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朝鮮戰爭被視作日本經濟崛起的契機,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呢?
14
回覆列表
  • 1 # 謝金澎

    先來看一組資料:

    1912年至1919年,日本的工業總產值增加了1.8倍;貿易增加了三倍;黃金儲備增加了4.8倍,給俄英法等歐洲列強借債5億日元。

    這一切,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歐洲受戰爭動盪的影響,大量的工業生產訂單轉移到了日本,導致日本的工業總產值、貿易額猛漲。

    日本在歐洲諸國發生大戰,無暇東顧之時,加入日英聯盟,對德宣戰,搶佔了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膠州灣,挺進青島,接收了德國在中國的所有權益和各種利益,為日本的資本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更是挾戰勝德國之兵威,強迫中國北洋政府簽訂了《二十一條》這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個條約幾乎把中國的基礎建設特別是鐵路建設全部交給了日本人,而且稅收、港口運營、南滿鐵路、滿蒙地區特殊利益等都被日本人攫取。

    這所有的掠奪助長了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力進一步壯大,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經濟好處讓日本真正俱備了鯨吞中國的野心和國力。

  • 2 # 快樂人生40206654

    謝邀!一戰之前,日本是負債國,欠有12億日元。日本利用武力擴張彌補經濟先天不足,一戰是日本繼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的第三場戰爭。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大肆掠奪森林煤礦,與中國的舊政府簽訂不平等的貿易條約,成了暴發戶,由農業國轉為工業國。擁有28億日元的債權國。正當日本透過武力擴張貪得無厭時,受到美國(華盛頓)會議制約和遏制。一,透過海軍裁軍條約,二,取消日英聯盟,透過四國條約。三,否認了日本在中國的特殊地位,通過了九國公約。

    從此日本既有靠武力致富的胃口,又有對美國的懼怕和仇恨。所以後來才有了偷襲珍珠港,二戰的延續。直至引來殺身之禍的(原子彈)慘無人道。這叫多行不義,必然自斃。

  • 3 # 布萊克懷特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類似於北韓戰爭對二戰後日本經濟的影響,可以說是日本經濟騰飛的戰略機遇期。

    一戰之前,日本在國際貿易中處於整體弱勢地位,表現為長期的貿易逆差。這導致1897年開始建立的金本位岌岌可危。日本政府被迫轉向緊縮的財政政策。但是一戰的爆發徹底扭轉了局勢。

    一戰主要爆發在歐洲,因此又稱為“歐戰”,而當時的歐洲是世界上最最重要的工業地區,其工業產量、貿易量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一戰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總體戰”,每個參戰國都進行了總動員,將全部軍事和經濟力量投入到戰爭之中。

    在這種背景下,歐洲這個人類歷史上第一片工業化地區,突然從淨出口地區變成淨進口地區。這意味著日本等新興工業化地區,不僅在歐洲之外可以免受歐洲產品的競爭,而且可以將產品直接出口到歐洲。在良好的貿易環境下,日本的出口額從1914年的6億日元增長到1919年的21億日元;日本產品開始佔領亞洲市場,同時大舉進入北美市場。

    一戰還導致歐洲國家將大部分民用船隻徵作軍用,民用航運業出現巨大運力缺口,世界海運運費大幅上漲,刺激日本海運業的空前繁榮。航運業繁榮也刺激了造船業發展,1913年-1919年,日本民用造船量從5.1萬噸增長到63.4萬噸。造船量繁榮又刺激了鋼鐵業的發展,1913-1919年,日本鋼材產量從25.4萬噸增長到54.8萬噸。

    此外,由於歐洲工業產能全部用於軍事,化肥、燃料、藥品等化學工業品出口基本停滯,日本國內相關產業抓住時機獲得大發展。

    1915-1919年,日本經常賬戶盈餘累計達30億日元,國內從流動性不足走向流動性過剩。恰好歐洲各國大量發行戰爭債券,日本積極認購協約國公債,同時大量向歐洲資本退出的中國等地增加資本輸出,於是到1918年,日本對外債權首次超過對外債務,成為了淨債權國。

    有趣的是,一戰在促進日本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也刺激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繁榮,特別是中國的紡織業迅速崛起,甚至令日本產品失去競爭力。日本紡織公司為規避中國同行的競爭,一方面將主營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的細絲紡織品,另一方面對中國開展直接投資,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這一情景將在二戰結束之後快速重現。

