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電影渣

    伯德小姐

    西爾莎·羅南

    豆瓣8.0 IMDb7.8

    伯德小姐本名克莉絲汀,是個志存高遠的17歲少女,嚮往著大城市中的冒險、精緻生活以及五光十色的繁華世界。(港版片名譯成“不得鳥小姐”真是機靈死了!)

    由於父母工作原因,伯德小姐隨家人移居加州州府薩克拉門託,進入一所教會學校讀高中,心裡老大不情願。

    教會學校平淡的校園生活,距離她的夢想明顯還很遙遠,於是像許多心思活絡的青春少年一樣,她決定給自己加戲

    伯德小姐加入了學校戲劇社,認識了英俊溫柔的初戀丹尼,向他人謊稱丹尼奶奶的豪宅就是自己的家,本以為愛情和富足的假象會滋養她無聊的青春,卻沒想到只迎來了困惑與傷痛;

    接下來她又遇到了愛好在明媚的午後看書、在泳池邊長吁短嘆的憂鬱少年凱爾,不顧一切將其拿下後卻發現對方原來只是個裝逼屁孩,根本不是什麼白馬王子。鼓足勇氣的“第一次”不僅毫無浪漫可言,而且還發現對方某些方面可能有點問題。

    她渴望成為學校裡呼風喚雨的“酷女孩”,背棄了無話不談的老友,轉而投向頭腦簡單的預備網紅Jenna(這個名字厲害了,Jenna與Jenner,同音而又指向不同,前者是著名艾薇女優,後者則是著名網紅家族),靠小聰明混進了cool kids的圈子,然而伯德小姐卻在畢業舞會那天突然意識到,這一切是多麼膚淺。

    她對別人說,自己來自“軌道的錯誤一邊”,她和許多人一樣暗暗希望擁有完美的家庭,身邊卻只有瀕臨失業、與抑鬱症苦苦抗爭的父親,為了維持收支錙銖必較的母親,名校畢業卻因亞裔面孔而找不到工作的哥哥,以及哥哥的女友前失足少女……

    她嚮往著紐約的喧鬧,痛恨薩克拉門託的寡淡,可只有在真正分離之後,伯德小姐才能認識到,那熟悉的平淡於她,一個剛剛步入成年的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影片帶有濃重的自傳色彩,讓人懷疑講的就是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自己的“黑歷史”,伯德小姐的生活,也像極了我們那麼愚蠢那麼自命不凡而又那麼美好的青春,自我初長成,世界觀正成型,愛情、友情、親情,看似波瀾不驚,實際上卻天翻地覆……

    《伯德小姐》以細膩平穩的基調,把一個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女孩的青春描繪得令人回味悠長,14歲就憑藉《贖罪》中的表演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提名、今年更是二度拿到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的90後準影后西爾莎·羅南,表演自然行雲流水自不必說了。

    飾演伯德小姐的母親的勞裡·梅特卡夫,也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女配的提名。兩人在片中的角色正對應了那句“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

    影片中扮演她兩位“早戀男友”的演員也都是近幾年備受矚目的新晉演技小生,今年他們各自出演的電影也橫掃各大獎項,出場率簡直不要太高。

    扮演丹尼的盧卡斯·赫奇斯,曾憑藉和卡西·阿弗萊克合作出演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小渣男侄子一角,拿到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提名。

    在今年的《三塊廣告牌》中也演了米德麗爾德的兒子。

    而扮演凱爾的蒂莫西·柴勒梅德,更是憑藉每年一部的LGBT題材大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的表演,拿到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男主的提名。

    這種情況其實說不太上來好壞,一方面年輕一代中有這樣優秀的演員肯定是可喜的,但也許也會因為演員自身號召力的原因,使得更多有潛力的演員無法得到好的機遇吧,你們怎麼看呢?

  • 2 # 電影鯊

    這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說得再清楚些,是關於叛逆與迴歸主題的。

    影片《伯德小姐》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了女主成長的過程。

    與母親的關係:

    就像男孩與父親亦敵亦友的關係,女兒與母親的關係發展其實也經歷了複雜的過程。

    女兒和母親,在起初很可能是閨蜜;

    母女在床邊的秘語;

    為同一部小說流淚;

    然後,是激烈的觀念衝突:

    女主被母親氣到,從行駛的車內一躍而下;

    可以在不願意繼續聽母親嘮叨下午時,無比決絕地說出:“給我一個數字,你養我花了多少錢,我將來還你。”

    倆人會慢慢接受矛盾的存在:

    母親無時無刻不在挑剔女主的生活細節,衣服沒來得及收拾、洗澡用了兩條毛巾等等這類小事兒都有可能被嘮叨上半天;

    女主偏偏也是個個性倔強的人,不及時回懟母親簡直受不了;

    這時候,影片出現了一個女主和母親一同選禮服的片段,兜兜轉轉,總挑不到合適的,不是自己不滿意就是母親不滿意,倆人當時的對話是這樣的:

    女主:“你就不能說我穿這件衣服看起來很漂亮嗎?”

    母親:“我以為你根本不在乎我的看法。”

    女主:“我還是希望你覺得我漂亮的。”

    母親:“好吧,對不起。我也只是實話實說,難道你想讓我騙你?”

    女主:“我只是希望......希望你喜歡我,你喜歡我嗎?”

    母親:“我愛你”

    女主:“但你喜歡我嗎?”

    母親:“我希望你能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女主:“如果現在這樣就已經是最好的一面了呢?”

