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孫。考中崇寧五年進士。宣和年間,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進。聽說張邦昌僭位,寫書信給康王說:“應當派遣部隊在黃河上邀擊金兵,迎請兩宮,向僭位叛逆問罪,如果打算渡過長江,恐怕耽誤大計。”於是與知潁昌府何志同等聯盟,傳檄中外。不久聽說金人退兵,子崧就帶領部隊到襄邑,派遣範壎、徐文中到濟州,請康王進兵南京,並且說:“國家制度,沒有親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給你元帥之權,這是天意。應當馬上承製號令四方豪傑,則中原可以傳檄而定。”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張邦昌的家在廬州,子崧傳令通守趙令..監察其家,並且請求捕殺張邦昌的母親和兒子,以絕奸心。 又說:“自從金兵圍攻京城以來,朝廷命令隔絕,乞求下令諸路,凡有事宜,都由大元帥府裁決,偽檄不得亂行。宣撫使範訥阻撓政令營求私利,應當加罪。應當免去遭受兵火州縣的租稅,經理淮南、荊、浙形險勢阻之地,不被群盜佔據。” 檄令阻止各地接受張邦昌偽令,寄書信責斥張邦昌說:“人臣應當見危受命,現在議論紛紛,說劫請皇上傾危國家之計實出於閣下,不然,金人為什麼堅決拒絕孫傅的請求,而最終歸政於閣下呢?敵人既然遠走,應當迅速反正,如果稍有遲疑,則天下共誅逆犯,到那時雖然後悔也來不及啊!”又寄信給王時雍說“:諸公互相勾結滅亡別人的國家,而且還自以為佐命功臣,不知你們平日所學是什麼?” 正遇張邦昌派遣使者迎接康王,就告訴子崧,子崧立即寫信給康王說:“聽說因為京師殘破,不可再入,只打算在軍中即位,便於遷徙,我深感疑惑。如果打算致力中興事業,應當舉動嚴謹,應當先謁拜宗廟,朝見母后,明正賞罰,施恩四方。如果京城不可作為都城,然後慢慢計議到何方。” 於是傳檄京師,向隆..太后奏說:“各地先聽說二位聖上遷往北邊,易姓改國,恐怕中間有人假借討逆為名,竊據州縣。乞求迅速下詔,向四方宣諭迎立康王的意向,才可以令人心安慰,奸宄自然消亡。”不久帶領所屬部隊會兵濟州。 康王即位,子崧請求免除各地常平積欠錢,又說:“臺諫官應當是皇帝的耳目,近年用人不當,大率取旨言事而已。請遵照舊制,聽任學士、中丞互相舉察。範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在先朝任職言事盡忠,請錄用他們的兒子。”皇帝都同意採納他的建議。於是提出三處駐兵的建議:一處駐在澶淵,一處駐在河中、陝、華,一處駐在青州、鄆州之間,聲張軍勢。萬一敵人騎兵南侵,則三路大軍並進,可成大功。 朝廷授任子崧為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子崧上章論奏王時雍、徐秉哲、吳千幹、莫儔、範瓊、胡思、王紹、王及之、顏博文、餘大均等人逼太上皇北遷,逼取太子,玷辱六宮,捕殺宗室,竊取宮中禁物,京城人都認為他們是國賊。希望把他們誅殺棄市,作為臣子的訓戒。當時滑州兩次遭戰火殘破,子崧推薦傅亮可以任用。任命傅亮為滑州判官,黃潛善阻止此事,任命才沒有發出。 賊趙萬侵犯鎮江,子崧派遣將領在丹徒阻擊趙萬,調遣鄉兵登城防備。不久,官軍敗歸,鄉兵驚駭潰散,子崧率領親兵守衛焦山寺,賊眾佔據鎮江。 當初,昌陵恢復封地,司天監苗昌裔對人說:“太祖的後代應當重新統治天下。”子崧聽見這個傳聞,靖康末年起兵時,檄文言辭有所不遜。子崧與御營統制辛道宗有仇,道宗找到這篇檄文,上呈皇上。朝廷詔令御史前去查問此案,得知真情後,皇帝震怒,不想暴示他的罪錯,以前些時候擅自棄城論罪,降為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1132)赦免他的罪,復官任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經死在貶所。
