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中元字立虎

    人十丁遣一兵!意思是抓十個壯丁派一個兵指揮!實際交戰時兵力對比為20至25萬對8萬!說白了就是2萬至2.5萬正規軍帶著炮灰同8萬正規軍做戰!勝負早定!

  • 2 # 國史拾遺

    秦軍失敗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內部不團結,上下離心,所以一遇風吹草動就潰散了。

    苻堅南征晉朝,朝廷上下都是全部反對。但苻堅還是一意孤行,舉全國之兵滅掉晉朝。在沒有得到朝臣支援的情況下,苻堅貿然出兵,自然是有隱患的。軍隊計程車氣會受影響。

    另外,前秦軍隊內部情況複雜。如慕容垂這樣的敵國降將依然受到重用,掌握重兵。這更是個大隱患。這些人巴不得秦軍戰敗以復國,打仗豈會出全力?

    秦軍統帥苻堅的軍事能力也很弱。苻堅善於用人,重用了王猛等賢才,因此能夠稱霸天下。但以前用兵打仗,都是王猛等代勞,苻堅本人並不知兵。沒有打仗經驗的苻堅一下子就指揮百萬大軍,自然是不靠譜的。

    比如苻堅一下徵調了一百多萬大軍,這本身就是可笑的事。兵貴精不貴多,滅掉晉國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兵力。在古代落後的通訊條件下,一百多萬人是很難指揮的。一下調動這麼多的兵力,也嚴重增加了百姓的負擔。百姓們都忙於打仗、供應後勤,民怨沸騰。這些強徵來計程車兵,戰鬥力不高、不願打仗,很容易就會潰退。

    秦軍上下離心,主帥又不懂軍事,出現那樣的大潰退也是正常。

    如果有優秀的指揮官,軍心又團結,喊破嗓子部隊也不會潰散的。

  • 3 # 王軍166778218

    符堅在統一北方後,內有進行內部整合,十人十條心,就貿然出兵,加上能力有限,卻又獨斷專行,智囊加心腹的王猛去世,使他又斷一臂,焉能不敗栽

  • 4 # 路衛兵

    這裡面其實有個邏輯問題,即:不是有人大喊“秦軍敗了”前秦隊伍才潰散,而是隊伍出現混亂才喊了一嗓子,從而讓混亂更徹底。也就是說,那一嗓子純屬機緣巧合,後世自然無法模仿。

    喊一嗓子的是東晉投降將領朱序,淝水開打前苻堅讓他去勸降,結果他把前秦老底兒透露給了謝石謝玄,並提出趁前秦大軍未到之前先挫敗其前鋒銳氣的建議。我認為這只是在給東晉鼓勁,讓東晉打起精神來硬碰硬,並不是具體的戰術,跟後來那一嗓子也沒關係。

    前秦潰散其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謝玄讓秦軍後退,有趁虛而入的小心思,但不會想到對方會如此雜亂——如果前秦指揮得當完全可以避免。前鋒總指揮苻融既然想半渡而擊,自然也不會想到。朱序就更不能指望這份偶然了,他可能只想陣前反戈,卻意外發現了渾水摸魚的機會,那一嗓子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總之這事隨機性很大,還上升不到戰術高度,後世也就無法複製。

  • 5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咱們先來說說,是誰在前秦軍中大喊一聲“秦兵敗矣”。

    這個大喊一聲“秦兵敗矣”的人,名叫朱序。朱序這麼喊一嗓子,其實是在自我救贖。沒想到這一嗓子喊對了,前秦軍因此真的就敗了。

    為什麼說喊“秦兵敗矣”的朱序在是自我救贖呢?

