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朝兵器,刀
24
回覆列表
  • 1 # 直江信綱

    劍到了明朝,已經基本上成為了禮儀用具而非實戰用具,明軍的實戰用具,冷兵器裡最主要的是刀,熱兵器就是火銃了。

    當然,不要受某些網文影響,以為明軍的火器就是這樣了......事實上,從晚明各路軍事家一致稱讚日本鳥槍(日語稱“鐵炮”)的情況來看,中國當時的槍械製造技術,比之日本還是稍微落後的。(當然,火炮就是另一個領域了,明朝的火炮要比日本強很多。這也就是不同的條件下,武器裝備發展做出不同選擇的最好例子了。)

    明朝的火器種類很多,比較著名的包括三眼銃、魯密銃(仿製魯密國——土耳其技術所制)以及佛郎機炮、紅夷炮(仿製西方火炮)等。

    至於冷兵器,明朝刀主要分三種——仿宋制、自制、倭刀與仿倭刀。

    在中日交流中,日本輸入了大量的日本刀到中國來,自宋朝就已經開始了。黃庭堅就曾經買到過一把日本刀,在詩裡寫“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同時抗倭戰爭中的明軍將領見識到了日本刀的精妙,於是開始仿造日本刀,也就是收藏界所謂的仿倭刀、“戚家刀”(相傳以戚繼光首創此形制而得名,不過這也只是個傳說了,根據皇甫江的《中國刀劍》考證,戚家軍使用的腰刀受蒙古刀的影響更大)。

    (圖源:http://tieba.baidu.com/photo/p?kw=%E6%98%8E%E5%88%80&ie=utf-8&flux=1&tid=2411912395&pic_id=57179a160924ab186a9d479934fae6cd7a890b02&pn=1&fp=2&see_lz=1#!/pid83697c7adab44aed03b8184ab21c8701a08bfb1f/pn1)

    仿倭刀和真日本刀的區別主要在工藝上,仿倭刀是嵌鋼(說俗了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異於日本刀的夾鋼(籠統點說就是鋼材外硬內軟,有不同的夾法);仿倭刀一般整體淬火,日本刀則多為“覆土燒刃”(用是否敷土來確保淬火後同一根刀條上的軟硬不同);同時從外裝上,仿倭刀一般依舊使用中國式的刀裝(除了刀條以外的配件)而非日式的。

    另一種受到日本影響較大的兵器是長刀。這種長刀和唐朝著名的陌刀不太相同,不論形制還是用法都深受日本野太刀的影響——有一部分乾脆就是從日本進口的。

  • 2 # 兔哥哨位

    中國是火藥的發明國,裝備火器的軍隊編制出現的較早,在元朝至順年間,就裝備了發射鐵彈丸的金屬火銃,並出現了“炮手車”和“炮手萬戶府”的編制。之後火器發展迅速。到明朝更是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使用火器。從朱元璋時起,明軍士兵裝備火器達10%以上,後在京軍中建專門的槍炮部隊——神機營,這是在中外軍隊中首屈一指的。並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取得重要成果,明中期,戚繼光鎮守北疆薊(河北遷西縣西北),編制有水軍營,步營,騎營,車營,輜重營,士兵使用火器比例達50%以上,其車騎營官兵3000多人,裝備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大口徑重炮)8門,戰車128輛,每車配佛朗機炮2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平均12人裝備一門炮,臨戰時火槍炮輪番射擊可終日不停。騎營官兵2700名,裝備60尊虎蹲炮,下面是有考證可查的明軍各時代裝備編制資料,:(來源於可查歷 史資料)

    明朝前期正規軍裝備編制,全營編制: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野戰重炮及連珠炮)全營5000人。裝備;步兵火銃(霹靂炮)3600杆,合藥重9000斤,八錢重鉛丸90萬個,大連珠炮200杆(多管火銃)合藥重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的手銃,比火銃小),盞口將軍160尊(重炮)