【譯文】 子崧字伯山,是燕懿王五世孫。考中崇寧五年進士。宣和年間,官至宗正少卿,授任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因道路阻塞不得前進。聽說張邦昌僭位,寫書信給康王說:“應當派遣部隊在黃河上邀擊金兵,迎請兩宮,向僭位叛逆問罪,如果打算渡過長江,恐怕耽誤大計。”於是與知潁昌府何志同等聯盟,傳檄中外。不久聽說金人退兵,子崧就帶領部隊到襄邑,派遣範壎、徐文中到濟州,請康王進兵南京,並且說:“國家制度,沒有親王在外面的,皇上特意付給你元帥之權,這是天意。應當馬上承製號令四方豪傑,則中原可以傳檄而定。”康王命令子崧充任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張邦昌的家在廬州,子崧傳令通守趙令..監察其家,並且請求捕殺張邦昌的母親和兒子,以絕奸心。 又說:“自從金兵圍攻京城以來,朝廷命令隔絕,乞求下令諸路,凡有事宜,都由大元帥府裁決,偽檄不得亂行。宣撫使範訥阻撓政令營求私利,應當加罪。應當免去遭受兵火州縣的租稅,經理淮南、荊、浙形險勢阻之地,不被群盜佔據。” 檄令阻止各地接受張邦昌偽令,寄書信責斥張邦昌說:“人臣應當見危受命,現在議論紛紛,說劫請皇上傾危國家之計實出於閣下,不然,金人為什麼堅決拒絕孫傅的請求,而最終歸政於閣下呢?敵人既然遠走,應當迅速反正,如果稍有遲疑,則天下共誅逆犯,到那時雖然後悔也來不及啊!”又寄信給王時雍說“:諸公互相勾結滅亡別人的國家,而且還自以為佐命功臣,不知你們平日所學是什麼?” 正遇張邦昌派遣使者迎接康王,就告訴子崧,子崧立即寫信給康王說:“聽說因為京師殘破,不可再入,只打算在軍中即位,便於遷徙,我深感疑惑。如果打算致力中興事業,應當舉動嚴謹,應當先謁拜宗廟,朝見母后,明正賞罰,施恩四方。如果京城不可作為都城,然後慢慢計議到何方。” 於是傳檄京師,向隆..太后奏說:“各地先聽說二位聖上遷往北邊,易姓改國,恐怕中間有人假借討逆為名,竊據州縣。乞求迅速下詔,向四方宣諭迎立康王的意向,才可以令人心安慰,奸宄自然消亡。”不久帶領所屬部隊會兵濟州。 康王即位,子崧請求免除各地常平積欠錢,又說:“臺諫官應當是皇帝的耳目,近年用人不當,大率取旨言事而已。請遵照舊制,聽任學士、中丞互相舉察。範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在先朝任職言事盡忠,請錄用他們的兒子。”皇帝都同意採納他的建議。於是提出三處駐兵的建議:一處駐在澶淵,一處駐在河中、陝、華,一處駐在青州、鄆州之間,聲張軍勢。萬一敵人騎兵南侵,則三路大軍並進,可成大功。 朝廷授任子崧為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子崧上章論奏王時雍、徐秉哲、吳千幹、莫儔、範瓊、胡思、王紹、王及之、顏博文、餘大均等人逼太上皇北遷,逼取太子,玷辱六宮,捕殺宗室,竊取宮中禁物,京城人都認為他們是國賊。希望把他們誅殺棄市,作為臣子的訓戒。當時滑州兩次遭戰火殘破,子崧推薦傅亮可以任用。任命傅亮為滑州判官,黃潛善阻止此事,任命才沒有發出。 賊趙萬侵犯鎮江,子崧派遣將領在丹徒阻擊趙萬,調遣鄉兵登城防備。不久,官軍敗歸,鄉兵驚駭潰散,子崧率領親兵守衛焦山寺,賊眾佔據鎮江。 當初,昌陵恢復封地,司天監苗昌裔對人說:“太祖的後代應當重新統治天下。”子崧聽見這個傳聞,靖康末年起兵時,檄文言辭有所不遜。子崧與御營統制辛道宗有仇,道宗找到這篇檄文,上呈皇上。朝廷詔令御史前去查問此案,得知真情後,皇帝震怒,不想暴示他的罪錯,以前些時候擅自棄城論罪,降為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1132)赦免他的罪,復官任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經死在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