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來一暑往

    古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幹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特定的地理條件使得古希臘人難以在田地裡依靠農耕方式某勝,而是在海上靠經商、做海盜或到海外開闢殖民地來求生存。這種生存環境早就了古希臘人自由奔放、富於想象力、充滿原始慾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臘人追求現世生命價值、注重個人地位和個人尊嚴的文化價值觀念。因此,古希臘文學和藝術具有豐富多彩、雄大活潑的特徵,具有人類社會童年時代天真爛漫的特徵。由於古希臘海灣、海島眾多,航海業發達,因此同其他地區,特別是同埃及和西亞各國有著廣泛的商業、文化聯絡。早在古希臘文明誕生之前,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的峽谷裡就連綿不斷的產生了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那裡已經具備了較先進的書寫、冶金、紡織等手工藝術,數學、天文學、建築學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地處北非的埃及,在工業、農業、科學、文學藝術方面也出現了古代罕見的奇蹟。這一切都對希臘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希臘人從古老的東方文化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以滋潤自己,希臘文學也具有顯著的東方色彩。古希臘文學表現了古希臘人對宇宙、自然與人生的理解與思考,其中蘊涵著他們較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內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測,大自然不可駕馭,人生的變幻無常,使他們形成了帶有宗教宿命論色彩的“命運觀”。體現在文學中,命運對人具有絕對的控制性和不可改變性,人必須服從命運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範圍內發揮最大的才幹與潛能,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獨立不羈、狂歡取樂、享受人生的個體本位意識,而在困難面前又表現出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精神。威力無窮的命運給古希臘人帶來了困惑與恐懼,也培養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個體精神。此外,他們在與命運抗爭中激發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臘文學正是在描寫人對現世價值的追尋、人與命運的矛盾和抗爭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潑與美麗,表現了人類童年時期的自由、樂觀與浪漫。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文學的基本精神,以後也成了西方文學與文化的基本核心。公元前8世紀,在歐洲南部的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西岸以及愛琴海域的各島嶼上形成了許多小城邦,如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奧林匹亞等。它們雖也發展農業,但主要是種植橄欖、葡萄等經濟作物,用以榨油釀酒,然後行銷海外換取大陸出產的糧食。這種以航海貿易為本的生存方式顯然迥異於中國、印度、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農耕文明,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堪稱異數。這些小城邦雖然彼此獨立,未建立統一的國家,但在語言文字、風土人情和精神氣質等方面卻又基本都保持一致,且對外皆自稱“希臘人”(Greeks),因此被統稱為“古代希臘”。  其實,古代希臘文明所涵蓋的時空範圍遠不止於此,在空間上,按最保守的看法,古希臘也應包括東地中海、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嶼、今土耳其西南岸、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東岸等地區;在時間上,則上可追溯至米諾斯(克里特)和邁錫尼時代,下可及亞歷山大的希臘化時期,其具體的歷史分期如下:  首先是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的邁錫尼等地相繼出現了早期文明,它們的出現如明燈一般照亮了尚處於石器時代的西方世界。克里特島的宮殿,重門複道,號為迷宮;邁錫尼城堡的大門,威武雄壯,號為獅子門。正是由於米諾斯文明與邁錫尼文明所構成的“愛琴海文化”在後來被髮掘,才使古代希臘得以晉身“世界五大文明發祥地”之列。  大約從公元前12世紀初開始,邁錫尼文明開始江河日下。長達10年的特洛伊戰爭雖然以希臘聯軍的勝利告終,但也從此大傷元氣,故很快就被北方野蠻的多利亞人吞併,邁錫尼文明崩解。這之後(即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古希臘世界經歷了300多年的文明倒退期,這300多年的歲月幾乎沒給後人留下任何史料,所幸有位盲詩人荷馬將這一階段的歷史素材整理成了一部文學作品,即《荷馬史詩》,成為反映當時社會歷史狀況的主要文獻,因此後人便將這一時期命名為“荷馬時代”,也有人稱之為“英雄時代”,蓋因生靈塗炭之世總是英雄輩出之時吧。  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也就是我們本講開篇時所提到的那個時代,這時古希臘世界開始漸漸恢復了元氣,一個個小城邦逐漸形成,後來被稱為“古風時代”,也叫“早期希臘”。在此期間,愛奧尼亞人城邦形成了愛奧尼式建築,多利安人城邦形成了多利克式建築。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30)之間,希臘進入了“古典時代”,這是古代希臘文化的黃金歲月,在包括建築在內的各藝術領域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偉大成就,成為千秋萬代的典範。主要建築型別有衛城、神廟、露天劇場、廣場等,並在伯羅奔尼撤半島形成了科林斯柱式。  從公元前334年,自馬其頓入主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開始率領希臘聯軍東征,10年間橫掃歐亞非三洲,到公元前325年班師回朝時已建立起一個前無古人的龐大帝國,其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亞歷山大在其廣闊的帝國版圖內大力推行希臘文化,使古希臘的文明發揚遠播,直至公元前2世紀。因此這期間便稱為“希臘化時期”,或稱“大希臘時代”。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暴卒於巴比倫,他所建立的大希臘帝國崩解,形成若干希臘化政權,到公元前1世紀末統統被新興的羅馬所征服。但希臘的文化不僅反過來征服了它的征服者羅馬,而且透過羅馬帝國影響了後世的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可以說,沒有古代希臘及後來的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與西方文明。所以古希臘被公認為是整個西方文明的搖籃。馬克思曾指出,歷史上的人類童年時代,有粗野的兒童,有早熟的兒童。古代民族中有許多是屬於這一類的。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他還讚美古希臘是人類最美好的童年。  馬克思的此番評價顯然是中肯的。人類作別矇昧時代以後,幾乎都選擇了君主專制作為社會管理模式,從而陷入了一治一亂興亡更替的歷史怪圈。但愛琴海畔的古代希臘卻避免了這一惡性迴圈,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正是這種奴隸主民主制度,使得古希臘既沒有古代埃及、印度和美洲的那種神秘主義的宗教政治,也不存在東方國家如亞述、波斯和古代中國的那種君主專制的集權體制,更沒有後來羅馬帝國那種一統天下的“帝國主義”野心。對外,他們把鄰邦的自由和獨立看作是自己城邦自由和獨立的保證,即便彼此之間發生武力衝突,也絕不以剝奪對方的自由與獨立為目的。對內,希臘人以城邦為基礎,每一個自由民直接參與社會治理,成為社會生活的一股中堅力量,同時也成為了藝術創作的中堅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窮開心”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