    (淝水之戰插圖)

    原來,朱序本來是東晉將領,負責鎮守襄陽。前秦派苻丕、楊安、慕容垂、姚萇等人率領十七萬大軍圍攻襄陽。但當時朱序認為前秦軍沒船,過不了河,所以沒怎麼防範。沒想到前秦將領石越率領五千人偷渡過來,並攻陷了襄陽的外城。並以外城為據點,截獲了一百多條船,把前秦軍隊運了過來。

    朱序之後雖然堅持在襄陽固守了一年多,但是後來,由於襄陽督護李伯護當了叛徒,把他出賣,結果造成襄陽失守,朱序當了俘虜。

    朱序當了俘虜後,苻堅認為他很有氣節,不但沒有殺他,還任命他擔任度支尚書。

    朱序也就從這時候開始了自己的自我救贖之旅。

    先是前秦與東晉對峙時,苻堅派朱序前往勸說東晉大將謝石投降。朱序去後,不但不勸說,反而把苻堅內部的情況透露給了謝石聽,並勸謝石放棄固守,趁前秦立足未穩,主動進攻,挫其銳氣。謝石覺得朱序說得對,就放棄原先的作戰計劃,主動進攻,果然連連打敗前秦的不少部隊。直到最後在淝水展開決戰。

    當前秦軍隊扎陣於淝水邊的時候,有人按照兵法上“敵率兵渡水來戰,可於水邊伺其半濟而擊之”的道理,讓苻堅把列陣往後退一下,等到東晉軍隊“半濟”的時候,再打。前秦諸將都說不行,但是苻堅卻認為可行,於是就開始後退。可是,剛一後退,朱序就在軍中大喊:“秦兵敗矣!”這一喊,前秦軍隊一下驚慌失措,爭著逃命,將領想要禁止也禁止不了,也都跟著逃命。而東晉趁機渡河上岸,一路狂追。

    這場以8萬人打112萬人的大決戰,東晉就這樣奇蹟般地打贏了。朱序也因此回到東晉,被封為龍驤將軍。

    朱序真的有那麼神,一嗓子就能讓前秦軍隊潰逃嗎?

    其實並不是的,而是前秦軍隊已經到了潰逃的臨界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苻堅自己內心有懼怕情緒,因此急躁行事。

    在出徵之前,就有不少人勸說苻堅別打東晉,打不下來。之前是他的宰相,同時也是漢人的王猛勸他暫時不要打。後來王猛去世後,他又要堅持打。當時也有很多人勸他不要打。可是他覺得自己兵多將廣,甚至說:“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其實,苻堅雖然一意孤行,但畢竟支援他的人不多,他自己內心還是有顧慮的。尤其是在初期打了幾次敗仗以後,雖然這些敗仗也沒輸多少,但其實他心裡已經慌了,已經怯了。著名的“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他心裡害怕的表現。

    (淝水之戰插圖)

    因為心裡害怕,所以他總是表現得希望速戰速決,不想和東晉打持久戰。在淝水邊上,之所以要後退列陣,就是他一心想速戰速決的表現。

    第二,前秦軍隊一開始就軍心動搖,缺乏取勝的信心。

    從王猛到其他大將,都反對苻堅南征東晉。在這種情況下,苻堅是不應該舉兵的。為什麼呢?

    其一,這表明大家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前秦雖然統一了北方,但是根基不穩,糧草不豐,人心厭戰,確實還沒到進攻東晉的時機。

    其二,就算諸將都沒說對,苻堅的意見是正確的,確實有足夠的把握把東晉拿下來,他也不該開戰。因為既然大家都反對,這種抱怨不滿的情緒,肯定瀰漫在整個軍營裡。苻堅在這時候,必須要統一思想,必須要給所有的軍隊鼓勁。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也就是說,還沒打仗呢,大家心裡都害怕了,覺得肯定是要輸的。所以,一聽到說“秦兵敗矣”,所有人都信以為真,逃命要緊。

    第三,苻堅軍隊中有慕容垂、姚萇這樣一些別有用心的將領。

    整個五胡十六國時期,可以說道德淪喪,信任危機,人人都想當皇帝。之前的後趙這樣一些國家,嗜殺成性,為了皇位,什麼惡毒的事情都做得出來。苻堅雖然實現了統一,但只是軍事上的統一,人心沒有統一,思想沒有統一,文化沒有統一。大家依然想著要爭奪皇位。所以,在整個前秦軍隊中,慕容垂、姚萇這樣的人,甚至巴不得苻堅打敗。因為只有苻堅打敗,他們才有奪位的機會。所以,當朱序喊一嗓子的時候,慕容垂、姚萇這些將領,可能不是站出來勸說大家別逃,反而是帶著大家逃跑。

