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清朝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一般大朝會如元旦,萬壽節,冬至等節日,在京官員全部要參加,而常朝就是五天或者十天一次,一般的上朝就是指的常朝,參加的有三位一品大學士,二品的六部尚書,三品的六部侍郎,作為督察的御史和六部給事中,加起來在京城的也就有三四十人夠資格上朝。 而其餘的每天都會召見一些比較重要的大臣叫做御門聽政,康熙時期以大學士為主,到了雍正後,主要的大臣是軍機大臣,具體的上朝時間是每天五更上朝,也就是我們現在的5點到七點之間。有時候家住的比較遠或者皇帝跑到京城外的頤和園居住了,許多官員為了能在上朝時間之前到達,必須要半夜起床,皇帝到達之後,朝會開始。
9
回覆列表
  • 1 # 我是越關

    清朝官員上朝,不僅僅是餓著肚子,更重要的是不喝水。原因很簡單,一個是沒有時間吃早飯。還有就是為了上朝時免去大小便的行為,防患於未然。

    清朝官員上朝

    清朝的皇帝一般會選擇五更天上朝,即卯時,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凌晨5點到7點。這時便要求臣子們在寅時於午門外等候,即凌晨3點到5點。

    先說一下,清朝前期規定北京的內城只允許旗人居住,漢人官員如無皇帝特許,一般也是住在宣武門之外。這樣一來官員上朝就需要半夜起床,然後早早的離開家,這樣才能在寅時等候於午門之外。

    半夜起床準備上朝,根本就沒有可能吃早飯,就算吃了早飯,到了上朝的時候,早就已經消化殆盡了,所以基本上都是餓著肚子上朝。

    朝會要求嚴格

    朝會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有著固定的禮儀規定,無故缺席、遲到早退或班朝失儀都是要受罰的。而且朝會的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如遇重大事務,很可能會長時間推遲下朝時間。

    而且古代上層社會認為上廁所是一件極為不雅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皇帝在上面和重要大臣商討國家大事,一個官員突然因為尿急,所以打斷皇帝的談話,那估計不僅僅是失禮這麼簡單了,很可能皇帝會治臣子大不敬治罪,而且最關鍵的是皇宮大內沒有公共的廁所。

    所以為了徹底杜絕上朝時三急現象的發生,大多數官員都會選擇上朝之前不吃任何食物,排空腹中屎尿。

    不過幸好朝會並不是每天都舉行,一般是十天一朝,特殊時期五天一朝。而且一些高階官員會做著轎子來上朝,在轎子中備有馬桶,這樣一來更加的有備無患。看來古代的公務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呀。

    有人問了,皇帝吃不吃早飯,皇帝必須吃呀。如果皇帝有三急的話,就先退朝,如果有人堅持上奏。那麼皇帝就把他留下來,然後等解決了生理問題之後,再單獨召見。

  • 2 # 七追風

    話說,清朝入關以後,皇帝們不管活幹的咋樣吧,規矩是一樣沒拉下。

    你別小看立規矩,清朝皇帝對於明朝是怎麼亡的,琢磨的透著呢!咱們現在說是集權,實際上就是都聽我的話。怎麼讓手底下人都聽話?除了不聽話就打就殺,最重要的還是立規矩。

    比如上朝,就是規矩。

    所以上朝這事兒,擱清朝的皇帝身上那也是大事兒。都是一國之君了,誰見了都要跪下磕頭的,為啥還要大半夜起來去開會?沒辦法,這是規矩。皇帝有了規矩,大臣們才會都有規矩。

    那上朝有啥規矩呢?