  • 4 # 五味社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就是日本成為了“暴發戶”。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日本趁火打劫的好時候,日本加緊武力擴張,以最小的成本,攫取最大的利益。

    一、加緊對中國的擴張,獲取英美在華利益

    不僅從軍事上對中國領土直接佔領,而且經濟上也加大在中國的擴張,開採煤礦、木材等資源。趁著西方國家忙於歐戰無暇東顧,大幅度增加其在中國市場的貿易額。

    據統計,從1916年到1919年日本對華出口增加了159.6%,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佔比從1913年的23%增加到1918年的43.5%。對華投資額由戰前的第四位一舉擴大到與佔首位的英國不相上下。

    二、日本從農業國成為工業國

    一戰後,日本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據統計,1914年農業在各部門生產額中所佔比例為45.1%,工業為44.5%,而1918年工業上升到56.8%,農業則下降到35.1%。

    三、日本從債務國成為債權國

    一戰前日本是一個債務國,負債達12億日元。一戰後,日本一變成為擁有28億日元的債權國。包括英法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都欠有日本的戰債。日本的黃金儲備1914年為3.5億日元,到1919年底已超過20億日元。

    四、日本進出口貿易大幅度提升,造船業得到大發展

    1914年日本的進出口總額均不足6億日元,總計不足12億日元,而1919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2.7億多日元。從1915年到1918年,日本對歐洲的出口額增加60%,對亞洲增加125%,對南美增加629%,對非洲增加1002%。日本商船總噸數1913年為230多萬噸,1919年增加到410多萬噸。

    由於戰時對海運業的需求驟增,造船工業的發展尤為迅速,1919年造船量達63萬噸,是戰前的7倍半。

    最後,正是因為日本透過一戰在經濟上成為了“暴發戶”,刺激它的胃口,堅信武力擴張。一戰後,日本開始推行龐大的海軍軍備擴張計劃,1920年日本直接軍費已經佔到國民支出的46.8%,日本的目標是建立海軍強國和世界政治上的一等國,這一些列動作引起了英美等國的警覺和抵制。

  • 5 # 趙志軍001

    自甲午海戰,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 得到了大量的真金白銀的賠償,和臺灣澎湖列島割讓,即在東北和山東的一些的利益,以及取得的 日本商品在中國的傾消,這讓日本嚐到了以武力發家致富的 甜頭,此後日本以一個農業國逐步向工業國邁進。1914年在歐洲的兩個帝國主義集團,為了各自的利益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兩敗俱傷,最後,協約國以慘敗告終。

    一戰後西方列強的實力受到了削弱,世界霸主英國老大的地位逐步下降,由原來的.工業品輸出國變成了進口國,此時的日本在中國,竊得的利益,民富了錢大了,英法德等西方工業國,由於戰爭的消耗 國力疲憊,日本正好輸出資本於是他就成了金融大國。

    日本又改組他 的農業,是農業在國民經濟的比例中逐漸下降,而絲蠶養殖業和出口量上串到世界的75%,包括在北韓和臺灣這兩個殖民地取得的利益。

    工業製造由原來的佔國民產值不到40%,卻一躍佔到國民產值的55%。,而造船業由戰前不足6萬噸60萬噸,進入的世界五大造船業的行列。那個時俁候日本的軍費開支已經達到障國民經濟48%以上。

    正經為日本嚐到了用武力發家致富的甜頭,也給日本軍國主義的 覆滅埋下的伏筆,最後,二戰慘敗失去了一切。

  • 6 # 疫情下的一枚平民

    謝邀。第一次世界大戰主戰場主要在歐洲,那時候亞洲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尚不發達,沒有能力參與到世界大戰中,像中國北方軍閥參戰,主要也是在歐洲挖挖戰壕啥的。但是戰爭需要物資消耗,這稱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重大契機。中國不例外,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在一戰期間,大發歐洲戰爭財,發展了自己的工業,促使國內財政好轉。

