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老師回頭客

    賈母年齡生日研究

    讀小說《紅樓夢》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賈母的年齡和生日有些混亂。

    第三十九回 ,劉姥姥進大觀園和賈母的一段對話。大致就是賈母問劉姥姥今年多大年紀了? , 劉姥姥告訴賈母自己已經75了。賈母向眾人道: 比我大好幾歲呢.我要到這麼大年紀,還不知怎麼動不得呢。大好幾歲是多少呢,至少也得有三四歲以上吧,當時賈母年齡大概在70歲上下。

    第七十一回 ,主要的故事中心是八月初三日為賈母80大壽的豪華壯觀。據專家仔細研究分析,第七十一回和三十九回相隔三年,這時賈母應該是75歲左右歲。

    還有一段對話可以推算賈母的年齡。

    賈母也笑道:“可是,我那裡記得什麼抱著揹著的,提起這些事來,不由我不生氣!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54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還不離了我這裡呢!

    這段對話和賈母見劉姥姥是同一個年份,此年為嫁到賈家54年,按當時女人結婚年齡估算,當時也就70出頭。符合賈母和劉姥姥對話時所說的年齡。另外,如果從過80大壽一回推算,賈母應該是23歲結婚。

    第三十五回 其中原來有個故事: 那寶玉聞得傅試有名喚傅秋芳,也是個瓊閨秀玉,常聞人傳說才貌俱全,雖自未親睹,然遐思遙愛之心十分誠敬,不命……目今傅秋芳年已23歲,尚未許人.所以那個年代23歲結婚基本沒有,所以,賈母當年應該70歲出頭是合理的。

    第六十二回 ,有個情節是“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孃兒兩個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 初九日是璉二哥哥.二月沒人”。此處和八月初三給賈母過80大壽有矛盾。生日似乎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年齡。

    經專家分析 第八十回結束時,賈母應該是74歲,生日為八月初三。那麼第七十一回賈母生日怎麼來的的呢?如果是作者有意為之,賈家請來了很多王爺,王妃,誥命等等,是賈家的作造成賈家走向了快速破敗。

  • 2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的生日和年齡並沒有透著詭異。但無疑《紅樓夢》在賈母的年齡上,是錯誤的。

    我分析過,賈母所謂的八十大壽應該是七十歲大壽。之前分析的觀點今天不用。就再說一下其他兩點。

    第一,古人結婚早,但賈母子孫較年幼。

    榮國府賈母最年長的孫輩是元春,賈珠和賈璉。這三人在《紅樓夢》只介紹了賈璉的年齡,二十出頭。那麼元春和賈珠也只可能稍大一點。按照古人結婚的年紀。二十歲的孫子,賈母只可能是六十出頭,不會再多了。更別提賈寶玉,迎春,探春他們。

    第二,賈母交代了自己的年紀。

    賈母兩次說了自己的年紀。第一次劉姥姥來,賈母問她多大。劉姥姥說75歲。賈母就說比我還大好幾歲。這表明賈母很可能不到70歲。

    第二次說年齡是賈赦討鴛鴦後。賈璉又一次撞上來,賈母笑罵:…我進了這門子,做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

    這就說的非常清楚。賈母嫁進賈家只有五十四年。古人十五歲左右結婚才是正理,真要像傅秋芳那樣二十多歲還沒嫁的一定是小門小戶。不可能出現在賈家和史家這樣的公侯世家。所以賈母嫁進賈家的時候最多十五歲。

    這樣看四十七回時,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後。表明賈母應該六十九歲更合理。後邊生日過的是七十歲而不會是八十歲。

    我認為賈母的年齡是後邊續書的時候作者會錯了意,後改的。因為八十回後寫元春薨了的時候四十三歲。這是扯淡的。元春還在家裡教育過賈寶玉。元春進宮也不可能超過十六歲。這樣元春姐弟也就差十多歲合理。那麼元春死的時候,賈寶玉薛寶釵三十了?

  • 3 # 夜舞風花雪夜

    史太君和秦可卿兩個角色,隱寫的是同一人,即:孝莊文皇太后。作品只不過先寫出史太君的葬禮,然後,再敘其故事。史太君的生日,就是馮紫英前往秦可卿的棺木生長之地鐵網山的日期,即:三月二十八日。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史太君和劉姥姥兩個親家,一問一答,幾句對話便露出史太君活到七十五歲去世。

    賈府為史太君過八十大慶,是在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之後的事。史太君的八十大慶壽筵,實則是作者給他延壽。八月初三日,實際並不是史太君的生日,因此,作者將慶壽筵的重點放在二十八日來寫。初三日這一天,糊里糊塗的就過了。作品只是提到一句:初三日是賈珍、賈璉。

