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東來
-
2 # 河圖3456
任何一個社會學理論都要有一個社會階層來支撐,也就是說諸子百家理論都是從不同的社會階層總結出來的,不能憑空想象出來,而且某種理論也只能為某個社會階層服務,不可能為所有的人、所有的階層服務,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如,儒家理論是君子之學,是針對社會中下層或普通的積極向上人的理論,也是為社會中下層人士服務的,當然統治者在治理社百姓的時候可以用,但主要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為了約束老百姓;道家理論則是聖人之學,是針對社會的成功人士、高階管理者、成功的企業家而言的,是為成功階層服務的,適合於成功者來約束自己,成功了就要收斂一點;墨家理論是針對小生產者而言的,是為社會下層的人群服務的,但是與儒家理論在某些方面重合;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無產階級是社會的最底層的受剝削者、勞苦大眾,這個家都清楚。墨家之所以後來消失了,並不是墨家不敵儒家和道家,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小生產者的隊伍比較散,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階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也越來越少,而且墨家有些理論與儒家接近,被儒家思想含蓋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最後中國國學分成了儒家與道家兩大主流學派。其實諸子百家中的法家、醫家、農家到現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更專業化了,變成了法學、醫學、農學了。另外,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風水等實際上都歸類了道家。因此,墨家的理論並沒有消失,只是許多思想被儒家思想含蓋了。一般來說在戰爭時期要用法家與道家,在社會治理時期要用儒家。因此不能說某個理論好還是不好,而是要看什麼時候、什麼情況用。(九宮戰略創始人河圖)
-
3 # 代駕67126098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說明人家有更高見解和智慧,有深度有寬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不管什麼時代都適應,這才是真經好經。
-
4 # 問道華夏
作為顯學,墨家學說在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期,曾經風靡一時,風頭甚至不讓儒學。作為諸侯國家,都可以借其學為己所用,一旦得勢掌權,立馬封殺,以防流傳效法。所以隨著諸侯國的消失和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在強大的皇權文化一統天下的背景之下,墨子學說轉瞬間就被封禁了。可以認為墨子學說即便到了當代社會,也依然有鮮活的生命力,最能反映社會底層的心聲。可是,家天下的皇權文化與墨子學說格格不入,一個要的是一個聲音,而他發的是民眾聲音;一個要的是忠君愛國,君是君主,國是君之家,你愛我是無條件的,我殺你也是無條件的;他卻極力主張兼愛,你愛我,我愛你,平等相愛;就憑這一條,也得封殺他。
作為當時最為有力,也最為統治者所畏懼的墨家學說,如果不被絞殺,如果墨子和他的弟子能夠將墨學流傳下來,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偉大學說,說他是真正共產主義的萌芽一點也不過分。可惜,墨學失傳,其偉大學說只能從別家的片言隻語中提取一二,就連司馬遷為他立傳都沒找到資料,最終只得遺憾作罷。
-
5 # 萬方談人生
先秦諸子百家
在先秦時期,中國境記憶體在所謂的諸子百家,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可以數得上名字的就有189家;《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後世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就有幾十家。有12家發展成了學派。
它們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
墨家與其它學派相比,墨家算是好些的,有好多學派根本就沒有流傳下來。當然與儒、道 、法這些學派相比對後世的影響不大。但在戰國前期影響算比較大的,在戰國後期就衰微了。
