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azhu2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鑽孔灌注樁施工監理要點:
1、測量定位
1.1 定位軸線、水準點複核無誤後,監理工程師簽字。
1.2 放線,並圈出樁位。
1.3 開鑽前,進行樁位複核,經監理方認可後,方允許開鑽。
2、鑽進成孔
2.1 護筒埋設:安裝牢固,埋入深度>1m,圍土分層夯實,筒心與樁心保持重合,偏差200mm。
2.2 準確記錄原始高程(自然地面標高、機高),作為判斷依據。
2.3 造孔要求:防塌、防斜、垂直度允許偏差
2.4 入巖判斷及終孔標準
工程樁按其支承力主次劃分,端承樁或以端承為主的端承磨擦樁,其終孔標準,一般以設計的持力層入巖深度為主,設計樁長為輔綜合考慮確定。控制入巖深度的方法一般以巖樣(入巖一個,終孔一個並妥為儲存)為主,將巖樣、標高,進尺速度及鑽機動態三者結合確定。
具體控制辦法,按試成樁紀要執行,(試成樁時,由勘察、設計、建設、監理、質監站等單位據實商定試成樁紀要)。
2.5 樁徑要求:允許偏差(+100mm-50mm),樁體充盈係數應控制在1.1-1.25之間。
注:如達不到上述要求,需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三方洽商、簽字後,方可適當調整。
3、清孔質量
3.1 終孔提鑽前,須進行一次清孔,施工方自測合格後,方允許提鑽。
3.2 注意事項:先以高比重泥漿將孔底沉積的大顆粒鑽屑清出,再逐步調整降低泥漿比重,清孔結束後,保持水頭,防止塌孔,孔內泥漿比重控制在1.10-1.20。
3.3 孔底沉渣:用測繩檢測兩次,要求清孔後孔底不得有沉碴,臨灌砼前≤50mm。
4、鋼筋籠製作與吊運安裝
4.1 製作
4.1.1 幾何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A 主筋間距±10mm,B.箍筋間距±20mm,C 直徑±10mm,D 長度±50mm.要求採用模具製作,保證主筋位置準確、垂直度好,無扭曲變形。
4.1.2 主筋除鏽、調直,加強筋要求正圓(徑差≤10mm),並且與主筋之間50%以上的點採用焊接,主筋上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間距≥1.2Ld(Ld為鋼筋錨固長度),同一截面接頭數不多於主筋數的50%。
4.1.3 為確保鋼筋籠保護層厚度,應在主筋上設定一定尺寸的砂漿墊塊。 4.1.4 鋼筋材質符合設計要求,有合格證、質保書及複驗單。
4.2 吊運安裝
4.2.1 雙點起吊,上吊點要加鐵扁擔。 4.2.2 小心運輸,謹防變形。
4.2.3 吊運入孔需輕起輕落,不得強行壓入。居中下放,保證垂直度與保護層厚度。 4.2.4 分段鋼筋籠的主筋採用搭接(搭接長度≥12D,(D為主筋直徑),箍筋必須延續完整,以保證鋼筋籠的安裝整體性。焊條效能應符合設計要求並有試驗單及產品合格證。 4.2.5 孔口立焊時對稱操作,上下段連線順直(用鉛錘檢測校正)。
4.2.6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焊接時間應儘量縮短,並須防止灼傷鋼筋。
4.2.7 鋼筋籠頂面達到設計標高後,將吊筋上端固定在孔口護筒上,防止鋼筋籠上下移動。
5、砼的拌制
5.1 材質要求
5.1.1 水泥應具有出廠合格證和複驗單,水泥過期或對質量有疑問時,應進行試驗,確定可否使用。
