象(䷁),卦辭(解說卦象),爻辭(解說爻),最初作用都是為占卜,後來經過演繹逐步發展為象、數、理、佔四大功用。
《周易》在中國古代乃至今日地位顯赫,被稱之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任何人都能從其中獲取啟發(啟發是關鍵,周易本身只是知識重要),作為古時古人智慧的結晶,周易本身的知識體系很難理解,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理解,但作為知識來講,所有的知識包括知識轉化成果都是工具,它是幫助和輔助你的工具,這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要認識到,否則就是一大堆難理解或者覺得沒啥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