墨家大約產生於戰國時代。它是由墨翟(墨子)所開創的一個學派。墨家有組織,紀律嚴密,其首領稱"鉅子",墨家成員當時到各國當官都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薪酬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等。
戰國後期至秦漢:墨家分化成兩支﹕一支是“墨家後學”注重一些實用性學科的研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時期的社會遊俠了。
墨家式微的原因那麼墨家為什麼會逐漸式微,我認為:1,戰國時代就是一個兼併時代,墨家所提倡的非攻與當時各國國君的思想不可能合拍,在戰國後期最吃香的莫過於法家了;2,墨家所提倡的艱苦訓練、嚴厲的紀律並非人人能堅守,再說墨家要求的高尚思想,有很多人很難做到。3,至於漢武帝時期所提倡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能也是墨家式微的原因之一。
-
6 # 富春葉語
達爾文進化論有個核心思想——適者生存,套用在墨家身上,就是不適合者淘汰。
墨家與儒家、道家一起,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成員。這三者中,道家創始人李耳(老子)和儒家開創者孔丘(孔子)是春秋時期同一輩份的,從思想成熟的先後上來說,因為有個孔子問道老子的典故,因此道家應該略早於儒家。而墨家創始人墨翟(墨子)是戰華人物,先期從學於儒家,後因思想分歧才獨立出來建立墨家。
墨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兼愛、非攻、非樂、尚賢、節用、節葬等。在戰國諸侯爭霸力求一統的時代,想要各諸侯王採納“非攻”,放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實現普天下人民間的無差別“兼愛”,從現實角度上來看,幾乎沒有可能,這從歷史的發展軌跡上也論證了墨家思想的不合時宜。還有節用、節葬思想,就是勤儉節約,實行薄葬,當時的統治階級肯定也不會感興趣。另外,墨家本身所具有的小團體凝聚力,也是上層建築所忌諱和防範的。至於“非樂”取消音樂,畢竟當時還是周朝的天下,雖然禮崩樂壞,但是祖制還得保留的。這樣看來,墨家思想真的不受各諸侯國的待見。換而言之,就是不適合者淘汰。
再看道家,在西漢以前,雖不是熱門思想,但也是平穩發展,未遭受大的破壞。尤其到了西漢建立之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採取法家治國而迅速亡國的前車之鑑,毅然廢棄法家,轉而採用道家思想治國,無為而治,使得國家和人民得以休養生息,韜光養晦,國力逐步增強。應該說,從西漢建立至漢武帝前期,是道家歷史上最為風光也是發揮社會作用最大的時期。直到漢武帝開始採用儒家治國,道家才逐步退出社會主流思想之列,轉而向道教發展,重新找到適合自身生存的方式。
在墨家、道家和儒家三者當中,最成功的思想流派當然是儒家。雖然在秦朝一代,由於法儒之爭,儒家最終被壓制,好在秦朝短暫,僅二世便滅亡。在西漢建立初期,漢高祖劉邦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就已經看到儒家在禮法上的魅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採取大儒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正式成為國家正統思想達兩千年之久。由於獨尊儒術,其它思想被邊緣化,墨家從此淡出人們的視野。
由此可見,墨家作為與儒家並列的玄學,曾經風光一時,由於無法做到像儒家、道家那樣的與時俱進,最終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
7 # 亦有所思
因為墨家禁“欲”!
這個“欲”並不是肉慾,而是指人的一切慾望。強者恃強凌弱的慾望,富者奢華生活的慾望,比如貪婪,比如掠奪,比如享受,比如佔有。
墨家的思想會讓人生失去了快感!
兼愛,非攻,節用,無論哪一種都不可能被人君所接受,原因其實十分殘酷,我愛人,人未必愛我。我不攻伐他國,他國就會征伐中國。我節用,那麼費盡心力取得這麼權勢又有何用?
落後就要捱打,
富強何不享受?
墨子是比孔子還要天真單純的知識分子。畢竟孔子的學說還是在捍衛君權,而墨子已經直接步入到共產主義社會。人人平等友愛,人人溫柔善良,人人無私奉獻。人人在地鐵上不啃雞腳,人人搶著去扶摔倒的老人。並且毫不猶豫地砸鍋賣鐵幫人家看病?
如果說老子的思想是放下刀子,孔子的思想就是藏好刀子,那麼墨子的思想就是完全毀掉刀子。
刀子就是權力,對於春秋時期的統治階級而言,權力是一生致力以求的目標。擁有權力就擁有一切,擁有執行老子學說,孔子學說,墨子學說,甚至荀子學說的資格。
買兩碗豆槳吃一碗倒一碗的魅力,墨子並不懂。
兼愛,等同於不彰顯權力。
非攻,等同於不運用權力。
節用,等同於不享受權力。
那麼,要權力做什麼呢?要求一個君王和街頭的乞丐推心置腹,以已度人??
那麼,要金錢作什麼呢?要一個億萬富翁只買63平的小戶型麼?然後天天粗茶淡飯,把錢全捐出去?