    與城市的關係:

    女主無時無刻不在影片中發表觀點,

    希望離開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的薩克拉門託;

    希望到東海岸城市去,在紐約去讀書;

    不願意再在教會學校學習;

    她甚至反感父母給她的名字——克里斯汀。

    她叛逆自己熟悉的這一切,她偏執地稱呼自己為伯德小姐,以此標誌著自己始終會離開這裡,成為生活在別處的人。

    她渴望成為任何人,除了她自己。

    當然了,既然是成長相關題材,就得讓觀眾看到女主的成長。所以,在影片結尾處,我們看見導演安排下的,身處異地他鄉的女主終於不再和自己抬槓。

    她與母親和解,與故鄉和解,與情人和解,與朋友和解。

    一來,一到陌生的環境,受到不同文化刺激就立刻想家?缺少一定劇情銜接,這使得女主之前挺有帶入感的敏感青春期少女人設,顯得有點兒矯揉造作;

    二來,何必如此追求完美?多少人到老到死都沒能學會處理好與父母、鄉土的關係,完全不必這麼著急地匆匆和解,這不現實也不科學。

    除了家庭、城市這兩個主要的成長關係,女主的友誼,與兩位男友的戀情,初嘗禁果時的心情也為影片增添了不少看點。據說,根本好多人就是衝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中的甜茶,

    蒂莫西·柴勒梅德和《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的盧卡斯·赫奇斯去的,兩位小生真是前途無量啊。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3 # 小鬥影院
    觀影 ▎我們曾為伯德小姐時

    週末午後拿來觀看這部青春片,一段充斥著我們18歲那年肆無忌憚的時光---

    《伯德小姐》是個關於青春關於成長的故事,情節簡單而感人。那一年,我們都可能在某個地方像伯德小姐。

    伯德小姐一個來自小城市的普通女孩,普通的長相和成績,普通的家庭。伯德小姐會在和父母吵架時跳車。伯德小姐嚮往紐約那樣的文化之城。伯德小姐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 “Lady Bird”。

    這些是《伯德小姐》,也是我們似曾經歷過的、或者即將經歷的人生。

    你是不是也曾經討厭安逸無聊的家鄉,幻想著去一個繁華的地方上學、工作、戀愛……你是不是也曾談過無疾而終的青春期愛戀,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大人。你是不是也曾對老師的高談闊論不屑一顧,被老師點名,罰站。你是不是也曾幻想穿上高跟鞋,合體西裝,在寫字樓裡揮斥方遒,在大城市光鮮亮麗的活著。你是不是也曾因為新朋友與老朋友鬧掰,而後兩人抱頭痛哭。你是不是也曾在失意的雨夜,頂著三天沒洗的油頭,沒力氣卸掉的妝容,懷念曾經住過的家鄉,和不理解你的父母。

    是不是各種滿滿的落地感,“這就是我啊”,很難想象青春還有這樣的氣質。

    這些年,青春從一個題材逐漸演變為一個型別。而當導演真正把鏡頭對準年輕人的成長過程的時候,好的青春片就容易誕生。這是最真實不過的青春,親情,友情,愛情,那一年我們都或多或少和 lady bird 有著無比相似之處。

    光影裡的迷你青春

    影片裡有很多細節來刻畫伯德小姐和母親之間的衝突與矛盾,讓三影印象最深刻的有三段戲。

    前一秒和媽媽相親相愛,後一秒就因意見不和跳車。「你再逼我,我就跳車/樓」的心理。一段是母女倆在更衣室的一段對話:「我希望你可以試著成為那個最好的你。」「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另一段則是伯德小姐拿著紙筆站在母親面前,強忍著怒氣和淚水對母親說:「給我一個數字,養我要花多少錢?等我長大了,能賺錢了就還給你,這樣我就再也不用跟你說話了!」

    是啊,曾經少年時,我們揹負著忘恩負義的罪名野蠻生長,迫不急待的想等到羽翼豐滿,振翅高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理想國。而當真正置身於這個花花世界,歷經一番洗禮時,才恍過了身。

    原來家鄉熟悉的街道變得親切了;

    原來討人厭的父母變得分外想念了;

    原來青春,就這麼不打招呼地飛走了。

    然而這世上,理想的事情又有多少呢?每次看到青春片,我總會陷入一種莫名的思考: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劍未配妥,出門即是江湖。

    Bird 如果能逃出籠子,就不叫Bird,而叫天空,Bird女士沒有變,她還是籠子裡的那隻Bird。 看著Bird小姐低下了頭,從犯賤的少女變成了懂事的乖乖女。在父母眼裡,是她終於回家了;而在她心裡,她終於和自己和解了。在我眼裡,是謝幕了。

    青春不再,願歸來仍是少年

    對於青春,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不斷的回首,佇足,然而時光卻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年少時,對生活的理解常常帶著激情般的衝動。我們總覺得自己能夠看清這個世界的黑與白,能夠嚐出生活的苦與甜,然而這個世界並非伯德小姐想象的非黑即白,在兩個極端之間有著無數個層次的灰色地帶。

    未來不會因為我們心存美好期望,就放棄對我們的考驗;同樣,當下的生活也不會因為我們的厭煩,就放棄對我們的友善。

    《伯德小姐》能成功地引起很多人一致的共鳴,因為它在簡單的青春故事中,卻試圖思考一個我們誰也無法迴避的、不平凡的主題——成長。鮮衣少年,任重道遠,且記,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建安七子與竹林七賢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