5.1.2 砂的粒徑要求與級配單一致,且含泥量
5.1.3 石子粒徑符合級配要求,針片石含量
5.3 砼的計量控制:各種衡器應定期校驗,骨料含水率應經常測定。現場拌制時,計量允許誤差為:
A、水泥、外摻混合材料±2%,
B、粗細骨料±3%,
C、水、外加劑溶液±2%。
5.4 澆灌前的砼不允許淋雨、受凍、失水離析,否則不得使用。
6、砼的水下灌注
6.1 導管連線牢固,介面嚴密。
6.2 準確計量導管長度及下放深度(以護筒上口標高為準),下口與孔底的距離能順利排出隔水栓,一般以300mm為宜。
6.3 導管下放到位、清孔完成後,立即測定泥漿比重及沉渣厚度,符合要求後方允許下砼。
6.4 灌注首批砼前,在導管中的泥漿上表面放置隔水栓,首批砼的灌注量至少應能滿足將導管下口埋入砼中1.0m。
6.5 首批砼灌入後,應立即連續灌砼,以防止泥漿迴流或漏入,直至砼量能確保將管下口埋入。隨後應檢測孔內砼面高度,計算導管的埋入深度,檢查封漿情況。如出現導管內混入泥漿、堵管或其它事故,須立即暫停灌注,由施工及監理單位的值班負責人共同擬定緊急處置措施加以處理(並由雙方對事故的發生和處理的全過程作好詳細記錄備查)。處理完畢後,方可繼續正常灌注。
6.6 砼灌注要連續進行,儘量縮短灌注時間,以防止孔內頂層砼失去流動性,造成頂升困難,甚至發生質量事故。
6.7 灌注過程中,應注意隨時觀測。
6.7.1 管內砼的下降及孔內水位升降情況。
6.7.2 隨著孔內砼面高度的上升,及時提升並分段拆除上部導管,導管下口在砼內埋置的深度宜控制在2-3m,並且≦1m,≧6m。
6.8 在提升導管時,應保持管體豎直,位置居中,防止卡掛鋼筋籠。
6.10 最後拔除導管時,應緩慢提升,使砼體得以彌合,切忌快提而造成泥漿混入,形成混泥樁芯。
6.11 每根樁由施工單位留置1-2組砼試塊,且每個澆築臺班不得少於1組。(每組3件)具體按GBJ-107-87規範內容執行,試塊應及時按樁位編號,並在標準條件養護28天,由施工單位負責,按時進行試驗,並將試壓結果歸檔備查。
6.12 相鄰兩樁施工距離應大於4D或鄰樁砼強度達到50%後,以防塌孔、斷樁,施工員在確定施工路線時,應徵求監理單位的意見。
7、成樁質量檢驗
7.1 開槽後檢驗樁位及錨固長度,在樁頂設計標高處,其樁位允許偏差。
7.2 核驗樁頂砼強度。在設計樁頂標高處觀測檢查,如有疑問可進行取樣檢驗或非破壞性檢驗。 7.3 進行樁的動測和靜荷載試驗。動測檢查樁身質量及完整情況,靜荷載試驗檢查承載力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回覆列表
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過程監理要點
一、灌注樁工程質量預控
1、研究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樁位平面佈置圖、樁基結構施工圖,弄清設計要求和對影 響灌注樁工程質量和安全因素進行預測分析。研究建築場地和鄰近區域的地下管線、地下構築物、地面建、構築物的調查資料, 確保周邊不受影響。