    第四,苻堅忠奸不分,認識糊塗。

    一是苻堅對軍隊的精神狀態缺乏瞭解。前面已經說過,苻堅的軍隊在舉兵南下之前,就人心不穩,但是他根本不瞭解,所以才在淝水邊上後退列陣,完全沒有估量到,一旦後退,可能就止不住陣腳。

    二是苻堅對大將是否忠誠缺乏瞭解。包括咱們前面說過的慕容垂、姚萇這些並不真心忠誠於他的人。

    (淝水之戰示意圖)

    三是在處理朱序問題上,體現他認識糊塗,沒有政治手腕。襄陽督護李伯護投降他,他卻認為李伯護叛變,把他殺了。朱序假投降,他卻反而認為人家有氣節,極端重視,結果養了一個奸細。

    四是在後退列陣上,體現他兵法糊塗。兵法上固然有“半濟而擊之”這個話,但也不看看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軍隊,生搬硬套,結果一退而潰逃。

    所以說,朱序喊那一嗓子,並不是朱序有那麼大的能力,而是苻堅的軍隊已經到了潰敗的邊際。朱序剛好挑破那一層薄膜而已。

    後世打仗,不具備這些條件,豈能一嗓子就能把軍隊喊得潰逃呢?

    (參考資料:《晉書》)

  • 6 # 君山話史

    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淝水之戰中,強大的前秦軍隊不戰而自亂。這件事發生得如此蹊蹺,著實令人難以置信,以致於它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難解疑團。關於秦軍混亂的原因,史書只寫了一個:“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混亂製造者朱序本是晉國將領,因戰敗被苻堅所俘,苻堅非但沒殺他,還留用他。

    朱序這一聲喊,把秦軍給喊亂了。當時秦軍正稍稍後退,要等著謝玄的晉軍渡河過來決戰。《晉書·苻堅傳》的說法,“軍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謝玄傳》這樣寫:“遂麾使卻陣,眾因亂不能止。”《資治通鑑》說法類似:“秦兵遂退,不可復止。”

    一聲大喊,就足以製造混亂。這究竟只是偶然,還是有更深層次的必然原因呢?是苻堅運氣不好,或者背後有人為的陰謀呢?鑑於淝水之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影響,而史書對前秦戰敗的描述又是如此輕描淡寫,著實令人看了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筆者的看法是,絕非偶然,實有深層因素。

    這個因素便是前秦帝國內部民族矛盾暗流湧動。“八王之亂”開啟中原胡族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即所謂“五胡亂華”的時代,五胡包括鮮卑、羌、匈奴、氐、羯五個少數民族,其中苻堅的前秦便是屬於氐族。苻堅誠乃氐人中前無古人的英雄人物,他幾乎實現中國的統一,除了偏安一隅的東晉帝國,天下盡在苻堅掌握之中。如今前秦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兵力,只消最後一役就可以滅掉東晉,氐人將創造千古未有的奇蹟。

    然而,氐人畢竟只是一個人口不多的民族,不用說跟漢人相比,就是跟五大胡族中的鮮卑、羌、匈奴、羯相比,也不佔優勢。要知道其他各族都嘗盛極一時,都湧現過吒叱風雲的風雲人物,人家憑什麼要臣服於你小小的氐族呢?

    苻融一直提醒苻堅,強調這些民族與氐乃是世仇,必須要防患,但苻堅並沒有聽進去。苻堅相信自己的寬容與恩信可以感動諸胡,令他們心悅誠服地臣服。平心而論,與之前歷代君王相比,苻堅的仁義超越眾王之上,他是一位英明的君王,而且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曠世明君。然而,苻堅遇到了一個歷史上從來未嘗有過的大難題:一個小民族如何統治一個多民族的大帝國呢?

