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吥嚕2022

    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

      婚後,牛郎織和織女過著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織女和牛郎成親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擔著一雙兒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揮,昔日清淺的銀河霎時間變得濁浪滔天,將牛郎織女隔在銀河兩邊。從此,牛郎織女眼淚汪汪,隔河相望。

      後來王母娘娘准許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於是人間喜鵲飛上天空為牛郎織女搭橋,謂之鵲橋會。據說在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2 # 水鏡流雲

    好像都差不多。只是說,這一天會有雨,是牛郎織女相會時,一家人的眼淚。這一天喜鵲是不在人間的,都去為這家人搭橋了。要是小孩子在葡萄架下,要六歲以下的孩子。會聽見這家人喃喃說話。

  • 3 # 空中世界的百花園

    從前有戶人家,兄弟二人相依為命,後來哥哥成家了,弟弟放牛。在這裡生活了好多年,弟弟聽說有人在山中洗澡,他認識了仙女。二人後來又成家立業,有了兒女。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後大怒,讓天兵天將把七仙女抓到了天宮。牛郎在別人的幫助下追來了,二人快要見的時候,出現了天河隔開了。後來又為了生存,織女每年七夕和牛郎在天河的鵲橋會見面。

  • 4 # 輕舟疾發

    七夕節的傳說,我的一個鄰居,現已過世。我小時侯,經常逗我玩,按農村輩份我叫他哥哥。

    有一年七夕節,那時也不知道七夕節啥意思,他給我講了七夕節的傳說,說實話,他很會講故事,雖說那時理解不了,也不知咋的講的我流淚了。最後他還說,每逢七月初七晚上,在葡萄架下,只要一動不動能聽到牛郎織女的說話或哭聲。我信以為真。

    晚上早早吃了飯,搬了個小杌子去了,很認真地坐在架下,期望聽到她們說話或哭聲,結果被蚊子咬的回家了,還認為自己心不誠,為自己沒聽到哭聲和說話聲感到失望。

    關於七夕節的傳說,我認為大同小異,應該差不多。

  • 5 # 小瓜姥姥

    關於七夕的節,你們那裡都有怎樣的傳說?

    我在少兒時期聽人傳說,大山裡有一個放牛娃,從小家裡很窮,失去父母和哥哥相依為命,後來哥哥成家了娶了嫂子,嫂子很壞,就讓弟弟牛娃整日放牛。不讓上學讀書。牛娃很善良仁意,就在牛娃年已將近十八九年的時侯,村裡有好多小美女都喜歡他,可是牛娃嫌自己窮沒錢娶回,放棄娶妻的念頭。有一天,牛娃正在大山裡放牛的時候,牛郎忽然聽到有人在湖裡洗澡的聲音在說快走吧!時間不早了,回去晚了要受罰的。這時有好幾個仙女都飛走了,最後一個仙女遲遲不走,她喜愛人間,和牛郎相遇,牛郎和織女相愛過上了人間生活。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牛郎種地,織女織布歡歡喜喜的美好生活。可是好日子不長啊!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後,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搶回去了。織女事先也給牛郎留了一個護身附,屬服遇急事應用。

    當牛郎發現織女被搶走時,挑著自己的孩子追趕眼看著要追上了,天兵劃了一道銀河給分開了?從那以後每到七夕的晚上,在橋對岸相見。

  • 6 # 環球知識科普

    關於七夕的傳說一:七夕節的來歷與七夕節的傳說故事

    在三四千年以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有關牛郎和織女的記載很早就有了。古代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牛郎和織女,認為東西南北方向都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星最亮,可在夜晚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

    “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華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還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在很早以前,南陽有個放牛的小夥子,父母早亡,跟著哥哥嫂子生活,嫂子為人狠毒,一天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他趕著牛進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不知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對他說:“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找到了那頭病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等老牛病好後,牛郎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關於七夕的傳說二:與愛情無關的七夕傳說

    古人吟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如今的七夕,已經找不到這古詩中的浪漫,而只留下商家忽悠的"中國情人節"了。