2、資質審查: 資質審查是任何工程開工前必不可少的工作, 對鑽孔灌注樁施工的資質審查應更加嚴格仔細,並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施工隊伍的承建資格及現場人員的素質及經驗的審查。工程質量的把關很大程度上是靠現場工人的雙手來完成的,特別是鑽孔灌注樁這種對施工工藝有嚴格要求的工種,監理人員必須瞭解他們以往的施工經驗,檢查特殊工種的上崗證書等:施工過程中,往往由於現場工人一個錯誤的操作,就造成整根樁報廢的嚴重後果,因而除了要具有相關的工作職責及制度外,還應進行責任心的教育。二是施工機械的審查。施工單位使用的成孔機械必須與現場土質、樁徑、樁深等要求相適應,應注意審查其裝置檔案,保證其效能良好,不合格的機械不準進入現場;如果機具破舊,施工中打打停停,勢必嚴重影響質量。同時應考慮供電情況,一般應有備用發電機。
3、組織設計交底及圖紙會審:設計交底與圖紙會審可同時進行,以設計交底為主,設計人員申明設計意圖,重申質量標準,監理人員應提出必要的以求保證質量的一些工作要求。
5、核承包單位申報和進場的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劑、鋼筋等的合格證或復 試單。
6、砼攪拌廠或現場攪拌站機械裝置的狀況(包括生產能力、生產質量、管理水平等)。
7、查鑽孔機、起吊、灌注、清渣與排漿以及加工和壓漿等裝置狀況。
9、查現場排泥、排渣的安排是否合理。
10、 督承包單位認真做好第一孔或試樁工作, 以取得經驗和根據實際情況修改工藝操作, 保證施工質量。
二、灌注樁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要點
1、複查樁孔定位及標高。基樁軸線的控制點和水準基點應設在不受施工影響的地方, 複核後妥善保護,施工中經常複測。
2、複查鑽桿的垂直度,控制垂直偏差 1%以內,鑽頭對孔位應正確,鑽頭中心與護筒中心偏差宜控制在15 ㎜以內。
3、監督承包單位做好清泥換漿工作,以減少孔底沉澱物。
4、對泥漿試驗和調製進行質量控制。鑽孔過程中檢查所用泥漿能否及時調整適應穿過各種地層的需要。一般要求泥漿粘度 17~20s,含砂率<2%,密度 1.03~1.1 kg/m3,膠體率 >98%。
5、進行終孔驗收,終孔的確定主要參照三個因素,即設計深度、鑽速及浮渣取樣,原 則上應由地勘單位派出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鑑定,監理工程師應檢查孔深、孔徑、沉渣厚 度按照下表驗收。
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成孔質量標準
項 目 規定值或允許偏差
鑽(挖)孔樁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樁:100;單排樁:50
孔徑(mm) 不小於設計樁徑
傾斜度(%) 鑽孔:<1;挖孔:<0.5
孔深(m) 摩擦樁:不小於設計規定
支承樁:比設計深度超深不小於0.05
鑽孔樁 沉澱厚度(mm) 摩擦樁:符合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對於直徑≤1.5m的樁,≤200;對樁徑>1.5m或樁長>40m或土質較差的樁,≤300
支承樁:不大於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50
清孔後泥漿指標 相對密度: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
注:①清孔後的泥漿指標,是從樁孔的頂、中、底部分別取樣檢驗的平均值。本項指標的測定,限指大直徑樁或有特定要求的樁。
②對沖擊成孔的樁,清孔後泥漿的相對密度可適當提高,但不宜超過1.15。
6、澆灌砼前,應檢查孔內泥漿比重應小於 1.1,含砂率<2%,粘度<20s.