幾乎可以肯定,無論在哪一個朝代,哪一個社會,墨子的學說都不會得到應用。
如果一個學說或思想沒有考慮到人性,那麼它要麼像儒家思想一樣被人利用,要麼像墨家思想一樣被人拋棄。
-
8 # 好玩的國學
理想主義者最終都要吃苦頭的,論墨家學派的消失
其實,墨家學派的政治理想好的不得了。墨家學派都是懷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勇士。他們是懷著正義之心的俠客,是心存天下的和平主義者,是關愛天下一切人的兼愛主義者,他們是強調有用的實用主義者,他們是具有嚴格紀律的團體主義者,他們是具有懷疑和科學探索精神的科學家,他們是苦行僧,是為了理想磨禿頭頂磨破腳跟而無怨無悔的人,是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天下的人。
他們是百分百的好人。
但是墨家學派,在從儒家分出來之後,在戰國時期一下子衝上各種思想的頂峰,和道家的楊朱學派,成為當時的顯學。但是僅僅是曇花一現之後,墨家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到底是自身的基因有問題,還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亦或是他的對手們,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實力太強?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從墨家學派思想的本身的基因上來說,墨家思想存在著致命的缺陷。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墨家學派。
墨家學派主要有十個方面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們的政治理想、社會理想和倫理道德等方面。這十個方面的思想分別是:
一是兼愛。就是要求每個人把全身心的愛全部給別人,最好自己一點都不留。所有人的愛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你愛你的父母和愛別人,哪怕是不認識的人,這種愛的程度是一樣的。這一點絕對是理想主義,和儒家的現實主義的愛有差等是有差距。這一點曾經受到孟子的猛烈攻擊,說墨家學派是無父,是禽獸。
第二,是非攻。就是反對幾乎所有的戰爭,實在不行,墨家學派的弟子就拿起武器,以戰止戰。反對不義戰爭這一點倒是和孟子類似,但是孟子主要是主張仁政,而沒有組織一個準軍事組織,要知道,在任何社會,組織準軍事組織,都是大忌。
第三是尚賢。不分貴賤唯才是舉。這個就有點要瓜分君主的人事權力的意思了,肯定會引起君子的擔心。
第四,是尚同。有一種說法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本來是極好的。但是在封建社會,這個想法太理想化。
接下來是天志、明鬼、非命。天志和明鬼是嚇唬統治者,說你在地上做的那些事情,上天和鬼神都知道。你要是做得好,天地鬼神會獎賞你,你要是做的不好,他們就會懲罰你。這也是制約君權的一個手段。非命這個理論還是不錯的。就是他們不相信有什麼命運,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只有自我的努力才能走向未來。
第八是非樂。儒家道家強調音樂的作用,特別是儒家,做什麼事都要有音樂的儀式。墨家認為這個事情就是浪費,就是敗壞擾亂人心,應該廢棄。試想,這人間沒有音樂,人們活的將會多麼的枯燥?有誰能像墨家那樣?
第九和第十是節用、節葬。就是奉行勤儉節約的意思。這本來很好,但是墨家搞的有點極端化了。整個把自己搞成了苦行僧。我們看墨家的創始人墨子的生活就知道了,這簡直比出家當和尚面壁十年還要痛苦。
墨子“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臉被曬得跟黑人差不多。他還特別注重吃苦,這簡直就是自找苦吃,“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總之,墨家的老大一直把自己當成這世界上最能吃苦的最有理想和信仰的人,那麼他的弟子們也要這樣吃苦,但是人總是想離苦得樂的,除了有堅定的信仰和理想的人,真的很難做到。
我們可以想象,墨子的弟子肯定是每天都會有人離開不幹。墨家的階層群眾的基礎越發薄弱,那麼墨家的消失也是歷史的必然了。墨家本著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出發,還要求人們不要學習儒家。儒家強調厚葬,親人死了哪怕是傾家蕩產也得辦一個規模宏大的葬禮。儒家還要守孝三年,這三年什麼也不能幹,這完全是浪費時間。但是生與死歷來是華人最為重視的,華人重視葬禮甚至高於其他的一切。所以墨家反對厚葬的思想,某種程度上是違反了人性。