    自雍正朝之後,皇帝起來之後,都要先和軍機處軍機處的高管們扯一會兒,看有啥大事兒沒,這時候才幾點鐘呢?早朝之前,也就是凌晨4點多鐘。你想那軍機處的大臣不也得早到嘛,所以和珅的日子並不好過。

    其他大臣們也是早就出發了,因為5點鐘就要早朝,家離得遠的,那肯定3點就要起來了。緊趕慢趕的坐著轎子來到紫禁城外,還不能馬上進宮,需要在東華門候著。東華門那有塊“下馬碑”,不管多大的官,到了這都要下馬下轎,走路進去,這就是規矩。

    等時辰到了,大門一開,大家就要排好隊依次進去。這時候太陽還沒出來,就要摸黑往裡走。從東華門到隆宗門,按規矩是不準點燈的。但是也有特許的,比如你要抓緊送個公文報告啥的,就能點燈。

    很多大臣一看,哎呦,那有個點燈的!快跟著蹭點光……於是大家都跟在燈後面走。這不是個小事兒,上朝的大臣有年紀大的,有腿腳不方便的,有胖的有瘦的,萬一摔倒了壓著了可不好。

    好不容易來到太和殿排好隊,出來個太監,啪啪啪的甩三聲鞭子。這不是要打人,而是提醒官員們,皇上要來了,都別說話,精神著點兒。

    別看清宮戲裡,皇帝面前呼呼啦啦擠了一大群人,其實好多人都是在外面站著的。幾個地位非常的高的親王和重臣,能站在皇帝面前說話,其他人都要老老實實在外面站著。

    站著幹啥?等著唄。這時候不能交頭接耳,不能揉腿打哈欠,要有規矩。誰要是不老老實實的站著,旁邊就會有言官記下來,等著挨處分吧。

    所以大家都不敢動,靜靜的候著,放空大腦等結束吧。這時候最麻煩的是什麼呢?內急。大早上6點鐘左右,那正是放空存貨的好時候,萬一憋不住咋辦?

    高高的一舉手,喊一嗓子:“報告皇上,我上廁所,憋不住了!”那估計連腦袋一塊都不要了……

    所以要憋著,使勁憋著。最好的辦法,就是起床之後先“卸貨”,卸的乾乾淨淨。而且,別喝水,別吃東西,這樣最保險。所以,題主的問題就有答案了,為什麼餓著肚子上朝,是為了保著腦袋不掉。

    你要是身體不好的咋辦啊?能咋辦,掰一截人參塞嘴裡,含著別動,能續命。

    所以,上一次朝,單是這些規矩都能把人累死。規矩越多,越嚴厲,官員們越不會瞎琢磨,只能想著怎麼才不會壞了規矩。

    舉個例子,見了皇上要跪下,行“三跪九磕禮”。這是個大事兒,遇到皇帝賞賜之類的,更要磕響頭。除了賄賂太監知道哪塊磚下面是空的,磕頭容易出響之外。還需要認真練習,不能出錯。

    據說李鴻章在慈禧六十大壽之前,每天都要練習三次磕頭的禮節。那個著名的翁同酥更誇張,每天睡覺前都要練習五次。

    要是天天這麼整,那不都累死了?

    幸好,不用天天這樣,一般的大朝要到元旦、萬壽節、冬至等主要節日才來一次,京官都要參加。常朝的話,每月逢五逢十來一次,這個也是按規矩來的,一般也沒啥大事兒。

    所以,如果只是個普通京官,還算比較好過的。

    你別看上朝不一定能解決大事兒,但是作用也很大。這讓所有官員都知道,皇上都沒鑽被窩睡覺,大家也別偷懶,老老實實按規矩來。

    規矩立得好,官員就不敢亂說話,不敢瞎琢磨。這算是好事兒不?對皇上來說,確實少了很多糟心事兒,大家都老老實實聽話。但是對於官場和老百姓說,不一定是好事兒。官員們都在想著怎麼守規矩呢,還有閒心管正事兒?還有閒心為老百姓著想?