7、監督承包單位在 1.5~3h 內(最多不超過 4h)完成砼澆築的準備工作,上報砼澆築申請,監理工程師審批。
8、成孔後不能立即灌注砼的樁孔,應檢查是否滿水,以防塌孔。灌注前應進行第二次 清孔,清孔後再檢查沉渣厚度,符合規範要求後允許澆灌砼。
9、檢查鋼筋籠的製作質量,對鋼筋籠進行隱蔽驗收。檢查保障保護層的措施,注意起 吊鋼筋籠的情況,防止嚴重變形。主要檢查鋼筋籠的製作質量、下籠、焊接質量、搭接長度。分段製作的鋼筋籠的長度以鋼筋的定長為宜,但不宜短於6m,連線時50%的鋼筋接頭應予錯開焊接,且兩鋼筋軸心在一直線上。為避免灌注導管掛籠及鋼筋籠上浮,籠底鋼筋略成喇叭狀。對非全長配筋的樁,鋼筋籠頂標高低於地面時用吊筋將鋼筋籠焊接牢固,防止下落。鋼筋籠的保護層最好是設定成混凝土滾輪,厚度為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每隔2m均勻佈置4個,穿在箍筋上,這樣既保證保護層厚度,又能減少對孔壁的擾動。在夜間施工時要特別注意焊縫的飽滿程度。
10、砼導管應拆裝靈活,澆築過程中應保持導管始終在孔洞中心,並隨時測量澆築深度,確定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 2~6m),防止導管提拔過快、過多,造成斷樁。
11、下導管後,澆灌砼前,要求再次清孔,並計算澆灌砼量,要保證澆倒首灌砼後導管 埋入砼面下1m 以上。
12、控制最後一次灌注量,樁頂不得低於設計標高 500mm,應考慮鑿除的泛漿高度必須保證暴露的樁頂砼達到強度設計值。
13、核算砼澆築量(澆灌量必須大於按孔徑計算的體積,充盈係數一般土質為1.18)。
14、鑽孔灌注樁施工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要隨隨時檢查現場人員特別是質檢人員的在崗情況及有無作鑽進記錄,監理人員要及時做好工序的檢測驗收工作。
15、 督促施工單位按要求留置砼試塊。每澆注50M3 必須有1組試件,小於的 50M3 樁, 每根樁必須有一組試件。並根據需要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
三、灌注樁工程施工質量的事後控制
1、樁頂鋼筋注意不要任意彎折,複核實際樁位和標高。
2、審查混凝土強度統計表和計算表,
3、申報抽芯和小應變檢測。
4、各項資料經審查符合要求後,組織樁基驗評。
四、應注意的質量問題和採取措施
1、首灌砼不成功時,應立即採用泵吸反迴圈清孔吸出孔內砼,然後重新首灌。
2、若發生堵管,則應拔出導管疏通後,重新下導管(離砼面 30~40 ㎝),然後斷續灌注,並分析發生堵管的原因。
2.1 埋管過淺,導致井孔內的泥漿返到導管裡,形成混漿,使管內砼流動性降低,石子 呈團狀,堵在管口而造成堵管。
2.2 埋管過深,使導管內砼不能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衝出導管形成堵管。
2.3 砼攪拌不良或石料粒徑過大,使砼的流動大大降低而堵管。
2.4 為防堵管,必須保持導管埋入砼內不得過深過淺,一般以 2~6m 為宜;嚴格控制砼的攪拌質量,不合格的砼不能進入導管;砼灌注一定數量後,就必須拆管,防止埋管過深, 每次拆管前應測定砼面的高度,並與理論值進行比較,按偏於保守的數值確定埋管深度,保 證埋深不超過 6m,且不小於2m.
3、鋼筋籠上浮
3.1 灌注過程中導管卡住鋼筋籠,引起鋼筋籠上浮。採取措施: ①當砼面未達到鋼筋籠時,只需邊轉動導管邊緩緩提升,至鋼筋籠與導管脫開為止,鋼筋籠會由於自重沉至原位。 ②當砼面未達到鋼筋籠後導管卡住鋼筋籠時,移動導管使兩者脫開,但由於有砼託著, 鋼筋籠不會復位,因此在砼進入鋼筋籠後,應盡力避免導管與鋼筋籠相卡。
3.2 在砼接近鋼筋籠底時,如操作不當,砼的衝擊會託著鋼筋籠上浮。採取措施:①當 首灌砼澆築時,鋼筋籠應有定位鋼筋,並放慢灌注速度,以減小管口砼對鋼筋籠的衝擊力; ②當砼面在鋼筋籠裡灌至4m 以上時, 可一次性將導管提升到鋼筋籠段,要求保持 2~6m 埋管深度,灌注速度仍要放緩;③待鋼筋籠埋深達到2m 以上後,一般不會上浮,可用正常速度灌注。
4、其它影響質量的問題
砼灌注中如遇停水、停電或機械故障而不得不終止灌注時,須採取應急措施(採用備用水源,電源和機械裝置)恢復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