    寶玉過生日時,作品提到: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孃兒倆個遇得巧。

    寶釵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可是,這天,史太君特為寶釵過生日,但從沒提到也是自己生日的事。這就說明,正月二十一日,既不是寶釵出生的日子,也不是史太君出生的日子。“燈節”、“生日”,另有隱意。

    史太君(秦可卿)原型是孝莊文皇太后,而皇太極又是奴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因此,皇太極老婆孝莊,就被作者喻為“八月”。孝莊文皇太后一生共陪伴了三位皇帝,三位皇帝被作者喻為“三日”。因此,作者將史太君八十大慶的日子定在八月初三日。

    寶釵原型是被順帝廢掉的皇后(降為靜妃),是史太君的兒媳。所以,作品將史太君和寶釵當作孃兒倆,還將他二人設定為同一日生日,即:燈節過後的二十一日。

  • 4 # 少讀紅樓

    紅樓未完,雖然曹公在開篇裡說“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但前八十回中,依然有不少前後矛盾之處,今天就分析一下賈母生日的矛盾。

    人只可能有一個生日,但在不同版本的紅樓夢裡,賈母竟然有兩個生日,這兩個生日一個在正月一個在八月,很多人搞不懂,賈母的生日到底是哪天?

    原文中明確描寫賈母生日的情節,在第七十一回裡,這一回開頭寫到“因今歲八月初三日乃賈母八旬之慶……”

    從這句話我們很容易得出,賈母的生日是八月初三,這個是沒錯的,不然不會專門放在這一天為賈母過八十大壽,但很多人對此有疑議。

    有人說賈母這天是“八旬之慶”,並不代表她一定是過八十整壽,也不代表她的生日一定是八月初三,可能這一天是一個什麼節日,比較吉慶,所以選在這一天。

    這些解釋都太過牽強,因為脂硯齋批語裡明確提到了“敘賈母開壽誕”,什麼是“壽誕”?自然是生日,第二十五回裡就說“原來次日就是王子騰夫人的壽誕”,很明顯,“壽誕”就是指生日。

    不僅如此,原文還多次提到“今日老祖宗千秋”,賈璉跟鴛鴦借當時,也曾說“這兩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幾千兩銀子都使了。”什麼是“千秋”?在這個特定的語境中,指的正是一個人的壽辰,也就是生日。

    所以,根據這段描寫,我們基本可以確定,賈母的生日就是八月初三這一日,但原文第六十二回中的一處描寫,提到的賈母的生日,並非八月初三,而是另有所指。

    這一回寶玉等人過生日,眾人聊起大家的生日來,探春忽然說到了眾人的生日,其中有一句“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孃兒兩個遇的巧。”

    從這段話裡我們知道,賈母和寶釵的生日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而寶釵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日,探春又把賈母放在了寶釵之前,可知賈母生日應在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一日之間。

    即便探春是出於對賈母的尊敬,將她放在了寶玉之前,但根據這段文字來看,賈母生日是在正月裡,這跟前面說的八月初三明顯矛盾,到底哪個生日賈母真正的生日呢?

    有意思的是,探春的這句話在不同的版本里各不相同,多數版本說的是“老太太和寶姐姐”(脂評本),有版本作“姨太太和寶姐姐”(庚辰本),還有版本做“大太太和寶姐姐”(程乙本),到底哪個更可信呢?

    既然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賈母生日是八月初三,那麼這個正月又是怎麼冒出來的呢?賈母的生日沒有可能是正月而非八月呢?我以為沒有可能。因為賈母八月初三過八旬之慶,辦的很熱鬧,且過後不久就是中秋和重陽,顯然這個生日是確鑿無疑的。

    那麼為什麼,有些版本里,探春口中正月出生的有賈母呢?我想有兩種可能,曹公在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過程中,修改了賈母生日,但這一處忘記修改過來,就成了“漏網之魚”這個可能性很大,比如原文中關於巧姐兒和大姐的誤筆、關於襲人和珍珠的誤筆等。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探春口中說到的不是老太太賈母,而是大太太邢夫人或姨太太薛姨媽,從關係上來說,邢夫人和薛姨媽與寶釵都屬於孃兒兩個,這個也說得通,但“大”“姨”與“老”字在字形上並不相似,所以誤抄的可能並不大,應該是曹公漏筆更為可信。

    到這裡可能還有人有疑問,按照時間線來推算的話,劉姥姥二進賈府時,說自己七十五歲了,賈母說劉姥姥比她大了好幾歲呢,可知當時的賈母沒有劉姥姥大,劉姥姥七十五,她小劉姥姥幾歲,估計只有七十歲左右,但到賈母生日一回,不過只有兩三年的工夫,卻成了“八旬之慶”,這顯然是矛盾的。