    所以,一旦遇到不求上進、軟弱無能的皇帝,整個朝廷就散架了。

  • 3 # 唐俊龍55398571

    寒冬臘月,冰凍三尺,皇子們在凌晨三點左右被太監們從被窩裡喚起,穿好衣服準備出門到皇家學堂上早課,愛新覺羅•玄燁睡意朦朧接受著太監們穿衣打扮後抱上了肩攆。翰林院學士,戶部郎中魏承膜已經在皇家學堂準備妥當,等候皇子玄燁和自己伴讀的兒子魏東廷,晃晃悠悠的肩攆慢慢吞吞的前行,天黑路滑讓太監們格外小心摔倒了皇子,那可是死罪,於是玄燁又遲到了。

    善始者實繁,刻終者蓋寡!

    魏東廷代表玄燁和自己分別給父親魏承膜請了安,魏東廷接著拿出了戒尺,玄燁在一旁幸災樂禍,魏東廷代主子受過,一下又一下的敲打讓玄燁心驚肉跳,不斷向師傅求情,但是一切又無濟於事,在魏承膜心中沒有父子只有君臣,順治皇帝把皇子交給自己,就等於把國家交付自己,從小開始正君心才能明事理,將來有機會可以成為千古明君。

    皇子們尚且如此,大臣們更不用說了,順治皇帝親政後清算了多爾袞的舊賬,接著又要穩定江山萬里,還要團結滿漢大臣,一切都是千頭萬緒需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事。按照清朝內檔記載,順治在每天早上4點左右梳洗完畢,5點鐘到慈寧宮給太后請安,6點左右開始用早膳和早課,清代皇帝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皇帝的早課稱為“日講”,每日由選定的大臣主講儒家經典和《資治通鑑》等被認為有關國家治亂的典籍。

    上完早課,皇帝才可以享用第一餐。與常人一日三餐的習慣不同,滿清皇室只有清晨、午後兩頓正餐。正餐的分量相當驚人: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時有二十幾個菜。不過,宮廷菜譜樣式固定、常年不變,皇帝總想在菜譜外單點。根據乾隆的膳單,他想吃的不過是豬肉韭菜烙合子、羊肉炒麻豆腐、炒雞蛋、蒸雞蛋糕、小蔥拌豆腐、拌茄泥、豆腐腦、面片湯等家常小菜。

    吃的恰當好處是為了足夠精力處理政務,接下來就是御門聽政了,太監在乾清宮的宮門門洞裡設御座聽取大臣們彙報工作,這種彙報工作在雍正軍機處設立之前資訊量極大,皇帝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反而工作效率不高,沒有資訊分類和梳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王公貴族們往往只為自己利益集團服務給不出中肯建議,許多國策都不利於滿洲皇族與南北漢人士大夫團結。康熙皇帝時期,設立了南書房為核心的內廷參謀本部控制外朝的權力。雍正年間,為了平定西北叛亂和青海軍事需要,設立了軍機處進一步集中了皇權,對於皇帝而言一個內廷參謀本部可以把資訊梳理清楚,自己只需要決策就可以了。

    即使如此,清朝皇帝們還是每天耗費大量時間在早朝和批閱奏摺上,大臣們需要在皇帝起床前就在宮門外等候,我想官員們應該在凌晨兩點左右就起床動身了,這個時候是沒有什麼胃口的,況且如果吃的太飽,到時候要上茅房也是一個大問題,弄不好被御使們參一個君前失儀,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英國使團覲見乾隆皇帝

    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的努力讓清王朝康乾盛世具備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乾隆皇帝作為守成之君可以安然的數次下江南,寫下萬首華麗浪漫的詩歌,大臣們也可以在和珅府邸享受歌舞昇平,在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董事長給乾隆皇帝寫信為英王的參政官馬爾嘎尼訪華做鋪墊,在眾多影視劇裡都有這一幕的故事。馬爾嘎尼訪問清帝國以後向英王彙報:清王朝是一個風雨飄搖中的巨船,目前有一個明君掌舵尚可以化險為夷,一旦這個明君隕落,那麼這艘腐朽不堪的大船將無法避免的沉沒。

    同時期的歐洲國王們在做什麼呢?