    明朝後期車營編制資料(孫承宗,戚繼光) 車營編制:戰車子營按照營→衝→衡→乘→車分5級。每營5衝,每衝2衡,每衡4乘(裝備箱車)每車4乘。合計戰車128輛,配合步兵子營使用。步兵子營,騎兵子營則仿照戰車子營編制;步兵子營每100人為一乘,400人為一衡,800為一衝.4衝3200人為1步兵子營。騎兵子營以50騎為1乘,200騎為1衡,400為1衝,4衝1600人為1騎兵子營。另配一個2衝的騎兵權勇隊(預備隊),共2400名騎兵。 關於偏廂車的記載;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帝) 時,郭登在大同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轅長1.3仗,寬0.9.高0.75,廂用薄板,上置火銃,編10人,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之後成化,嘉靖,隆慶年間均造過偏廂車,隆慶叄年(1569)戚繼光在薊州曾造只用向外面一廂 偏廂車重600斤以上。遼東廣寧時,魏學曾又改進每2輛中設拒馬槍一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槍2挺。下置雷飛炮,快槍6杆,每車用卒25名。 孫承宗車營編練資料(標準車營) 全營兵力,步兵3200人,騎兵2400人,輜重車伕512人各級軍官,侍從,傳令,雜役515人。共計6627人。裝備火器;槍1984支(鳥銃256支) 3眼槍1728支,大小佛朗機槍256挺,各種火炮(紅夷,神飛,滅虜等等) 88門。裝備車輛。偏廂車戰車) 128輛,輜重車256輛。

    戚繼光編練的車營,步營資料僅供參考。車營:戰員2048人,軍官,雜役,工匠,車伕等1061人,全營3109人,裝備:佛朗機256挺(佛朗機手768人) 鳥銃512支,大將軍(大口徑重炮) 8門,以上火器手1320人佔戰鬥兵64.2%。其它都是長槍手,藤牌手等等裝備冷兵器的人,步營:戰鬥兵2160人,軍官,雜役,工匠等539人,全營共2699人。裝備:鳥銃1080支(鳥銃手1080人) 火器手佔戰鬥兵50%。其它都是長槍手,藤牌手等等只裝備冷兵器計程車兵。其中216名黨耙手,裝備火箭共6480支。戚繼光編練的車營步營火器裝備比例如此之高 ,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歐美 。假若戚繼光在世時的皇帝不是嘉靖和萬力;領導孫承宗,袁崇煥的皇帝不是天啟和崇禎,而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任何一個人,那麼——紐約應該叫作“新長安”。

    需 說明的是:3眼槍射擊完可拿來當錘子用;明軍的鳥銃均有一個槍叉,和歐洲同時火繩槍相同,技術引數差不多,可見威力不小。明軍“叄才陣”中有一中騎兵叫“跳蕩隊”,估計是使用3眼槍的騎兵。由於明軍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騎兵和軍官均裝備輕型鎧甲。明軍騎兵鳥銃裝備極少,大多是連射的多管火器。戚繼光認為騎營中鳥銃也適宜騎營裝備,因此推斷戚家軍騎兵應當是以槍法準確著稱。 袁崇煥在戚繼光戰術基礎上建立的車營編制和現代的裝甲師已無區別。其直屬部隊——明朝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均裝備5眼火繩槍。其火力突擊能力天下無敵;

    孫承宗車營詳細資料二:全營兵力:軍官127名,騎兵,步兵,傳令,雜役等5988人。輜重車伕512人,裝備車輛:偏廂車128輛。準迎鋒車256輛。輜重車256輛。戰馬:官馬296匹。兵馬3024匹。馱運能力:火器馱駝32只,火器馱騾120頭,輜重車架牛256頭。裝備:大將軍16門,滅虜炮80門,佛朗機256挺,3眼槍1728支; 裝備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大弩256張,長槍,大刀,長斧1280件,火箭7680支,大棒256條,藤牌256面,腰刀5888口; 裝備甲冑:騎兵2500副(包括隸屬於中軍的100傳令兵);後勤部隊:內將1.中軍1.。軍車兵30人,雜役254人,車炮兵1622人,全營共1908人;裝備火器:車載佛朗機160門(每門3人)鳥銃640人,車輛蓄力:輜重車256輛,駕車用牛256頭。繩樁96條,拒馬槍256條火兵尖擔256架。火鐮224把,鐵鍬736把,燈籠354個,鐵撅496把,鐮刀1216把,斧頭128把,鑿子128把鍘刀240口,; 糧食: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鬥,炒麵299石4鬥,鑼鍋500口?,水袋500個,水桶256。全營一次運載軍需物資可供1萬人吃3天。另外還有鑼鼓響器旗幟等等。

