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霍大勝

    黑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很重要的一個人物,可以這樣說,讀了黑格爾,也就等於讀了整個西方哲學。有這樣一個比喻:黑格爾就像一個水池,此前的哲學都匯聚在這裡,此後的哲學又都從這裡流出。

    以下是黑格爾哲學的幾個主要部分:邏輯學、精神現象學、辯證法、自然哲學、法哲學原理以及“哲學就是哲學史”和存在就是合理的七個部分的解釋。其中的《邏輯學》前半部分比較枯燥乏味,沒興趣的可以略過。

    一:《邏輯學》

    按照黑格爾的話說,《邏輯學》就是“創造”上帝的過程。《邏輯學》分為存在論、本質論、概念論三部分。 本質是過去的存在,因此本質才是真正的存在。存在與本質最終形成的是概念。概念才是本質與存在的總和,也只有概念才是形象而又具體的存在。傳統的存在論與本質論都是分開獨立的,黑格爾則將它們有機地聯絡了起來,並由此產生出概念——一個真正的本體。 概念又分為普遍概念,具體概念和個體概念。普遍概念必須涵蓋特殊概念,特殊概念在普遍概念之下發揮出的作用就是具體概念。具體概念具有能動性,經過自我否定之後就進入了個體概念。就是“這一個”,無可替代、無比豐富,幾乎涵蓋一切的概念。這個概念具有自我分化的作用,一個概念可以分為兩個概念,這樣就產生了判斷。將兩個分開的概念糅合成一個概念的,就是推理。“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推理”。推理過程就是邏輯,概念經過這種邏輯推理過程,就成為了“理念”。 而到達“理念”的程度也就是接近了真理,真理就是上帝!《邏輯學》就是尋找真理的過程,因此黑格爾認為自己找到了上帝,認識了上帝,甚至代表了上帝。

    黑格爾很狂妄,叔本華也很狂,他說過一句“不是我配不上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配不上我”。但叔本華說這句話也是因為黑格爾。他為了要證明自己,就選擇了和黑格爾同一時間地點講課,結果聽黑格爾課的人很多,沒人聽他的課。於是,叔本華一氣之下說了這麼一句話。

    二:精神現象學

    中國有“莊周夢蝶”,西方有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我晚上做夢起來了,屋子裡走來走去,但是醒來以後發現我躺在床上,那麼到底我做夢的時候是真實的,還是我醒來以後是真實的?到底是蝴蝶夢為莊周,還是莊周夢為蝴蝶?懷疑到這個地步,一切感性都沒有什麼確定性。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後那個客觀真理(邏輯學)引匯出來,把真正的真理的確定性把它確立起來,確立絕對知識,不再懷疑。 《精神現象學》是黑格爾全部哲學的真正的誕生地和秘密,也就是說黑格爾用上帝創世說這樣一套基督教的框架,纂改了他最初寫《精神現象學》的這個意圖,或者說掩蓋了他早期的這樣一個意圖,把他的全部哲學的誕生地和秘密掩蓋起來了。 《精神現象學》就是意識的經驗科學,意識的發展共經歷了八個階段或八種形態,即感性確定性、知覺、知性、自我意識、理性、精神、宗教和絕對知識。絕對知識就是哲學。 精神現象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人精神成熟過程,黑格爾樹立一個又一個概念,然後又把所有的觀點都摧毀了,他的學生們就不理解,說你講了這麼多,什麼都是不對的,那你講什麼是對的?這和楞嚴經中佛對阿難一樣,把傳授給阿難的所有知識全部否定,並反問阿難,我教過你什麼知識,我什麼都沒有教過你啊? 黑格爾也是這樣,他說所有這些都是對的,對不對不在於某個觀點,而在於你把所有東西都建立起來又摧毀了這個過程本身,這就是絕對知識,絕對知識是一條懷疑之路。《精神現象學》是一種訓練,是對人的精神的一種反覆的打磨和激發,把人們信以為真的東西講出它的道理來,然後又摧毀掉,讓你信以為真,然後呢,又把你的信心加以打擊,這種打擊實際上是一種激發,它鼓勵讀者對每一個問題產生懷疑,但這種懷疑不會讓你無所作為,而鼓舞你的創造力去突破舊的命題,去建立新的命題。 馬克思曾經有一句名言:我首先懷疑我準備相信的東西,那麼黑格爾呢,是我首先相信我準備懷疑的東西。

