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所詘

    重要

    學歷限制了你第一次出校門所能選擇的平臺!

    有人沒學歷成功但是你不能否認高學歷的成功者更多!

    在現在大學生遍地的時候,沒有學歷你將寸步難行,除非你有技術!

  • 2 # 北風之神說

    非常重要!

    畢業後去國企,政府部門應聘,學校和學歷非常重要,屬於敲門磚的必備條件。

    即使去私企民企,重要性會略微降低,但還是很重要。

    以上屬於畢業找工作階段,等開始工作後重要性會逐漸降低。

  • 3 # 清風話天下

    985、211等高校建設,是從國家戰略層面的需要去佈局建設的,主要是集中高階優質資源,培養國家戰略方面急需的各方面人才。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建設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個人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層次的學校。

    學歷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習能力的檢驗而已。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有實際技能的人才,學歷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國家提倡學歷教育,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學習,來提高人口素質。社會這所大學才是檢驗一個人實力的最終場所。

  • 4 # 景上添花78

    我認為沒有區別,無論在哪種大學,學什麼專業,只要能把專業知識與實踐緊密聯絡起來,會有很好自我發展與創造。如果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大多數大學生在校,沒有將自己的位置擺對,導制專業一踏糊塗,更不用說創造了。

  • 5 # 書法問道

    如果你想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事業單位學歷還是挺重要的。

    你能考上好的學校,除了證明你的知識掌握能力較好以外。還說明你有意志,能堅持,有方法,有了這些素質,到社會上往往比較容易成功。

  • 6 # 明宇晨來了

    限制了太多的東西。先假定你是高考失誤,進了偏僻小城的高校,首先老師就不怎麼樣,名師出高徒,沒有好師傅,耽誤徒弟,進了名校,你就知道名學者,院士是怎麼工作的,打破神秘感,讓你覺得你也可能和他們一樣,他們的言傳身教,能讓你獲得成長所需的營養,成為才俊。還有就是同學大不同,差學校大部分學生混文憑,整體學習風氣不好,你和一幫這樣上進心不強的一起混四年,自控力再差點,四年時間可能浪費了不少。務實說來,畢業後的求職,以後的發展和人脈都是大不同。高考失誤,寧復讀也不要念太差的學校。像XⅩ學院這類高校,師資都不如北京的好高中,你去學什麼?

  • 7 # 貝魚

    很贊同題主問題描述中的話語,但是也有那麼一句話“在其位,謀其職”。人這一生走來,所走的每一步都和自己的選擇和努力分不開。自己所在的位置與自己的能力和選擇有關係,如果不甘心,就去好好奮鬥。同樣的,你所羨慕別人的好,只是看到了別人收穫的東西,背後的努力、所承受的壓力也是你所不清楚的。

    買東西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挑好的、牌子的東西,原因很簡單牌子的東西是使用者長久使用慢慢積攢的口碑,往往也是好貨的代名詞。有時我們也知道有一些奇味並不是來自一家奢侈、豪華的大酒店,也許只是街邊的一家小飯館。但是牌子內的東西卻在規模和種類上更勝一籌。這也是我們喜歡名牌、追求level的一個原因。

    同樣的類比到高校也是一個道理,高校的標籤是經年累月掙下的。好的標籤(985-211之類)遠不止一個數字這麼簡單;當然最近也有一些雙非但是實力卻非常強勁的高校出現,比如如今的一些雙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除了有區域照顧性質之外,更多的是高校科研實力、國內和國際影響力、教學水平、口碑(來自社會和企業)的體現。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考名校的原因。考上名校之後,自己的學習資源和未來發展的機會都是非常多的,而且擁有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平臺。但是否適合自己,就需要看自己努力了。高校之間的差異會體現在學習和就業上面。很明顯的兩點就是好的學校在暑假的時候會有高校之間的夏令營,這對於保研或者考研是很有幫助的;還有校招的時候,去校招的企業和工作的性質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可是好學校的數量是有限的,總有一部分人會進入普通高校就讀。難道這部分人就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嗎?其實,這完全是不可取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明白自己和他們的差距,然後更努力、更自信地充實自己。相反的,本來本身的資源和平臺就有限,還破罐子破摔的話,只會讓自己的發展更加受限。

    其實,大學是教會自己做人處世的地方,二者將伴隨自己一生。而目前自己擁有什麼,所處什麼境況;未來擁有什麼,又有何發展都是未定的。有的人一手好牌打的很爛;而有的人壞牌卻打的很精彩。想必未必是他們擁有了更好的,而與他的取捨和努力有很大的關係。