  • 7 # 中學地理楊老師

    毫無疑問,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日本的一次“天佑”良機。談到一戰,多數人都會想到美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攫取了大量的好處,殊不知,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沒少撈油水,甚至一戰對於日本的作用還要超過對美國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對日本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是對日本戰後的各方面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戰之前,日本透過甲午戰爭,獲得了2.3億兩的鉅額賠款,並且割佔了中國臺灣及周邊島嶼。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日本又一次獲勝,從俄國手中瓜分了半個東北的特權。雖然在民治維新之後的40多年裡發展快速,但是日本畢竟是個基礎落後的農業國,和西方國家的差距還是巨大的,而民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軍隊現代化建設上,甲午戰爭的鉅額賠款,絕大部分都用於了海陸軍建設,特別是海軍的建設。而日本的工業化程序並沒有預期中的那麼順利。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對佔領區採用了懷柔政策,試圖以一種相對和平的方式,緩解民族矛盾,消磨民眾的反抗意志。在一戰之前,日本雖然依靠對殖民地的剝削和掠奪,使國內工業生產繼續提高,但是由於外債逐年提高,對外貿易連年入超的局面無法逆轉,造成日本與西方列強的利益摩擦日益增多,企圖佔領整個東北,進而佔領整個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日本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

    因為一戰的爆發,歐洲列強忙於應付大戰,無暇顧及遠東的局勢,日本政府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擴張。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不僅出並佔領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也趁機佔領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德屬馬紹爾,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等群島。

    同時,日本趁著歐洲列強大戰,物資緊張的機遇,大發戰爭橫財,1919年日本的出口額比戰前增加了2.5倍,黃金儲備更是從一戰前的3.5億激增到20億,一下子從入超狀態變成出超狀態,由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同時日本的工業迅速發展,造船工業和海運業發展尤為迅速,1918年的造船總量比戰前增加了6倍,從世界第六升到世界第三。同時也刺激了國內的鋼鐵,電力工業的發展,國內出現了一波投資熱潮。

    但是,由於西方列強在一戰中對於鋼鐵等戰略物資實行了禁運政策,中國的北洋政府也對鐵礦資源實行了國有化,讓日本經濟大發展的同時,又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所以日本加速了進一步侵略擴張。而一戰中,日本雖然大發戰爭橫財,但是富裕起來的只是政府高官,大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多少提高,相反,隨著上層社會的日益富裕,顯得相對貧困,階級矛盾更加激化,使得日本透過發動對外侵略轉移國內矛盾的需求日益增加。

    由於社會制度的相對落後,使得日本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始終是巨大的,一戰之後,伴隨著大戰的結束,西方國家相繼恢復了原有的經濟發展,日本在一戰中膨脹起來的經濟迅速下滑,大戰期間積累起來的財富也很快消耗殆盡。正當日本政府陷入經濟危機困境而一籌莫展之時,關東大地震讓日本的經濟發展雪上加霜。為了救災,日本政府大舉借債,使得日本再次成為債務國,1929年的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包括日本在內。工廠大量倒閉,失業工人迅速激增,國內階級矛盾空間激化。無力改變危機的日本政府最終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徹底開始了透過侵略消除危機,透過侵略轉移矛盾的道路。於是,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偷襲珍珠港,日本政府一步步將侵略推向了頂峰,也將自己的命運推向了深淵。最終,在廣島和長崎的蘑菇雲中,民治維新近80年的財富徹底華為灰燼。綜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日本經濟的發展影響是非常大的,使日本基本上從農業國成為了工業國。但是由於日本國內資源的緊張,以及日本民治維新之後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差距過大,造成了日本始終不能本質上拉近與西方工業強國的距離,相反由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週期性危機,加劇了日本國內的社會矛盾,致使日本最終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

    二戰之後,日本透過長期的改革,基本上消除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巨大差異,日本經濟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世界強國。

  • 8 # 辰州觀海

    在一戰中,日本是戰勝國,日本對德國宣戰,出兵佔領中國山東青島(德國殖民地),並且接收了戰後德國在華的權益,以及德國的遠東殖民地。

    可以說日本的一戰的受益國,因為一戰的勝利,日本的發展,得到了推動。

    不過,二戰後,全還回去了。

  • 9 # 青年史學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強國來說都是一件災難性事件。特別是對西歐各國,包括英法德在內的歐洲傳統強國都在一戰中遭受重創。一戰結束後,這些西歐國家都陷入了衰落之中,但是一戰卻對當時世界上兩個列強是有利的,一個是日本,另一個是美國。