    三:辯證法

    辯證法的三大規律:第一,質量互變規律,來自黑格爾《邏輯學》第一部‘存在論’。第二,對立統一規律,來自《邏輯學》第二部‘本質論’。第三,否定之否定規律,來自《邏輯學》第三部‘理念論’。 辯證法根本在於用全面,發展,聯絡的觀點看問題。所以辯證法也是方法論,是綜合客觀衡量標準。對立統一是得出客觀結論的主要方法,激進派的對立面是保守派,兩者之間的激烈碰撞最後產生的結果,也就是兩者都認同的這一部分就是“理性的客觀結果”。 否定之否定就是不斷更新,西方哲學史就是一個不斷否定的歷史,後人不斷否定前人的哲學,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提升。因為在中國哲學中看不到這種否定的現象,因此黑格爾說中國的哲學不是哲學。 有人對辯證法提出相反的意見,認為這種“全面,客觀”不但不可能達到全面客觀認識物件的效果,甚至會相反。他們認為孤立的,靜止的、片面地去研究事物的方法,在人類現有的認識情況下才是最好的方法論,才可能瞭解事物的本質。因為事物之間的聯絡千絲萬縷,如果把所有的關聯都考慮進去,就等於什麼也幹不成,就象中國文化習慣一樣,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一開始便從總體上提出本質的觀點。這個特徵和辯證法幾乎一致,辯證法更像是中國古代思想方法的一種現代表述,華人從來不缺少這種整體全面客觀思維方式,需要恰恰的正是孤立的,靜止的、片面地來研究事物的笨功夫。

    四:自然哲學

    對於自然哲學,黑格爾有一句話:“僵硬冰冷的石頭也會呼喊起來,最終使自己超脫為精神”。石頭不是亞里士多德所認為的沒有生命的礦物,而是也能“呼喊”的有精神的“生命”。從沒有生命的礦物到有精神的生命,黑格爾仍然採用辯證法來進行論證,這個三段式是:機械論,有機論,精神論。 在最初階段,石頭只是石頭,沒有生命,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它的存在只是一個“力”的存在,只是機械性地隨著重力的運動而運動。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石頭也是有機的,也有生命(形成)到死亡(風化)的過程,只是週期相對於動物,植物來說,相對長了一些而已。 “生命”是概念在自然中的最高的存在方式。生物的死亡,即生命個體的被揚棄,也就是精神的出現。這就構成從自然哲學到精神哲學的過渡。從自然過渡到精神,決不是說從物質世界、自然界派生出精神,而是意味著精神在經歷了外在形式並揚棄了這種形式之後,又返回到精神自身了。

    五:《法哲學原理》自由意志

    自由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種:相對的自由 這種自由是最簡單的自由,即便是被囚禁在籠子裡的囚犯也有,手腳被鎖住了無法動彈,但他仍舊有說話和不說話,睜開眼睛和閉上眼睛的自由。因為這些自由僅僅只是區域性的有限制的自由,因此只能是“相對的自由”。 第二種自由:任意的自由 任意的自由其實也不是自由,當一個人不遵守規則時,即便是掌握著權力,他也就沒有了自由。因為當他可以對別人做任何事情時,別人也可以對他做任何事情,這樣的結果就像法國大革命一樣,大家輪流著把對手送上斷頭臺,最後,自己也被送上斷頭臺。 第三種自由:合目的的自由 這種自由就是孔子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能夠隨心所欲,又能合情合理,這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一切不符合規則,對別人有害的行為都不會去做,甚至沒有這種意識去做,人性中的貪嗔痴慢疑等都已經消失(佛學有句話“修行是為了失去,而不是得到”),這就是修得了菩薩身,證得了羅漢果,心物一元,知行合一。因此,屬於自由的最高境界。

    六:哲學就是哲學史

    我們現在的哲學成果,是歷史累積而成的,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或者哲學家,都只是這個歷史中的一部分,整個哲學史也就是哲學。 因為哲學講邏輯,邏輯也就是因果鏈,歷史中的哲學都是這個邏輯中的一個環節。要想知道以後,必須先明白現在,要想明白現在,必須先知道以前。只有知道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你才有可能全面地瞭解他。所以哲學史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哲學史。

    七:存在就是合理?