    歐洲中世紀的國王首要的任務是處理軍隊事務,必要的時候需要親自帶領軍隊作戰。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各國國王上戰場的是比較多的。

    比如英國安茹王朝的獅心王查理一世,在10年國王生涯中,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戎馬弓刀之上,他參與過包含十字軍東征之內的許多戰爭,而他的軍事表現也使他成為中世紀最傑出的軍事指揮官之一。

    非戰爭時期,這些國王們則熱衷於打獵這種準軍事的遊戲。直到今天,打獵,以及與之相配的獵狗訓練、馬術等依然是歐洲貴族的最愛。 其次處理外交事務,包括與外國國王的社交和國內貴族的社交。所以,舉辦各種舞會、宴會,觀賞歌劇、舞劇等對於國王來說是很頻繁的。

    比如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搬入凡爾賽宮後,貴族們就得從早到晚都得待在宮殿裡參加舞會、宴席和其他慶祝活動,這些都變成宮廷生活的一部分。 最後才是出席一些國務活動,包括國務會議和宗教儀式等等。往往這個時候,他們才會坐在寶座上。

    善始者實繁,刻終者蓋寡。魏徵給李世民的諫言在後世的君王們身上得到了印證,嘉慶皇帝為了保證大臣們勞逸結合,改革了早上5點左右的早課時間,推遲了6點的問安太后,延緩了7點的御門問安,大臣們在九點左右晃晃悠悠的到朝堂,下午兩點下班回家了,接著就是戲院青樓煙館賭場得意。風起雲湧的歐洲君王們此時不得不應對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不斷擴大殖民地獲得海外廉價原料產地和資本宣洩市場,他們在麥哲倫環球航行探索新航路引領下,以東印度公司和馬六甲海峽為跳板,順著廣州和上海北上用大炮和刺刀叫醒了熟睡的翻了幾個牌子的清帝國君王和他的膀大腰圓的大臣,他們睡意朦朧對列強說:奉中華之物寶,皆列國之歡心!

  • 4 # 路燈下的百萬負翁

    我們知道清朝皇帝都是滿族人,當時的滿足人對於別的族人以及奴隸的控制慾是特別強的,那控制就需要制度規矩,那什麼是都就要講規矩,不規矩就沒有命,這是清朝的現實,!

    我們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那麼自從清朝入關以來,各朝皇帝都特別勤於政事,勵精圖治,所以那時候的上朝就和我們企業管理是開例會一樣,那麼當時的皇帝為了體現自己這個治國心切,從剛開始就規定上朝的時間,大概在五更左右,那也就是5一7點這個時間,那北京這個時間還沒有天亮,王爺大臣們是不是需要提前趕到呢,所以4點就得準備去上朝的,到東華門等候,不到時間還不能進入,等太監說皇上到了,才可以步行進入到太和殿

    那說到規矩,上朝肯定會有很多事情要報告處理需要很長時間,作為大臣你不能像現在這樣開會期間會很人性化讓你去上廁所喝水之類的,當時是特別嚴肅的事情,那麼大臣們從根本解決問題就是清空肚子,不吃任何東西,所以就有了清朝大臣上朝不吃飯這一說了!

  • 5 # 驍勇34

    這個看法是眾說紛芸,不好說哪一點正確,不過,應該跟時間有關係。

    清朝早時期沒有鐘錶,就算英國傳教士進貢的時鐘也深藏皇宮當做擺設,人們還習慣於用老方法記時。

    早朝時候大約在今天的4.50到五點,住在北京的官員們必須後半夜二點起床,住遠住近的都得算準路程。而那個點家人、僕人都在睡覺,也不可能為了一碗粥搞得雞犬不寧,而且就算做了也都吃不下去。另外,主要是因為就那麼幾回,不是天天如此,並且,早朝結束後,御善房都提供每人一份的早餐。