    人們甚至忘了七夕還有"乞巧"的習俗,就更別說"曬書"、"拜魁星爺"了。

    倒是李商隱這首《七夕偶題》還能讓人想起很多: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而且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而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就把七夕叫"魁星節 ",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相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關於魁星爺,還有一些傳說故事: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甚至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取笑他的長相。但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而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則有點悲傷,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昇天成了魁星。

    "曬書"的習俗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是在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李商隱詩中的"方信阮家貧",則另有其他的意思,說的是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 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關於七夕的習俗很多,希望這些傳統習俗不要在我們的手中失傳。

    關於七夕的傳說三:"七夕"的發展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不管它的產生有多少個理由,如果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就會被無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存在並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上層統治者的參與和提倡。七夕正式定為國家節日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佈在全國實行夏曆,並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並明確: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陽及春秋社日、冬祭臘日等為節日,形成定製。七夕在漢代是個重要的慶祝日,因為漢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誕生與漪蘭殿。又傳說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時,王母娘娘曾到皇宮會見過漢武帝,更給七夕加上一層神聖的光環。

    (2)神話故事的嵌入。牛郎織女故事起源何時,口頭傳說時期的事目前不好確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織女星究竟是哪顆星星,爭議也是比較多的。從現在據有的文獻資料看,把牛郎和織女說成相互愛戀、結婚、生子、被銀河分離、七夕相會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社會震盪,傳統的儒學受到衝擊,學術思想比較自由,民間文學非常發達。國家分成南北,戰爭使人民妻離子散,人們渴望統一安定的生活,於是牛郎織女一對恩愛夫妻被人為分割大河兩岸的悲劇引起同情,越傳越廣,越傳內容越豐富,以至進入許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從漢代以宮廷為主的歡慶節日,演變成以民間為主的情感節日。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動更加生動具體,傳說也越來越貼近平民百姓,如織女可以使婦女手巧,黃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離開人間苦難......為了延長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時間,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這樣的習俗:七月七日白天殺公雞,以免打鳴驚醒正在相會的牛郎織女。有人說西方節日以宗教為主,中國節日以親情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內容的滲入推動節日民俗發展。南北朝以後,唐朝統一了全國,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在唐宋時期,牛郎和織女進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變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織繡的神仙,成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靈。唐朝皇宮內白天用陽起石染輕彩,作連理花千餘朵,當午散於庭中,隨風而上為"渡河吉慶花";晚上以錦彩結成樓閣,列花果酒炙,設坐以祀二星。宋代時又把牛郎、織女這一對神仙和佛經天龍八部中的“摩 羅”聯絡起來,每到七夕把牛郎、織女製成土偶泥人形象,擺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羅代表牛郎、織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過除了泥制的還有木雕,甚或還有金銀製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動更加成熟,豐富,除了沿襲歷代流傳下來的供"五子"、賀雙星、求靈巧、水浮針、看巧雲、拜魁星......以外,還增加上演《天河配》、《長生殿》節令戲,使七夕成為娛樂性很強的傳統節日。

  • 7 # 平分秋色317

    “七 夕” 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與湖南郴州是緊密相聯的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那些郴州與七夕的故事 ———七夕締造者:成武丁 。

    “七夕”即陰曆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呢?說起來,與湖南郴州還有些關係。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或郴州桂陽郡。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晉代《神仙傳》、南北朝《桂陽列仙傳》,中有“成武丁”成仙,很出名。《太平廣記》、《列仙全傳》、《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

    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據明萬曆年《郴州志》、清嘉慶年《郴縣誌》記載,成仙(成武丁),系東漢時期桂陽郡臨武縣人,長相奇異,力大無窮,頗有道法,且能聽懂鳥語。成武丁在桂陽郡衙門當差時,就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後來在郴縣城郊西南的武昌岡(現駱仙嶺)成仙昇天。由於其成仙昇天時乘坐的坐是一匹白色的騾子,因此後人叫成仙為 “騾仙”。後來,人們將"騾"字讀成"駱"字,並以訛傳訛,"騾仙"變成了"駱仙","騾仙嶺"則變成了"駱仙嶺"。