    黑格爾是普魯士國王的御用哲學家,“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是黑格爾所說,這句話爭議比較大。據說有一天謝林就去問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黑格爾看看周圍沒人就說:這句話應該反過來理解,也就是“合乎理性的都是應當實現的”。前面一句是保守主義,是統治者階級最喜歡的論調。因為現實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麼都是應當遵守認同的,就算我欺負你,也是合理的。 而後一句則是革命的,就和前面一句的意思完全相反了。你欺負我,這就是不合理,誰也不欺負誰,這才是合理的,才是“應當實現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關鍵詞在於這個“理”,如果是“天理”,自然之道的“理”,那麼這句話沒毛病。如果是相對於人而言,那麼它就是“不合理”的。因為自然災害,人類疾病等是事實存在的,對自然規律來說是“合理”的,對人來說就是不合理,應該受到控制的。黑格爾死後,普魯士國王似乎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把謝林請過來試圖消除黑格爾的影響。因為普魯士國王可能已經知道,黑格爾雖然身為御用哲學家,暗中卻在販賣私貨。

    參考書目:《西方哲學史》,《邏輯學》,《精神現象學》,鄧曉芒講述黑格爾講義,張志偉講述西方哲學史講義。

  • 2 # 易家巷

    黑格爾,喬冶,威廉,弗里德里希(1770一1831)年,偉大的德國哲學家,他在制定辯證發展的理論方面起過巨大作用。

    黑格爾的哲學是唯心主義哲學。根據黑格爾"客觀"(或絕對)唯心主義體系,世界的基礎是某種在自然界和人類出現以前就己存在的神秘"絕對觀念"。

    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在其辯證的自己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邏輯的階段,在″絕對觀念"是邏輯的概念和範籌的體系,即邏輯體系。

    第二,自然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在"。在″自然哲學"中闡述了他的關於自然界的學說。

    第三,他在著作《精神哲學》闡述了″絕對精神"。他把個人意知的階段,社會意知的價段及觀念在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形式之下最終達到其自我認識的最高階段。

    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有價值的辯證方法一關於矛盾的鬥爭是發展的泉源,發展透過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而實現,真理是具體的許多問題學說。

    黑格爾哲學的特點就是辯證方法和形而上學體系間的深刻矛盾。

    馬克思寫道:"我的辯證方法不僅基本上和黑挌爾的辯證方法不同,而且絕對不同。…觀念的東西不過是被移置於人類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己。"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唯心主義三個"絕對知識",″絕對精神",″絕對觀念"絕對″恰巧相反…"。

  • 3 # 填格

    「個體必須理解國家不是因為他們而存在,但是個體的出現卻是為了國家。」-這是黑格爾的名言。黑格爾在西洋哲學史被稱為Prince of Darkness (黑暗王子)。

    黑格爾被看作是一位能夠闡釋時間的精髓並揮灑自如的世界歷史性的人物,他說:「所有的公眾輿論都有對與錯的兩面,但是發現其中的真理才是大人物所耍做的。現在的大人物就是能夠表達他的時間的意志的人,他能夠說明此時他能做什麼,以及如何取得成功。」而成為「大人物」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夢想,也是黑格爾的願望。

    在某種程度上,黑格爾學說有種早期的「三元」政治理念-為了財富,為了力量,為了公平,聯合團體的社會價值。但是,黑格爾的方法卻是把所有不符合社會需要(不合理)的意願而非個體真正的意願重新分類。相反,群體意識,即感性,被賦予了全部的力量和權威。這使黑格爾成為了極權主義之父之稱號。他著名的社會起源說-是兩個人之間的第一次衝突,是一場「血腥的鬥爭」,在戰爭中設法讓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看作自己的主人且接受自己奴隸的角色。因為人們害怕死亡,所以要強迫部分人類屈服於他人,這樣,社會也就永遠地分為兩個等級:奴隸和主人。這也是造成「青年黑格爾派」馬克斯主義者與黑格爾產生分歧的地方-即推動一個階級壓制另一個階級不是物質需要,它是關於人類駕馭他人的特殊慾望的一種鬥爭(這一學說又產生了新黑格爾主義-喬瓦尼.詹蒂萊哲學教授,他創造了法西斯主義思想體系)。

    二戰後,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寫了一本名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在這本書中,波普爾認為黑格爾是個騙子,他把自己的空虛隱藏在自大和卑賤的風格之後。他說黑格爾的哲學是在取悅他的僱主-反動的普魯士君主制的慾望和逐步獲得他自己的地位、威望和影響的過程中不斷推進的。波普爾強調說黑格爾代表著柏拉圖和現代的極權主義之間「缺少的那一環」。他說:「國家就是一切,個體什麼都不是⋯」