    我想,倘若苻堅是個漢人,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礙他一統中國。然而,偏偏他是個氐人,他軍隊中有大量的漢人、鮮卑人、羌人、匈奴人、羯人等,這些人都不願氐人坐大。倘若苻堅在淝水之戰完敗晉軍,晉國滅亡的命運就不可避免,其他民族將徹底失去重新崛起的機會。苻堅是儒家的信徒,相信“君君臣臣”的法則,君主能做好君主的本份,那麼臣子也將盡到臣子的職責。孔老夫子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是一旦涉及到民族問題,就要另當別論。

    苻堅對待敵人一向寬大,他對所征服國家的君臣一概不殺,甚至委以重任,以此籠絡人心。這點做得非常好,非常人道,戰敗者、被俘者有理由對他的寬大感恩戴德。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個人的感恩戴德不能取代民族利益。為了民族利益,人是可以拋棄個人的感恩之心。這點,恰恰是苻堅所忽略的。

    就比如說朱序吧,他本是東晉將領,襄陽保衛戰中與秦軍浴血奮戰,城破被俘。苻堅沒殺他,以誠待之,我想朱序本是忠勇之輩,未必不心懷感激。然而,在民族大義面前,個人之榮辱顯然輕,民族利益顯然重,故而朱序先是給謝石通風報信、出謀劃策,後又在秦軍後方煽動譁變。苻堅的寬容,最終竟是搬石頭砸傷自己的腳。

    我們繼續思考一個問題:僅憑朱序一人就能煽動二十萬人大亂嗎?我的猜測,希望苻堅失敗的人,除了朱序外,還有其他漢人將領以及鮮卑、羌等將領,沒有他們的參與,整支軍隊怎麼可能一下子崩潰呢?關於這點,史書沒有詳述,我們不好下斷論,但是從後來各族將領紛紛背叛前秦來看,此推論不能說沒有理由。

  • 7 # WarOH協虎

    “以我這超百萬的軍隊,往江裡投入鞭子都能使得江水斷流,更不要說滅亡小小的東晉了。”前秦的君王苻堅帶著百萬軍隊,意氣風發地踏上了討伐東晉的征途 。沒想到,這支雄師卻在淝水之戰中,被一嗓子嚇得立即潰散。八萬東晉軍隊大敗百萬秦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淝水之戰”!

    其實後世使用這種“一嗓子”戰術的,大有人在。比如隋朝末年時期的時候,王世充在攻打李密的時候,就暗中找到一個相貌和李密十分相似的人,將他秘密綁起來。等到和李密戰到最激烈的時候,王世充便叫人把這個長得很像李密的人拉到陣前,大聲地對著敵軍呼喊道“李密已經被我擒獲了!”再加上伏兵衝擊,使得李密的軍隊迅速潰退,於是王世充大敗李密。

    所以這種“一嗓子破敵”的情景,在後世的戰爭中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要將淝水之戰單獨拎出來講呢?原因很簡單,這一聲“秦軍敗了”的大嗓子,幫助了只擁有8萬軍隊的東晉大敗擁有112萬軍隊的前秦,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殺傷力最大的一嗓子!為什麼這聲大嗓子,會擁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原因很簡單:

    一、前秦軍隊軍心不穩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當年的前秦軍隊軍心不穩。在出徵東晉以前,前秦的很多大將大臣,都執意反對此次出征。當時的大將王猛便認為前秦雖然統一了北方,卻面臨著根基不穩、糧草不豐、民眾厭戰等諸多問題。但是當時的前秦君王——苻堅卻急著統一中中原,他認為自己擁有著數量如此多的軍隊,往江裡投鞭子都能使將江水斷流,打敗東晉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在戰爭前期,秦軍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連續吃了好幾場敗仗。本來就軍心不穩的軍隊吃下敗仗的苦果,當然更加懷疑,苻堅作出的攻打東晉的決定。再加上苻堅賞罰失明、好大喜功等諸多原因,前秦超百萬的軍隊,其實只是一個臃腫的巨人,不堪一擊。

    二、關鍵時刻苻堅使用錯了戰術

    當時,前秦軍隊扎陣於淝水邊,這原本起碼是個中規中矩的戰陣。但當時的苻堅,採用了兵法上“敵率兵渡水來戰,可於水邊伺其半濟而擊之”的戰術。就在軍隊按照苻堅的命令、往後列陣的時候,秦軍中有一位東晉的俘虜朱序,大喊了一嗓子“秦軍敗了”!