  • 8 # 芯感知

    對各類高校都經歷過一些或者有所瞭解,在我看來,清華北大、985和非211高校的學生,差別確實很大,不僅僅是因為入學分數差距極大,還因為學生在校內受到的教育水平差距也很大。這裡為什麼不提211但非985呢?其實這樣的學校跟985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首先要說的,其實大學培養的人,都是根據社會需求進行培養的,每個人都是全社會的一份子,都可以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我們不能因為某些人的大學好,就認為他為社會做的貢獻大,至少在我看來,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是在做環衛工作,還是在研究宇宙飛船,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而且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本科出身不好,而氣餒,只是說可能大家適應的工作崗位可能略有不同,甚至不同大學出來的學生,一樣也可以成為社會精英。

    首先說下據我所瞭解的清華大學情況,因為我以為好朋友在清華大學讀過書,所以跟他了解過很多。我們先說清華的本科,當然能考上清華的人確實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為什麼國內很多好學生都有清華或者北大情節,因為能考上清華北大,不僅僅是努力與否,跟智商關係也很大,甚至包括很多運氣成分。清華本科的教學水平真的非常高,因為清華本科教師大部分都是科研第一線的教師,他們掌握和了解國內外最前沿的科技,在進行本科教學中,不僅僅會講書本上的知識,還會講很多他的科研成果和國內外最新進展,這已經超出了大多數985高校的水平。而且清華大學絕大部分的教師都非常認真,就算是很牛的教師,也很少會讓他的實驗室年輕教師去代為上課,因為清華的學生真的太優秀了。舉個例子,某專業課,清華本科生用的教材,就是國外最新的教材,當年剛剛由清華教師翻譯成中文的,但反觀國內某985高校,也是國家重點學科,同樣的專業課確是接近十年前的教材,在技術前沿性上根本沒法比。教師也一樣,清華的是科研一線的,雖然那個985高校也是博士畢業的,但貌似根本沒什麼實際經驗。另外,據同學說,他們有門本科生課,上課的時候學生都坐到了門外,因為不僅僅選課的本科生,還有研究生甚至教師去聽課,足以說明清華本科生的教學水平,真的恐怖。

    再說某985,確實跟清華沒法比,但對學生的培養,好像也算是正常大學的培養方式,至少是對大學生的培養方式,可以讓學生學會學習,跟高中的學習感覺完全不一樣。畢竟走上社會後,大學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在未來進一步學習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再說某非211高校,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呢?就是高中的延續,當然學生學習更不努力了,甚至很多學生主動的放棄,學校各種抓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看住學生,避免睡覺避免溜號,說實話,高中也沒這麼麻煩吧,當然,學校主管領導也是,竟然說,我們學校最大的問題是師範專業出身的教師太少,當然了,師範專業的都是教高中的,你這是大學。當然學校也有認真的學生,很好的學生,但畢竟是少數。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各種參加競賽,但很多專業課都沒學好,就去參加亂七八糟的競賽,這不就是在高中的基礎上進行技校式的教育麼?好吧,反正我確實感覺跟985差距非常非常大。

    但就像開頭所說的,雖然差距在所難免,但其實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他自己的位置,不管他去做什麼,只要為社會做了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清華畢業的也未必就是社會精英,普通三本高校的也有可能成為國家棟梁!只要努力,一切都不晚。

  • 9 # 小禹說教育

    學歷是一個敲門磚。

    高學歷一般是思想上的學習與提升。

    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圈子,會有很大機會交往到同等層次的人。(像你想學習,你周圍人都說學幹什麼的時候,這就必須分層)。

    你回家去凌晨通夜火車與頭等艙來對比,看看周圍嘮閒嗑、成天打撲克牌和喝酒卻沒有實際工作和穩定收入的人。這一部分人,高學歷所佔比例極少,或者沒有。

    所以,高學歷帶來的,不是一份紙質的證書,而是證明。證明了你的努力,帶給你過程的潛移默化與深遠持久的正方向的薰染與改變。

    帶給你的,最重要的是選擇權與自由。一切的本因與矛盾,在於你有沒有實力去把選擇權握在自己手中。

    最後,悲觀論?少年,沒考上,還不努力,有時間悲觀,還不如用無意義的悲觀時間去學習。

    ()

  • 10 # 使用者9454609884794

    在我的腦袋瓜子中,以前總認為985、211真的很重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想觀念逐漸淡化了。

    為什麼呢?因為能上985、211的學校的確不簡單。肯定是學霸。但是學出來以後的情況怎樣呢?我們不應只注重開花,更應該注重結果。高材生賣豬肉,高材生送快遞……舉不勝舉的例子。這說明了什麼?

    學歷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學歷到底限制了我們什麼?在某種程度上講,學歷限制了人才發展。舉一例:某單位一招聘就要博士。老闆中學學歷,你招博士你不怕他以後篡位?這是搞笑段子,不必當真。你這個單位就是一個送外賣的,當真需要博士幹嗎?

    人才須合理使用。人才才能真正成為人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詩人李白文學功底如此了得,他是怎麼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