    水兵營資料:每營編2哨,共510人。戰船:大,中,小10艘。大將軍炮4門,佛朗機40門。碗口銃30門,噴筒500個,鳥嘴銃68支。 以上是明朝各時代軍隊及士兵的裝備的歷史資料。現今存世下來的不在少數,各兵器館應有存在。另故宮門前有數尊鑄鐵大炮。有說有明代留下的。 解釋:佛朗機,由母銃和子銃(裝藥)

  • 3 # 冷兵器研究所

    明代士兵主戰兵器是長矛。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對他的軍隊做出瞭如下規定:每百戶刀牌二十,長槍四十,弓三十,銃十。也就是說,長矛兵佔到了明軍總兵力的40%。根據《太祖實錄》記載,明初長槍長度為一丈三尺,即約4米多。早期明軍臨戰時,先使用弓箭手和火器進行遠端輪射擊,當進行近距離肉搏戰鬥時,使用長矛為主戰兵力推進,刀牌手則作為掩護兵種使用。以此兵力和戰術配置為基礎,名將徐達、常遇春等率領明軍進行了著名的北伐。

    蒙古騎兵

    面對蒙元鐵騎時,依託長槍的明軍步兵在正面對抗上絲毫不落下風,個別勇猛明將還經常使用長矛突入敵陣,例如洪武元年明將指揮於光持矛橫衝元軍側翼,將元軍陣型攪亂“敵眾披靡”,都督郭子興乘機追擊十餘里將元軍擊敗。有人評價明軍以長矛為主的精銳步兵:“淮北勁旅,雖燕趙之精騎不及也”。最終明帝國取得北伐勝利,一舉收復北方,攻破大都(今北京)滅亡了元朝。從此,長槍就成為了明帝國軍隊的制式主力冷兵器,在漫長的北方防線上,長槍成為對付蒙古鐵騎的利器。

    《明兵部尚書石茂華六陣八卦圖》,最外圍為長槍手作為前鋒抵禦蒙古鐵騎,其內為騎兵、火槍手等兵種。

    較為特殊的是,明代長槍手通常兼為弓箭手,“軍士各執一器如槍刀之類,然皆必兼以弓矢焉”。在戰陣上,長槍手不僅要執行近身肉搏的任務,還要使用弓箭進行遠端射擊。這是明代長槍手的特殊地方,無論是山東的長槍兵還是豫西毛葫蘆兵,這些以長槍著稱的兵種皆擅長使用弓箭。嘉靖年間,名將曾銑就在他的復套計劃(嘉靖時期河套被虜佔據)中要求挑選兩千山東長槍手與火器兵種一同使用,以其弓箭配合火器做為遠端攻擊力量,同時長槍手也可用於保護火器兵。《倭寇圖卷》中抗倭明軍所攜帶的超長矛

    同時在北方,明軍也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超長矛出現。如抗倭名將俞大猷在鎮守大同時曾使用過長達3、4丈,也就是10~13米,被稱作“八步槍”的一種超長矛。這種大型超長矛其作戰目標為北方的遊牧騎兵。此長矛要三人同使,使用時從地上挑起,以用於抵禦敵方重灌騎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蒙古人擁有大量的重灌騎兵,比如蒙古俺答汗及其子黃臺吉有“精兵萬餘騎,其精兵戴鐵浮屠,馬具鎧,長刀大鏃,望之若氷雪然。”面對具裝騎兵對步兵陣線的衝擊,超長的矛即便不做任何穿刺動作,騎兵也不敢向密集長矛上撞去。

    遊戲《全面戰爭》中出現的白桿兵

    到了明末,明軍當中又有一隻地方土司兵,同樣使用較為特殊的超長矛進行作戰,並取得了輝煌戰果。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末傳奇女將秦良玉和她的白桿兵。秦良玉為明末著名女將,其夫為四川世襲土司石砫宣撫使,史載“太保既歸馬氏,農隙簡練士卒,精勁冠諸部。善用長矛,以白木為之,不假色飾。厥後屢立戰功,石砫白桿兵遂著名天下”。

    秦良玉輔助丈夫訓練士卒,總兵力達到三千三十名,其使用的白杆槍由古代巴人的巴式矛和巴式戈演變而來。該槍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這實際上是將戈與矛相結合的一種特殊長矛,也可以被稱作鉤鐮槍。