    郴州各地傳說與特色風俗 “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在郴州各縣市區都有傳承,方式為檔案記載、講述、表演、民俗儀式。小編歸納了下郴州主要以下兩個縣的牛郎織女傳說、七夕文化風俗: 臨 武 《臨武縣誌》所記“光和二年七月初七,武丁召家人:‘昔日老人約牽牛去織女處,我當還宮。’說罷目瞑,滿室異香。”清《臨武縣誌》承續的系散失的前志,因此把成武丁透露“7月7日”的具體年份也說出來了,“光和二年”在東漢,即公元179年,距今1831年。《臨武縣誌》據此認為“《牛郎織女》就是從臨武傳開來的。” 民俗儀式:臨武縣一直有“七月乞香”的習俗,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晚上,年青女子們相約擺出香案,燒香以慶織女與牛郎相會,同時在心中乞求自己的愛情順利美好。整個古時桂陽郡都是如此,清同治《桂陽直隸州志》記載王運所見“至期,女子盛飾,門闥洞開,通夜望拜,以修福祥,豈以地近仙居,傳之有本乎?”用詰問句感嘆,因為她們住的離成仙故居太近了,流傳才這麼有根源。

    桂 東 仙緣橋又名“仙橋天樂”,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是中國情人節一七夕節的發源地。位於桂東普樂鎮上莊村,兩座大山夾峙,澗深百丈。一整塊長38米,寬2.5米的青色巨型石板。飛架兩座山峰,形成獨特的“天下第一天然石橋”奇觀。仙緣橋屬自然景觀,因奇險秀和明朝桂東縣令何矞雲有“撐空峭壁鬱嵯峨,百丈金鰲跨海過……不信天台仙路遠,滿溪桃綻落紅多”詩讚美而著稱。周邊有牛郎山、織女溪等景點,是八面山省級地質公園的景區之一。這裡民俗儀式:桂東縣一直有“渡月光姐”的習俗,即“七七”織女在天上與牛郎鵲橋相會後,人們就在中秋月圓夜將她請下人間,據說這樣會帶來愛情,婚姻、收成、運氣等等。渡請儀式為找一僻靜處,扎一個稻草人,繫上紅布條,燃香枝蠟燭,敬柚子、月餅,主持者唸叨“月光姐、月光娘,請你下來聊一場”,請月亮姐即七仙女下凡。有求者問月光姐、七仙女“下來了嗎?”若“還沒下來”,稻草人會搖頭;若“下來了”,稻草人就點頭。旁人祈願、乞求,稻草人會給以答覆,成不成可不可,有聲音和動作表示(表面不可思議,實則由主持者控制)。活動完畢,將稻草人焚燒,意味者“送七仙女返天宮”。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郴州 ,就像一本百科全書,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細數一下,我們郴州原來有這麼多關於七夕的元素 是不是感覺有點驚訝呢?

  • 8 # 可以吃的貝殼

    小時候聽大人說,晚上躺在花椒樹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說話,然後自己和玩伴就傻傻的真的去花椒樹下聽,結果當然是什麼都沒有…

  • 9 # Le兔

    說到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那能想到的傳說莫過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我們都學過,它的發生地位於今天的江西省新餘市,現在新餘還有一個仙女湖。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走,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這是《搜神記》中對於牛郎織女雛形故事的描寫。

    這美好的愛情故事最終還是抵不過門當戶對的觀念,比如什麼仙人身份,房呀,車呀什麼的。但是好在王母還是有些人情味的,沒有對董永說“你永遠離開我的女兒,你們永遠也不要相見了”,而是讓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可以在鵲橋相會,見上一面,以解相思之情。這也是我們七夕節最初的傳說故事。進而演變成我們現在的情人節,因為具有神話色彩,而且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所以現在的七夕節也是廣大情侶的狂歡日和的單身狗的表白日,表白成功接著狂歡,表白不成功接著吃狗糧!

    七夕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希望不要過於商業化,也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10 # 花未眠Amy

    1.傳說他們是因為在河邊洗澡的時候遇到的。牛郎透了織女的衣服,然後就騙回家了。我小時候還在想,這個女的也太好騙了,要是我,暴打牛郎一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919試飛成功,你會去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