    但不能否認的是,黑格爾是西方難得的哲學家同時也是個堅定愛國者~

  • 4 # 肥嘟嘟的小不理

    黑格爾之所以被稱為西方哲學的集大成者,原因在於他建立了龐大的哲學體系,試圖將當時已經獨立發展起來的科學繼續同哲學、史學綁在一處,恢復過去哲學的“無所不包”。就哲學史而言,黑格爾所處的時代能夠幫助他將前人的知識一網打盡,並轉化創造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也是他能夠被稱為“集大成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黑格爾死後,他的哲學大廈便立即崩塌,不但在哲學上遭受了眾多哲學家的批評,即使在科學領域,人們也表現出了對黑格爾思想的極度厭惡。可以說,歷史上引發科學和哲學全面戰爭的導火索便是黑格爾的《自然哲學》。

    黑格爾的知識體系的特點

    黑格爾的主要思想分別來源於康德、謝林和費希特,但同時也對三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其中,對康德的批評引發了很多人的不滿,不單單是學者,普通人之間也是充滿了火藥味。據說前些年法國一次哲學高考中,康德的支持者出了考場後喊道“Hegel, ta gueule”,即“閉嘴吧黑格爾”,結果引發黑格爾的支持者們極度不滿,很快,其他康德的支持者們也迅速趕來,雙方發生了集體鬥毆事件——12人輕傷。而在俄羅斯,兩位居民因為在商店附近討論康德時意見不合,導致一人怒而開槍。

    1、真理是全體

    黑格爾首先批判的是近代認識論轉向後的認識論優先原則,這很明顯是針對康德——前者因此把後者比喻成一個“迂腐的學究”——不會游泳前千萬別下水。但平心而論,哲學史上淹死的哲學家不在少數,所以康德的謹慎是完全有理由的,而且,黑格爾很快就溺水了。

    另外,黑格爾主要反對獨斷論——這跟康德比較一致,以及懷疑論和折中主義。康德對經驗論和唯理論的批評,被費希特和謝林吸收,二人又試圖克服康德的不足,黑格爾認為自己如同康德、費希特和謝林一樣,也在做著揚棄的工作。因此,真理必然是全體,不但包括了理性,還包括了意見。

    2、哲學無前提

    這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螺旋式上升”。在黑格爾看來,哲學本身沒有起點,因此不能像康德以及早期認識論中使用幾何方法對哲學命題進行邏輯推理。他認為,起點只是權宜之計,真正的目的,是要讓起點同時也是終點,並且,當成為終點時,這個終點是大大豐富了的終點,而不只是簡單的那個起點。這就是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在自己這裡達到了終點的原因,哲學註定要在這裡完成,但實際上,這只是黑格爾自己的幻想。

    3、否定辯證法

    Fufheben,翻譯過來是“揚棄”,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正”、“反”、“合”三命題。在這裡,黑格爾反對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認為世界普遍存在矛盾,且,矛盾是推動整個世界的原則。這一點後來為馬克思所吸收。

    4、實體即主體

    近代認識論轉向以來的實體學說屬斯賓諾莎所有,而主體學說為費希特所創造,黑格爾將二者統一了起來。“上帝存在”,這個命題是康德所批判的,黑格爾對此作了另一番解釋,認為上帝存在不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命題,而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即克服矛盾對立面之後所得到的大大豐富了的結果。

    5、辯證法、歷史和認識論的統一

    傳統哲學在理論與實踐、科學與道德、自然與社會、真理與歷史之間設定了不少隔閡,康德的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的區分是這個傳統的延續。黑格爾則繼承謝林的看法,將不同的學科內容統攝在了一起,以致於存在不少生搬硬套和拼湊的嫌疑,但這為後人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嘗試。

    他的哲學體系,按照時間順序主要分為:精神現象學,邏輯學,應用邏輯學。

  • 5 # 使用者97909352152大器

    黑格爾的哲學,包括大邏輯,小邏輯,精神分析學,是建立在西方社會基礎上的,是西方哲學的大全,馬克思也曾經在此獲得素養,但是歸根結底西方人以宏觀看世界,東方人以微觀看世界,中國的,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學說,老子的道德經,等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樸素的唯物主義,並不落後黑格爾的哲學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劍奇俠傳裡所有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