    本來就對“往後撤”這個命令一頭霧水的秦軍,下意識地以為是被打敗了,才需要往後撤退。面對來勢洶洶的東晉軍,本來軍心不穩的秦隊,被這一嗓子直接嚇到驚慌失措、各自逃命。

    三、苻堅信錯了人

    這一嗓子的關鍵人物——朱序,原本是東晉武將,在其駐守的襄陽失守後當了俘虜。但是苻堅認為他很有氣節,對其起了惜材之心,直接任命他擔任了度支尚書。沒想到朱序不但沒有心懷感激,還在戰爭開始前將內部情況告知了東晉大將謝石,最後喊出來的這一嗓子也直接導致了秦軍的失敗。

    可惜了苻堅,好不容易在王猛的輔助下,勵精圖治,統一了北方政權。最後攜帶超百萬的軍隊想要消滅東晉,卻在一嗓子之下被東晉大敗。這場失敗,也導致了原本安定的前秦陷入民族獨立的混亂。一代王者苻堅也被羌人姚萇殺害,終年48歲。

  • 8 # 冷兵器研究所

    這種問題就好比有人問:“我把這個燒餅吃完飽了,為啥別人吃這個燒餅吃不飽啊?”

    很簡單,如果別人沒跟你一樣吃前六個燒餅,光吃這個燒餅肯定吃不飽!

    先不說,朱序那一嗓子“秦軍敗了”,到底有多少人聽到,發揮了多少效果,就看看他喊那一嗓子“秦軍敗了”之前都發生了什麼吧!

    東晉太元八年(383)十一月,謝玄派遣北府猛將劉牢之率5000精銳突襲洛澗的五萬前秦軍,結果北府軍大獲全勝。前秦軍迎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被陣斬,梁他、王顯、梁悌、慕容屈氏等大將被生擒。北府軍四下控制洛澗渡口,將潰亂的前秦軍趕入澗中,俘斬達一萬五千餘人。

    梁成是前秦獨當一面的大將,曾參與滅前燕、攻襄陽之戰,結果被只有自己十分之一兵力的北府軍一戰所敗,對前秦軍計程車氣打擊可想而知。

    因此,當東晉軍佇列陣淝水東岸時,那個著名的“草木皆兵”的典故就出現了。“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連前秦皇帝都膽寒了,普通士兵能不害怕嗎?

    之後,謝玄以謝石的名義派使者要求對方稍為後退,以利決戰。苻堅、苻融欲借對方渡河之時,“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同意晉軍要求。

    於是謝玄、謝琰、劉牢之等八千人先行涉渡,開始突擊前秦軍。

    這裡有個細節,晉軍自北向南渡河掩殺,但前秦軍屍首卻能讓淝水斷流。這說明前秦軍確實對渡河晉軍及其後續部隊發起了衝擊。雙方在淝水邊發生了非常激烈而殘酷的戰鬥。最後,前秦軍不能抵擋晉軍先鋒的全力突擊,導致隊形嚴重潰散,指揮官苻融陣亡,苻堅本人處於極危險環境,繼而導致全軍步調大亂。

    其實仔細想想,幾十萬大軍的決戰,人馬喧囂,一個人高喊有多少人能聽到和被影響?

    所以淝水之戰,前秦軍的戰敗,朱序那一嗓子“秦軍敗了”只是第7個燒餅而已,而前秦軍其實在第六個燒餅的時候就已經敗了,有沒有朱序那一嗓子“秦軍敗了”都得敗!

    至於其他人,沒前六個燒餅墊底,光瞎喊,當然沒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髮膠能帶上火車或者高鐵嗎?