    日本和美國乘著西方國家忙於一戰,在亞太地區瘋狂擴張自己的利益範圍。以日本為例,日本在一戰後期加入對同盟國的作戰。在中國的土地上擊敗了德國和奧匈帝國,並且乘勢佔領了德國和奧匈帝國在中國的租界以及領地。日本的殖民經濟圈因而得以迅速擴張。

    日本本土的經濟在一戰時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因為西方國家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輸出,所以日本在一戰期間對華的經濟貿易增長了六倍。日本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貿易順差。戰前,日本是一個負債12億的負債國,但是一戰結束後,日本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債權國。

    日本經濟在一戰期間之所以會騰飛,主要是西方國家無暇東顧以及中國市場的因素。

  • 10 # 桃花石雜談

    一戰期間日本黃金儲備出現暴漲

    一戰期間,歐洲各參戰國對各種和軍工相關的重工業產品的需求幾乎是無止境的,而其本國受戰爭影響,生產能力下降,因此在此期間,大量訂單湧向日本,帶動日本的重工業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同時,由於歐洲各國忙於戰事,亞洲其它國家對於日本來說成了門戶大開且無人競爭的開放市場,日本商品在此期間大行其道,也使日本企業獲得豐厚,短短5年時間就使日本從戰前的進口大國變成了出口大國,同時其黃金儲備也同步大增。

    日本主要海運公司在一戰期間的營業額與利潤增長

    在1913年到1919年期間,日本經濟的年增長率超過10%,其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65倍,機械行業的增長甚至達到3.1倍。同時海運業和造船業也都獲利豐厚。同時日本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極大提升。一戰之後,歐洲列強普遍已經將日本視為真正的世界強權,因此在一戰之後的巴黎和會上日本和美英法意一起成為了決定戰後秩序的主要國家之一,德國在亞洲曾有的殖民地和權益幾乎被全部轉讓給了日本。因此在當時的日本國內,也將參與一戰視為完全的成功。

    一戰使日本危機意識空前高漲

    但與此同時,一戰卻也使日本人感到了深深的危機。因為一戰與之前的所有戰爭相比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戰爭完全變成了各國綜合國力的比拼,戰爭的時間之長,規模之大都遠超以往的戰爭。這使日本突然之間發現了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脆弱與侷限性。

    一戰期間日軍在青島登陸場景

    當時Continental強國德國的失敗使日本看到,20世紀初那種單純的能夠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動員出盡可能多軍隊的做法已經過時,因為這種方式無法支援長期的消耗戰。而現代戰爭已經變成了國力與資源的消耗比拼,像德國那樣各種重要資源都依賴從別國進口的國家在這種戰爭中是註定失敗的。

    而日本與德國相比,其處境其實是更加脆弱的,日本在一戰中成為戰勝國只是因為站對了隊。日本各種礦產資源奇缺,特別是當時經濟發展中大量需要的鐵和煤絕大多數都依賴進口。同時日本國內的耕地面積與其快速增長的人口相比也越來越捉襟見肘,因此日本感到必需進行擴張,為國內不斷增長的人口打出生存空間。

    (一戰雖然使日本獲得豐厚,但也使日本人產生了深深的危機感和擴張慾望)

    所以這種突然間產生的不安全感使日本對領土的渴望急劇上升。當時日本政府的決策者認為,要保證日本的經濟安全乃至國土安全,佔領中國東北,將其豐富的資源為日本所用是必需的。所以在一戰之後,日本其實就開始策劃吞併中國東北,將其資源為己所用,並最終將其變成自己國土的方案了。

    最終在12年後,日本策劃成立了偽“滿洲國”,而其這樣做的直接動機,就來自於一戰德國的失敗給日本所帶來的“啟示”。但日本人片面的眼光卻也在這方面體現了出來,即它只看到了自己國家發展需要什麼,卻沒有看到自己要達成目標會給別國造成什麼損失,會受到別國什麼樣的反對,而這種反對又會對它自己帶來什麼損失。正是這種片面的思維,使日本後來在侵華戰爭中陷入泥潭,最終導致了二戰的全面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該怎麼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