    如果嚴格地按照時間推斷,過八旬之慶時的賈母,可能最多也只有七十五歲左右,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即是賈府子孫提前為賈母過八旬之慶呢?這個可能是有的,很多地方的習俗,習慣給老人提前過整壽,所以賈母很有可能就是在未到八旬的前提下,過了八十大壽。

    還有一種可能,我們都知道,紅樓夢裡的時間線是有些混亂的,比如黛玉進賈府時才六七歲,到了薛姨媽帶寶釵進賈府時,原文情節僅僅只隔了一夜,但按照釵黛年齡推算,寶釵時年十三歲左右,她比黛玉大了兩三歲,黛玉應該是十歲左右,這跟她七歲左右的年齡就有三年的誤差。還有惜春、巧姐等人,似乎永遠都長不大……

    也許這是曹公有意放的一幕煙霧彈,就是不讓讀者對號入座,所以眾人的年齡寫的是虛虛實實,並不真切的,所以賈母的八旬之慶,中間可能短了幾年,就很好理解了。

    雖然年齡可能是虛的,但每個人的生日卻是非常準確的,年齡可忽大忽小或恆定不變,但生日只有一個,無法前面是這個生日,後面是另外一個生日,所以只能有一個。賈母的生日,從情節上來看,只能是八月初三,而不是正月。

  • 5 # 紫澤錦言

    看見這個問題,我想起來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要從我剛結婚的時候說起,我結婚第四年,母親就把她的工作給了我,我祭拜天,地,祖宗等以後。

    母親告訴我每年的臘八節那天,要去三六里一趟,要早早走,去的前三天,要齋戒,沐浴三日。

    第四天進入三更就出門兒,我帶著兩個夥計,手裡拎著兩個食盒,母親說“只踩月陰處,不踩月白處,”這裡不細說……

    到了那個地方,我把食盒裡的菜拿出來放到石桌上,坐下等著……

    來吃飯的那個人一身白衣,一頭白髮,面板褐色,臉色蒼老,他也不說話,只是埋頭兒苦吃。

    等他吃完,我收拾了再走。

    到了十年頭上,這人還是那樣,一年只送一次飯,他不說話,我也不說話,後來我給母親提起這件事情,母親才說那人可以給他說話,我這才每次去,都會給他說會兒話。

    我給他送飯送了五十一年,他都沒變過,那麼你們猜猜他多大了。

    不細說,信就信,不信拉倒。

  • 6 # 每天打卡五公里

    不要在紅樓夢裡太在意時間線問題,紅樓夢的時間線整個都是混亂的。不止賈母,元春和黛玉的年齡線也是混亂不堪。其實仔細琢磨的,許多角色比如寶釵,惜春,巧姐等時間線都有過。

    賈母前面有人說了我就不說了,扯幾句元春和黛玉。

    先說元春和寶玉這對兒姐弟的年齡差問題。在說兩人關係時候,寶玉和元春“情同母子”,而且寶玉唸書識字都是元春教起來的,這說明元春起碼比寶玉大得多些,長姐幼弟,倆人年齡差起碼有個七歲八歲才合理。然而又在一開始冷子興口中提到“頭年生了位小姐,竟是大年初一生的(元春)……次年又添了位公子,竟是更齊了……嘴裡竟銜了塊兒晶瑩剔透的寶玉(寶玉)”這麼說,倆人年齡差只有一歲。所以元春只比弟弟大了一歲就能“情同母子”,教寶玉識文斷字。。。不愧是能當貴妃的女人!再往後看,元春是“虎年過去兔年來到”那會兒死的,死的時候45歲,而寶玉這時候還沒結婚,平日情節描述裡,大觀園裡諸位也都是一副青春靚麗少不更事的模樣,最多不過十七歲。這麼算,寶玉元春姐弟倆的年紀差又能拉大到二十多歲,倒是挺符合“情同母子”了。

    再說黛玉。黛玉進賈府時候究竟多大年紀,這一點就是個未解之謎。寶林初見,對林黛玉的外貌描寫表示這起碼是一個已經開始發育的年輕女孩子,最小也是十二三歲吧。但是安排住處時,又安排黛玉和寶玉都在賈母那裡住下,“等來年開春再議”。沒安排單獨院落也沒有男女之防,可見這倆還都是沒發育的孩子。再換個角度說黛玉進京是因為母親過世,沒了依靠。而黛玉母親過世時間說的很清楚,六七歲時候就沒了。黛玉在葬禮後就來投奔賈家的話年紀應該也就六七歲,總不能坐船從蘇杭到京城跑了五六年。但是在脂評本里,黛玉進賈府後的描述,被認為是暗指黛玉是來選秀的。畢竟黛玉也是不裹腳的旗人,十三四歲參加充實後宮的選秀很正常。而且林黛玉因為母親死了就來投奔賈家本身就很不正常,她爹這時候還活的好好的啊!林如海病逝,黛玉奔喪是後來的情節了。試想一家三口(黛玉沒有兄弟姐妹這是確定的),母親過世後,女兒不應和父親相依為命麼,怎麼忽然又拋下父親跑去京城投奔外祖母了?所以黛玉進京選秀說是比較靠譜的。但是這麼算,黛玉進賈府應該是已經十四歲左右了。