    還有,就是每到有早朝的時候,紫禁城各個部門都上崗,包括雜役、太監,最少也得一千多人。二個多小時早朝期間,午門外各種特色小吃粉墨登場。當早朝結束,午門大開,官員們三五一群圍桌而坐,其他人等也各尋喜好,屆時,攤主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很多吃膩宮飯的宮女也都可以在這時候出來小樂一番。

  • 6 # 文史咖

    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在古代王朝裡當官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很有可能皇上不高興了就要殺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把開國功臣幾乎都殺個遍,很多人都因此失去生命。清朝也是如此,而且還有很多規定,今天就來說說官員上朝時的一些規定吧。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從古到今,即使是再強壯的人也得吃飯,吃飯才有力氣幹活。一日三餐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東西了,很有可能還會吃個宵夜什麼的,這也是很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嗎?在清朝的時候,官員們上朝拜見皇上的時候,幾乎都是餓著肚子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然而官員作為臣子肯定得更早到地方等待皇上。而且在清朝漢人官員都是在皇城外城居住,路途遙遠,得更早起來,有可能半夜三點就得起床,準備上朝。

    但是也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清朝的皇帝也不願早早的起來,所以基本上是十天才上一次朝。但是在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明君都是要求每天都要上朝的,這樣也可以及時瞭解全國情況。

    在當時,上朝可以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代表著你是國家三品以上的官員,這樣你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但是事實是,你在上朝的時候,得非常的小心,很可能你犯了某個錯誤就有可能因此殺頭。

    上朝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謹小慎微,生怕自己弄錯事情,大臣們上朝的時候都不吃早餐,在口中含一片人參,以免自己太餓昏過去。

    上面已經說過,清軍入關以後,對漢人很是歧視,規定漢人不可以住在城內,漢人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

    但是,還是有一些漢人在清朝當官,要去上朝,那怎麼辦呢?路途遙遠,上朝時間還是在五更,為了上朝不遲到,只好更早的起床,很可能半夜三點就得起來。這個時候,人們起床都會感覺很疲憊,人一累,就會沒有食慾,所以乾脆就不吃早餐了,也有可能是真的來不及吃早飯,所以就選擇不吃早餐了。

    如果上朝吃到的話,最輕的就是扣錢了,也有可能會被體罰,這個體罰可不是像現在這樣,在古時候,被罰體罰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官員就相當於謀殺,很可能受罰期間就死過去了。

    還有就是不吃早飯也是為了不上廁所,如果吃了早餐,上朝的時候想要上廁所就糟糕了。在清朝皇城內可是沒有公共廁所的,而且在那個那麼多人的朝堂之上,你突然內急也是不被允許離開的,皇帝都沒有說結束,你又怎麼敢動呢!當時的官員為了能夠向上走,想盡一切辦法會找茬,你如果上朝的時候,因為這些小事,被他人抓住把柄就有可能因此烏紗帽不報。

    所以,上朝的時候,能避免的就避免,少吃一頓飯,總比丟掉烏紗帽強。那麼實在餓得不行了怎麼辦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官員們為了保留營養,會事先在嘴裡含上一片人參,這可是大補的東西,應該可以撐過上朝。

    隨著皇權的不斷擴大,官員的上朝制度也越來越嚴。前面說的還只是小事,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對皇權的恐懼。漢朝的時候,官員們上朝還有板凳可以做,到了宋朝官員只有站著說事的份了,隨著元明清的發展,為了表示皇上的崇高,要行三跪九叩之禮,明朝之後,官員們都得跪著說事。

    只有皇帝允許,大臣才可以站著,為的就是遵守禮法。官員們上朝的時候一舉一動都有人看著,只要你有不好的言行,很可能就會受到處罰。上完一個早朝之後,一個人可能都會被累個半死。後來清朝走向沒落,上朝也是變得越來越鬆懈,大臣們後來都不再按照規定時間上朝,上朝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清朝被推翻後,上朝制度也就不復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葉紫檀新手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