綜上所述,墨家思想在本身就帶有缺陷。因為墨家太重視理想主義了,太依賴於堅強的意志和信仰了。他們忽視了人的慾望,忽視了人的惰性。認為靠著理想就能成功,事實上,這絕對是不接地氣的幻想。
另外,墨家的首領要求太高,導致墨子去世之後發生了人才的斷層,結果沒有人能在辯論上比得上孟子,讓孟子天天罵墨家而墨家卻無還手之力。
這是墨家在自身思想基因上的缺陷,可以說這是最為致命的。因為一種思想對民眾的要求太高,這就等於沒有。所以,理想主義大機率是要頭撞南牆頭破血流的。
我們再來看看外部環境。
首先是墨子死的太早,人才發生了斷層,後期的墨家沒有修正墨家思想上的缺陷,反而去研究邏輯,去研究科學。當然,墨家在邏輯學和科學上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當時沒落的儒家出了個孟子,孟子的辯論技術幾乎是戰國第一,幾次批評墨家,而墨家卻沒有發聲的機會,造成輿論場的反轉和被動。
其次,墨家的組織形式,容易形成黑社會。這是統治者心驚肉跳的事情。
第三,漢武帝來了一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一下子把墨家打倒在地,再無翻身之日。除了晚清的譚嗣同先生,出於改造社會和變法的考慮,重新推崇墨家,並身體力行地學習墨家的自我犧牲的精神,為改革變法而獻身,這算是保住了墨家的精神亮色。
-
9 # 何處是家鄉
既不是自家弱,也不是對手強,而是不適應這塊兒土地上存在的人群。
瞭解一點墨家思想的人都知道,他們說“兼愛、非攻”,他們喜歡邏輯思維,他們注重聽命於集團領袖個人,他們對自然世界知識很有研究,這完全和華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很有宗教意味。有人甚至懷疑,墨子本人,或者他家族祖上,就是來自於非洲或西亞地區。“墨子”,就是長得很黑的人意思,漆黑如墨的面板,肯定和華人有相當明顯的差別。
“兼愛”,就是說對家人、族人、華人、外華人、所有人都保持同等的愛,這極為像現代基督教或穆斯林教教義中的意思表達。這在春秋時期的中國怎麼可能推行開來呢?秦華人會愛楚華人嗎?為什麼要去愛外華人,而且是達到和本華人同等程度?如果用宗教解釋就好理解,因為我們都是上帝與真主的子民,我們彼此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們可以有同等的愛。問題是春秋時的中國沒有這樣的統一的“神”被華人承認。
墨家思想很有可能來自於宗教信仰強烈的民族文化的遺存,只是這種思想與華人當時的現實問題有太大差別,根本難於被接受。所以他們湮滅於歷史之中,是很正常的事。
-
10 # 反岐視
之所以底層民眾裡的工匠精神,而且總在沉默中爆發,說明墨家精神永遠存在於民間,
在封建社會里為何在政治上鬥不過儒家?因為馬屁大儒董仲舒把皇權神話了,支援皇帝三宮六院,荒淫無度,支援領導有特權,支援不平等的壓迫統治,型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三綱五常,巧施儒術牢牢地掌握話語權,形成黑暗封建規則,墨子為何創立墨家,不稱自已為儒家?孔子說肉不方正不吃,僅憑這點,現代人有幾個受得了?更
何況有信仰有追求的墨子了。
再說墨家為什麼比不過道家,
道家學術形戓久遠,傳承的人多,而墨家缺乏傳承,因為所有人都被三綱五常套住了,一出生就被潛移默化了,長大了就很難成高標準的墨家弟子。
墨家也分裂為兩支,一支傳承墨家字術,一支成為遊俠,說明墨家到後來沒有出續存圖強的人才,理論和組織沒得到改革改進。
回覆列表
墨家銷聲匿跡應該有兩個主要原因:
1.徐福騙取秦始皇大量資源去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度,為什麼能夠得手?還是先後兩次?
因為他的身份是齊地的墨家鉅子,還掛了道家方士的牌子,法家本來就是道家的分支,所以輕易取得了秦始皇尋訪長生不老藥的重任,結果卻實施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學術騙局。
後世君王,應該是心有餘悸,將墨家學說束之高閣。
2.後世君王都選擇了內聖(儒家)外王(道家),而秦始皇應該選擇的是內墨(墨家)外法(法家)。
墨家是武士的理想團隊,墨子又可以說是出色的技師,秦國是“工”人的理想國度,非子得國就是因為作為工人,養馬技術出眾,墨家相信鬼神,秦始皇則是最大的大神,墨子相當於是個小神,所以,歷史的車輪將墨家與秦國錯綜複雜的捆綁在了一起,也不可避免與法家拉在了一起,因為他們三者的終極目標,都是要建立強大的集權制國家。
隨著秦王朝的被推翻,法家及墨家都迎來了退居思想領域第二層的地位,下來可以說,卻不會在明面上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