    仔細推敲的話,紅樓夢裡時間線混亂的還有不少人。比如萬年不長沒沒存在感的惜春和巧姐,分不清楚到底是比寶玉大還是比寶玉小的寶釵等。可見這些人都是有生活原型存在,但又是作者生活中許多人的雜糅拼接,所以時間上出現了混亂吧。

  • 7 # 屏山品紅樓

    賈母的生日有兩個之說,不同版本的《紅樓夢》也是有出入的,庚辰本還有人文版的通行本並沒有兩個生日之說,程本是兩個生日,一處在六十二回,經探春之口說出,一處在第七十一回,賈府大肆為賈母大過七天壽誕。但即便作者的確寫了賈母的兩個生日,我前面已撰文做過分析,今只談賈母年齡問題。第四十七回,賈母曾說:

    我進了這門子作重孫子媳婦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孫子媳婦了,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

    如果賈母十五歲嫁進賈家,這時的賈母年齡應該是六十九歲。再看一處證據,更早一些的三十九至四十一四,劉姥姥二進榮府時年齡是七十五歲,賈母說她比自己還大好幾歲呢,至少得大三四歲才能這麼說吧。

    所以這兩處綜合分析,說這些話時,賈母應該七十歲上下,不然,說不太說得通了。這時寶玉和眾姐妹早已住進大觀園,《紅樓夢》這個年表很清楚,寶玉和眾姐妹在園裡的幸福時光只有三年,所謂“三春”,然後就“諸芳盡”了。此時距賈母過生日不足三年,賈母七十一回過生日大機率是七十三歲,而不是有些人非得和歷史人物孝莊皇太后扯起來說八十三歲。但賈母過生日又明寫是八旬之慶,這一點,要麼作者筆誤,要麼有兩個年表,再可能是人物現實中的原型如此,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

    《紅樓夢》畢竟是一部小說,它所有的情節設定的目的,是為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服務。所以我們不能要求小說一定要如記錄片一樣在這些問題上一絲不苟,就如黛玉剛入賈府時,巧姐是個嬰兒,黛玉在賈府生活了十年,可是巧姐還沒有長大的跡象,要按生活邏輯,大觀園最後一箇中秋節,巧姐應該11歲左右,這在古時完全是一個大姑娘了,可是你看大小宴會,都不見巧姐,她一直是一個長不大孩子,這是作者省筆的需要,而不是沒有想到。

    小說裡賈母八旬之慶不實還有一個例證,清虛觀打醮時,張道士就說過,國公爺(賈代善)連賈珍都沒見過,死了至少四十年了,那麼如果賈敏活著的話,至少也應該四十歲了,常理應該四十多歲,清虛觀打醮時黛玉十二歲,因為後文寶玉遭魘魔時明確說了是十三歲,就意味著很可能賈敏在三十歲左右時才生下這第一個孩子黛玉,三十二歲左右生下後來長到三歲死掉的兒子,賈敏生活在鼎盛時期的賈府,她的婚配年齡不會超過十七歲,《紅樓夢》時代,貴族女子婚配年齡女子一般不會超過十七歲,迎春、探春皆是十六歲左右出嫁,史湘雲訂親年齡極可能是十三或者十四歲,王熙鳳十七歲時己生下了巧姐,七十歲時的賈母,大兒子賈赦已經快六十了就是例證,所以賈敏三十歲生黛玉理論上說的通,但情理上說不通,黛玉與母親賈敏的年齡差,賈敏的出閣時間意味著已有二十多年了,這時的元春二十三歲。再寶釵十五歲笈禮時,黛玉是十二歲了,怎麼經歷了大半年回南葬父,後來,一年多的時間蓋大觀園和預備省親事宜,省親都過去了半年,前後加起來三年時間,黛玉的年齡竟沒有變化呢?所以,《紅樓夢》小說裡的人物年齡是經不起推敲的。

    這麼一分析,賈母的年齡到底有多大,我們不必糾結,小說在人物年齡和年表上的混亂問題,並不影響我們熱愛這部作品,也並不影響《紅樓夢》的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卡顯示有訊號,但是打不出去,別人打就是關機,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