    秦良玉畫像

    白桿兵作戰時,其陣法一般以二十四旗排列為陣,各旗精選二十五人,以一、三、五、七、

    九人數排列五排組成尖隊,其餘士兵列在陣後吶喊助陣。這是一種尖錐型的陣型,如果第一排士兵受傷倒下,第二排士兵馬上補上來,第三四五排士兵及陣後助陣士兵也作相應調整,不斷補充以保證隊形的完整不亂。陣列中,第一排為武藝最高計程車兵,執最長最粗的白杆槍以刺、扎為主要攻擊手段,作為整個戰隊的尖鋒引導攻擊。尖隊兩翼則執白杆槍以刺、鉤、掃的技巧作戰,是整個戰隊的兩刃。戰隊中間的人則一手執短矛,一手執盾牌,對兩翼和第一排士兵提供保護。這是一種將超長矛與槍盾兵相結合的一種尖錐型戰陣,表現出極強的機動性與靈活性,進退自如,攻守兼備。

    白桿兵一旗二十五人列陣示意圖

    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桿兵在自萬曆時期的播州之役起即立下功勳,在薩爾滸之戰後,天啟元年,白桿兵在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的帶領下於奉命支援遼東抗擊滿洲八旗軍隊。在瀋陽城外的渾河兩岸,白桿兵(史稱為川兵)與浙兵(戚繼光死後,繼承其兵法的浙江義烏兵)一起,打出了被清代著名學者魏源稱為“遼左第一血戰”的渾河之戰。

    明清畫本秦良玉和白桿兵的形象

    當時努爾哈赤率八旗兵壓瀋陽,遼東經略袁應泰急招總兵陳策、童仲揆率川、浙兵支援瀋陽。但是當川浙兵團到渾河時瀋陽已經失陷,但川浙兵團上下並未退縮,諸將請戰“我輩不能殺敵救沈,三年駐此何為”。於是三千白桿兵列陣渾河北岸,三千浙兵列南岸作為後援。面對被稱作八旗軍中精銳的數萬右翼四旗巴雅喇鐵騎,白桿兵背河列尖錐長矛陣背水一戰。白桿兵其人數雖少,卻毫不畏懼清軍的優勢兵力,在敵人的猛攻之下堅守戰陣。

    清朝八旗軍的正藍旗

    擁有優勢兵力的清軍以步兵作為正面力量推進,以鐵騎列陣後突馳,但清軍卻被白桿兵殺傷頗多,白桿兵“凡三勝之”,斃敵數千,清軍甚至有數名高階將領被生擒。努爾哈赤不得不繼續派兵增援,同時清將李永芳用千金懸賞明降軍炮手,利用從瀋陽城繳獲來的大炮轟擊白桿兵陣,同時用鐵騎從兩翼夾擊白桿兵。密集長矛陣的剋星就是威力強大的野戰火炮,此時白桿兵血戰已久,又餓又累,最終被八旗以數倍優勢兵力兼火炮的強大力量擊潰。未戰死的白桿兵奔入渾河南岸浙兵車營陣內,浙兵在火器彈藥消耗殆盡,殺傷數千八旗軍之後被八旗軍攻入車營陣內而失敗。

    這是一場以少戰多的戰鬥,白桿兵雖敗猶榮,即使是清方原始史料《滿文老檔》,也不得不對白桿兵留下了這樣的評語:“明之步兵,皆系精銳兵,驍勇善戰,戰之不退,我參將一人,遊擊二人被擒。”可以說,這是整本《滿文老檔》對抗清的各路明軍的最高評價。在明朝內部,白桿兵(川軍)英勇善戰之名也得以流傳。

    縱觀明代歷史,長矛這種冷兵器在明朝軍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時期,不同的將領利用這個冷兵王者演化出了種種不同的戰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爭奇蹟。令人遺憾的是,明代軍事將領對自己的兵法要訣秘而不宣,寫史者又往往不諳軍事。所以能被史料記載下來的兵器戰術過少,僅僅從文臣的奏疏和少量語焉不詳的兵書中留下只言片句,這就使不少令人稱奇的戰術發明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不為人知,明代超長矛的軍事應用也往往被歷史研究者所忽略……

  • 4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明史有云:“騎卒必善馳射槍刀,步兵必善弓弩槍。”

    明朝對於士兵的作戰要求,騎兵以騎射、搶、刀為主,所持武器有弓、箭、長槍(類似趙子龍用的,但會更輕便,主要用於衝擊)、刀(官名長柄眉尖刀)。

    步兵的話,主要的武器就是長槍,此外還要求攜帶弓、弩等兵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風系統如何做到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